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丁偉 李昕鋒 攝像報導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的場景,將在距離浙江紹興2000多公裡外的四川馬邊出現。
12月5日,馬邊彝族自治縣民建小學校園裡,37歲的支教老師沈傑像往常一樣忙碌。在校園裡建「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事情進展順利,他已經看過了設計圖和效果圖,「很漂亮,再過幾個月應該就能動工了。」
沈傑來自魯迅的故鄉紹興市越城區。2018年9月,他和同為教師的妻子王怡,帶著9歲的女兒來到馬邊。今年9月,在一年的支教期滿後,夫妻倆又主動留了下來。唯一不同的是,女兒送回了紹興,接來了6歲的兒子。
英語教師夫妻檔 帶著兒女來支教
在馬邊縣城打聽民建小學很容易,本地人會說「就是修得最好的那幾棟房子」。這座佔地面積達138畝的校園,包括3棟教學樓、1棟綜合樓,還有標準的400米塑膠跑道田徑場。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也一應俱全,老師上課帶上U盤就行。
學校的硬體條件,讓沈傑剛來的時候十分驚訝。「我原來的學校,面積連這裡的零頭都不到。」沈傑來自越城區塔山中心小學,是一名英語老師,是浙江省優秀輔導員、紹興市優秀共青團幹部。妻子王怡也是英語老師,來自越城區秀水小學,曾榮獲浙江省優秀課例一等獎,是紹興市「教學能手」 。
2017年3月,根據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總體部署,越城區與馬邊彝族自治縣籤署扶貧協作協議(2017-2020)。同年9月,越城區選派了3位教師到馬邊支教。2018年9月,教育協作扶貧力度更大,越城區又派來8名教師。
沈傑、王怡就在這8人中。「我是黨員,也還年輕,參與脫貧攻擊這麼宏偉的戰役,是一生都很難得的機會。」沈傑回想起當時的初衷,「老婆也很支持我,願意和我一起來。」兩人將想法告訴了雙方父母,大家也很支持,「特別是我老丈人,年輕時在內蒙古支邊10年,還在那裡認識了我丈母娘。」
唯一的難題是當時9歲的女兒、6歲的兒子。「父母都勸我們別擔心,說他們身體好,我們帶女兒走,兒子留給他們帶。」沈傑說,這是考慮到女兒大了,適應能力更強一些。於是不久後,民建小學多了一對英語教師夫妻檔,也多了一名來自紹興的4年級插班生。
被一雙鞋墊打動 支教期滿又留下
和一流的硬體相比,學生的水平將沈傑拉回了馬邊是國家級貧困縣這個現實。「就英語成績來說,一個班大部分孩子及不了格。而且基本上是『啞巴英語』,聽說能力很差。」沈傑和王怡沒有退縮,從培養學生的興趣開始,採用「自然拼讀法」提升學生英語單詞的拼讀能力。
如今走在校園裡,幾乎所有的孩子們都認識沈傑,並且很多人主動和他打招呼:「Hi,Jack!」Jack是沈傑的英文名,在他一年多的努力下,很多孩子已經能勇敢地說英語。他教的班級,英語平均分也上升到了79分,從只有少部分人及格,變成只有個別人不及格。
除了教孩子,沈傑和王怡也是當地教師的導師,兩人的「魯迅英語學科沈傑、王怡工作室」定期開設月示範課、周教研沙龍、導師推門課,還經常送教下鄉,將來自東部沿海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傳遞到了小涼山腹地的鄉鎮小學。
原計劃,沈傑夫婦支教的期限是一年。「能延續一年,再教孩子們一年嗎?」今年6月28日散學典禮後,一名學生的媽媽找到沈傑,送給他一雙自己納的鞋墊。原本就有些猶豫的沈傑更猶豫了,他覺得孩子們正需要他。和妻子、父母商量,並經上級部門同意後,夫妻倆決定延長支教一年。
「好多計劃還沒有完成。如果再給我一年,效果會更好一些。」於是今年9月開學後,沈傑、王怡的身影又出現在校園裡。唯一不同的是,倆人身邊的小跟班,換成了6歲的兒子。這名一年級的插班生,不久前還繫上了紅領巾。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將落戶小涼山
還有一點不同,沈傑掛職任了副校長,協助抓德育工作。除了做好日常教學,教給孩子們知識,做好定期教學培訓,提升鄉鎮教師們的能力,他現在思考得最多的,是幫助學校建立一套科學的制度,「這樣即便是我們這些支教的老師離開了,教育教學工作也能繼續良好地進行下去。」
作為來自魯迅故裡的教育幫扶,和沈傑等人一起來的還有許多魯迅印記。魯迅小學教育集團在民建小學設立了馬邊分校,不僅沈傑、王怡的工作室叫「魯迅」,學校裡還開設了「魯迅班」。「能不能把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也搬到校園裡來?」沈傑的這個建議也得到了認可。
按照設想,校園裡將新建縮小版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百草園裡要包含菜畦、石井欄、皂莢樹等五大元素,三味書屋要像文章裡寫的一樣,上面有塊扁,下面掛著一幅有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畫。」沈傑說,如今設計圖和效果圖都已完成,再過幾個月應該就能開建。
建「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目的,不僅讓它們成為孩子們的實踐基地和成長樂園,同時讓更多的馬邊學生了解紹興、了解魯迅、了解江南水鄉,還能激發孩子們對文學、文化的興趣。而在沈傑看來,這也是越城、馬邊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深情厚誼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