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好的人「眼有三感、臉有三像、身有三像」,最好一個也沒有。
肝是身體非常重要的臟器。現代科學認為,肝身兼「消化」、「免疫」以及「血液」三個方面的重任,更被人們俗稱為「解毒工廠」。稱其為健康的「保護傘」,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中醫認為,肝大致有三方面的作用:肝主疏洩,肝主藏血,肝主筋開竅於目。其中的「疏洩」,更是包括疏洩飲食和疏洩情志兩個方面。對我們的飲食和情緒穩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們都知道,肝是一個「沉默」的器官。因為它本身較少感覺神經,它有點不好,很少有像胃一樣比較明顯的「痛楚」。
肝有點不好的時候,如果能更早發現,必然是對它的恢復有很大好處的。可是,如何儘早知道肝好不好呢?我認為,要知道肝好不好,可以從眼睛、臉上、身體三個方面進行觀察:
肝開竅於目,肝不好了,眼有「三感」:
1、眼睛乾澀,眼疲勞:我們正常人的眼睛,應該是晶瑩有神,所謂「眼光如波」,女性的眼神更是用「秋波」來形容。如果經常覺得自己的眼睛朦朦朧朧看不大清,需要揉一揉才能張開似的。平時看書久了,會有眼睛酸脹、乾澀甚至灼痛,同時還可能會有頭痛頭脹等問題。一般來說,都是肝血不足的原因。此時,更要注意用眼衛生,避免熬夜,防止「熬夜傷肝、久視傷肝」,使肝藏血充盈,肝也就慢慢好起來。
2、眼睛有血絲: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個窗戶本來是明淨潔亮的。如果發現上面有了血絲,甚至導致視力模糊不清,同時伴有胸脅脹滿,偏頭痛,口苦口乾等現象,一般都是肝火上炎所致。最好能及時養肝清肝,肝火下去了,肝也慢慢變好了;
3、眼睛發黃:肝主疏洩,疏洩膽汁也是其中之一。我們正常人的雙眼應該是黑白分明的,不會有其它的顏色。如果白眼球發黃甚至像橘子汁一樣的黃,說明肝主疏洩、疏洩膽汁的能力下降了,一般多為溼熱之邪雍滯肝膽。此時更需要清利溼熱,疏洩肝膽以養肝護肝。
足厥陰肝經環唇系目,肝不好了,臉有「三像」:
1、臉色晦暗:足厥陰肝經在頭面的分布,有「環唇(分支)、系目」的特點。肝有點不好了,足厥陰肝經的氣血也會表現出來。比如臉色晦暗發黃,甚至是一種煙燻色的萎黃,就如同草木枯萎後的顏色,這種臉色,多是肝不藏血,不能充養所致。
2、臉色發青:正常人的臉色,應該以白裡透紅為最好。當然,受鍛鍊、日曬等方面的影響,可能會有點黝黑,那些都是正常的。如果臉色發青,甚至臉上青筋畢露,雖然臉色帶紅卻呈現一種隱隱的青綠色,說明肝經氣機鬱滯較深,肝氣上逆比較明顯。比如一個人暴怒之時,我們常說「臉色鐵青」。此時,更需要好好養肝、尤其是保持情緒的穩定。
3、臉上有斑、痘、痤瘡:無論男女,肝比較好的人,臉上都是比較光滑白皙的,不會有什麼斑點瘡痘之類的「贅生物」。肝有點不好時,臉上的黃褐斑、老年斑、痘痘、粉刺之類都會漸漸增多。主要還是肝經疏洩不足,解毒不全所致。這一點,尤其對愛美的女性更加重要。
肝為將軍之官,肝不好了,身上會有「三像」:
1、容易疲勞:正常來說,我們正常的工作生活不應該感到明顯的疲勞,如果沒有什麼劇烈的運動之類,甚至坐著不動也有一種非常疲乏的感覺。一般都是肝有點不好了,比如肝不藏血就會常常出現這種現象。
2、蜘蛛痣:如果皮膚上出現想小蜘蛛一樣的血痣,這時候最好別掉以輕心,儘快去全面檢查一下,多數也是肝不好的現象。早發現早養肝調理,還是能避免很大問題的。
3、身上異味: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體味」,但肝不好的人,身上會散發一種特殊的氣味,也就是俗話說的「肝臭」。這種氣味,大致是一種爛蘋果或者臭雞蛋之類的味道,是比較明顯的,尤其以小便和呼氣最為明顯。如果覺得有這樣的氣味,最好也及時去檢查一下。儘早調理養肝。
那麼,肝不好了如何養肝呢?總的來說,可以從如下三方面來調理:
1、規律睡眠、避免熬夜:肝不好的人,第一要做的就是充分休息、保證睡眠。睡眠是最好的補藥,人臥則血歸於肝,無論是哪一種肝不好都是適合的。
2、飲食清淡,多吃青綠:肝不好的人,食物消化會受到影響,因此,適當清淡一些的飲食,是更適合養肝的。中醫認為,青色入肝,多吃點青綠色食物、略酸點的食物,都是養肝的。如菠菜、桔子等等。當然,適當補充葡萄糖和優質蛋白質,也是養肝不可忽視的一點。
3、補充維生素:肝不好的人,最好能補充一些維生素,比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等等,既有助於肝解毒,更能促進它的修復。比如適當多吃點紅蘿蔔、枸杞子、五味子、白蘿蔔之類的食物,有助於消化,還能補充多種維生素。
4、保持穩定情緒、避免發怒生氣:「怒傷肝」,肝不好的人,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上的劇烈波動。多笑笑,更多地和人溝通,及時疏洩內心的抑鬱和急躁,都是養肝所必須的。
總之,肝是我們身體重要的臟腑器官,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身體的健康。上述「眼有三感、臉有三像、身有三像」,最好別忽視,及時引起注意並調理養肝。肝好了,一身輕鬆,「養肝就是養命」的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