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量守恆定律,刷新人生底層邏輯

2020-12-11 憶續財經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萬物流轉」。

佛法說:「諸行無常」。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些話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那就是:天地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天地間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似乎是個真理,世界上永恆不變的就是所有事物都處在不斷的流轉之中。

同時,物理學的一個重要定律「能量守恆定律」卻告訴我們: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量的總量則會保持不變。

所以,當動能消失,也許是轉變成了勢能,當勢能消失,也許是轉化成了熱能。能量的具體形式瞬息萬變、難以捉摸,就像是不斷流轉的萬物,總是在「變」,然而它的總量卻從不改變、恆定為常。

原來,一切「變化」都來自於「不變」,「不變」才是「變化」背後的東西。那麼現在,就讓我們從能量守恆定律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底層邏輯。

以前,我們琢磨的是,怎樣才能跟上這個時代的「變」,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傳統零售到新零售,從首席市場官(CMO)到首席增長官(CGO)。

然而現在,我們要思考的是:在這個世界上,究竟什麼才是隱藏在諸多變化背後的那個「不變」?什麼才是支配萬千變化的那雙「看不見的手」?

因為,追隨前者會讓我們疲憊不堪、彷徨迷失在不斷變化的幻象中;而找到後者,則能讓我們擁有一顆篤定的靈魂、堅定的眼神和長期主義的心態。

這就是人生底層邏輯從「變」到「不變」的徹底轉換。

1

宏觀層面

什麼是宏觀層面上的「不變」?

1)周期性變化

周期性變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種不同的確定性。

比如:四季交替、白夜更替、潮汐變化、耕種和收割、生與死、動物遷徙、股票的價格、經濟衰退、建築和房地產、利率以及政治、經濟的周期變化。

巴菲特的投資之所以無往而不利,原因之一就是洞悉了周期的變化之道。他是掌握周期性變化的大師,所以他說:「在別人貪婪時要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要貪婪。」

如果市場萎縮,我們可以知道什麼?無非是市場以後一定會擴張。如果市場擴張迅速,我們又能知道什麼呢?無非是準備迎接市場萎縮。

因此,對於周期性的變化,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出推測,只是無法預料出現的時間而已。

1998年至2000年期間,高科技產生泡沫,2000年3月,納斯達克指數創下歷史新高,聰明的投資者遵守巴菲特名言,出清了手中的科技股,態度專為保守。

同樣道理,股市在2008年崩盤時,大多數股民驚慌失措,紛紛拋售所持股票證券,聰明的投資人卻悄悄買進重挫的金融股。為什麼?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個必然會發生的周期性變化。

所以,當經濟發展極快時,變緩就是必然;當經濟寒冬出現時,春天也就不遠。當股市狂漲多日,跌期定是不遠;當股市低迷墜落許久,上漲是必然。

這些就是「不變」的周期性變化,這些變化能給我們帶來非常多的啟示 – 如何面對經濟周期的波動?如何面對股市的大起大落?何時適合買入?何時適合賣出?這背後隱藏著的就是一雙「看不見的手」 – 周期性變化。

2)線性變化

線性變化是什麼?

線性變化說的是那些非周期性的、漸進的、不是循環往復的,只是往一個單一方向發展的變化。

比如:年齡的必然增長、電腦運算速度的加快、全球人口數量的增加、數據、信息、知識的增長、專利和新發明的數目增長、科技的進步等都屬於確定的線性變化。

達爾文的「進化論」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線性變化」,它說的是一個向著單一方向的變化規律,那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所以,當我們剛開始學習一樣東西時,總是收效甚微、甚至感覺起起落落,但不必擔心,它總會向著單一方向變化的,那就是越來越好、積少成多。

當我們一直待在「舒適區」內,不思成長,那就會遇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壓力,因為它是一個必然會發生的變化。這一切的背後隱藏著的正是那雙「看不見的手」 – 線性變化。

不論是周期性變化,還是線性變化,都是隱藏在萬千變化後的不變規律,如果我們總在追隨變化,就會忽略掉隱藏在諸多變化下的這些不變。

2

中觀層面

「中觀」層面說的是「商業和企業」層面,那麼從這層來看,有什麼是不變的呢?

在商業這一層,很多東西都在瞬息萬變,但至少有兩件事是永遠不會變的:

第一,企業為客戶存在,商業的起點是客戶受益。

第二,人性不變。

關於第一點,管理大師德魯克這樣說:「企業只有一個定義,那就是創造顧客。」著名的商業顧問劉潤說:「一切商業的起點都是消費者獲益。」

所以,背離顧客價值的選擇都是錯的。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將自己的戰略起點放在客戶價值上,不能從客戶獲益出發,就一定會慘遭淘汰。

圍繞這點「不變」,我們就得深入理解客戶的行為習慣和偏好,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如何讓客戶獲益,以及如何影響他們。

關於第二點,我們得首先理解什麼是人性。

人性是人的欲望、貪婪、嫉妒、執著、恐懼……

簡單的說,就是貪嗔痴慢疑。

貪嗔痴慢疑會給我們帶來各種各樣的想法和念頭,比如:擔心自己比不上其他人、擔心自己的才能無法匹配上自己的年齡,想要擁有跟同事一樣的大房子,想要成為同學中最美的那個……

當你理解了人性,就會知道自己要做怎樣的產品、提供怎樣的服務、如何定位、如何推廣。

正如「微信之父」張小龍所說:

「你要去了解人們的欲望,通過你的產品去滿足他們。我們要去滿足他們的貪、嗔、痴。我們要洞察這一點,是因為我們的產品要對用戶產生黏性,就是讓用戶對你的產品產生貪,產生嗔,產生痴。」

「當我們在做一個產品的時候,我們是在研究人性,而不是在研究一個產品的邏輯。」

根據這樣兩個商業層面上的「不變」,我們就該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商業問題、站在人性角度做出判斷,而不是迷戀於創造各種「自嗨」卻沒有客戶價值也無法打動人性的產品。

那麼對於企業來說,「不變」又是什麼呢?

《基業長青》的作者詹姆斯·C·柯林斯說:任何一個企業都有兩面,「陰」的一面和「陽」的一面。「陰」是不變的東西,「陽」是變化的東西。

零售行業,阿里收購了聯華、百聯、大潤發、銀泰和三江購物,騰訊拿下了沃爾瑪和永輝,很多傳統零售業的從業者都發出了「被時代拋棄」的感慨。同時,又湧現出了一批新零售的業態,比如:盒馬鮮生、天貓小店。

整個零售行業讓我們看到了非常巨大的變化,但其實,有一點是一直都不曾改變的,那就是所有消費者都希望買到的產品更便宜、品質更好、選擇更多、決策更簡單、送貨更快。所以,不論是線上電商,還是線下零售,這個核心「不變」一直都在。

媒體行業,雖然現在傳統媒體已經式微,但有一點卻不改變,那就是消費者對於好內容的需求,消費者永遠希望內容的傳遞速度更快、更全面、更有趣、更深入透徹、更通俗易懂。所以,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這個核心「不變」一直都在。

網際網路行業,一直日新月異,進展飛速,比如從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可有什麼是不變的嗎?

至少有一個不變:人對網際網路的核心需求不會變 - 我們希望通過網際網路獲得現實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比如:通過網際網路獲得閱讀、社交、娛樂、學習、消費、理財以及處理各種生活事務等。

這就是三個行業中的「變」與「不變」,那麼對於企業而言,就是要把握住它所在行業或整個商業的「不變」所在,將它做到最好,以「不變」應「萬變」。

亞馬遜的貝佐斯是這樣做的,他找到了三件非常非常普通但卻不會改變的事情。

第一:無限選擇

第二:最低價格

第三:快速配送

貝佐斯說,即使再過10年也不會有客戶跳出來說:「哎,貝佐斯,我愛你,我愛亞馬遜,但我希望你那價格再貴一點,我希望你的配送再慢一點。」

比如:亞馬遜的Marketplace業務。

這是貝佐斯推出的一個業務,後來成為亞馬遜業務的基石之一。這是一個什麼業務呢?

這項業務是允許第三方賣家在亞馬遜的平臺上賣貨。這個業務最初推出時內部員工和華爾街都看不明白,有點像京東允許淘寶去它上面賣貨。因此這個業務對於亞馬遜原本的收入是有衝擊的。

然而貝佐斯卻說,引入第三方賣家,才是對客戶最好的方式。因為如果有一個商品,它的價格或者品質比我們賣得更好,那麼我希望能讓用戶在亞馬遜上也能輕易地買到。而不是還要去其他地方很費勁地尋找。哪怕這樣會暫時影響我們的利潤,但長期來看,客戶的利益就是我們的利益。

貝佐斯不是說說而已,他是真的把他找到的「不變」踏踏實實做了下來,哪怕在短期內會傷害到亞馬遜的收益。

「花點時間」也是這樣做的,它找到了「三新一不變」的事情。

這家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鮮花速遞公司,在這幾年實現了飛速的增長。具體是怎樣做的呢?

「三新」說的是那些不斷變化的東西,包括:新需求、新價值、新產品。

比如,「花點時間」會考慮鮮花除了在節日之外,平時生活中有哪些節點會用到鮮花,有沒有可能創造新的需求。新價值是說讓鮮花的購買變得更便捷、更易得、更驚喜。新產品是從場景、內容等方面重新定義鮮花這個產品。所以,「花點時間」會去不斷嘗試、創造這些新的東西。

但更重要的是,它的那個「不變」:供應鏈的效率和能力是始終不變的基礎,是實現一切的根本。對於一家鮮花速遞公司,如果沒有供應鏈的效率和能力,再好的產品也只能爛在路上。這就是這家企業最為根本的「不變」。

於我而言,在辭職之時,就給自己定了一個接下來創業的原則,那就是始終圍繞一個「不變」進行 – 讀者(聽眾)受益。

具體內容、方向、形式則都是可以變化的。所以,不論是在寫自媒體文章、寫書、還是做課程、培訓,或者是一對一教練輔導(Coaching),我秉承著的都是同一個「不變」的原則。

不論寫的是關於思維躍遷的內容,還是自我認知的內容,每一次寫作的時候我都在思考著同樣的問題 -

· 這次的文章能讓讀者獲得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嗎?

· 如何能用這個原理或實踐的具體方法幫讀者解決一個痛點或迷惑點?

· 如何能讓讀者從理解理論到方法論實踐全部掌握?

相反,如果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不變」,就肯定會陷入焦慮。

就像京東金融的CEO陳生強所說:

「我天天在那兒看變的東西,卻沒找到不變的東西。一旦沒找著不變的東西,特別是未來三到五年不變的東西,內心是不可能安靜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要去找到未來三到五年到底什麼不會變,然後拿不會變的東西去應對不斷在變的東西。

3

微觀層面

如果從「微觀」層面,也就是從個人層面來看?究竟又有什麼是不變的呢?

不論一個人是多麼特立獨行,他都需要愛,這一點是絕對不會變的。

不論一個人是多麼了不起,如果他做的事情只對自己有利,而不能幫到更多人,他都是無法成功的,這一點也不會改變。

無論一個人有多麼高的志向、多麼好的願景,如果他從未為此付出過相應的努力,他都無法實現自己的志向與願景,這一點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

這些都是在微觀層面上不會改變的東西。

那麼,如果我們只談個人成長與個人能力的增長,又有什麼東西是「不變」的呢?

這就是你的「可遷移能力」。

我給可遷移能力下了一個定義,它說的是:從一個崗位轉到另一個崗位、從一個行業跨到另一個行業、從打工者變成創業者、自由職業者或是全職媽媽後,那些依然能被不斷重複使用、以及無障礙遷移的能力。

所以,它是一種非常基礎的能力,不論你處於何種行業、何種職能,都會需要的基礎能力。

那麼,都有什麼能力屬於「可遷移能力」呢?

這就是「可遷移能力模型」,這一模型包括了三個層次:底層的可遷移能力是思考能力,中間層的可遷移能力是各種其他能力,上層的可遷移能力是技能。

· 底層的可遷移能力,即思考力層面包括:邏輯思維、本質思考力、升維思考力、結構化思考力、系統思考力、批判性思維、元認知等。

這些能力之所以被放在「底層」,是因為它們就像是政府一直在做的「基礎設施」,如果沒了這些基礎設施,不論你開的是瑪莎拉蒂、還是蘭博基尼,都只能在坑坑窪窪、顛簸起伏的路上慢慢開,根本不可能開得快。

同時,這些能力是能夠被廣泛遷移的,不論你做的是什麼,思考能力都是需要的,即使你做的是一份體力活,但如果你在做體力活的時候動了很多腦筋、思考了很多提升效率、改善結果的方法,你做得也會比其他人好得多。

· 中間層的可遷移能力,即其他能力層包括: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談判能力、領導力、表達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等。

這些能力都很重要,但為什麼會被我放到中間層呢?

那是因為,這些能力的提升都有賴於底層思考能力的提升。

比如:你要提升學習的能力,如果你有本質思考力,你就能夠很快洞察所學科目的根本屬性、理解它根本性的底層邏輯,從而事半功倍。

比如:你要提升溝通能力,如果你擁有了結構化思考力,你的溝通邏輯會顯著提升,你的表達就會清晰有力。

· 上層的可遷移能力,即技能層則包括:寫作技能、英語聽說讀寫技能、數據分析技能、寫PPT的技能、Office技能等。

可以看到,越是底層的可遷移能力,就越通用,也越基礎;越是頂層的可遷移能力,就越個別,使用場景和範圍也就越狹窄。

比如:對一個家庭主婦來說,她可能並不需要以前在職場中練就的寫PPT的技能、Office技能,但如果想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將保姆管理好、將家庭打理好,她就需要最底層的思考能力,以及中間層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談判能力、領導力和表達力。

所以,如果你能將這些「可遷移能力」培養起來,尤其是夯實你的思考能力,那就等於是擁有了那些真正「不變」的東西,也就擁有了足夠多、足夠廣泛的職業選擇。

相反,即使你現在身處高位,或是捧著一個所謂的「鐵飯碗」,「可遷移能力」卻嚴重缺失,那你可真得要當心了。現在這個世界,短短一個月,可能就是滄海桑田,變化往往就在下一秒。

當然,也許你會說,「不怕,我還有人脈」。可惜,所謂人脈,有時脆弱的很,當你離開平臺,很多人脈就會隨之消散;相反,如果你本身擁有了相當可靠的「可遷移能力」,那就是真正不變的東西,是可以在任何時候幫你重新長出人脈的東西。

這就是個人成長中的一個最重要的「不變」,只有不斷打磨自己的「可遷移能力」,尤其是底層的可遷移能力 - 思考力,才能擁有在變化中「保持不變」的「金飯碗」。

相關焦點

  • 人生中的「能量守恆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滅,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時至今日,能量守恆定律已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難怪恩格斯曾將此定律列十九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 《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說課稿
    《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下面開始我的說課。為了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突出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講授過程中我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討論,力求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方式。
  • 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內容就是能量守恆定律,其文字敘述如下:自然界一切物質都具有能量,能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可以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也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根據能量守恆定律U2=U1+Q+W或 △U=Q+W (1-4)式(1-4)即為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數學表達式,即系統內能的變化等於系統從環境吸收的熱量加上環境對系統做的功。
  • 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
    導讀:能量守恆定律的定型,是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的。本文簡述了從活力的提出、活力死力的論戰、熱量和溫度概念的區分、到能量概念的形成,最後簡述了邁爾、焦耳和亥姆霍茲對能量守恆定律的最終表述和確立的過程。19世紀中葉發現的能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科學中十分重要的定律。它的發現是人類對自然科學規律認識逐步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事件。儘管如此,它的發現仍然是曲折艱苦的和激動人心的。
  • 能量守恆定律、熱力學定律,在這裡可以一起學,一看就都會了
    機械能=重力勢能+動能+彈性勢能熱力學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恆定律,它是人類經驗的總結,不能用任何別的原理來證明。機械能守恆定律是能量守恆定律的一個特例。擺球來回擺動符合能量守恆定律在狹義相對論中能量守恆定律表現為質能守恆定律。質能守恆定律是能量守恆定律的特殊形式。質能公式E=mc2描述了質量與能量對應關係。
  • 社會中的能量守恆定律(一點感悟)
    能量守恆,是物理學名詞。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轉換。這就是人們對能量的總結,稱為能量守恆定律。據此定律,永動機永遠不會存在,因為機器不消耗任何能量,卻可以源源不斷對外做功,這種原理本身就與能量守恆相悖。推物及人,人在社會,思之亦然。
  • 熱力學定律和能量守恆
    ②表達式:對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理解(1)熱力學第一定律不僅反映了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改變內能的過程是等效的,而且給出了內能的變化量和做功與熱傳遞之間的定量關係。此定律是標量式,應用時功、內能、熱量的單位應統一為國際單位焦耳。
  • 高考一輪複習巧用物理能量守恆定律例題講解
    高考一輪複習巧用物理能量守恆定律例題講解 2015-11-13 10:07 來源:精品學習網 作者:
  • 宇宙中,能量守恆定律失效?
    每個學物理的學生都學過這條基本定律。但當我們考慮整個宇宙時,卻發現宇宙學紅移似乎讓宇宙丟失了能量。難道說,能量守恆定律在這裡被打破了?接下來,天體物理學家塔瑪拉·戴維斯將從時間的對稱性出發,為我們揭開這一悖論的答案。能量既不能被創造,也無法被銷毀。這一原理被稱為能量守恆(conservation of energy),是我們最珍視的物理學定律之一。
  • 高中物理常考十大公式之能量守恆定律公式
    能的轉化與守恆定律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定律,它不僅僅適用於力學,也適用於電磁學、原子物理學、光學、機械振動等領域。本文主要從能量守恆定律的內容,與其他定理定律關係來進行分析。  能量守恆定律內容  能量守恆定律也稱能的轉化與守恆定律。
  • 第二節 熱力學第一定律 第三節 能量守恆定律
    知識點二、能量守恆定律1.【答案】A 探究二、能量守恆定律及其應用【問題導思】1.能量守恆需要條件嗎?2.能量守恆定律對分析物理現象有什麼意義?1.能量守恆定律是支配整個自然界運動、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熱力學第一定律、機械能守恆定律都是能量守恆定律的具體體現.2.能量守恆定律適用於任何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
  • 是否有可能違反能量守恆定律?反對定律的三個論點,但無法動搖!
    上過高中的人應該都聽說過「能量守恆定律」吧。從這個定義告訴我們,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轉換。當你用同一角度觀察事物時,這個定義也適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汽車。當汽油在燃燒的過程中,其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然後轉化為機械能。
  • 「夜讀」優秀的人學習思維模型,頂級優秀的人思考底層邏輯
    可是,為什麼我還說「頂級優秀的人思考底層邏輯」呢?頂級優秀的人思考底層邏輯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到底什麼才是底層邏輯。2什麼是底層邏輯?關於底層邏輯,其實早就有了線索,只是那時我們並不知道這麼多位智者說得竟是同一件事。 查理·芒格這樣說:「在商界有條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則,它分兩步:1)找到一個簡單的、基本的道理;2)非常嚴格地按照這個道理行事。」
  • 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者——焦耳
    1837年,焦耳裝成了用電池驅動的電磁機,但由於支持電磁機工作的電流來自鋅電池,而鋅的價格昂貴,用電磁機反而不如用蒸汽機合算。焦耳的最初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他從實驗中發現電流可以做功,這激發了他進行深入研究的興趣。據說為了判斷電流的大小,他曾經有過一個極為硬核的操作:據說他曾經把電流引到馬的身上,憑藉馬受到電流後跳躍的高低,判斷電流的大小……
  • 能量守恆定律的微妙在這!
    如果去除掉枯燥的能量守恆公式,人們總有千奇百怪的解釋,來說明能量定恆這回事!比如我們在寫科幻小說的時候,在寫太空旅行故事情節的時候,會用到能量守恆;比如我們在給家裡的電子鐘換上電子的時候,也會用到能量守恆,比如我們看到山間無數的風力發電「風車」的時候,也會說到能量守恆!這就證明,「能量守恆定律」已經被普通的百姓所認可!
  • 從能量守恆的定律來講講石墨烯電地暖為什麼省電?
    再有一句話「能量守恆」的定律是固定的,多大的電量,就能釋放出多大的熱量,因此再怎麼說100W的功率,散發出150W的熱量,那都是在欺騙民生的大眾。回歸現實的本質:在使用供暖的層面上,用戶始終有一個關心的是:用電需要多少,使用電費多少的問題。
  • 人生成功的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
    世間能量守恆,朝夕變化,動態平衡。今天有盈,明天往往有虧;今天有贏,明天往往有輸。小事可見大,大事可歸小,規律不變,能量往復。時間一日加班熬夜,二日必精神萎靡,此曰補虧。牟其中初期之勢,如日中天,首富之日為人生最高之點。但盛則必衰,一貫的高調作風,終於失去平衡,鋃鐺入獄。近20年的牢獄生涯,則是對其非常規發展企業作風的代償,是對失去平衡的一種規整。褚時健力挽狂瀾於既倒,將紅塔帶到亞洲最大菸草企業位置,其功績可謂彪炳。
  • 能量守恆定律的定義域
    人們最熟悉的應該是能量守恆定律了,地球上煤、石油、天然氣、核能等都會有用完的一天,我們將這類能源稱為不可再生能源;還有一類能源比如:水能、風能、太陽能,我們將它們歸類為可再生能源。如果把這個案例中要花掉的每一分錢換算成對應要消耗掉的能量,那麼這次出差節省了多少錢就相當於節省了多少能量,這也剛好符合能量守恆定律!
  • 能量守恆定律,天人合一,大自然的規律.
    物理學中有一個原理,我們很多人都學習過,但從來不知道它還可以用在生財上,用在改變命運上,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這就是能量守恆原理,它的內容是:  一切事物皆是由能量組成,不會憑空出現,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
  • 愛因斯坦能量守恆定律證明鬼魂存在?科學家稱是無稽之談
    據美國《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11月9日報導,近期網絡上湧現出了大量文章,重申愛因斯坦的能量守恆定律證明了鬼魂存在的可能性。著名搜尋引擎谷歌的統計數據顯示,該網站上相關搜索詞條竟然多達近800萬條。不過,科學家稱上述觀點純屬無稽之談。愛因斯坦的能量守恆定律表明,能量是守恆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