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講了郎朗、李雲迪,今天來講一下鋼琴三劍客之一-沈文裕。
沈文裕生於重慶市萬州區,看到沈文裕照片,就會感覺沈文裕看起來給人感覺很低調,很踏實,很親切。來說一下沈文裕的經歷:2003年,獲得第14屆伊莉莎白王后國際鋼琴大賽第二名,也成了大賽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2005年,18歲的他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上贏得第一名:沈文裕憑藉彈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一舉摘下了蜚聲世界的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比賽的冠軍,並獲得在美國音樂殿堂卡耐基音樂大廳舉行獨奏音樂會的殊榮;德國音樂評論家霍爾維茵曾公開說,他聽過60多個不同的「拉三」版本,沈文裕的演奏版本是最好的。
其實說沈文裕是鋼琴天才,應該算是毋庸置疑吧!5歲學琴,8歲便能夠彈奏莫扎特全部的鋼琴奏鳴曲,11歲照譜自學了十幾個小時便能隨CD唱片的速度完整地演奏難度超高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12歲考入德國卡爾斯魯厄音樂學院。17歲,拿下獲得第14屆伊莉莎白王后國際鋼琴大賽第二名,也成了大賽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這一系列的成績對於家學淵源與音樂毫無關聯的沈文裕來說,「天才」二字當之無愧。美國《紐約時報》曾評價:「如果說李雲迪是抒情王子式的天才,郎朗是激情冒險家式的天才,那麼沈文裕則是冷靜的哲學家式的天才,他能舉重若輕地徵服任何最高鋼琴技術難題,對音樂的理解更具有內省似的直覺,他將無可爭議地成為一代鋼琴大師。」
沈文裕手上功夫了得,看過他演奏視頻的,都能看出來,多難的曲子,到了他手指上都變得很簡單,彈得乾淨,而且沈文裕的曲目量很大,至今,在網上經常能看到他公開的免費視頻。
沈文裕對自己的才能很是自信,問他對曲目的考量,他不假思索地表示:「我的曲目量很大,什麼都能彈,貝多芬、莫扎特、拉赫瑪尼諾夫尤其擅長。」與他探討曲目的難度,他說:「我從小學什麼都特別快,老師教的東西很容易就上手,自己找教學計劃之外的曲子,一本接一本地彈,沒什麼能夠難倒我。」對於這番話,我感覺不是浮誇,可能更多地是在鋼琴領域的自信吧。
我看了網上很多帖子,大致說了沈文裕是如何沉淪的,好多人為沈文裕惋惜,對此不做任何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的道路,這條路怎麼走,是荊棘叢生還是鮮花滿地,路的遠方是璀璨的巔峰還是平淡的終點,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一切,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聲名鵲起也好,沉淪也好,都是自己的選擇,或許只要鋼琴在,沈文裕就會感到滿足吧!
最後我們祝福沈文裕未來會越來越好,給我們帶來更多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