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演奏家李雲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不可能一成不變

2020-12-17 央廣網

藝術家應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藝術風格和表達方式,並知曉如何把它展現給觀眾。只有真正明白自己要追求什麼,才知道要給觀眾帶來什麼。

對一個演奏家來說,讓更多人認識到音樂之美、走進音樂世界,不僅是職業更是使命。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們聽到美妙的音樂,理解音樂的內涵,使音樂成為我們感悟世界、思考人生、表達情感的美好方式

沉澱出自己的風格,走出自己的道路,讓中國文化與古典音樂更好地對接,甚至形成古典音樂演奏的「中國學派」,需要我們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進行矢志不渝的創新

 沉澱後的醇香更令人回味

記者:蕭邦是你最喜愛的作曲家之一,你最初踏入國際樂壇也是因為演奏蕭邦的作品。近200年來,眾多指揮家、演奏家、樂團都演繹過蕭邦的作品。你如何理解蕭邦的作品?

李雲迪:蕭邦的一生非常短暫,他在創作高峰時還很年輕。我參加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那年18歲,和他從事創作時的年齡很接近。這意味著作為同齡人的我會找到很多共鳴。同時我是來自中國的演奏者,獲獎以前沒有在國外接受過音樂教育,相較於其他鋼琴家,多了一份東方人內斂、含蓄的性格色彩。此外,蕭邦音樂體現出濃鬱的愛國情懷,這一點也讓我產生深深共鳴,我會在演繹中把它體現出來。

演繹蕭邦要把風格把握好。我希望人們對蕭邦的認識不再停留於「憂鬱詩人」這個印象,而能進一步看到蕭邦作品層次的豐富性。

藝術創作沒有公式。我在演奏前都會先揣摩作品,了解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感悟作曲家創作的初衷和彈琴時的心境,然後對曲子進行解析,加入自己的領悟和感受,對作品進行「再創作」。

記者: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音樂。巴赫、貝多芬、蕭邦等古典音樂作曲家的作品,歷經數百年流傳至今。如何認識作品經典性和演奏家創造性之間的關係?

李雲迪:作曲家留給後世,可供演奏家發揮個人創造性的,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限的——僅僅是一張樂譜。樂譜是全世界鋼琴家共同的語言,如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氣說話,鋼琴家對音樂的演繹也是如此:在尊重樂譜和作曲家原意基礎上,每個人投入自己的理解與感情進行演奏。拿我自己來說,不同時期演繹同一首作品,也會有很多新的感悟。這正是音樂迷人的地方。

古典音樂都是數百年前的作品,一部作品可能有幾十、上百個演奏版本。但是今天的大眾需要新鮮感,指揮家和演奏家也在思考怎樣把耳熟能詳的作品演繹出新意。這個空間越來越有限,但我們仍在努力尋求突破。「師古人不如師造化」,我尊重傳統,儘量把生命中感受到的新的信息融合進來,探索適合自己的藝術風格。

從不了解自己的潛力到不斷嘗試,再到逐漸明確自己的追求,是一個尋找、探索的過程,也是藝術家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藝術家應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藝術風格和表達方式,並知曉如何把它展現給觀眾。只有真正明白自己要追求什麼,才知道要給觀眾帶來什麼。

音樂的創造創新無拘無束

記者:與古典音樂誕生的時代相比,當下的創作環境和傳播條件發生很大變化。原本在音樂廳才能欣賞到的高雅音樂,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手機屏幕上。古典音樂應怎樣適應這種變化?

李雲迪:最顯而易見的變化,是我們的錄音設備和播放設備不斷更新換代:錄製呈現出來的音色更接近現場;我小時候要攢錢買磁帶、CD,現在可以輕鬆用手機獲取音樂。同時,社交媒體的發展也為古典音樂傳播提供很好的平臺,我本人就會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很多演奏片段。可以說,技術的進步和媒介的發展為普及古典音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記者:傳播和普及古典音樂是你一直堅持的事情。

李雲迪:是的。我從2013年開始「中國鋼琴夢」音樂會巡演,每年都在國內外進行幾十場演出。國內很多二、三線城市既有專業的音樂廳又有熱情的觀眾。我將大量巡演安排在這些城市,一些場次特意安排在體育館,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人接觸到古典音樂、欣賞到古典音樂的美。我們不必將古典音樂想得多麼玄奧乃至覺得「欣賞不了」,只要覺得「很好聽」,就打開了通往古典音樂的大門。

我注意到,在國內演出時,臺下觀眾頭髮多是黑色的;在國外,望過去多是白髮蒼蒼。古典音樂在國外面臨受眾老齡化問題;在國內則是如何涵養年輕觀眾、培育審美趣味的問題。對一個演奏家來說,讓更多人認識到音樂之美、走進音樂世界,不僅是職業更是使命。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們聽到美妙的音樂,理解音樂的內涵,使音樂成為我們感悟世界、思考人生、表達情感的美好方式。

記者:時代環境對音樂風格影響深刻,今天的時代滋養出眾多風格獨具的音樂家。你本人嘗試過多種音樂風格的演奏,包括與流行音樂相融合。如何認識古典與流行的關係?

李雲迪:我們現在所說的「古典音樂」,也曾是「流行音樂」:蕭邦、李斯特在當年都是擁有眾多「粉絲」的「偶像」。進入20世紀,許多傑出的古典音樂演奏家也經常參與流行作品的演出和創作。從形制上說,「古典」有它的定義和界限,我會嚴格遵守它的規範。但音樂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音符構成旋律,就像流動的水一樣,音樂的創造創新應是無拘無束的。

古典音樂是經歷時間檢驗,保留到今天的文化精華。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它不可能一成不變。我們要在演奏中不斷探索,烙下時代印記。

讓民族民間音樂與古典音樂對接

記者:一方面演奏古典曲目,一方面傳承中國優秀音樂文化,是你多年來努力的兩個方向。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音樂文化方面,你近年有哪些新的探索、積累了哪些經驗?

李雲迪: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對音樂創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波蘭舞曲就體現了波蘭文化精髓。中國傳統音樂具有濃鬱的中華文化特色。我在國外演奏《彩雲追月》等傳統名曲,獨特的東方風情讓現場觀眾沸騰。

幾年前,我將多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改編為鋼琴曲,突出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音樂文化的特色和魅力。我錄製中國作品專輯《紅色鋼琴》,其中既有對中國經典鋼琴曲目如《黃河鋼琴協奏曲》的演繹,也有對雲南、新疆、陝西等各地民歌和戲曲的改編,如《遠方的香格裡拉》《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皮黃》等。其中,《皮黃》採用京劇西皮二黃風格及板式結構,音樂語言的民族化風格很強烈,一連串音符響起,如同生旦淨末醜一一登臺亮相,不少人感嘆「鋼琴也能唱京劇」,瞬間拉近了古典音樂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這類嘗試受到樂迷的喜愛,激勵我和作曲家創作演奏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我國幅員遼闊,擁有豐富的民歌資源,這是我們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實踐證明,用鋼琴演奏民族民間音樂,是傳承、傳播中國音樂文化的有效途徑;散發著泥土芳香、情感真摯的民族民間音樂,也為當代音樂創作提供無窮無盡的滋養。

記者:當前活躍在國際樂壇中心的中國青年音樂家很多,賦予古典音樂藝術以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你如何認識中國音樂藝術的獨特貢獻?

李雲迪:音樂之所以能夠成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是因為音樂源自人們內心真誠的感受,這種感受對任何國家、民族的人來說都是共通的。與此同時,每個國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習俗。東方文化具有中和、細膩、豐富的特性,包容性極強。以東方文化背景去感悟和演繹源自西方的古典音樂,會賦予古典音樂別樣的韻致和更加豐富的層次。

如果把古典音樂比作大海,我們都還只是小小的浪花。沉澱出自己的風格,走出自己的道路,讓中國音樂與古典音樂更好地對接,甚或形成古典音樂演奏的「中國學派」,需要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和矢志不渝的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對話者、融合者、傳播者。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對話李雲迪:讓更多人認識音樂之美
    近200年來,眾多指揮家、演奏家、樂團都演繹過蕭邦的作品。你如何理解蕭邦的作品?李雲迪:蕭邦的一生非常短暫,他在創作高峰時還很年輕。我參加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那年18歲,和他從事創作時的年齡很接近。這意味著作為同齡人的我會找到很多共鳴。同時我是來自中國的演奏者,獲獎以前沒有在國外接受過音樂教育,相較於其他鋼琴家,多了一份東方人內斂、含蓄的性格色彩。
  • 周杰倫的鋼琴水平怎麼樣?和郎朗,李雲迪比較誰更勝一籌?
    周杰倫在9.16號發布了最新單曲《說好不哭》之後,引發了粉絲們眾多熱議。一時間這首曲子讓8090後乃至00都沸騰了。百度熱搜榜持續不斷飆高。而那首歌的MV在QQ音樂播放次數已經高達2559萬次。郎朗的誇讚也讓很多網友都稱周杰倫的鋼琴水平是專業演奏級別。2 有網友認為他屬於業餘演奏水平的頂級水平我們認知的周杰倫是一位流行音樂的創作者,作曲的天賦是不可比擬的。有著自己的音樂風格,但是也屬於流行音樂。而郎朗,李雲迪這種演奏古典音樂的演奏家,是屬於演奏家範疇。
  • 明確掌控未來,李雲迪:藝術薰陶與人生積澱,愈發懂得感恩
    李雲迪少年成名,18歲即成為中國首位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他以琴鍵施展魔法,憑才華譽滿國際,自由馳騁於音樂世界,由此奠立在國際樂壇上非凡的地位。 如今,相比於那個突然被「蕭邦金獎」砸中的幸運青年,現在的他不僅有著對未來明確的掌控力,更因藝術的薰陶與人生的積澱愈發懂得感恩。
  • 2019李雲迪合肥鋼琴音樂會,「21世紀蕭邦」為您呈現最迷人的鋼琴樂
    李雲迪和朗朗誰厲害?李雲迪真實水平揭曉!12月15日,享譽全球的鋼琴演奏家李雲迪將空降合肥,用輕盈的指尖為觀眾帶來絕美獨特的鋼琴樂表演,2019李雲迪合肥鋼琴音樂會,一場古典樂迷的極致盛宴,李雲迪將和你度過一段心靈交融的音樂時光。
  • 紀念蕭邦誕辰200周年李雲迪鋼琴獨奏音樂會
    時間:2010.12.27   場館:上海大劇院  價位:120/200/300/400/500/600/800/980     曲目:  夜曲5首  平滑的行板與輝煌的大波蘭舞曲Programme:   Nocturnes op9-1, op9-2, op15-2, op27-2, op48-1   Andante spianto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op.22   Mazurkas op.33   Sonata No.2 op.35   Polonaise op53   連結:李雲迪
  • 李雲迪中國鋼琴夢音樂會巡演(西安站)
    李雲迪被視為對蕭邦鋼琴音樂的最佳詮釋,《紐約時報》稱讚他的蕭邦「臻於完美」。2010年正值蕭邦誕辰200周年,為表彰李雲迪對波蘭音樂文化的貢獻,波蘭政府特向其頒發了第一本蕭邦護照,並授予他代表至高殊榮的「榮耀藝術」文化勳章。
  • 學鋼琴有什麼好處?李雲迪這樣回答……
    面對鋼琴日益備受推崇的現狀,記者首先發問:「學鋼琴有什麼好處?」李雲迪說道:鋼琴首先是作為一個素質教育的培養,還有對左右腦的開發,因為練習鋼琴對於手指的訓練是最明顯的,所以這是學鋼琴對孩子非常好的地方,而且通過鋼琴來了解音樂是最好的一種方式。
  • 李雲迪鹿特丹音樂會獲好評
    娛樂訊 荷蘭當地時間4月24日晚,著名鋼琴家李雲迪[微博]在多倫音樂廳(De Doelen)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鋼琴獨奏音樂會。據悉,該場音樂會門票早早售罄,李雲迪的到來受到熱烈的歡迎。當晚,李雲迪完美的演繹了蕭邦的《夜曲》及貝多芬最為著名的《月光》、《悲愴》、《熱情》三首奏鳴曲。李雲迪對蕭邦音樂內涵的詮釋和理解顯示出他在鋼琴藝術上的成熟。最值得一提的是,荷蘭人對貝多芬太過喜愛,因此對貝多芬的演繹有著幾近偏執的挑剔,然而李雲迪對貝多芬的演繹,令當地樂迷稱讚不已。
  • 用古典樂譜寫愛的樂章 環球網時尚對話國際鋼琴大師李雲迪
    【環球網時尚報導】李雲迪在18歲那年獲得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冠軍,成為該大賽史上最年輕、也是中國首位且至今唯一的冠軍得主,少年有成的李雲迪並沒有因為獲獎而沾沾自喜,依舊保持初心,不斷努力,讓自己的藝術造詣不斷提高,他對音樂的理解、對鋼琴的理解、對藝術及人生的理解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此次深度對話鋼琴王子李雲迪,讓我們更為了解那個努力的他。
  • 李雲迪12場日本巡演進行中 蕭邦夜曲集16日面世
    著名青年鋼琴演奏家李雲迪日前正在日本舉行「紀念蕭邦·系列音樂會」,此次日本之行共有十二場演出,李雲迪造訪的城市包括東京、大阪、名古屋等諸多一線城市。同時,《蕭邦夜曲全集》將於4月16日在國內推出。
  • 讓更多人認識音樂之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
    近200年來,眾多指揮家、演奏家、樂團都演繹過蕭邦的作品。你如何理解蕭邦的作品?  李雲迪:蕭邦的一生非常短暫,他在創作高峰時還很年輕。我參加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那年18歲,和他從事創作時的年齡很接近。這意味著作為同齡人的我會找到很多共鳴。同時我是來自中國的演奏者,獲獎以前沒有在國外接受過音樂教育,相較於其他鋼琴家,多了一份東方人內斂、含蓄的性格色彩。
  • 高考作文指導:鋼琴王子李雲迪巡演翻車,是初心已忘還是舟車勞頓
    而李雲迪的回答則是:「泛娛樂化時代,只要一天在演奏我就是演奏家。跨界也沒有太具體的界限,娛樂明星也各自有自己的本職專業。對於古典音樂來講,其實傳遞的都是一致的人群,21世紀聽眾是綜合性的聽眾,聽古典的也會聽流行,聽古典音樂的人也會看電影,看電影的人也會聽古典音樂,分享的人群最終都是一致的。所以,我覺得娛樂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是為了更好地傳播、傳承古典音樂。」
  • 鋼琴王子李雲迪演繹眾多經典 再譜「蕭邦傳奇」
    《夜曲》、《瑪祖卡》、《蕭邦24首前奏曲》和《蕭邦四首敘事曲》,等等,李雲迪對蕭邦經典曲目的演繹,不僅有華麗的演繹技巧更有豐富的音色表現。  李雲迪曾被評價「是掌握蕭邦演奏風格上最完美、最富有詩意的鋼琴家」,同時也為蕭邦作品開創了全新的演奏風格。  被喻為浪漫主義音樂格言的《蕭邦24首前奏曲》就曾在李雲迪的演繹下極具詩人的靈感和鮮明的藝術形象,令人眼前一亮。
  • 李雲迪自彈自指技驚四座
    李雲迪說。音樂會上半場是《蕭邦第2鋼琴協奏曲》,這首傳世經典是蕭邦當年獻給初戀情人的作品,不僅對演奏技巧具有極高要求,對樂曲感情的理解也必須精準。李雲迪長達40分鐘的不間斷演出驚豔了觀眾,唯美的琴聲從指尖傾瀉而下,似乎將觀眾帶到蕭邦那個時代,盡情訴說著關於愛情與人生的故事。
  • 川渝鋼琴音樂產業進入深度合作模式 四川音樂學院與重慶黃桷坪鋼琴...
    四川音樂學院「忠勇獎勵基金」成立於2011年,今年是第六屆,「忠勇獎勵基金」獎學金每年12月發放一次,若本年度沒有符合條件的學生,將順延至下一年度。四川音樂學院是重慶天子之歌鋼琴集團董事長、黃桷坪鋼琴博物館館長葉浩的母校,此次與四川音樂學院加強合作,既為母校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也為成渝兩地的音樂藝術合作開闢更多合作空間。
  • 李雲迪跨界是為了普及古典音樂
    李雲迪站在那個有著億萬觀眾的直播臺前說:「希望更多的人能一起支持中國音樂」,然後他又加了四個字「古典音樂」。  從2000年的一舉成名,到如今的繁花似錦,李雲迪一直為普及古典音樂做各種嘗試。明年1月,李雲迪的中國鋼琴夢巡演將到達杭州。據蘇州站的工作人員說,他在蘇州的演出門票開票幾個小時就銷售一空。杭州站的粉絲們,動作一定要快啊。
  • 中國最具影響力九大鋼琴家,郎朗李雲迪齊上榜!
    是第一位在「第七屆弗朗茨·李斯特國際鋼琴大賽」上奪得金獎的華人鋼琴家。他因對李斯特作品的出色演繹而被西方主流媒體稱讚為「原色李斯特」。曾受邀擔任第二屆中央電視臺鋼琴小提琴大賽的評委、安東·魯賓斯坦國際鋼琴比賽預選賽評委等,被中央電視臺評為「十大青年鋼琴演奏家」。趙胤胤中國70年代鋼琴家領軍人物趙胤胤,1972年出生於遼寧省營口市,澳洲籍鋼琴演奏者。
  • 雅居樂富春山居「尋找下一個李雲迪」鋼琴大賽_網易房產
    比如今天練習一個片斷,幾個小環的時候,我可能休息一下,或者明天,再去練習它,就有不一樣的感受。所以,當每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換一個方式方法調整它,一定可以克服困難。 記者:可以換方法調試,但是不是放棄。 李雲迪:是的,我覺得任何事情堅持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點。
  • 鋼琴演奏家-沈文裕
    2005年,18歲的他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上贏得第一名:沈文裕憑藉彈奏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一舉摘下了蜚聲世界的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比賽的冠軍,並獲得在美國音樂殿堂卡耐基音樂大廳舉行獨奏音樂會的殊榮;德國音樂評論家霍爾維茵曾公開說,他聽過60多個不同的「拉三」版本,沈文裕的演奏版本是最好的。其實說沈文裕是鋼琴天才,應該算是毋庸置疑吧!
  • 李雲迪助陣 招行第六屆「金葵花」少兒鋼琴大賽冠軍誕生
    2018年是「金葵花」舉辦第十年,第六屆「金葵花」少兒鋼琴大賽自啟動以來就吸引了眾多家長的關注,報名人數和參賽人數均刷新歷史紀錄。在經過了全國各分行的初賽選拔之後,7月20日到22日,從全國各地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的160多名決賽選手,在深圳進行了總決賽。在總決賽之夜,選手們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表現力詮釋了音樂的美好,展現了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