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說起紹興,首先想到的不是紹興的老酒,而是魯迅先生的這幾句文章。那是求學時的我們都要背誦的一篇課文,仿佛想起我們的過去一般。今天就帶大家去看一下那個真實的百草園與三味書屋。
百草園原本是浙江紹興新臺門周家的一個菜園,也是鄰裡大家共用的一個院子,家家戶戶在裡面有一塊地可以栽種蔬菜。而魯迅的家離著這裡不遠,因此兒時的他經常跑到這裡玩耍。圖中便是文章中碧綠的菜畦所在地。
「光滑的石井欄」,這口水井是園子裡的用來澆地澆水的小水井,而那句光滑的石井說的也是這裡吧。
對於百草園中的皂莢樹確有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說魯迅先生誤把無患子當成皂莢樹,但更多的人認為一代大師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不管怎樣,魯迅老先生所描寫的那個百草園已經走進了許多人的內心。而他筆下的那個三味書屋便在離百草園不遠的地方。
圖中便是三味書屋。三味書屋也是晚清時期紹興城裡比較著名的私塾了。當時魯迅的老師是壽鏡吾,也是他在上面講著課,學生跑外後園玩的那個陳腐老頭兒,而魯迅筆下的那個三味書屋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是桌子上的那個「早」字了。
圖中是魯迅先生度數的書桌。隔著老遠也看不清究竟有沒有早字,但是上學時的我們在學完了這篇課文後,每個人的書桌上卻都刻了一個早字。不知道你有沒有刻過?
照片中的床鋪是魯迅曾經睡過的床,這裡也是他曾經的臥室。看著眼前這一切似乎是那麼的熟悉而又陌生,時光荏苒,一切都已經物是人非,而那個「早」字連同著那幾句描寫百草園的熟悉的句子卻早已刻在了我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