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小學6年語文學下來,有的小學生不知道閱讀和寫作的關係,認為閱讀就是閱讀,寫作就是寫作,兩者沒有關係,兩者是獨立的。我時常問小學生:「你們的閱讀課和寫作課是不是兩個老師來教?」顯然不是。所以,閱讀和寫作是一體的,不是獨立的,閱讀中有寫作,寫作中有閱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小學語文課,包括閱讀和作文這兩大塊,我們在學習閱讀時也是在學習作文,在作文時也在學習閱讀。高明的老師總是把兩者結合得很好,比如特級教師賈志敏、張祖慶、魏書生、李鎮西等等。
怎樣把閱讀遷移到作文中去?
語文老師怎樣在上閱讀課時把作文課給上了,也就是怎樣把閱讀獲得的知識遷移到寫作文上去?這是一個很重要但往往被忽略的事情。
現實情況是,小學生每個學期都學習了很多課本中的課文,但是作文水平卻上不去,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遷移工作沒有做紮實,這是語文老師的責任。
我以魯迅的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給大家說說怎樣在上課文時把作文也學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是魯迅的代表作,也是小學生必須學習的一篇課文。我對這篇課文情有獨鍾,甚至要求學生能夠完全背誦,因為這篇課文是學習寫作文的極好範例。我經常跟學生說,如果能夠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寫作技巧學到三分之一,我們的作文水平將會超過全校三分之二的學生。
這篇課文裡有哪些值得我們仔細咀嚼的呢?有很多,比如語言、結構、立意、修辭等等。作為老師,我是不會和盤託出的,必須讓學生自己找出來,找到他們認為最好的地方,這樣他們才會有真正的感觸。
我的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①先讓學生列出自己作文的不足,簡單寫幾個方面。
②欣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中找出興奮點,也就是亮點,有哪些地方對你有觸動?可以是一句話,可以是文章標題,可以是某個段落,可以是某個修辭手法,可以是某個表達方式,也可以是一幅插圖……沒有任何的要求和限制。
③對照自己作文的不足,想想我可以向魯迅學到什麼寫作文的方式方法,來提高自己。
總之一句話:在欣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過程中,我們為魯迅高超的寫作本領喝彩,同時給自己的作文添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興奮點
讓學生們通讀課文,尋找讓自己興奮的地方,並記下來。通常學生都會找出十幾個地方,十幾個讓他們感到觸動自己的地方。這時,我開始有了要求,在所找到的興奮點中,再次篩選,只留下1-3個,多了不要。這幾個興奮點就是自己最感興趣的。
然後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為什麼找到這幾個地方,感受是什麼,並聯繫自己寫作文的缺點,從中能學習到什麼?
小學生們暢所欲言,通常會說:這篇課文,我最喜歡……我則把他們的感想記錄下來,可以有「句子」「細節」「詞語」「段落」「過渡」「景物」等等幾個方面,舉例如下:
①我最喜歡的細節。在三味書屋,私塾老先生極嚴厲,但在描寫起讀書時的動作神態卻很可愛,我很喜歡這個細節。「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很有喜感,很有畫面感。
②我最喜歡的句子。我喜歡裡面的過渡句,比如開頭第一段最後一句「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接下來就詳細寫百草園裡的歡樂,所以這句話開啟了下文。我們在平時寫作文時,也要注意怎樣使用過渡句,使上下文銜接自然,過渡巧妙。
③我最喜歡的段落。我喜歡第二段的景物描寫,生動有趣,勾起我們童年的回憶。「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魯迅的這種寫法很好,他說「不必說」,其實都說了。我們也可以參照,可以借鑑這種寫法。
④我最喜歡的故事。長媽媽講的故事,我也能講,也可以寫進我的作文裡。怎樣把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融入到作文裡,這篇文章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
結束語
通過找這篇課文中的興奮點,結合自己的作文缺點,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積累,小學生們有話可說,並且針對性很強,能夠在欣賞名篇佳作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靈感,豈不是很好。這就是閱讀與寫作的聯繫。我們通常說要像課文學習寫作文的方法,但是不了解課文的精彩,就無從為自己寫作文添彩。
讀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說出來吧。並請關注「麥田作文」,裡面有很多精彩的內容,也許能夠幫助你或你的孩子提高寫作文的水平,「麥田作文」只聚焦小學生作文,專註解決小學生寫作文遇到的困惑和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