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鎮新莊村:「黃金葉」鋪就脫貧路

2020-12-23 天眼新聞

雖然天氣炎熱,但在林口鎮新莊村,村民們的熱情同樣高漲。在烤菸地裡,幾位村民正在一邊聊天一邊麻利地剝著菸葉。在太陽的炙烤下,烤菸地散發著淡淡的菸草味。「陽光對採收期的菸葉質量起到了一個提高的作用,這些新鮮採摘的菸葉要趕快送到烤菸房倉庫去準備烤。」村支書路翔說。

今年,為帶領群眾脫貧,新莊村成立了新莊村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150畝土地,用來種植烤菸。烤菸基地容納了48戶貧困戶,這48戶貧困戶以扶貧專項資金入股,在烤菸收益後,按照純收入,以貧困戶70%、合作社25%、村集體5%進行分紅。除此之外,烤菸基地吸納勞動力務工,將全村剩餘勞動力利用起來。

「路支書,烤菸房那邊忙不過來你就叫我,我可以過去再做點事。」在烤菸地裡,一個響亮的聲音響起,看過去,一位年輕的婦女正在麻利地採摘煙芽。只見她一邊說話,一邊將菸葉上多餘的煙芽和花朵摘去。原來,她是新莊村的精準貧困戶陳啟蘭。

不一會兒,一簍滿滿的綠菸葉上背,陳啟蘭背著菸葉向烤菸房走去。她邊走邊笑著說:「從犁烤菸地那天我就來這裡幹活了,每天可以掙100元。這幾天是幫烤菸打煙芽和打煙花,也採摘一些菸葉送到烤菸房去。有這個烤菸基地,對我們出不了遠門的人是一種照顧,也是對我們沒有經濟來源的人一種幫助,讓我們可以用勞動力掙錢。」

烤菸房外,一地金黃。烤好的菸葉黃得無比鮮亮,幾個農婦坐在其中,有說有笑地做著手上的工作。一桿杆的菸葉被拆下來,經過挑選和整理,再均勻地綑紮成堆。烤菸房外的平地上,堆滿了「金草垛」。

38歲的曾素容因為做工仔細又麻利,被稱為是烤菸房的「老手」。當問到她有什麼訣竅,她噗嗤一下笑著說:「並沒有什麼訣竅,從小家裡都種烤菸,所以這些活我都不陌生。要問為什麼會快,應該是為了做快點,做多一些,多換點錢吧。」在烤菸房拆菸葉,按照拆一桿子一元錢計件給薪,一天下來,曾素容能拆一百多根杆子,能掙一百多元。

像曾素容這樣的,還有粟安碧。「之前我是在福建打工,後來聽說老家這邊有產業,為了方便照顧孩子讀書,我就回來了。我們家土地按照每年200元一畝流轉給合作社種烤菸,種烤菸的時候,我就到基地覆地膜,每天做完家裡的事情就來基地上幹點活,能掙個一百來塊補貼家用也很不錯。」

「現在進入了豐收期,每天烤菸地和烤菸房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村民們來務工都是100元左右一天,現在每天的用工量大概在16人左右。」路翔介紹。

「因為我們要照顧家庭出不了遠門,所以很希望自己的村子有個可以讓我們幹活掙錢的地方,讓我們在這大山裡有個路子脫貧。」村民陳啟蘭說。

據悉,菸葉現已進入採收期。採收過後,烤菸地將有四個月的閒置期。「因為烤菸地肥料很充足,土壤肥沃,又有四個月的置留期,我們打算種大白蘿蔔和蔬菜等,並積極去對接各餐館、學校食堂等解決銷路。爭取讓土地發揮最大作用,以短、平、快的方式,不間斷地給村民、貧困戶帶來增收希望。」路翔說。

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陳香梅

編輯廖婉君

編審劉佳興

終審黎秀禹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一步一腳印 傾情促脫貧丨七星關區林口鎮新莊村駐...
    2018年1月8日,畢節市七星關區誓師大會吹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衝鋒號,千名黨員幹部冒著嚴寒,奔赴在脫貧攻堅一線的路上,我也一樣,告別了舒適的辦公室來到脫貧攻堅一線,近三年的駐村工作讓我感慨良多,如今,我的辦公桌上已寫滿整整三本《民情日記》。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新莊村:綠葉蝶變「黃金葉」
    黃秀清是潭溪鄉新莊村的村民,一片片金色菸葉在她的手上經過篩選不斷發出「唰唰」聲。「今年我家種的20多畝菸葉已經全部賣完了,賺了2萬元。趁著這段農閒時間,來菸葉收購站上班,每天能賺130元!」黃秀清告訴筆者。在新莊村,像黃秀清這樣靠種植菸葉致富的菸農還有不少。
  • 烏沙鎮「四好農村路」鋪就新莊村的小康路
    2020年以前,一談到貴池區烏沙鎮新莊村的進村道路,新莊村村民皆是搖頭嘆息。「莊內出行基本都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路面窄又坑坑窪窪的,不僅給村民的出行造成了極大不便,而且限制了農村產業發展。」新莊村村民劉金貴說。長久以來,薄弱的道路基礎設施成了新莊村村民的一塊心病。
  • 新莊村:脫貧攻堅戰正酣,青山綠水綻「笑顏」
    全村轄9個村民組(22個自然寨)350戶1322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4戶498人,2014年至2018年已脫貧43戶191人,未脫貧81戶307人,當前貧困發生率為23.47%,是松桃縣42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新莊村一角多年來,新莊村基礎設施滯後,產業基礎薄弱,群眾生活十分困難。
  • 扶貧印記|新莊村:「牛」起來的脫貧示範村
    西吉縣硝河鄉新莊村,站在村民袁寶成家的牛棚裡,駐村第一書記王元明看看一頭頭壯碩的肉牛高興地說。 「王書記,我以前脫貧靠的是它們,以後致富更要靠它們,咋能不把它們伺候好呢?」聽到王元明的誇讚,袁寶成憨厚地回應道。
  • 「四好路」鋪就脫貧振興「康莊道」
    據銅陵日報消息 「要不是建起了這條聯通外面、寬闊平坦的農村路,我們的龍蝦出不去,大規模養殖這條路就走不通,更不會有今天這樣的顯著效益。」提及路通百業興,郊區老洲鎮聯合村創業家庭農場負責人章小為最有發言權。
  • 「「續寫赤水河生態文明新篇章」2020年貴州環保行」畢節林口鎮...
    畢節市林口鎮雞鳴三省村位於雲貴川三省交界處,是赤水河的流經地之一。雄雞一鳴,三省皆聞,該村由此得名。從雞鳴三省村玻璃棧道上看赤水河在雲貴川三省交界處形成的Y字形的大峽谷據林口鎮黨委書記曾鑄介紹,1992年至2008年期間,林口鎮轄區內有10個硫磺礦廠和1個硫鐵礦廠,由於過度開採,每年要排洩數以萬噸的廢棄礦渣,赤水河沿岸自然生態被嚴重破壞,雞鳴三省村乃至林口鎮一度成為貧窮落後的荒涼之地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金果致富新莊村
    通訊員 龔衛國 唐瓏瑜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巍6月23日清晨,芷江侗族自治縣大樹坳鄉新莊村,村主任田年髮帶上剪子、捆枝繩等工具,來到他聯繫的貧困戶龍啟林家的葡萄園裡,查看葡萄長勢,指導生產。高山刺葡萄是新莊村傳統產業,但一直以來,葡萄產量不穩定、價格上不去,還經常面臨滯銷難題。2017年,新莊村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為契機,重點發展高山刺葡萄產業,積極探索「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將貧困戶利益緊緊聯結在產業鏈上,鋪築起村民穩定增收、快速致富的高速路。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新莊村唱起新民謠
    央廣網海東1月21日消息(記者劉澤耕)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新莊村,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新莊村原來是「兩面荒山一片天,太陽出來曬死人」的地方。村支書李連和自籌資金2000多萬元,綠化新莊村東西兩面荒山3000多畝,種植樹苗幾十萬顆,昔日光禿禿的大山披上了綠裝,新莊村變成了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村支書帶領鄉親「改造」家鄉:花海鋪就致富路 2020-12-08 16:59:35 受訪者供圖  吳祥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要從治理村容村貌入手,加寬主巷路是第一步。這意味著,部分村民家的圍欄、倉房、院牆都要退後。村民們希望村子有改變,但不願意割捨自身利益。「當時工作很難,我只能先從自己和親屬家下手。」  吳祥及親屬、村幹部「先帶頭做示範」讓這項工作開局順利。在籌措資金時,他又找到從村子走出的老同學、老鄉親「贊助」,他則捐出2000元,村幹部捐200元。
  • 「農旅文」助力大理賓川新莊村脫貧致富
    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喬甸鎮新莊村, 一場鄉間歌舞劇正在上演,《十送紅軍》的音樂悠揚響起,演員們的精彩表演贏得了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這場舞劇的表演者正是當地村民,而這樣的演出在新莊村,成了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法寶。
  • 婁煩縣新莊村實現整村脫貧 - 山西經濟日報數字報
    創新實行村企對接模式  本報太原4月11日訊(記者姚凡)今天,記者從太原市扶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去年在對婁煩縣靜遊鎮新莊村的幫扶過程中,創新實行村企對接的模式,通過產業扶貧,實現全村整體脫貧。
  • 鮮花產業富了新莊村
    短短幾年,常萬傑從貧困戶變成致富帶頭人,他感慨:「產業扶對頭,脫貧有奔頭,咱真是趕上了好政策。」在新莊村,越來越多的村民發展起鮮花產業,130棟苗木大棚,400多畝精品花卉,讓這個小村實現脫貧、奔向小康。
  • 文藝巡演走進松桃妙隘鄉新莊村凝聚脫貧攻堅正能量
    文藝巡演走進松桃妙隘鄉新莊村凝聚脫貧攻堅正能量 發布時間:2019-11-20 16:01:22      來源:貴州網   11月16日上午
  • 從「脫貧路」向著「幸福路」跨越
    原標題:從「脫貧路」向著「幸福路」跨越   12月8日,國新辦在昆明舉行雲南脫貧攻堅情況
  • 寧夏西吉:王元明「二戰」新莊村
    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10日電 如果說,脫貧攻堅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硬仗,那麼幹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就是一場必須贏的攻堅之戰。不過,在王元明的身上更多了一點特例:別人是「一戰」到底,他卻是「二戰」新莊村。西吉縣位於寧夏南部黃土丘陵地帶,六盤山西麓,是寧夏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至今唯一未脫貧的貧困縣,境內地形地貌複雜、溝壑縱橫、生態脆弱、水資源匱乏,乾旱、寒潮霜凍、冰雹等異常氣候及氣象災害頻發。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被國務院確定為重點扶貧的三西地區之一,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1個縣區之一。
  • 大理賓川喬甸鎮新莊村「黨支部+紅色旅遊+農戶」農旅文融合 開發...
    5月8日,記者從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喬甸鎮了解到,喬甸鎮海稍村委會新莊村採取「支部+企業+村民」合作模式成立了集企業股份、新莊村集體股份和村民股份為一體的賓川縣紅色海稍農業觀光旅遊開發公司,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走出了一條符合新莊村實際的脫貧發展新路。
  • 黃埠鎮新莊村:名副其實 精彩嬗變
    一條條寬敞筆直的水泥路,一排排整齊排列的太陽能路燈,一個個乾淨整潔的農家小院,一面面畫風淳樸的文化牆……初冬時節,走進上蔡縣黃埠鎮新莊村,耳目一新的感覺撲面而來。新莊村位於上蔡縣西南方向,距縣城15公裡。
  • 惠農政策鋪就「黃金路」
    疫後重振,建始及時出臺《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支持農業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政策十條》,簡稱支持農業發展「黃金十條」,1413萬元財政獎補,四兩撥千斤,持續發力,鋪就一條條脫貧致富「黃金路」。
  • 嘉魚新莊村紀檢委員馬才平:當好脫貧領路人
    5月26日一大早,嘉魚縣高鐵嶺鎮新莊村的脫貧戶熊焰金,正在給魚苗投飼料。看著歡快進食的魚群,他滿懷感激地對該村紀檢委員馬才平說。此前,因疫情影響,熊焰金的魚銷路難尋。馬才平在了解情況後,主動上門,通過鎮政府聯繫一家復工企業進行銷售。在他的幫助下,熊焰金的幾百斤鮮魚一銷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