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周刊數字報-沈文裕:地下室裡的鋼琴天才

2021-01-12 新民晚報數字報
  沈文裕,鋼琴家,1986年生於重慶,2005年獲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很難想像沈文裕的名字曾與前兩位鋼琴家有過聯繫。《紐約時報》對沈文裕少年時的評論稱,「如果說李雲迪是抒情王子式的天才,郎朗是激情冒險家式的天才,那麼沈文裕就是冷靜的哲學家式的天才,他能舉重若輕地徵服任何最高鋼琴技術難題,對音樂理解更具有內省般的直覺,他將無可爭議地成為一代鋼琴大師。」但樂評人的猜想未能實現,甚至恰恰相反,沈文裕11歲留學德國,19歲肄業歸國,現在他27歲,大部分演出邀約來自中國三線城市的琴行。

  天賦秉異

  每天至少有6個小時,沈文裕與他的斯坦威鋼琴一起待在地下室裡,所在地是北京南五環外一棟樓齡13年的聯排別墅。2008年,為了獲得更多演出機會,他與父母從成都搬到北京。他們租住在這裡的唯一原因,是客廳有一條窄小的樓梯通往地下室,練琴可以不被投訴,也免得鄰居因憤怒而敲響暖氣管子。

  斯坦威三角鋼琴花掉了沈文裕此前若干年的演出費積蓄,120多萬。沈文裕是鋼琴家的料,他是一個天才,沒見過這樣的天才———85歲的著名鋼琴教育家周廣仁。

  當沈文裕僅僅5歲,只有一臺20元的玩具鋼琴時,就能模仿出剛聽過的旋律。父親肖元生是個體經營者、職業股民,妻子塗鏡屏是家庭主婦,他們此前甚至不知道鋼琴的樣子。但孩子的天賦依舊被察覺了。

  1996年一位南非來四川音樂學院的訪問學者注意到沈文裕,帶他去南非旁聽雅辛斯基的大師課,有學生彈「瑪祖卡」總達不到要求,旁聽生沈文裕突然自告奮勇上琴演奏。他的表現流暢極了。最後一個音符結束時,大師的手臂使勁在空中一揮,「這真是個奇蹟!」電視臺專門採訪了那位發現他的學者,沈文裕受邀在南非舉辦了8場巡迴演奏會。有人稱他「莫扎特第二」。

  中途肄業

  父親肖元生性格強悍但身體孱弱,祖父是國民黨軍官姓沈,後來沈文裕隨回祖父的姓。

  2005年春末,沈文裕母子留德近7年後,肖元生第一次辦成了探親籤證。此前他幾乎每天都會在越洋電話裡問:「今天有什麼好消息?」獲獎、找到經紀人、有演出都是他想要的好消息。沈文裕記得,父親曾說如果他彈琴能像歐陽鋒那樣就好了,雖然歐陽鋒最後瘋了,但至少武功天下第一。

  2001年,在德國待了3年多後,沈文裕已經轉學至漢諾瓦音樂與戲劇大學。還差半年沈文裕就從漢諾瓦畢業的時候,肖元生決定全家回國。「我是故意使壞,非常野蠻地必須回國,任何都擋不住,誰要擋我我就拼命!」他最先給出的理由和孤獨有關。過去他獨自生活在成都,股票交易電腦化後,活動範圍更被縮小到空蕩蕩的屋子。一年中秋節後,他吃了整整三個月的月餅,想吃點熱乎飯時,他就把月餅蒸著吃。對於幾乎不會德文、英文的肖元生來說,如果妻子兒子在國外生活和發展,那未來的一切和他有什麼關係呢?「如果他們不回來了,根本就是整個人生都被毀掉了。」

  沈文裕記得,父親訪德期間營造出了相當恐怖的氣氛。一次學校舉辦音樂會,沈文裕的演奏被安排在深夜12點,瘦弱的肖元生背著超市環保袋陪兒子參加。後來沈文裕才知道,父親怕這段時間因為要走的事和老師鬧矛盾,其他學生會趁機報復,環保袋裡裝了一把榔頭。

  頻繁比賽

  現在,肖元生打理沈文裕的所有網絡事宜,包括新浪微博,一條徵募音樂會的微博曾長期置頂。另外,沈文裕母親的弟弟是個下崗工人,人在重慶,幫沈文裕聯絡一些琴行的演奏會。肖元生承認,現在沈文裕是「被壓住的狀態」,「沈文裕就是圈子裡的下崗工人」。「如果不回來的話,肯定演出很多了。沒想到會出這麼大的問題。」然後肖元生又說回國沒錯,錯在自己「不會經營」。

  回國後的肖元生沒拿到預期中的唱片公司的合同,沈文裕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比賽上,頂著伊莉莎白和拉赫瑪尼諾夫雙料得獎者的名號。為了獎金,有時候有3萬美金,還有為了打知名度。

  2007年,沈文裕出現在中國國際鋼琴比賽,這令同在現場的樂評人朱賢傑感到驚訝,「就像鋼琴家魯普說過的,贏得大賽的好處,就是再也不需要去比賽了。然而沈文裕就是這樣做了,而且是再三地這樣做了。」當晚複賽結果宣布,沈文裕沒能進入決賽。在國內的賽事上,有人評論說他「和小孩子爭名奪利」。

  沈文裕曾在一次參賽時遇見一位來自德國的音樂界權威,大師擦肩而過時對他說了一句「stupid」,沈文裕不知道該說什麼,按他理解,這位一直很喜歡他的老師在以這種方式提醒他,你明明知道拿不到獎,你還參加。

  缺少生活

  父母、沈文裕、鋼琴組成了獨立王國,保障沈文裕專注彈琴是首要任務。多年來,母親為他提供飯菜、衣物及無時無刻不在的陪伴,父親則負責提供思想。沈文裕對生活其中的城市並不了解,也沒有興趣了解,「浪費時間」。他只去過天安門、頤和園,在演出途中的計程車上看過城市風景。他對錢沒有概念,也沒錢包。他曾自己去理髮,但後來理髮店搬走,就「太遠找不到了」。

  所有認識沈文裕並接受採訪的人都用「單純」形容他的性格。有人回憶,沈文裕剛來北京時跟她說:「我不會說話,常說錯,其實我不是這個意思。」有次家裡來了一位客人,他盼著客人多玩一會兒,結果卻問,你還不走啊?

  沈文裕剛回國時一度向媒體呈現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出言狂妄的「超齡兒童」形象。他一直很羨慕郎朗的口才,曾對記者說,郎朗技術挺好,口才也很好,他的口才就算上春晚演小品都不會差。媒體報導的標題是《沈文裕建議郎朗上春晚演小品》。

  17歲時,他和媽媽吵架,憤怒地推倒冰箱。那時他喜歡一個拉小提琴的義大利女孩,為了拉近關係給她伴奏,媽媽發現了,「簡直太崩潰了。」他說,「以前都是,一有點那個苗頭馬上就給我殺了,跟人家沒成她就高興得不行。」那個階段,他思考過「獨立」的問題,但這個念頭很快被他爸爸的思想工作擊潰了。「沒辦法。」

  兩年前,沈文裕再次因為女孩和家人起了衝突。一個之前在深圳認識的女孩在網上替受攻擊的沈文裕打抱不平,沈文裕和女孩談起「簡訊戀愛」。父親要他分手,沈文裕形容自己「傻掉了」,然後他站起來,狠狠將茶杯摔到地上,茶杯沒碎,他爸爸把茶杯撿起來,又猛摔一次,這回碎了。

  各種大賽的評委專家給出他建議,伯納塔建議沈文裕「更多地了解生活,譬如交一個女朋友,或許會對於音樂有另外的感受」。湯姆森認為沈文裕「必須遏制他的技巧,不要讓技巧超越了音樂」。而格拉夫曼———郎朗的老師———說,「他的鋼琴技術非常棒,但是他需要一名導師,不一定比他更聰明,但是至少比他更有經驗。他已經21歲了,生活上他應該獨立,成為他自己。」

  趙涵漠

相關焦點

  • 「中國鋼琴三劍客」沈文裕:天才的堙滅
    沈文裕,一個神童,一個天才鋼琴家,曾經與郎朗和李雲迪並稱「中國鋼琴三劍客」,卻在半路上被糟糕的家庭教育毀滅了,看了他的故事,無比惋惜,無比遺憾。鋼琴上了船,出了德國邊境,入大洋,經上海,過長江,一路海運回到重慶。從這天起,沈文裕的一切都在往壞裡變。
  • 沈文裕被質疑"鋼琴天才生活白痴" 稱成凡高也認命
    核心提示  「一個鋼琴天才的迷失」「拿著24K金飯碗要飯」「鋼琴天才迷失在父母的呵護中」……最近,《新華每日電訊》和《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將1986年出生的重慶萬州鋼琴家沈文裕,轟然推到了輿論前臺。   天才式教育  沈文裕母親塗鏡屏說話極快,主張鮮明,對於沈文裕現狀,她說:「他爸爸實際上是把一輩子都賭在娃娃上面。」
  • 鋼琴家沈文裕落魄甩賣鋼琴?8年深陷各種傳言(圖)
    原標題:天才鋼琴家沈文裕甩賣鋼琴 8年深陷各種傳言(圖)   位於沈文裕家地下室的這間琴房,一度引發外界對其生存狀況的猜測。 實習生 鄧偉攝   曾與郎朗、李雲迪齊名的鋼琴天才沈文裕,竟然落魄到要甩賣鋼琴?
  • 鋼琴演奏家-沈文裕
    前兩篇講了郎朗、李雲迪,今天來講一下鋼琴三劍客之一-沈文裕。沈文裕生於重慶市萬州區,看到沈文裕照片,就會感覺沈文裕看起來給人感覺很低調,很踏實,很親切。來說一下沈文裕的經歷:2003年,獲得第14屆伊莉莎白王后國際鋼琴大賽第二名,也成了大賽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
  • 沈文裕音樂會沈文裕簡介
    沈文裕 - 貝多芬《黎明》奏鳴曲 Op.53沈文裕相關資訊 鋼琴奇才沈文裕攜香港兒童交響樂團天津演出 2010-07-1523歲鋼琴奇才沈文裕 被聘深圳大學副教授 2009-10-31沈文裕回重慶開音樂會 門票收入捐希望工程 2009-10-12鋼琴奇才沈文裕將來杭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 2009-09-11
  • 沈文裕:你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卻怪他不會飛翔!
    28歲的沈文裕至今不大會與人交流、沒正經上過文化課、從不帶錢、不會上網,也沒談過戀愛,10年前,他第一次聽說清明節。長期以來,專業精深、不能自理,是爸爸肖元生對天才的一種理解。於是在培養天才時,他也一起培養了天才的缺陷。有人曾勸沈文裕獨立,追女人、上網吧、出門帶上錢,像一個成年男人應該的那樣。
  • 朗朗因練琴被父親逼迫自殺:天才那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朗朗因練琴被父親逼迫自殺:天才那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郎朗的祖父當過師範學校的音樂教師,他的父親郎國任是文藝兵,在部隊裡做過專業的二胡演員,退伍後進入瀋陽市公安局工作,他的母親周秀蘭在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總機工作,負責整個總機房的維修、服務和轉接。
  • 英昌鋼琴大賽,未來演奏家的夢想舞臺
    此次大型鋼琴賽事由「PONY 鄭」基金會贊助, 韓國現代產業開發集團和英昌樂器(中國)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自2013年舉辦以來深受中韓音樂愛好者的讚譽。2014年起,英昌樂器(中國)有限公司以全國代理店推薦後晉級選撥賽的形式,組織資助優勝選手走出國門,直面與韓國鋼琴選手交流學習的寶貴機會。
  • 家庭周刊數字報-尊師如父戚長偉
    擔任鋼琴伴奏的沈曉韻是沈威東的女兒,十年前在一場由馬老指揮全本《受膏者》的音樂會上,戚老師作為男高音獨唱、領唱,她則鋼琴伴奏。  歌聲時斷時續,那位女指揮以「馬家軍」特有的指揮弧線時而優雅舒緩地揮動手臂,時而為大家講解起「注意事項」。原來,她叫馬琦,來自上海合唱藝術中心,讀研究生時師從馬老先生的高足、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副主任王燕。
  • 帥巴赫鋼琴指法鍛鍊:從「麻瓜」到「天才」,他是這樣做的!
    兩年前,剛剛初三畢業的劉子揚以優異的中考成績進入了市裡最好的高中,這讓他的父母非常的開心。而作為獎勵,他的父母答應可以完成他的一個小心願,本以為劉子揚會和孩子一樣,會選擇買一部喜歡的手機或是去國外旅行,而讓父母意外的是他選擇了學習鋼琴!
  • 帥巴赫鋼琴指法鍛鍊:從「麻瓜」到「天才」,他是這樣做的
    兩年前,剛剛初三畢業的劉子揚以優異的中考成績進入了市裡最好的高中,這讓他的父母非常的開心。而作為獎勵,他的父母答應可以完成他的一個小心願,本以為劉子揚會和孩子一樣,會選擇買一部喜歡的手機或是去國外旅行,而讓父母意外的是他選擇了學習鋼琴!他的父親當時告訴他:「我們家就沒有誰學習音樂,也沒有誰有學習音樂的天賦,況且你現在都要念高中了,學業會更加繁忙,哪有時間去學鋼琴呢?」
  • 學習鋼琴,如何判斷自己具有鋼琴天賦,最後一點很重要
    而學習鋼琴的天賦是有硬性條件和軟性條件之分的:那樂感好的人,演奏鋼琴也會更覺有律動感和顆粒感,這樣的人是具備學習鋼琴天賦軟性條件的人。手指先天性條件好的人,手指長並且靈活,彈奏八度不費力,手指力度還充足。這樣的人就是具備鋼琴學習天賦的硬性條件。
  • 「百年不遇的鋼琴天才」郎朗,9歲決心學好鋼琴竟然是因為這個?
    郎朗被譽為「百年不遇的鋼琴天才」,基本上處於修仙狀態。而近年來迎娶了「白富美」吉娜,接地氣地參加了真人秀綜藝,加上頻繁上熱搜榜,不斷出現公眾的視野中,讓網友們更全方面地了解這位「鋼琴神仙」。13歲的郎朗已經彈得一手好琴了,鋼琴大師的雛形已經漸漸養成,舉手投足間都是自信的光芒。
  • 給娃報鋼琴班等音樂班前,家長不妨想明白幾個問題,能省不少錢
    我知道朋友一向重視教育,這鋼琴想必是買來給孩子練琴用的,怎麼捨得送人呢?朋友一通訴苦後,我才知道,原來是上初三的孩子因為練鋼琴的事和家人鬧得雞飛狗跳。孩子不想再練鋼琴,可朋友不想半途放棄,畢竟孩子從五歲就開始練,還花費巨資給買了鋼琴報了班,這些花去的時間精力金錢可都是成本啊。但孩子態度很堅決,對鋼琴的牴觸到了「寧死不彈」的地步,朋友只好放棄,由他。
  • 天才少年——上音附小鋼琴專業學生音樂會 照片集錦
    2019年4月27日(周六)晚,上音附小鋼琴專業學生為琴童們帶來了一場「小而美」的鋼琴演奏會,9位鋼琴天才少年展示出他們鋼琴演奏的技巧與天賦。
  • 家庭周刊數字報-上海男人何時變身「買汰燒」
    他說,現在應該對「小男人」有一個新的定義,是「口氣小」、「力氣小」,不隨意許諾、但要言而有信,更不隨便動粗,「男這個字,上有田,下有力,過去生活靠的是男人在田地裡用的力氣,現在力氣用得少了,從田裡走出來了,紳士的氣度就變大了。」
  • 絲路新周刊|聚焦「數字絲綢之路」
    絲路新周刊|聚焦「數字絲綢之路」 今晚(11月21日)21:10 陝西衛視《絲路新周刊》帶您 聚焦「數字絲綢之路」 中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成為驅動國家經濟增長的核心關鍵力量
  • 我在人民政協報教育周刊編輯部所見
    「老師好,我是毛新玉,北京郵電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這是和教育周刊編輯張惠娟老師的第一次見面。與賀主編的見面是在第二周,我們仨在一個會議室聊了家庭、性格、職業規劃及對周刊的理解,主編與我們分享了教育周刊的創辦歷程和價值追求,言談間充滿了熱愛。11.3這一天,我們正式的實習之路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