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越城區協作樂山市馬邊縣: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從娃娃抓起

2020-12-16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張黎萍 王一夢):「親愛的同學們,我現在在四川馬邊陪爸爸媽媽支教,要明年8月才能回來,我很喜歡這裡,說不出的喜歡。」12月21日,浙江紹興市越城區支教老師沈傑7歲的兒子沈安煜在寄給遠在千裡之外的家鄉同學的明信片中這樣寫道。

沈安煜(右一)說起爸爸媽媽顯得無比自豪 攝影 張黎萍

  明信片的背後,是紹興兩對教師夫婦連續三年舉家來到馬邊彝區支教的感人故事。2017年9月,紹興市越城區塔山小學教育集團教師賀伊娜、唐澤民夫婦帶著年幼的女兒支教馬邊,經媒體廣泛報導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在他們的感召下,2018年7月,另一位塔山小學教育集團的老師沈傑和同為教師的妻子王怡,毅然決定帶著女兒一起,遠赴馬邊縣民建小學支教,而他們年幼的兒子則留在紹興,成了一名特殊的「留守兒童」。

越城區掛職馬邊縣委常委、副縣長壽建華(右一)接受媒體採訪 攝影 張黎萍

  沈傑和王怡夫婦倆都是英語教師。沈傑是浙江省優秀輔導員和省紅十字奉獻獎獲得者,王怡是浙江省優秀課例一等獎、紹興市小學英語優質課一等獎、論文一等獎、教學能手一等獎獲得者,曾擔任2010年世界合唱大賽英語主持人。他們的到來,彌補了馬邊縣英語教學人才緊缺的短板。

沈傑、王怡夫婦和魯迅班的彝族小朋友一起合影 供圖 馬邊縣委宣傳部

  抵達馬邊後,沈傑夫婦倆同其他支教老師一道,把在紹興授課時常用的情景教學、溝通教學、演講教學、配音教學等教學理念和方法帶到了課堂上。同時,支教老師們還定期開設月示範課、周教研沙龍、導師推門課等活動,將紹興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分享到馬邊各鄉鎮小學,為馬邊縣基層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馬邊縣民間小學魯班課堂 攝影 張黎萍

  支教老師們在支教崗位上,既扮演「師者」角色,教好學生;又扮演「使者」角色,利用教學之餘搭建了「元培講壇」「魯迅講壇」,與馬邊教師交流教學經驗,影響一批教師,著力打造「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

支教老師們開展導師示範課及學員展示課 供圖 馬邊縣委宣傳部

  學生家長阿木對此很有感觸:「以前我們娃回家很少說英語,主要是說不好,害羞。現在沈老師他們來了後,娃娃說英語的信心越來越強了,最近還能說外國電影裡的經典語句,進步很大。」

  一年支教期結束後,沈傑夫婦並沒有按時返回家鄉,而是主動向組織上申請繼續支教一年,他們在申請書中寫道:「這裡很需要我們,請允許我們再留任一年。」2019年8月,沈傑夫婦把女兒從馬邊先轉回了紹興,又把兒子從紹興轉學到了馬邊。一名同事形象地說:「這一次又輪到你的女兒當『留守兒童』了。」

支教老師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勞動實踐課 供圖 馬邊縣委宣傳部

  沈傑說:「最初的想法,只是想把孩子帶在身邊方便照顧,但後來我們發現,讓同齡人去影響和帶動同齡人,比我們老師的作用更為直接,所以,我們把兒子和女兒都帶到了馬邊。」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沈傑、王怡夫婦一心奉獻的精神深深影響了他們的女兒沈安玘。由於兩地教育水平差異,安玘的課外知識豐富很多,她現在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課餘時間給同學們講紹興的歷史和人物故事,講自己在塔山小學學到的其他知識,成了馬邊孩子們心目中的「小老師」。

豐富的課堂教學 攝影 趙勁

  馬邊教育局局長李靈表示:「很感謝以沈老師一家人為代表的這些支教老師們,他們用心用情在馬邊耕耘,實實在在幫助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的變化是顯著的,作用是長遠的,家長和學生以及方方面面反響都很好。」

  浙江教師沈傑夫婦一家四口援彝支教的故事,只是兩地東西部教育協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越城區採取「名校結對」「名班落地」「教師互派」「資源協調」「補齊短板」等支教方式,通過小學初中派駐教師、幼兒園高中互派交流、職業高中選派學生到紹興中專就讀等多元模式,對馬邊縣教育領域進行全方位對接協作,構建了一條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的完整基礎教育生態鏈,實現了教育扶貧全覆蓋。

孩子們的手工作品 攝影 張黎萍

  2019年,在魯迅幼教集團、魯迅小學教育集團、元培中學教育集團、紹興中專和馬邊縣相關學校結對基礎上,蕺山小學、陽明中學與馬邊相關學校結成姊妹學校。2017年以來,越城區共選派支教教師20人到結對馬邊學校擔任教學任務,接收馬邊縣30名教師到各名校交流教學。與此同時,支教工作組還在馬邊縣相關學校設立「魯迅班」「元培班」「樹人班」「陽明班」「陸遊班」等名班,讓紹興先進的教學和管理經驗在馬邊「生根發芽」。

  越城區掛職馬邊縣委常委、副縣長壽建華表示:「彝區的貧困問題,根子在於教育,扶貧的關鍵在於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所以我們將教育扶貧放在了重中之重。相信通過兩地教育管理領域、教學領域、社會領域的全方位互動,能對馬邊發展尤其是教育發展產生積極而務實的作用。」

相關焦點

  • 雙峰縣教育「四輪均衡」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雙峰縣教育「四輪均衡」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雙峰縣紮實做好教育扶貧工作,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改善貧困地區學校辦學條件,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源。雙峰現有12萬餘名學生,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16117人。 為確保貧困家庭學生「有學上」「上好學」,雙峰成立教育脫貧攻堅聯合指揮部,建立責任體系,圍繞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目標,在控輟保學、學生資助、營養餐實施等方面,取得諸多階段性成效。 以開展脫貧「百日攻堅」行動和脫貧質量「回頭看」為抓手,雙峰縣教育系統逐村逐戶摸底核查貧困學生就學信息。
  • 全國人大代表董彩云:讓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作為一名從事教育工作30餘年的教師,董彩雲始終認為教育對於深度貧困地區的孩子尤為重要。多年來,她想方設法,積極爭取改善學校硬體環境,加強教師培訓和新教師引進。董彩雲認為,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力抓手,抓教育就是抓脫貧。只有學校硬體和軟體同步改善,教育才能走在優質發展的路上。脫貧攻堅既要扶智也要扶志,學校教育正是如此。
  • 段義德 郭叢斌|高等教育阻斷農村相對貧困代際傳遞的效應研究
    結果顯示,無論是阻斷相對貧困代際傳遞,還是促進農村相對貧困家庭子弟躍升至中等及以上收入,高等教育均有顯著的直接和間接效應。以未接受高等教育群體為參照組,在促進子代擺脫相對貧困的總效應中,高等教育通過促進職業層次躍升進而提升個體相對收入的間接效應佔比達到42.23%。如果以初中及以下學歷樣本為參照組,大專教育的間接效應(34.33%)大於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間接效應(29.18%)。
  • 「思源教育移民計劃」:以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思源教育移民計劃」是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發起的資助貧困地區優秀學生學業的公益慈善項目,通過資助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小學畢業生到教育條件較好的縣級中學寄宿就讀,確保他們順利渡過成人成才的關鍵期,以期降低生態薄弱地區的承載量,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 【新春走基層】衛生下鄉來到馬邊三河口 一張張笑臉在彝區綻放
    來自四川省疾病預防中心的包靜梅醫生手裡拿著一摞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的檯曆,正在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三河口鄉給當地的小朋友講解一些保護眼睛的知識。省、市、縣財政投入資金共計1500萬元,建立馬邊彝族自治縣衛生扶貧救助基金,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治療、慢病門診、合規轉診至上級醫療機構個人支付費用控制在5%以內。截至目前,全縣已救助26000餘人次,救助金額約1300萬元。
  • ——樂山市彝區「一村一幼」建設案例
    為補齊樂山教育的「短板」,加快彝區教育事業發展,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2014年,我市樹立了「沒有彝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就沒有樂山教育教育的科學發展」理念,在全省彝區率先實施「一村一幼」建設。以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工作取向,改革創新發展彝區學前教育,以「繡花」功夫,探索實踐彝區學前教育發展模式和路徑,為大小涼山彝區學前教育發展提供了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取得了「社會滿意、家長放心、學生受益」的成效。
  • 白河縣加強政策支持提升教育質量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安康市白河縣位於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核心區,屬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縣、深度貧困縣,2016年前,文盲半文盲和小學以下文化程度人口佔貧困人口的78.58%。白河縣充分認識教育在脫貧中的基礎性、根本性作用,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培養一人,脫貧一家」目標,加強政策支持、機制創新、努力提升教育質量,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三大工程」辦好老百姓家門口學校白河縣把推進教育均衡、促進教育公平作為教育扶貧的重中之重,實施「三大工程」,著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每一所學校。一是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
  • 在蘭坪,人大人點亮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星火
    在蘭坪,人大人點亮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星火 分類: 作者:黨委宣傳部 人大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註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人大新聞中心,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雲南省鎮雄縣:提供教育機會,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雲師大附屬鎮雄中學的多數學生都來自貧困家庭。2019年春季學期在校學生中,鎮雄籍學生4916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學生就有1197人。學校教學樓(攝影:顧思騏)雲師大附屬鎮雄中學於2016年8月開辦後,有效解決了鎮雄縣貧困家庭學生入學難的問題
  • 浙江四地在樂山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探索
    從中國西南群山深處來到泰晤士河畔,一塊彝繡的出國之旅,也是這個貧困山區融入世界、奔向小康的奮進之旅,其背後推手是東西部扶貧協作。  2017年,按照中央部署,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台州市椒江區、衢州市江山市和金華市浦江縣等四地,開啟對口幫扶樂山市馬邊、峨邊、沐川和金口河「三縣一區」的歷程。
  • 四川省首創民族地區小學英語教學模式,「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四川省首創民族地區小學英語教學模式,「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新學期即將來臨,四川民族地區的學生將首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系統學習英語課程。
  •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湖南教育扶貧報告㉘|山村學校「煥新」記
    這是一所始建於1984年的鄉村學校,「泥巴操場、破舊教室、窮苦娃娃……」用該校副校長向春華的話說,小橫壠鄉中心小學不起眼了幾十年,發展一直處在全縣學校的尾端。 近年來,漵浦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多措並舉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確保貧困學生「能上學、有學上、上好學、好上學」,讓包括小橫壠鄉中心小學在內的多所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迎來了「逆襲」的契機。
  • 越城區名優教師風採展示之三十四/紹興市最美教師姚國明:用心育人譜愛崗敬業新曲 傾情援川顯忠誠奉獻本色
    一到馬邊,他根據當地教育實際情況,提出並制定了越馬東西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和幼兒園、小學和初中三個層級學校的「合作辦學協議」,為今後越馬教育扶貧協作走向制度化和機制化奠定了基礎;積極協調兩地教育局落實教師選派,組建「魯迅班」和「元培班」,由點到面,輸出紹興優質教育品牌;同時,他充分動員自身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協調對接愛心企業與人士支援參與馬邊教育建設。
  • 汪家塬重學興教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全村635戶已考出993名大學生
    「讓一個家庭脫離貧困,最好的方法是培養出一個大學生。如今談起脫貧攻堅,村民們不比誰家錢財多,只比哪家大學生多。」9月初,記者來到汪家塬村採訪,村黨支部書記張樹森告訴記者。「村民馬文志家裡培養出了4個大學生,帶著全家輕鬆脫貧。
  • 政協委員嚴純華:扶貧扶智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在這當中,扶貧扶智是擺脫貧困的重中之重,打贏脫貧攻堅戰更要注重教育扶貧,著力解決教育資源均等化的問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不能讓貧困人口的子女輸在起跑線上。 在過去一年多來,以西部地區為例,教育扶貧取得了怎樣的進展?貧困地區的教育質量怎麼提高?扶貧扶志在西部是否有長期的推進措施,教育質量的提高會給我國扶貧工作及未來發展帶來哪些益處?
  • 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以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至此,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聯合社會各界已經開設了301個「思源教育移民班」、19個「思源育才班」,共資助16018名、48054人次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用愛心和智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點亮萬千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
  • 紹興教師一家四口支教四川馬邊 帶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沈傑來自魯迅的故鄉紹興市越城區。2018年9月,他和同為教師的妻子王怡,帶著9歲的女兒來到馬邊。今年9月,在一年的支教期滿後,夫妻倆又主動留了下來。唯一不同的是,女兒送回了紹興,接來了6歲的兒子。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抓好第一民生工程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A  措施及時全面 行動細緻暖心  省教育廳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充分認識到教育扶貧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手段,是落實中央關於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部署要求的重要內容,將其作為全省教育系統參與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第一民生工程加以推進。
  • 教育扶貧:教育發展能力,阻斷代際貧困!如何助力精準扶貧脫貧!
    教育扶貧不同於以往扶貧政策,其是一種「造血式」的扶貧方針,通過發展教育能夠從根本上改變觀念,促進人的自我發展,從而阻斷代際貧困,達到精準扶貧的效果。那麼,教育又是如何助力精準扶貧的呢?而中國貧困人口最貧困的三個指標為營養、受教育年限和做飯用燃料,同時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成為衡量貧困的重要指標。與此同時,阿馬蒂亞·森以基本能力為依據,認為這種能力是個人有實質性的自由去選擇她或他認為有價值的生活的能力,缺乏這種最基本的能力則會陷入一種貧困的「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