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清華的「寫作與溝通」課嗎?
有!我一直在關注。
那你知道這門課到底「長」啥樣麼?
今天來「揭秘」!同時送福利!
福利來啦
想上一堂清華「寫作與溝通」課?
沒問題!安排!
我們特別邀請到
清華大學寫作中心團隊
帶來一場精彩的公開直播課
此次授課團隊有
清華大學寫作中心主任 梅賜琪
清華大學寫作中心教師 李成晴
清華大學寫作中心教師 曹柳星
3月30日(周一)14:00-15:00
清華官方微博、B站、快手
騰訊新聞客戶端
準時直播
有趣、生動、頗具挑戰性的課堂
等你來上
我們不見不散!
●
1
解答
「寫作與溝通」課是什麼?
「寫作與溝通」課程,清華大學自2018開始面向大一新生開設。從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該課程作為必修課將全面覆蓋大一新生,並力爭面向全體同學提供相關課程和諮詢幫助。
課程定位為非文學寫作,偏向於邏輯性寫作或說理寫作,以期通過高挑戰度的小班訓練,顯著提升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通過一個個具體生動的跨學科知識主題和小班探討的形式,同學們始於興趣,合於思考,久於訓練,在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中進行「無學科門檻,有學理深度」的表達和交流。
2
特色
課程的主要特色是?
課程主要特色是「主題式、小班制、高互動、深度浸潤」。課程以不同內容主題為切入點,採用每班15人左右的小班組織教學,依託高強度的文獻閱讀、小班研討、一對一面批指導、寫作工坊等方式,引導學生按照規範要求進行說理性文章的寫作和展示,旨在通過深度浸潤學習「提升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3
內容
課堂上的8大類27個研討主題:
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在課上圍繞以下主題模塊進行小班探討:(點擊每個標題可查看詳情)
01 課堂主題如何敲定?教學目的是?
對寫作中心的老師們而言,選擇主題是一個不斷取捨打磨的過程。主題選擇的靈感和方向,與感性認識、日常經驗有關,更因為它本身具備了複雜性和豐富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可以進行有人文關懷氣息的深度研究的可能。
授課教師王緬這樣歸納自己選擇「城市」主題的五個出發點:「跨學科特點以呼應通識教育目的,全球視野以提升國際化意識,貼近生活以激發學生興趣,專業領域以進行深入指導,高質量豐富素材以架構完整知識體系。」
面對同一個主題,同學們切入理解的角度不同,也會產生多元的探究。不同的關注點恰恰體現了寫作課主題的引導和啟發,老師和同學們所形成的這一知識共同體不斷探索背景話題的多種可能。
也許很多同學在選課時會對一些看起來專業性較強的主題產生疑慮,「城市」主題是不是只適合學習建築或者規劃的同學們去選擇呢?
其實並非如此。
為了幫助跨學科的同學們更好地挖掘出與寫作課主題相關的具體研究選題,王緬以5本經典書目為例,啟發同學們思考幾位作者如何通過不同的觀察視角和研究方法來解讀城市。面對一座城市,城市規劃、城市管理、文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都有自己所關注的側面,不同學科為人們帶來日益豐富而多樣的研究成果。隨著對於主題的理解更加立體豐富,同學們能夠不斷反思內在自我和外在世界的關係,在真正的生活中尋找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法。
「這門課程所教授的遠不止是寫作,還有我們的思考方式、觀察方式,寫作風格、讀書習慣本質上仍然是需要我們用內心領悟的。」化93劉文軒同學的體會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寫作課的培養理念。
在一年多的探索與實驗過程中,「以寫作中心專職教師為主、院系合作教師為輔,按照統一課程要求展開的寫作與溝通系列研討課程」的教學方式日漸成熟。
締造了「寫作課是編程老師教的」這一佳話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寫作課兼職教師鄧俊輝認為,寫作課的主題探究,能夠讓計算機專業的同學更好地理解專業倫理和技術邊界。對於非計算機專業的同學,他更強調要用心感受不同學科的美,不要在真正做事時被專業限制了思維。
02 在線教學,有哪些新突破?
如今已是寫作課開課的第四個學期,受疫情影響,配合學校教學調整安排,寫作課改在線上,朋輩學習平臺「寫作雲工坊」和寫作課「克隆班」全新上線加盟助陣,又會為寫作課的課程體系增添哪些新的色彩?
2月17日,清華迎來在線開課第一天。當天上午第一大節,王緬和同學們迎來了一位特別的「旁聽人」——校黨委書記陳旭,大家共同圍繞「城市」主題進行探討,本學期的寫作與溝通課也開始了新的腳步。
如今,新的在線授課方式改變了以往教室內師生之間面對面直接交流的傳統模式,而寫作課恰恰又需要課堂上更多的表達交流時間。老師們該如何應對這種形式上的變化呢?
開課主題為「健康」的蘇婧老師結合教學形式的調整,除了沿用一些經典的文本,也使用了大量的多媒體素材,增強了同學們對於主題的代入感。
另外,在寫作課整體的安排中,小組討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以往線下的課程中,授課教師本身很難完全地觀察掌握所有同學的討論發言情況,但是在線上,同學們利用多種交流工具——微信語音、群聊電話等等,老師可以加入到每一個小組,及時地了解到同學們的討論進度和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
除了小組討論,面批也是寫作課的一大特色。面批,指的是針對學生的每篇短文、長文,教師均會在細緻批改的基礎上,與學生展開不少於30分鐘的一對一當面批改討論,幫助學生打磨文章。
線下面批是老師與學生一對一的「面對面交流」,「以前在線下,同學們難免會有一點拘謹。」現在暫時調整為線上進行,「學生會有更自然開放的表達」。但是蘇婧同時也坦言,沒有面對面的交流,可能會缺少對於同學表情的觀察,從而遺失一些直接而細微的反饋。在總結自己線上授課的感受時,蘇婧說道:「學生們也是老師不斷改進教學的動力。要絞盡腦汁讓線上教學穿越技術的屏障,到達學生的心田。」
03 雲工坊、克隆班,同攜手、共進步!
除了課內的老師講授和師生交流部分之外,寫作課的課外學習環節又將如何在線上實現呢?
寫作中心在開學第二周推出了全新上線的朋輩學習平臺「寫作雲工坊」。每一次的雲工坊都會由寫作中心的一名專職教師主持,同時邀請兩名往年已經選修過寫作課的同學擔任前輩主播,通過經驗分享、直播問答、討論區答疑等方式為同學們的課外學習提供支持。
「雲工坊中的分享內容都十分充實,很有收穫。但是如何把以個人經驗為背景的分享乾貨真正結合自己的實際內化於心,還需要課後進一步的思考和消化。」新雅91的楊珂涵在總結自己參與雲工坊的感受時說道。
在寫作課線上授課期間,清華大學寫作中心的嚴程、程祥鈺兩位老師還為華中農業大學開設了三個「克隆班」。第四周的第一次克隆班課程上,清華的同學們對華中農業大學的「雲同學」們表示了熱烈歡迎;課後,參加克隆班的同學和老師們也給予了積極反饋。程祥鈺記錄下了當天的感受:「隨著內容推進,大家逐漸沉浸到『無聲的互動』中。我們知道自己對問題的思考與闡釋正在與華農的朋友們發生共振,我們也努力將這種共振的效果最大化,大家真切地體會到了攜手共進的魅力。」
寫作課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實驗,教學方式日臻成熟,針對不同的教學挑戰作出了積極的應對和調整完善。
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梅賜琪老師深有感觸地說:「開設『寫作與溝通』課,目的還不止於能力的培養,更看重的是全人的塑造,讓學生在『頂天立地』的同時,還能夠回到人與人之間。」
縱橫正有凌雲筆,我們期待也相信,寫作課會成為幫助同學們不斷追求真知灼見、勇於並善於表達觀點的助力,在通識教育培養的課程設計中,書寫出新的篇章。
●
●
成功分離高效抗新冠病毒抗體!清華大學與深圳三院發布最新合作成果
你們不在,我替你們好好逛清華,喵~
清華學子筆記大賞!聽說你們還想看!
Our Story!「2020春·留住記憶」期待您的作品!
策劃 | 程曦 張莉 趙姝婧
文 | 李一安
圖片設計 | 李娜 張思遠 劉澤玉
編輯 | 趙姝婧 程曦
特別鳴謝:清華大學寫作與溝通教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