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氣炎熱,但在林口鎮新莊村,村民們的熱情同樣高漲。在烤菸地裡,幾位村民正在一邊聊天一邊麻利地剝著菸葉。在太陽的炙烤下,烤菸地散發著淡淡的菸草味。「陽光對採收期的菸葉質量起到了一個提高的作用,這些新鮮採摘的菸葉要趕快送到烤菸房倉庫去準備烤。」村支書路翔說。
今年,為帶領群眾脫貧,新莊村成立了新莊村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150畝土地,用來種植烤菸。烤菸基地容納了48戶貧困戶,這48戶貧困戶以扶貧專項資金入股,在烤菸收益後,按照純收入,以貧困戶70%、合作社25%、村集體5%進行分紅。除此之外,烤菸基地吸納勞動力務工,將全村剩餘勞動力利用起來。
「路支書,烤菸房那邊忙不過來你就叫我,我可以過去再做點事。」在烤菸地裡,一個響亮的聲音響起,看過去,一位年輕的婦女正在麻利地採摘煙芽。只見她一邊說話,一邊將菸葉上多餘的煙芽和花朵摘去。原來,她是新莊村的精準貧困戶陳啟蘭。
不一會兒,一簍滿滿的綠菸葉上背,陳啟蘭背著菸葉向烤菸房走去。她邊走邊笑著說:「從犁烤菸地那天我就來這裡幹活了,每天可以掙100元。這幾天是幫烤菸打煙芽和打煙花,也採摘一些菸葉送到烤菸房去。有這個烤菸基地,對我們出不了遠門的人是一種照顧,也是對我們沒有經濟來源的人一種幫助,讓我們可以用勞動力掙錢。」
烤菸房外,一地金黃。烤好的菸葉黃得無比鮮亮,幾個農婦坐在其中,有說有笑地做著手上的工作。一桿杆的菸葉被拆下來,經過挑選和整理,再均勻地綑紮成堆。烤菸房外的平地上,堆滿了「金草垛」。
38歲的曾素容因為做工仔細又麻利,被稱為是烤菸房的「老手」。當問到她有什麼訣竅,她噗嗤一下笑著說:「並沒有什麼訣竅,從小家裡都種烤菸,所以這些活我都不陌生。要問為什麼會快,應該是為了做快點,做多一些,多換點錢吧。」在烤菸房拆菸葉,按照拆一桿子一元錢計件給薪,一天下來,曾素容能拆一百多根杆子,能掙一百多元。
像曾素容這樣的,還有粟安碧。「之前我是在福建打工,後來聽說老家這邊有產業,為了方便照顧孩子讀書,我就回來了。我們家土地按照每年200元一畝流轉給合作社種烤菸,種烤菸的時候,我就到基地覆地膜,每天做完家裡的事情就來基地上幹點活,能掙個一百來塊補貼家用也很不錯。」
「現在進入了豐收期,每天烤菸地和烤菸房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村民們來務工都是100元左右一天,現在每天的用工量大概在16人左右。」路翔介紹。
「因為我們要照顧家庭出不了遠門,所以很希望自己的村子有個可以讓我們幹活掙錢的地方,讓我們在這大山裡有個路子脫貧。」村民陳啟蘭說。
據悉,菸葉現已進入採收期。採收過後,烤菸地將有四個月的閒置期。「因為烤菸地肥料很充足,土壤肥沃,又有四個月的置留期,我們打算種大白蘿蔔和蔬菜等,並積極去對接各餐館、學校食堂等解決銷路。爭取讓土地發揮最大作用,以短、平、快的方式,不間斷地給村民、貧困戶帶來增收希望。」路翔說。
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陳香梅
編輯廖婉君
編審劉佳興
終審黎秀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