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聲 | 我的求學故事(一位美術生的心聲:這個決定,我不後悔!)

2021-02-13 四川省教育考試院

本周起,《考聲》欄目將聯合川內友校的聲音大咖和文學愛好者,以聲文同步的方式,不定期推出原創文章,傾聽你的故事,傳遞你的心聲。

 我的求學故事 

兩年前的三月份,天氣剛剛開始變暖和的時候,我做了自己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決定。

那時的我正在念高二,理科學習的艱難讓自己陷入了自我懷疑的困境,加上孤僻的性格,使得很多不好的情緒沒有合適的傾訴對象,慢慢在身體裡積累發酵,長久的壓抑終於被一次物理小測驗的失敗而引爆。

那天中午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忽然感到好心累,邊吃邊哭,不知道為啥就特別的想離開學校,總感覺自己要是繼續呆下去的話會出現大問題。

我回到出租屋把關機已久的手機開了機,給媽媽打了電話,電話剛剛撥通後我一聽到媽媽的聲音就哭得說不出話了,緩了好一會兒才說:「媽,我要出去學畫畫!是一直出去學,在外面補課,不回學校了!」媽媽在電話另一頭沉默了很久,畢竟我這個決定做得太突然了,大聲說出來的那一刻我自己都被自己嚇到了。

下午我就找班主任請假回家,對他說我不回來了,我要出去學畫畫。他當時並沒有同意。回到班上開班會的時候,他對全班同學說:「剛剛有同學給我提到要出去學畫畫。我給你們講吧,我前幾年教過一個女學生,人家從小就學畫畫,她爸爸還把她送到北京去集訓,說一定可以穩過XX美院,結果呢?聯考剛剛過線沒多少,最後去了XX大學的美術系。」他說的那個XX大學在我們那邊並不是很好,他話音剛落全班都笑了。

那天傍晚,我拿著班長幫我偽造的班主任籤名的假條,成功溜出了校門。恍恍惚惚的走到家門口發現自己沒有帶鑰匙,只能蹲在黑洞洞的樓道口等著奶奶把鑰匙送過來。

我從小就很喜歡畫畫,只是這麼多年來都把畫畫扔在了一邊學習數理化,對於考前美術,我還了解的太少太少了,我在昏暗的樓道裡查到了一家本地的畫室,猶豫著打了一個電話過去。

當聽到我想現在就出來每天學畫畫的時候,電話那頭沉默了,過了好一會兒才說:「同學,我們畫室正式開始集訓是七月份就是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後,現在才三月初,一些外地的學生最早也是六月份來,因為現在文化課很重要,我們這邊的好多學生都是美術考的非常好但是文化卻沒有過線……」那天晚上我輾轉反側,思考著未來的種種可能。

第二天一早爸爸媽媽便從城市的另一端趕了過來,開始他們還想勸我說服我回學校繼續讀書,不管他們怎麼說,我的態度都很堅決,媽媽忍不住傷心的哭了起來。我舅媽也大老遠趕過來勸我最好回學校不要學畫畫,大舅也在電話的另一頭強烈反對我的決定。原因都一樣,學畫畫代價高昂,是一筆很可能人才兩空的風險投資。班主任也把我爸爸媽媽叫到學校裡仔細分析了利弊,他覺得平時踏實刻苦的我不該去冒險忽然的去學畫畫,他們都擔心我是一時興起,到最後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是他們越反對,我學畫畫的意願就越來越強烈。

爸爸意識到我不會再回學校,鐵了心要去學畫畫了,開始幫我聯繫畫室。聯繫了很多很多家,又一次次被拒絕,原因和我那天晚上在樓道裡聽到差距不大,當時我很希望能有一家畫室能收留我。

終於在聯繫到當地最後一家畫室的時候,那個美術學校的校長同意留下我,他也很明確地說了,現在我這麼早來可能很多時候都不會有老師和學生,但是畫室還是會每天正常開放,我可以每天來畫畫。

從那以後,我每天早晨六七點獨自醒來,心情好的時候會坐早班公交車去人民公園散一會兒步,然後去畫室的一間空教室畫畫,一直到晚上下午六點快關門的時候才離開。有時老師會給我拿當天的資料,和我說幾句話,但有些時候也會把我忘記了,我就獨自坐在教室畫一天,只有一排排整整齊齊的畫板和畫架與我相伴,在傍晚的時候獨自戴著耳機慢慢地走路回去。

媽媽和奶奶有時周末也回來看我,那段時間基本上都是自己和自己相處,並沒有感到孤獨和寂寞,反而覺得自己的生活平靜而又充實。

漸漸的,我從一根根線條畫到幾何體結構,靜物單體,組合,寫生……有時候畫室也會忽然熱鬧一下,周邊中學的一些美術特長生也會來畫畫,每次聽到她們嘰嘰喳喳地談論學校裡的人或事的時候我都會有一種恍惚感,感覺我好久都沒有回過學校了。

在五月初的時候,我回了一次學校,學校的課桌椅都換了,我之前的那張舊桌子被搬到了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我碰到了一位班裡的同學,她告訴我剛開始大家都不是特別能理解我為什麼要去學畫畫,特別是班主任,他覺得挺可惜的。「不過我相信你一定最後的結果一定不會差的。」告別的時候她對我說。我和她揮了揮手,她往學校的方向走,我往公交站臺的方向走。

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天氣漸漸熱起來,集訓生活也開始了。深夜的畫室常常燈火通明,都在努力的練習著速寫素描色彩。其實考前的美術並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每天悠哉遊哉得畫畫,每天都會有作業和任務,需要大量的練習,在沒有天賦的情況下其實更多的時候是苦練,需要用量去堆才會有成效,當時削鉛筆在手上留下的繭現在都還沒有完全褪去。

回學校去考綿陽三診的時候,我只考了兩百多分,以前的班主悲痛的說我就不該去學畫畫,現在看來我考上大學是無望了,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就在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我失眠了,晚上很晚很晚都沒有睡著。第二天起床收拾好帶著黑眼圈的自己,和熟悉而又陌生的學校裡面的同學一起坐學校包的大巴車參加高考。考場裡放的音樂是雅尼的One Man’s dream,我深夜常常聽這首曲子,當時坐在考場裡我長籲了一口氣,忽然覺得一切的一切都釋然了。我認真的寫完了每一科的試卷,參加了畢業典禮,不管結果如何,也算是給自己的中學生活一個交代。

最後一所在本省排名還不錯的綜合性大學選擇了我。

現在我已經在大學裡努力得生活了快一個學年了,也漸漸有了新的生活頻道。偶爾在閒暇的時候也會想起當年有些固執和倔強的自己,我會衷心感激當時自己的那個決定,它,造就了現在的我。

《考聲》文章投稿郵箱:

scsjyksytougao@163.com

發送內容:個人簡介+原創作品

郵件標題註明「學校+姓名+文章標題」

來源 |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傳媒學院,轉載請註明來源。整理:小錢

相關焦點

  • 選擇美術生這條路,我後悔過
    大概這就是美術生以外的人給我們貼的標籤吧在他們的描述下,我們開始感覺自己與這個世以及跟其他同學格格不入那種被世界的大群體隔離在外的感覺,讓我們就連擁抱在一起的時候,都能感覺到這個世界刺骨的冷。沒有人和我們說過,我們和你們美術生不一樣,可總會有那麼不經意間的一句「他們美術生......」我知道,你覺得你們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我可能不太能講得清楚。因為夢想?因為不想認輸?
  • 自信點:一旦選擇做美術生就不要後悔
    學生家長又打來電話和我說孩子集訓的事兒,第一個是色彩剛結束,現在在畫素描,孩子感覺和周圍同學差距太大,自信心受到打擊了,孩子一說這個家長也跟著著急了,家長不止一次和我說過有點猶豫該不該讓她學美術了,沒想到畫畫這麼難,不如當時認真學文化課,考個離家近的二本學校。第二個是要不要選擇一開始看好的那家畫室,因為那個畫室又聯繫她孩子了,孩子讓家長找我發表一下看法。
  • 聽臺胞心聲·看河南變遷⑥|「除了事業有成,我還當了『河南女婿』」
    【編者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河南求學、就業、創業,為出彩河南努力拼搏,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他們就是生活在河南的臺灣人。
  • 我愛自己的孩子,但我後悔當媽媽了
    即便歷經了生活的錘鍊,她還是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不會生小孩。」她告訴BBC。在生養3個孩子的大部分歲月中,瑞秋都是以單親媽媽的身份過活,身上的擔子非常重。「有時候,我都覺得年輕的自己不夠成熟,貿然地想為一個小生命負責,其實是對他的不公平。」
  • ​「讓我媽來帶孩子,我後悔了」,寶媽說出心聲,讓無數人內疚
    ,我後悔了」,一位寶媽說出心聲,讓無數人內疚同事筱筱剛坐月子完就開始工作,一刻也不敢耽誤,因為有房貸和車貸要還,現在又有了寶寶,自然花銷會更多,所以筱筱決定自己上班,請自己的媽媽來幫忙照顧孩子。筱筱聽到這個問題,低頭很惆悵的樣子,沉默了幾秒鐘,對我說:「讓我媽來帶孩子,太后悔了!」
  • 特稿|選擇支教是迄今為止最不後悔的決定——我的支教故事⑨
    一年以來,他們矢志不渝、紮根基層,用實際行動譜寫著自己別樣的青春故事與熾熱情懷。在抗擊新冠疫情,助力脫貧攻堅的過程中,他們勇於擔當、不懼困難,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了一件件令他們終身難忘的事。現在,他們服務期即將屆滿,黨委宣傳部與校團委聯合推出「支教故事」專欄,與大家一起分享貿大學子別樣的青春力量。
  • 2020藝考改革,美術生不要上了大學才後悔
    美術生夜以繼日地努力,只是為了能夠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在美術聯考成績公布的當下,美術生要怎麼做才能穩妥地拿到錄取通知書?是否有必要參加校考?聯考成績能否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效?歷年不少大一美術生會後悔自己選擇的學校,渴望有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有的學生甚至會直接選擇復讀。
  • 美術生:看我「扭轉乾坤」
    想必這位考生也是一位抽象派畫家,雖然我不是美術生,但我也能夠看出這幅作品的眼睛、鼻子、嘴並不是很協調,想必這位考生在畫這幅畫的時候,也很焦躁吧。 Top.2深邃的眼睛,糊弄的鼻子 我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眼睛是否美麗,也決定了這個人的整體形象。
  • 聽臺胞心聲·看河南變遷①|「河南成就了我事業的春天!」
    【編者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河南求學、就業、創業,為出彩河南努力拼搏,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他們就是生活在河南的臺灣人。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現臺胞在豫求學、就業、創業的感人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呈現在豫臺胞的生活情況,生動反映河南近年來的建設成就和歷史變遷,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之際,河南省臺辦聯合大河網,共同推出「聽臺胞心聲·看河南變遷」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愛你我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結尾
    愛過你我不會後悔你的出現是我心中最美的風景1愛情結束的瞬間,你會以什麼樣的心情去看待?是後悔?是痛苦?還是尊重故事的結尾?分手之後有些人會後悔自己的付出,想到自己的付出心裡就有旮沓,始終覺得很不愉快,經常性的也會不甘心,前後思考之後,覺得原本的相愛就是一個錯誤的選擇,那原本美好的遇見便成為了錯誤的虐緣。好好的一段戀愛,也成為了痛苦的回憶。愛若成為了一件讓人後悔的事情,我想,最受傷的就是那段美好的感情。
  • 《我的求學之路》
    我開看到現在一些年輕人深迷於手機或遊戲,無心求學,促使我用我的親身經歷,看看以前求學的艱辛,珍惜今天的幸福和學習環境。我是1949年3月出生的,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誕生的前夕,是新中國的同齡人。我於1956年入學念小學,父母是窮苦農民,我的三位姐姐都沒有念書,父親只讓我讀完小學畢業就不讓我參加升初中的複習考試了。
  • 郜林女粉絲分享心聲:我的命運、我的前程、我的愛,由廣州隊決定
    郜林女粉絲分享心聲:我的命運、我的前程、我的愛,由廣州隊決定中超2017賽季已落下帷幕,雖然在前不久結束的頒獎典禮上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與「最感動球迷」的獎項無緣,但這並不代表廣州隊球迷沒有故事,或者說故事就不夠精彩。獎項很大程度是一種鼓勵,並不能說明一切,畢竟這支有著城市名片美譽的球隊,擁有龐大的球迷,只要用心挖掘,怎可能沒有故事?
  • 我喜歡你不後悔,我也尊重故事結尾!(好文)
    我喜歡你不後悔,我也尊重故事結尾!時間的絕情之處是,它能讓熬到真相,卻不給你任何補償!動態圖曾經看到一句話說:一直以來,我認為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距離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愛你,其實最遠的距離是你我多年未見,我念你如初,你卻笑著問我的名字。
  • 一位美術生的心聲:因為這家杭州畫室,讓我的未來變得令人羨慕
    我又回到了這個令我「又愛又恨、又敬又怕」的杭州畫室。但是這次不是準備報名學習,而是懷念。我又回到了吳越畫室,在這個五月初。想想前年這個時候,我還在熬夜畫色彩和素描,每天天沒亮就起床背會英語單詞。我想,專業課成績沒有多好,文化課如果再跟不上,就徹底完了。
  • 「醫生我疼死了,我要剖宮產!」 5年來,她一直在後悔這個決定
    >前幾天讓可可媽給還沒生的孕媽一個一句話建議,她的建議是:「如果醫生說你能順產,那就是能順產,千萬別因為痛求著醫生給自己剖,會後悔的,我就是!」因此,我們讓可可媽寫下了她的故事,希望能給還沒生孩子的媽媽一點參考。如今離第一次生產,已經過去了五年多了,我的大寶都快六歲了,我依舊在想當時如果再堅持一會兒,護士要是能早一會兒給我打上杜冷丁,我可能也就是兩個順產孩子的媽了。 順產和母乳餵養這兩樣在我心中佔據著無比重要的地位!
  • 普通美術生與美院附中美術生的區別,前三個我忍了,第四個我哭了
    相信美術生們都或多或少聽到過「美院附中」這個詞。而一旦聊起美院附中這個話題,無論是哪所美院的附中,美術生都會由衷誇讚如「太牛了」、技術槓槓的」、「真正培養尖子生的地方」之類的話語。區別二:課堂內容的區別「美院附中重視專業課的學習,也不忽視文化課的學習,在課程上都是採用半天專業半天文化的模式進行,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維繫著專業與文化的平衡。普通高中美術生在進畫室集訓之前,專業課的課程就比較隨意了,沒有固定的教學大綱,許多學校甚至沒有這方面的課程安排。
  • 上海大學舉辦「我的故事你的心聲」教師節專場教學沙龍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7日電 (殷曉 許婧)依託顧曉英工作室編撰的《與子同行》一書,上海大學寶山校區智慧教室,上海大學教務處、工會4日聯合舉辦「陽光美麗,教書育人,與子同行——我的故事你的心聲伴隨著「老師我想您」的《與子同行》宣傳短片音樂,顧曉英回顧了《與子同行》從2012年開始五次面向學生的主題徵文活動,沙龍旨在講述教師育人故事,交流教師育人體會,祝願上大師生「與子同行」等待花開。顧老師勉勵大家爭做「四有好老師」,做好「四個引路人」。好老師不靠名利成就自我,每個老師都需要擁有創新的思維與智慧,力爭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 求學之路:父母一個決定影響孩子一生,就如昭廣、我和我的孩子
    在孩子成長路上,父母給孩子做出了很多決定。有些決定是為了孩子學會堅強;有些決定是為了孩子學會幸福;而有些決定是受生活所迫,讓孩子過早獨立面對生活的甜蜜與苦澀。父母在孩子求學路上的一個決定,改變著、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就如昭廣、我和我的孩子。
  • 一位外軍學員的心聲:「因為我也是軍醫,因為我也愛中國」
    原標題:「因為我也是軍醫,因為我也愛中國」——一位外軍學員的心聲    新華社重慶2月19日電 題:「因為我也是軍醫,因為我也愛中國」——一位外軍學員的心聲    左勝男、高駿、蔡彤    一個特殊的包裹從海外幾經輾轉寄到了陸軍軍醫大學。
  • 「我的脫貧故事」吳小慧:教育扶貧助我圓求學夢
    我叫吳小慧,今天講述我求學的故事,亦是千萬個同我一般貧困學子的故事。年幼時的我,是山裡那個搗蛋的小姑娘,跟隨著兄長的腳步在田間趕走吃稻米的飛雀。黝黑的皮膚,頂著一頭短髮,整天在田間地頭玩耍。年幼時貪玩亦愛學,記憶深刻的是在小學時,有幸獲得「宋慶齡基金」,總共五百元,老師便用部分的錢從市區裡幫我帶回了厚厚的成語詞典與英漢辭典。多年以後,這成了高中時還在陪伴我的珍藏品,那份基金也成了我課外讀物的經濟來源。2008年,童年時光彈指而逝,我的父親,這個我一生都敬重的人,撐起了我求學夢想,讓我去市裡的一所生活消費較低但教育條件卻很好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