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

2020-12-13 啃書少年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魯迅

魯迅先生開篇說道,自家有一百草園,後來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從最後相見到最近相見已隔七、八年之久。雖然隔的時間長了一點,雖然百草園只有野草,但在那時候卻是魯迅先生童年的樂趣。

每個人都有一段童年的樂趣,魯迅先生有,人人都有。每個人心中的童年世界都不一樣,或許有的人熱衷於小時候的成長,有的人熱衷於小時候的陪伴,有的人熱衷於小時候的玩耍,總之,童年有一段童年的美妙世界,就像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現在在題目就已經說了很多的隱含信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雖然只剩些雜草,但也是魯迅先生來自內心的歡喜,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才是童年妙趣橫生的過程,這個過程魯迅先生在走,有時候我們也在走,每個人都在走。

有的人在走時,忘記了回頭,以至於不記得風景便撒腿跑了,有的人來不及回憶就已經老去,有的人努力想要回憶,卻怎麼也回憶不起來。

百草園裡的細節描寫,透露出魯迅先生的童年世界多麼有趣。魯迅先生一筆一划記錄百草園裡的很多細節,可見魯迅先生對百草園到摯愛以及對童年時很多美好的回憶。

童年不止有樂趣,還總是充滿各種疑問,比如天生月亮會像星星一樣掉下來嗎?這些離奇古怪的想法,在童年時的我們腦海裡不斷迴蕩,迴蕩越久,對童年之真保持的越美好。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從百草園的一切好奇到美麗的神話傳說,要說童年的世界裡沒有了樂趣,那必定是一種可怕的回想。

童年世界,才是一個你不爭我不鬥的美好世界。童年時我們都還小,除了一些天真無邪的問題,恐怕沒有什麼壞心眼了,要說壞心眼,最多也是和父母吵鬧兩句,無傷大雅,且在這種世界裡,這種碰撞,也許恰好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真摯童年。童年裡最美好的回憶是屬於我們的那些時間,那些時間包括我們在哪裡,幹什麼,甚至可以具體到為什麼我們會有那麼多無釐頭的想法,這些想法總是莫名其妙憑空出現在腦子裡,最後又憑空消失了,就好像它從未發生過那樣,當我們習慣了,我們的童年就變得越來越天真,越來越有意思了。

童年還可以聽到很多媽媽講的故事,這些故事最終成為了很多為什麼的好奇開頭。我們在小時候聽的最多的或許就屬於媽媽的故事了,媽媽們總是喜歡用「很久很久以前……」這樣的故事開頭,這個開頭一下子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而且還吸引很多想法。這不僅是童年與媽媽發生的故事,更是一種媽媽與我們童年發生的故事。

童年除了真,還剩下一件東西,那就是真心。童年時的真心是真的,很多真心話也是真的,童年最多的假話就屬於「我不餓、我不想吃……諸如此類」一些常用的假話。

有時候,這些假話用的多了,媽媽們也就不信任了,你的童年是不是也如此呢?

相關焦點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尋找孩童世界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同樣,魯迅的小說中依然是有著溫馨的畫面,比如《一件小事》,《藤野先生》,讀完後令我們莫名感動。其實,我更喜歡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短短的文字卻寫出了孩童世界的美好和純真,進入了成人世界後,我們感受到了太多的世態炎涼,太多的勾心鬥角,令我們失去了曾經最純真的笑容。
  • 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三味是哪三味?
    三味書屋的三味是指哪三味?因為家裡小朋友讀了魯迅的書《魯迅全集》,而且上學也學了好多魯迅的文章,特別要求去了紹興魯迅故裡。魯迅生活過的祖居到故居,三味書屋、百草園、風情園等魯迅筆下的古宅古蹟,也看到了青石板、粉牆黛瓦、烏篷船,真實的感受了一把當年魯迅生活的場景。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先生童年的樂園,外地遊客卻難以體會
    紹興,著名的江南水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去紹興旅遊你可以不坐烏篷船,不吃茴香豆,但幾乎所有遊客都會去魯迅故裡景區,如果說魯迅是紹興的象徵,那麼魯迅故居便是這個象徵的載體,魯迅故居儼然成為紹興這座城市必到的旅遊打卡地,然後它又是常年免費對外開放的,所以這裡受到了很多外地遊客的追捧。
  • 繪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再現舊日情懷
    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德語,再見的意思,可讀作adei),我的蟋蟀們! 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華語  秋日的午後,陽光暖暖的,很舒服。走在多倫路文化街上,再一次來到魯迅先生的塑像前。
  • 走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尋找魯迅先生兒時的美好記憶
    對,就是魯迅先生寫過的。今天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品味他作品的另一種風格與品質。二、題目解說:「百草園」是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小園子,是魯迅兒時的樂園;「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少年時期讀書的地方。題目用「從……到……」既點明了作者所回憶的童年、少年生活的地點和範圍,又表明文章是按空間順序寫了兩部分內容:一是百草園,二是三味書屋。
  • 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
    在紹興,訪魯迅故裡。這一帶已開發成了一個規模頗大的景區,包括三味書屋、魯迅祖居、魯迅故居等。參觀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在這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一間房子一間房子細看。還好,魯迅故裡的情況不大一樣,因為他那篇著名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早已把這裡描繪成了令人神往的天地。我們的參觀路線剛好相反,先看三味書屋,最後看百草園。中間穿過了多少相似的房間、多少大同小異的廊宇,出來以後就記不得了;而三味書屋和百草園,則定然要讓人心有所動。三味書屋不屬於周家,它是魯迅的老師壽鏡吾先生家的房子。
  • 不惑之年重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經典作品,寫於1926年,此時先生已經46歲。而我也已經年過40,過去所讀所學此文的印象確實已經很模糊了,只是隱隱約約記得「百草園」玩樂很開心,「三味書屋」 學習又枯燥乏味又心驚膽戰。
  • 魯迅先生的童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樣的童年生活現在有嗎?
    點擊關注哦魯迅先生的童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樣的童年生活現在有嗎?百草園很多小夥伴們應該都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對於向來以文字深誨艱澀著稱的魯迅文章而言,這片充滿童趣和新奇的「回憶筆記」,算得上是非常另類的了。
  • 在魯迅故裡,感受小時候課文裡的情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小時候在語文課本裡就有讀過魯迅寫的文章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阿Q正傳》等等課文,最熟悉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有幸今天就來到 紹興 親臨現場看三味書屋那幾個和課本上一模一樣的字,讓我感嘆萬千。一早就來到了魯迅故裡,這裡已經成為了 紹興 的最著名的景點也是地標了。
  • 告別百草園,進入三味書屋,是魯迅對舊式教育的批判嗎?
    在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對給予自己無限童年樂趣的百草園,有過十分傾注深情的描寫。然而當寫到三味書屋時,他的筆鋒似乎突然轉變。說自己不知為何會被送進這個全城中最嚴厲的書塾。在魯迅看來,這是與童年快樂時光告別的標誌,所以他不無感傷地寫道: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我的蟋蟀們!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 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尋找興奮點,為魯迅喝彩,給作文添彩
    我以魯迅的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給大家說說怎樣在上課文時把作文也學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是魯迅的代表作,也是小學生必須學習的一篇課文。我對這篇課文情有獨鍾,甚至要求學生能夠完全背誦,因為這篇課文是學習寫作文的極好範例。
  • 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距離
    還記得三味書屋嗎?是魯迅年少時求學的地方,也對魯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三味書屋裡,魯迅遇到了一個好老師壽鏡吾,嚴格的要求使得魯迅對學習知識產生敬畏之情,魯迅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這三味書屋有著一定聯繫。在三味書屋學習的那段時期,魯迅也曾遲到過,而有人發現當時魯迅的家離三味書屋的距離不過一百多米。這麼近的距離魯迅卻會遲到,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手稿真跡現身國圖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手稿真跡今天(11月4日)現身國家圖書館。「文獻名邦 書香紹興——越地歷史文脈展」今天在國家圖書館開幕,72種與紹興歷史文化有關的典籍和手稿亮相。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手稿真跡。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間、遊戲和記憶
    ——重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詹  丹如同魯迅小說《孔乙己》結尾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中,「大約」「的確」這樣的矛盾表述,激發了魯迅研究者和語文教師討論的持久熱情,敘事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1段,對百草園描述的「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和「確鑿」放一起使用,同樣吸引了不少學者和教師參與討論。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兒童的自然
    ——這是魯迅的童年回憶,如「朝花」一般美好,值得「夕拾」,珍藏品味。從家鄉離開,到南京、日本學習,然後回國教書,顛沛流離,艱難困頓;再回到故鄉,它和記憶中不一樣了,失去了原有的純真、熱情和生命力。到底是魯迅變了?故鄉變了?抑或這整個社會變了?
  • [深圳新聞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網記尋找魯迅童年痕跡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陶靜)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有烏篷船、新臺門、刻著「早」字的書桌,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4月23日下午,參加「詩畫江南——全國知名網絡媒體浙江行」的網記們懷著濃厚的興趣前往魯迅故裡參觀。
  • 鄭桂華老師和你一起備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對談嘉賓:倪文尖(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語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深度參與統編本初中、高中教材編撰等國家語文教育的頂層設計工作)大家好,我是上海民辦華二初級中學語文老師張苗,今天我們的活動主題是魯迅與記憶的承諾(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兒童的自然,我們將跟隨著鄭桂華老師,圍繞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開展一場備課教研活動。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解讀和教學建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便是這樣的一篇經典回憶性散文。關於這一篇散文,教學參考書上或者我們教師基本把主題定性為「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特點,抒發了作者對美好有趣的少年生活的追憶、留戀、懷念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滿。」
  • 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一次尋覓記憶的逆行之旅
    正門處自讀過並背誦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的心裡便充滿對『百草園』的嚮往,那是一個有關童年的夢,些許美好,些許簡單,些許孤寂(童年時並不知道這是孤寂),卻又滿含著幸福和甜蜜。正門左手邊的照壁和題字魯迅故裡是個組合景點,它包括魯迅祖居,魯迅故居,三味書屋。
  • 魯迅故裡風景區:再現百草園、三味書屋等兒時課本中的場景
    紹興的旅遊資源豐富,像是魯迅故裡風景區、安昌古鎮等都是紹興很著名的景點,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紹興的魯迅故裡風景區。魯迅故裡是紹興市內的一條歷史街區,這裡是文豪魯迅先生少年時生活過的地方。景區內保留了當年的老建築,恢復了先生筆下的土谷祠、壽家臺門,再現百草園、三味書屋等兒時課本中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