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才鋼琴家沈文裕甩賣鋼琴 8年深陷各種傳言(圖)
位於沈文裕家地下室的這間琴房,一度引發外界對其生存狀況的猜測。 實習生 鄧偉攝
曾與郎朗、李雲迪齊名的鋼琴天才沈文裕,竟然落魄到要甩賣鋼琴?
前不久,28歲的鋼琴家沈文裕因為發布了一條轉讓鋼琴的微博,再度陷入非議的漩渦。他的母親無奈地苦笑:「真的不是網友們想的那樣。我們現在長期住在北京,那架鋼琴寄存在綿陽一家琴行老闆那裡,也不能老放在那兒啊,再說沈文裕現在也不需要這架琴了。」
在此之前,關於沈文裕的爭議便已漫天紛飛,《地下室裡的沈文裕》《一個鋼琴天才的迷失》等雜誌專訪文章,被廣泛轉載和轉發。其他一些未經採訪、捕風捉影的媒體報導,則一次次把沈文裕推上風口浪尖。而對沈文裕父親的討伐,更是在網絡言論場上掀起狂潮。
「他們(網友)批了我們八年了,八年啊!抗戰都打完了,他們還在說!把你推倒在地,還要踏上一隻腳!」父親情緒激動,語調高昂,帶著濃重的重慶口音,邊說邊站起來,做了個抬腳踩踏的動作。一旁的沈文裕笑了,翻翻眼睛,看了看天花板,沒有言語。
天才回國的風波
所有對沈文裕的非議,都要從2005年底說起。那時,他不顧老師凱默林等古典樂壇前輩的一再勸說,放棄德國漢諾瓦大學的學歷驟然回國。事後證明,這一次選擇,成了沈文裕音樂道路的分水嶺。
在幾次追問之下,沈文裕的父親肖元生(肖元生隨母姓,故姓肖)承認,回國的打算,是他最先提出來的,不過他一再強調「是我們全家研究決定的」。
沈文裕11歲留學德國,7年間一直由母親陪在身邊。2005年肖元生前去探望,而在那期間的一場音樂會,讓他下定決心拉兒子回國。「我看來聽音樂會的觀眾全部都是白頭髮,這種市場還有什麼希望嗎?」他堅信,與其讓妻兒在德國這個「日漸萎縮」的市場苦折騰,留自己一人在國內晚景悽涼,還不如全家團圓,共謀大業。
沈文裕起初並不想回國,然而幾經交涉,他覺得父親說的也有道理。可這卻激怒了老師凱默林,因為當時沈文裕在德國已經有了經紀公司。沈文裕和凱默林展開了拉鋸戰。「回國你就完了!」老師的語氣和態度,反讓原本還猶豫不決的沈文裕下了決心,「他說我回去就完了,我偏要回去試試看!」
「對,我們家人都討厭別人給我們施加壓力。」肖元生搶過話來。就這樣,還差半年就畢業的沈文裕,借著回國錄唱片的機會「逃跑」了。
對德國名校的學位,肖元生並不在乎:「他是天才,這是很多大師給定的,鋼琴家辦音樂會全靠水平,哪裡需要學歷證書嘛!」他歷數著沈文裕的天才表現:5歲學鋼琴,6歲過六級,8歲能演奏莫扎特所有的奏鳴曲,11歲隨CD自學了「鋼琴神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17歲斬獲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王國際鋼琴比賽第二名,18歲獲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
回國後的沈文裕,因為一些原因,失去了預期中的唱片公司的合同;原本有機會到美國、香港發展,最終也未能成行。與此同時,網上的各種攻擊言論從未停止:「他琴藝不佳,被老師從德國趕回來」「他背叛老師,大逆不道」……
「其實我不是知恩不圖報的人!」一直在一旁默默聽父親講述的沈文裕,插了一句話,看起來有些憂傷。
被妖魔化的父親
八年驟逝,如今的沈文裕,被媒體描摹成了一個極端個案——
他生活不能自理,「不會與人交流」,甚至「沒上過網」;他在父親的壓迫下,在地下室練琴,禁止出門、戀愛;他窮困潦倒,靠在琴行教琴為生……而一切的根源,在於他有一個「法西斯一般的父親」。「網友甚至說,要我把爸爸殺掉!」沈文裕說。
「網友們都在喊要追殺我,你說恐怖不恐怖?」肖元生瞪大了眼睛,壓制著一絲憤怒,「外界傳言,很多都不真實,斷章取義,有的根本就是杜撰出來的。」他幾乎每天都要上網看網友言論,縱使周圍人勸他對此不必太當真。
不過,回望來時路,他也承認一點,「當初執意回國,也許真的是我們欠考慮了!」說這話時,肖元生放緩了語氣,臉上划過一絲不易覺察的無奈。
剛回國那兩年,沈文裕每年只有一兩場音樂會,現在每年大概有十來場,不過也遠遠達不到職業鋼琴家的演出頻率。導致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在於,他沒有專業的經紀公司和經紀人,演出基本是靠人情關係。包括舅舅在內,沈文裕現在有好幾個「經紀人」,不過在母親看來,他們都不正規,起不了大作用。
「其實,我真心不是非要沈文裕成為什麼大師,只是希望他的才華能夠得到充分展示,要不然就浪費了。」肖元生說。
為了「不讓才華消失在空氣中」,他讓沈文裕每天把彈奏的曲目錄成視頻,上傳網絡。為了心無旁騖地練琴,他堅決不許沈文裕教琴、帶學生,因為每年演出也能掙三十幾萬元。有一檔電視節目曾安排沈文裕到琴行教琴,肖元生為此暴跳如雷、破口大罵。
肖元生堅信沈文裕的一位老師說過的話:上帝就是讓沈文裕到世間彈琴的。「你看人家馬俊仁,就是殘酷的訓練才培養出那麼多世界冠軍來的。」
「對,全世界只有我爸爸最理解馬俊仁!」沈文裕適時地插了一句。事實上,他緩慢的語速極少能在父親飛奔的語流中插上話。
「奢華」的地下室
沈文裕一家三口租住在亦莊一處200餘平方米的別墅,棕紅色的大門周圍滿布綠植,像是童話裡的城堡。這幢房子因為有一間地下室可供沈文裕練琴而被垂青。
相比於寬敞的居室,狹小的地下室才是沈文裕真正的天地。此前,有家周刊形容這間地下室「陰、寒、溼、冷」,其實,這完全是為了「伺候」沈文裕那臺價值112萬元的斯坦威名琴。這是沈文裕用數年來的演出酬金買下的,視如珍寶。「這座房子三年租金要30萬元,都是我炒股賺的錢。我們平時生活也是靠我賺錢。」肖元生說,「沈文裕掙的錢,除了買琴,他都自己留著,將來還要娶媳婦養家的嘛!」
為了給地下室創造恆溫恆溼的環境,沈文裕擺放了兩支溫度溼度計,兩臺加溼器,何時開窗採光、開門通風都有嚴格講究。以至於當肖元生為了給攝影記者足夠的光線進行拍攝而打開一扇窗時,隨後進來的沈文裕敏感地問了一句:「窗子怎麼打開了?」而後,他擦乾了剛剛洗過的手,坐到了琴凳上。一段琴鍵上的行雲流水過後,他拿起乾淨的白毛巾輕輕擦拭著琴鍵,仿佛那是一簇簇水晶。
沈文裕的生活內容異常簡單,彈彈琴、散散步、發發微信、看看體育比賽,偶爾和母親一起瞅幾眼韓劇。按照肖元生的說法,完全就是「下崗工人」的節奏。至於對未來的規劃,他似乎沒有明確的想法,「我覺得這樣逍遙很好,想得多煩惱就多,煩惱一多就沒辦法練琴……」
肖元生打斷了沈文裕的話,「學琴的孩子都很孤獨,但也不能浪費才華、浪費生命嘛!那些鋼琴大師,哪個不是幾乎把全部時間用來練琴?可是他呢,天天睡到中午,都成了家裡的老年人了。每天才練五六個小時,根本就不夠!」
又是一串連珠炮。
對兒子今天的「懷才不遇」,這位父親覺得還有一點原因:沈文裕性格太靦腆,說話太直,「得罪人了他都還不知道。」所以,他寧願沈文裕完全沉醉在鋼琴世界中,「這樣純粹一些,其他的,由我來承擔,因為我是他父親。」
八年來的風雨,肖元生漸漸練就了「頑強」,特別是最近以來沈文裕的曝光率明顯增高,反而讓他覺得開心,不再那樣劍拔弩張了,「只要對沈文裕的琴技有所肯定,哪怕捏造些事實來博取眼球,我都覺得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