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紹興還有哪些景點值得去看?

2020-12-13 歲月的愛惜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紹興還有哪些景點值得去看?

初中的時候,我們學了魯迅的一篇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用優美平實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其幼年時期趣事,同時也勾起了我們對童年的回憶。

百草園顧名思義就是長滿雜草的園子,雖然荒涼,但卻是兒時魯迅的樂園。在那神奇的園子中,小小孩童對所有的東西都充滿了好奇,想像力也極其豐富。正因為這樣本是被丟棄荒廢的園子,通過魯迅的一番描繪充滿了生機。

這個園子裡有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葚、高大的皂莢樹等多姿多彩的植物,還有的肥胖的黃蜂、長鳴的知了、嘰嘰喳喳的雲雀,充滿勃勃生機。後由雜草叢引出「美女蛇」的傳說,長媽媽給幼時的魯迅講了這個故事,可能是為了防止小孩子跑到雜草叢中被蛇咬到。但在兒童的世界裡,「美女蛇」就能引發無限地想像。還有在冬天下雪的日子,和小夥伴閏土一起捕鳥的故事。

童年快樂生活是短暫的,當魯迅被家人送到三味書屋念私塾後,來百草園的機會就變少了。三味書屋是當時城中最厲害的私塾,教書的先生對待學生非常嚴厲。但是作為天真無邪的孩子,無論是讀書是多麼枯燥,孩子們在一起總能找到快樂的事情。

現在每每再次讀起這篇文章的時候,就非常好奇魯迅先生曾經生活過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迫切的想去實地考察一番。魯迅的家鄉就在今天的浙江省紹興市,一個江南的水鄉,最大的特色就是有穿越整個城的水系和水面上隨處可見的烏篷船。烏篷船在紹興已經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了,因船篷塗成黑色而得此名,船小而精緻,完全靠著船夫用腳蹬踩才能前進。乘坐烏篷船可以從三味書屋——沈園——鹹亨酒店——三味書屋這條線路進行參觀。

不到長城非好漢,來紹興如果不去百草園也就白來了。不過紹興的美景遠遠不止這些!

最新的出爐的大家最想去紹興景點排名佔據首位的是具有奇特紅層陡崖坡的丹霞地貌。在這個江南的水鄉裡,竟然也有著諸多陡峭、千變萬化的爬山聖地。在新昌穿巖十九峰景區的玻璃棧道就可以看到壯麗的丹霞地貌了,楓林怪石、飛流瀑布等景觀美不勝收。

排行榜第二名沈園。沈園是宋代著名的園林,至今已經有著800多年的而歷史了。這座園林原是一位姓沈的富商的私家花園,所以才稱「沈園」。相傳著名的詩人陸遊曾經在沈園的附近住過一段時間,民間還一直流傳著陸遊和唐琬悽美愛情故事,也因此沈園被譽為「中國第一愛情名園」。陸遊與其表妹唐琬情投意合、相互愛戀後並成婚,但卻陸母逼迫分離。兩人在分離後的10年再次在沈園重聚,陸遊悲憤不已在沈園題下《釵頭鳳》詞,唐琬也和詞一首,離開沈園不久,唐琬就鬱鬱而終了。40年後,陸遊再次重遊沈園,物是人非,但還是思念著曾經的那個女子,寫下千古絕唱《沈園二首》!

排行榜單第三名是素有東方「威尼斯」美稱的柯橋區,它是紹興市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後面依次是坐落於紹興蘭亭鎮蘭渚山下的蘭亭,這裡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住所,是一所晉代園林;魯迅故裡,這是全國優秀的教育基地,在這裡,我們可以細細品味魯迅記錄當年生活情景,感受濃濃的文化氣息;

來這裡之前,先去重讀一下魯迅的《孔乙己》、《朝花夕拾》等著作,一定會收穫頗滿的。還有一個就是鹹亨酒店,創建於清光緒甲午年,它是紹興最負盛名的百年老店。因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小說而聞名於全世界,現在它已經是集餐飲、觀光、住宿於一體的文化主題酒店了。

當然紹興不僅僅有美麗的景色,紹興美食也是十分誘人的。比如茴香豆(魯迅文章中寫過)、紹興黃酒、臭豆腐、蝦油雞等等。說到這裡,相信有很多人都迫不及待的想去紹興旅遊了。還等什麼,拿起背包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相關焦點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解古城紹興
    了解魯迅的人都會知道,魯迅的家鄉是紹興。一篇文章裡講到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便是指的這裡。紹興,簡稱「越」,古稱越州,是浙江省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紹興是個古城,新石器時代中期這裡就有人類活動。
  • 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三味是哪三味?
    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因為家裡小朋友讀了魯迅的書《魯迅全集》,而且上學也學了好多魯迅的文章,特別要求去了紹興魯迅故裡。魯迅生活過的祖居到故居,三味書屋、百草園、風情園等魯迅筆下的古宅古蹟,也看到了青石板、粉牆黛瓦、烏篷船,真實的感受了一把當年魯迅生活的場景。
  • 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一次尋覓記憶的逆行之旅
    正門處自讀過並背誦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的心裡便充滿對『百草園』的嚮往,那是一個有關童年的夢,些許美好,些許簡單,些許孤寂(童年時並不知道這是孤寂),卻又滿含著幸福和甜蜜。2020年3月15日,晴,氣溫約15到22度。這是一個適合出遊的天氣,又恰逢周末,嚮往已久的紹興之旅終於成行。紹興多年前也曾去過兩次,卻始終沒到過『魯迅故裡』,而這裡才應該是紹興旅遊的重頭戲。
  • 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
    在紹興,訪魯迅故裡。這一帶已開發成了一個規模頗大的景區,包括三味書屋、魯迅祖居、魯迅故居等。參觀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在這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一間房子一間房子細看。事實上,很多名人故居,看來看去都差不多,無非是那些修葺如舊的房屋、庭院,以及真假難辨的家用擺設之類。還好,魯迅故裡的情況不大一樣,因為他那篇著名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早已把這裡描繪成了令人神往的天地。我們的參觀路線剛好相反,先看三味書屋,最後看百草園。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先生童年的樂園,外地遊客卻難以體會
    紹興,著名的江南水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去紹興旅遊你可以不坐烏篷船,不吃茴香豆,但幾乎所有遊客都會去魯迅故裡景區,如果說魯迅是紹興的象徵,那麼魯迅故居便是這個象徵的載體,魯迅故居儼然成為紹興這座城市必到的旅遊打卡地,然後它又是常年免費對外開放的,所以這裡受到了很多外地遊客的追捧。
  • 因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來了紹興
    一排排的老房子坐落有致,站在院落中央向上看,你是否會很想那個ta筆者不是紹興人,但到了這裡我卻想到了一首詩「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是不是我已經融入到了這裡呢?
  • 在魯迅故裡,感受小時候課文裡的情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小時候在語文課本裡就有讀過魯迅寫的文章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阿Q正傳》等等課文,最熟悉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有幸今天就來到 紹興 親臨現場看三味書屋那幾個和課本上一模一樣的字,讓我感嘆萬千。一早就來到了魯迅故裡,這裡已經成為了 紹興 的最著名的景點也是地標了。
  • 魯迅故裡風景區:再現百草園、三味書屋等兒時課本中的場景
    相對於其他南方水鄉,紹興更多了分書卷氣和黃酒香。紹興飄著酒香,蕩著水韻,其風情堪與蘇杭媲美。紹興的旅遊資源豐富,像是魯迅故裡風景區、安昌古鎮等都是紹興很著名的景點,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紹興的魯迅故裡風景區。魯迅故裡是紹興市內的一條歷史街區,這裡是文豪魯迅先生少年時生活過的地方。景區內保留了當年的老建築,恢復了先生筆下的土谷祠、壽家臺門,再現百草園、三味書屋等兒時課本中的場景。
  • 走去魯迅三味書屋看他的「早」字
    對於80、90後的小夥伴來說,提到魯迅很多人還是會不由自主地面露難色 ,因為上學的時候背誦他的課文實在是太難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幾乎是每個地區語文教材中都有的。三味書屋現在的三味書屋依然很出名,當然是因為魯迅寫的文章了。現在三味書屋作為一處旅遊景點供人們遊覽,來到紹興旅遊的人幾乎都會去看魯迅筆下的三味書屋。
  • 江南遊學第四天|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紹興——魯迅故裡遊紹興魯迅故居有感書中三味今朝識,紙扇輕搖立小橋。滿腹空虛徒有影,何如從此夜燈挑。魯迅故居新臺門位於東昌坊口西側,是一座大型的臺門建築,其規模和結構與老臺門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青瓦粉牆,磚木結構,共分六進,共有大小房屋80餘間,連同後面的百草園在內,共佔地4000餘平方米。
  • 紹興教師一家四口支教四川馬邊 帶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的場景,將在距離浙江紹興2000多公裡外的四川馬邊出現。 12月5日,馬邊彝族自治縣民建小學校園裡,37歲的支教老師沈傑像往常一樣忙碌。在校園裡建「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事情進展順利,他已經看過了設計圖和效果圖,「很漂亮,再過幾個月應該就能動工了。」
  • 不惑之年重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經典作品,寫於1926年,此時先生已經46歲。而我也已經年過40,過去所讀所學此文的印象確實已經很模糊了,只是隱隱約約記得「百草園」玩樂很開心,「三味書屋」 學習又枯燥乏味又心驚膽戰。
  • 紹興,旅遊途中,品味魯迅刻在桌子上的「早」字與他的「百草園」
    紹興,才子佳人輩出的地方,而最出名的就是魯迅先生一航前不久剛遊玩紹興歸來,周圍的朋友也都在問我去了魯迅故居沒有?看到三味書屋和百草園沒有?那裡究竟有什麼特別的?紹興好玩嗎?比如魯迅先生在書桌上刻的「早」字,提醒自己要勤加讀書,這是一種我們要學習的精神,至於說看風景,完全可以不用到魯迅故裡來看,正如當地人說的,看風景可以去他地方,到魯迅故裡是因為魯迅本人而去。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解讀和教學建議
    因此,要想教好此類散文,最主要的就是引導學生去理清兩個「我」之間的情感關係,具體的做法就是要回歸文本,通過文本細讀,實現言意互轉,帶領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因言求意,只有這樣,才能走進作者的情感細膩處,體會他的感情,分享他獨特的內心體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便是這樣的一篇經典回憶性散文。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手稿真跡現身國圖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手稿真跡今天(11月4日)現身國家圖書館。「文獻名邦 書香紹興——越地歷史文脈展」今天在國家圖書館開幕,72種與紹興歷史文化有關的典籍和手稿亮相。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手稿真跡。
  • 統編版七年級上冊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識點
    二、故事背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回憶性散文寫於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慘案以後,魯迅被反動當局列於擬通緝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單上,他難以公開與反動勢力進行鬥爭,被迫於1926年應廈門大學的邀請離開北京。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間、遊戲和記憶
    ——重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詹  丹如同魯迅小說《孔乙己》結尾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中,「大約」「的確」這樣的矛盾表述,激發了魯迅研究者和語文教師討論的持久熱情,敘事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1段,對百草園描述的「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和「確鑿」放一起使用,同樣吸引了不少學者和教師參與討論。
  • 2014年教師招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一篇此類題材的名篇。介紹魯迅生平簡歷。介紹本文。選自《朝花夕拾》,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的散文,寫於1926年,當時作者45歲。他在《小引》中寫道:「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
  • 到了浙江紹興,有時間去這幾個免費景點看一看,好玩不花錢
    到了紹興,自然就憶起了中學時代學過的魯迅先生的名篇。烏篷船、黑氈帽、孔乙己和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孔乙己的茴香豆到故鄉的社戲,隨處可見魯迅文化中的故鄉情結。這個建於夏代,有著2500年深厚歷史的文化古城,浙東古運河是她的血脈,會稽山是她的脊梁,魯迅的書屋、沈園的詞、蘭亭的書法和紹興的老街和古橋都讓紹興有了濃濃的書卷氣。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夥聊聊紹興哪有不花錢還好玩的景點?
  • 四十不惑,讓我們以成年人的眼光再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今天我們再來解讀這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小時候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印象最深的就是小作者冬天在雪地裡用竹篩捕鳥,還有就是刻在桌角的那個「早」字。四十歲再看這篇文章,寫得實在是好啊,「可愛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