寧夏西吉:閩寧對口扶貧讓新莊村變「新莊」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銀川11月21日電(記者謝建雯、馬思嘉)驅車行駛在硝河鄉新莊村的村道上,車窗外是彎彎繞繞的硬化路和嶄新的磚瓦房,偶爾還能看見幾間低矮破舊的廢棄土坯房,訴說著新莊村從「破村」到「新莊」的蛻變。

閩寧示範村新莊村位於寧夏西海固地區的西吉縣,是個深度貧困村,2400多常住人口中,約三分之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通過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和閩寧對口扶貧項目資金支持,這裡大力發展草畜業,已於2018年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63%。

駐村第一書記王元明猶記得兩年前他剛來時,這裡基礎設施落後,農民發展信心不足,等靠要思想較為嚴重。入戶調研時,他發現不少農戶都種地養牛,但地裡種的小麥、玉米等只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養殖發展滯後。「扶貧先扶智,優化結構、發展產業是關鍵。」王元明說。

在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硬化村道、通水架電網的同時,王元明在村部、路邊、農戶家宣傳扶貧政策,引導他們種植青貯玉米,貸款買牛,科學發展草畜業。41歲的袁寶成就是因此受益的農民之一。

袁寶成家有8口人,一家人要吃飯、4個娃娃要上學,經濟壓力曾一度讓作為家庭支柱的他愁眉不展。在王元明動員下,他貸款養了十多頭牛,種了40畝青貯玉米,還用政府給的5000元補貼建了青貯池。而隨著育肥牛陸續出欄,袁寶成有了發展信心。

「我算了下,每頭牛能淨賺3000元。政策好,人勤快,日子就有奔頭,現在娃娃上學也不愁了。」他說。

如今,全村種植青貯玉米8500多畝,牛存欄量1900多頭,羊存欄量2500多隻。截至2018年,新莊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3913元增至8322元。

在王元明看來,新莊村的蛻變離不開閩寧對口扶貧資金的支持。

據來自福建、在西吉掛職副縣長的劉基棠介紹,西吉縣共有15個閩寧示範村,近三年累計有一億多元閩寧對口扶貧援助資金投入其中。而僅新莊村就有300多萬元,用於危房改造、路面提升等,還建設了水暖炕加工車間、有機肥加工廠等。

立冬後,氣溫驟降,村委會辦公室裡早已生起了火爐,王元明也睡上了水暖炕。他右手移動滑鼠在電腦前忙活著,偶爾端起旁邊的水杯抿上一口熱茶,繼續「盤算」著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

「今年,我打算在全村500戶實施水暖炕改造工程,一方面預計能給村集體創收10萬元,另一方面也能減少農村傳統取暖帶來的空氣汙染。」王元明說。

原來,就在兩個多月前,新莊村又利用17萬元閩寧扶貧項目資金,由村集體控股成立了寧夏億新智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引進水暖炕設備和技術,建成水暖炕加工扶貧車間。袁寶成不僅帶頭嘗試學做一名水暖炕安裝工,還率先在自家安裝了水暖炕。

「這是好事,政府補貼1000元,農民掏上幾百元,就能睡上熱乎乎的炕,一天電費不到一塊錢。不像過去,農村燒炕都用幹牛糞和煤渣,現在省事又乾淨。」袁寶成笑著說,村裡、家裡都大變樣了,新莊村真成了「新莊」。

責任編輯: 詹婧

相關焦點

  • 寧夏西吉:王元明「二戰」新莊村
    不過,在王元明的身上更多了一點特例:別人是「一戰」到底,他卻是「二戰」新莊村。西吉縣位於寧夏南部黃土丘陵地帶,六盤山西麓,是寧夏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至今唯一未脫貧的貧困縣,境內地形地貌複雜、溝壑縱橫、生態脆弱、水資源匱乏,乾旱、寒潮霜凍、冰雹等異常氣候及氣象災害頻發。
  • 新莊重生
    新華社銀川11月25日電題:新莊重生新華社記者劉海「新莊現在真正變成『新莊』了!」站在自家紅瓦白牆、寬敞整潔的院落裡,寧夏固原市西吉縣硝河鄉新莊村村民李建東由衷感嘆。新莊村,曾是寧夏南部山區的一個深度貧困村,全村約三分之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新莊村所隸屬的西吉縣,地處「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核心區。「貧困,不僅因為收成少、百姓窮,還在於人心散、矛盾多。」新莊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元明回憶起到任之初的情景。
  • 閩寧對口幫扶 情灑黃土地的莆田系優秀兒女們
    #福建與寧夏,在黨中央東西對口扶貧協作戰略搭起的橋梁中緊緊相連。莆田與西吉,跨越千裡,山海相連,心手相牽。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自1997年開始,一場扶貧協作「接力長跑」。23年來,送技術、引資金、抓項目、聚英才,莆田的幫扶在西吉一一落地;閩寧示範村、閩寧希望小學、工業園區,西吉大地上深深烙刻下莆田印記。23年,是一段攜手脫貧共赴小康的行程。
  • ...續寫山海豪情——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事跡在福州大學師生...
    7月3日,中宣部以雲發布的方式,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消息傳來後,在福州大學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學校自2013年起積極組建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加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對口支援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三營中學。
  •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的「市場之手」——市場為媒 山海攜手譜新篇
    光明網-《光明日報》編者按在已經成功開展24年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中,閩寧雙方始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心,把產業協作扶貧作為關鍵;始終注重發揮市場作用,讓科技、資源、產業奏出動人的和弦。在近日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中,一批批閩商弘揚「敢拼會贏」精神,助推優勢互補產業對接、增強寧夏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與「造血」能力;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手把手、面對面推廣技術,與當地農民共同培育新品種、開拓新市場,為產業扶貧打下根基。光明智庫特邀閩寧兩地企業家、科技工作者講述親歷,並請專家就如何發揮對口扶貧協作中的市場作用進行解析。
  • 大道康莊寧夏篇:西海固用半個世紀劃上的句號
    經過寧夏人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那「焦旱赤裸的遠山」、「千山萬壑的旱渴荒涼」早已變了模樣。如今的西海固還剩最後一個貧困縣,進入脫貧攻堅倒計時。如今,爛泥灘村村容也變了樣。水泥硬化路穿村而過,太陽能路燈方便出行,家家戶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用上自來水,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能像城裡人一樣洗澡,村裡接上了網際網路,設立了金融服務站。借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東風,村裡還建起了閩寧扶貧車間,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掙錢。其中,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的幫扶力度很大,為此,爛泥灘村2018年更名為涵江村。
  •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中的福州教育人系列報導④| 劉岷晶:在支教路上前行
    今年7月初,中宣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教師節來臨之際,福州教育新媒體聚焦「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中的福州教育人」,將連續推出代表教師李丹、陳瑩、劉岷晶、羅彬等系列報導,敬請關注。本期為第四篇。
  • 新莊換「新裝」
    本文轉自【半月談】;王元明不會忘記三年前的那個早春——剛剛圓滿完成第一任駐村任務,就接到了趕赴新莊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通知。新莊村,曾是寧夏南部山區的一個深度貧困村,全村約三分之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要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使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扶貧扶志,最有效的方案和路徑之一就是開展教育培訓。新莊村幫扶幹部通過「路邊會」形式廣泛深入開展政策宣傳、思想教育、民族團結大講堂等活動,從思想上解決群眾思想觀念落後、發展信心不強、動力不足等問題。
  • 廈門、甘肅、寧夏三地探索對口扶貧協作新模式 東西協作更精準更...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舉措,也將東南沿海的廈門與西北內陸的甘肅臨夏州、寧夏連接在一起。面對自然環境惡劣、產業基礎薄弱的幫扶對象,廈門這些年的對口支援幫扶工作是如何開展的?經濟日報記者日前前往廈門、甘肅、寧夏等地,了解三地協作的創新嘗試。
  • 寧夏永寧縣閩寧鎮探訪:戈壁灘上崛起移民小鎮
    1996年5月,福建與寧夏建立扶貧協作對口幫扶關係。22年來,在閩寧兩地幹部群眾的攜手努力下,寧夏經濟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本報記者深入寧夏,感受寧夏發生的巨變。
  • 新集鄉新莊村黨支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原標題:走在前頭 幹在實處——新集鄉新莊村黨支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紀實記者 劉耀 通訊員 曹延延初秋時節,鎮原縣新集鄉新莊村草木蔥鬱,生機盎然。新莊村黨支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將每月15日確定為「主題黨日」,開展集中學習、打掃衛生、產業培育等活動。
  • 閩寧對口幫扶 他說的是閩南話 臉黑得卻像個西北漢子
    47歲的鄭永璘來自福建省永春縣,是福建省第十一批#閩寧對口幫扶#工作隊員,現掛職寧夏同心縣,任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掛職兩年來,他把自己當成一個同心人,一頭扎進扶貧工作,進鄉村,入企業,做「紅娘」,讓更多企業在同心落戶,帶動了同心特色產業的發展,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扶貧人的責任與擔當。
  • 市一醫院調研組到平江縣新莊村指導精準扶貧
    近日,市一醫院黨委書記曾強書記一行,再次蒞臨平江縣餘坪鎮新莊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在與村支兩委就新莊     曾書記表示,針對新莊村經濟落後、群眾生活困難、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等狀況,調研組將村裡的情況摸準摸實,將困難群眾的個人意願摸清,圍繞群眾當前最關心最迫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召開專題會議,具體部署如何進一步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要將新莊村近期與長遠發展有機結合,要把解決當前問題與謀劃長遠有機結合
  • 莆田教師楊明連續7年赴寧夏支教
    用堅守點亮孩子未來深信「扶貧必扶智」我市教師楊明連續7年赴寧夏支教助學生用知識改變命運昨日是教師節,在寧夏西吉職業學校這是她的第25個教師節,也是她在寧夏支教的第7年。遠在西吉的楊明在電話裡告訴記者,支教以來,她先後在西吉中學帶了兩屆學生。今年7月份,她帶的第二屆學生走進高考考場。新學期,她被安排在寧夏西吉職業學校支教,迎來新一批學生。
  • 請重新認識寧夏
    上世紀80年代,國家啟動「三西」扶貧開發計劃,西海固作為「三西」地區之一,首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開發式」扶貧先河。近40年來,國家向寧夏投入大量扶貧資金,助力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提升和產業發展,打通了貧困地區「內通外聯」通道。
  • 理論達人講解脫貧攻堅|第三集:新莊換「新裝」
    理論達人講解脫貧攻堅 | 第三集:新莊換「新裝」王元明不會忘記三年前的那個早春——剛剛圓滿完成第一任駐村任務,就接到了趕赴新莊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通知。新莊村,曾是寧夏南部山區的一個深度貧困村,全村約三分之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周末也常常放棄陪伴家人的時間,到新莊村民外出務工較為集中的高橋、南白等地開展走訪。  用了半年時間,我把全村795戶居民的情況摸了個一清二楚,一一梳理群眾問題臺帳,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結合袁宗林一家的生活實際情況,我主動對接,為他家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9年初,袁宗林一家搬到了匯川區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學堂堡社區。   如今,孩子就近上學,家人看病無憂,袁宗林也在社區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
  • 莆田教師楊明連續7年赴寧夏支教
    9月10日是教師節,在寧夏西吉職業學校,從莆田海峽職業中專學校來支教的英語教師楊明走上講臺,開始新一天的忙碌。這是她的第25個教師節,也是她在寧夏支教的第7年。,支教以來,她先後在西吉中學帶了兩屆學生。
  • 閩寧教育協作 | 閩侯永春與隆德同心攜手譜新曲
    >閩寧協作再邁步,教育唱響「山海經」。擬定閩侯縣實驗中學與隆德二中,閩侯縣實驗小學與隆德縣第二中心小學,閩侯縣實驗幼兒園與隆德縣第四幼兒園建立對口幫扶關係。2012年,閩侯縣與隆德縣開展對口幫扶和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