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明知道「繼續拖延下去可能就要耽誤重要事情」,內心非常焦躁,又找來各種藉口安撫自己。直到精神疲憊、痛苦不堪拖不下去了為止。
「先上5分鐘網,然後再處理」。「閒聊5分鐘,喝杯咖啡,抽根煙,換換心情」。「然後5分鐘過去了,再來5分鐘,想著就用5分鐘轉換一下情緒,等反應過來卻發現,已經過去了60分鐘,再一看,又該睡覺的時間」。
於是,在深深地自責中睡去,焦慮的等待第二天開始處理工作。然後,每一天每一次都會說從明天開始處理,結果日復一日拖延著。
拖延症最容易產生「活在當下」的錯覺,瞬間讓人有種輕鬆感,然後一拖再拖直到「上癮」無法自拔。
我記得哈佛大學的老師經常對學生說:「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們每一天能讓自己進步一點點——哪怕是1%」。
可是,這1%我都做不到。我在嚴格控制自己「治癒拖延」的時候,兩三天就反彈,越壓制每次拖延症發作就更嚴重。
直到遇上《一個筆記本搞定你的拖延症》這本書,才開始正面認識拖延的源頭,並徹底治癒了我的拖延症。
大平信孝說:將錨拋向未來,創新行動。錨是為了停船哪兒拋入海中的東西。將錨拋向未來,是指通過實際上想這樣做,去描繪未來,給未來的人生畫一張藍圖,時刻想像他的樣子,慢慢的就會有了目標,接下來所做的就是一磚一瓦的實現這張藍圖。
我相信只有根治「拖延症」,才能加速實現了我的夢想或目標。
我經常會想讓自己的工作和人生盡善盡美,這種事事要求「完美」的想法,讓我養成了「重要的事情先拖一拖」的習慣,陷入了負面的連鎖反應中。
我發現堆積的事情越多,即使一點小事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事情越拖到最後壓力就越大、質量就越低,導致很多事情沒辦法處理,令我產生極其嚴重的挫敗感。
相比拖延帶來的工作質量低下,更糟糕的是,還會陷入「雖然知道這樣不對,但仍然改變不了」和「逃避」的自責之中。
因為知道自己在逃避,被拖延的那件事、不得不做的事情,又會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心中的不安和悔恨讓我的精神和頭腦疲憊不堪,就開始越來越討厭「偷懶」的自己。
有時候,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在拖延,還是說不是在拖延,因為我一直在「非常努力」地儘可能的去完成一件事,只是結果不理想而已。
我每天就像打滿雞血一樣的有幹勁兒,並且「很忙碌」。即使我把行動力提升了兩倍,甚至於無數倍,但是拖延症還是不會減少。
我以為永遠有幹不完的事,是效率低的一種表現,其實這只是進入了拖延症誤區,找不到「出去」的方向。
《時間之書》餘世存說: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遠大的目標並不會在一天之內為你帶去什麼明顯的影響,但是它的作用會在三個月半年,一年的時間發揮出來,5年10年以後會展現出壓倒性的優勢。
因為只有設立了遠大的目標,我們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困難。
怎樣學會設立一個「真正」的遠大目標呢?
①來自他人的目標;
②不去努力也很容易達成的目標;
③社會上普遍的價值標準,很看好的目標。
設定目標的重點,是要以自己為主體,以自己的需求去設定。多問一問自己,你需要的是什麼?
①不指責,不批判夢想或目標。不要批判或者是否定自己寫出來的想法,否則夢想和目標在一瞬間可能就會枯萎。
②遵從自己的內心,學會面對自己的欲望。欲望就是來自自己頭腦的聲音,身體的聲音和心靈的聲音。坦誠的面對自己真正的欲望,內心深處都會受到鼓舞。
③開心就好,不用考慮責任。每當我們有了自己目標之後,遇到這些問題總是會很容易放棄。相信自己,不管目標有多大,是多麼的遙不可及,別去想能不能實現,在心裡多問一問自己,要不要去實現?怎麼樣去實現?只要開始行動,就不會裹足不前。
④數量比質量更重要。無論這個目標是重要不重要,想到就先寫下來。你認為是絞盡腦汁想5個,還是任意從100個中選出5個,哪個更容易呢?當然是後者。
⑤寫下令你煩惱和有待解決的問題。寫下你不想做的事情,有助於你了解真正自己的想法,與想做的事情相比,有時候不想做的事情反而更容易反映一個人的狀態或是生活方式。
以上方法,找到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找到最重要的事情以後,就會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事情上面,拖延症自然而然就減弱了。遠大的目標就是對你來說最有魅力的,你最想去實現的目標,這一點請不要忘記。
設定目標只是一種手段。一旦能夠明確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怎樣做,你的內心會變得無比強大,不會為無關的事情浪費時間和精力,也不會在乎前進路上無關的指責與評價。
我每天早晨起床後,按照這個步驟寫筆記,可以保證積極向上的情緒。
①在左上方寫出三件昨天一天讓你覺得高興的事情。
②對應的右上方寫出感想。
③看著目標思索10秒鐘。
④在左下方寫出,今天一天為了實現目標想要做什麼,將的的內容按條目書寫下來。
⑤根據每一條想做的事情,在右下方寫出10秒行動,為了讓自己變成理想中的樣子,寫出具體想要挑戰的事情。
⑥在完成時10秒行動或者是想要做的事情之後,用紅筆將其畫去。
無論工作有多繁忙,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抽出10秒鐘。
有時候我們使用10秒行動,就像起到一個活動的作用,10秒行動是幫助你立刻行動起來,去實現真正想要實現的事情,擊退拖延症的契機。
假如10秒行動的合作依舊沒能點燃,想要點燃的柴火,那麼嘗試將活動延長到一分鐘,比如:「花一分鐘讀書或者看資料、花一分鐘收拾工位、花一分鐘做的廣播體操、一分鐘寫出想要做的事情的順序等。我們將這種方法,叫做10秒行動+1分鐘行動。
沒能實現10秒行動,也不要自責或者情緒低落,有時候我們可能忘記了寫行動筆記,又或者實在是太忙了,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無論如何都無法忍受自己忘記,記筆記這件事,其實我們從現在開始,重新開始就好。
擺脫拖延症的方法,我大概用了三周左右就能夠起到作用,只要堅持下去,我相信你也可以。
作者介紹:
80後文學女青年,讓閱讀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做一個有靈魂的人,一個有溫度的人,一個追求高雅的人,一個能溫暖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