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聽覺敏感期,豐富聲音體驗很重要,會唱歌繪本給娃「磨耳朵」

2020-12-17 IF枕邊育兒

最近,閨蜜小遊當了媽媽,剛出了月子就心急的問我:"我該怎麼給寶寶做啟蒙啊?上次你說的那個嬰兒操,能不能發我一份啊!"像所有希望寶寶贏在起跑線的父母一樣,雖然寶寶只有兩個月,還是希望能通過早教啟蒙,開發寶寶的智力。黑白卡、各種啟智玩具輪番上陣。

但是爸爸媽媽可能沒有發現,在孩子接受外部信息的所有感官中,他運用最多的實際上是聽覺,也就是說如果想要促進寶寶大腦的發展,最重要的方式可能被我們忽略了,那就是"多聽"。那麼聽覺對於寶寶來說,到底有多重要呢?

寶寶"聽知覺"影響大

在感覺統合理論中"聽知覺"的發展,在早期教育中被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小到能識別一首歌的曲調,大到充分理解老師上課的內容。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學習,聽力發展都至關重要,"聽知覺"發展的影響主要有下面三點。

1、語言能力好

在《抓住孩子語言敏感期》一書中提到:出生第一天新生兒還無法發出各種聲音進行交流,卻能辨認出媽媽的聲音。

聽覺發展充分的孩子,一般說話都會比較早。在所有聲音中,孩子最喜歡的就是人們說話的聲音。如果能多和寶寶聊天,孩子聽得多,就能更敏感的捕捉語言的音調,完成說之前聽的有效積累。

2、學習能力強

等孩子進入課堂學習時,幼年時的"聽覺發展資本"就會漸漸顯現。那些聽知覺發展好的孩子,更容易接受老師上課時講解的內容,既能集中精力聽課,也能迅速理解老師傳授的知識。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那些語言能力強,聽知覺發展充分的孩子,非常具有競爭優勢。

3、更擅長社交

聽覺發展充分,不但意味著能理解語言背後的意義,同樣意味著能察知語言背後的情緒。曾經有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來工作室上正面管教課,媽媽說孩子總是"不聽話"。

後來經過觀察,我們才知道,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聽不懂話。"他無法理解,媽媽語調背後的"阻止和拒絕"。

孩子的聽覺發展

寶寶的聽覺發展幾乎是所有感官中發展最早的。如果在孩子聽覺發展的過程中,如果能根據發展規律,提供豐富的感官體驗,就能增加大腦的刺激。讓大腦產生更多的神經纖維,促進孩子的腦部發育。那麼小寶寶的聽覺是如何發展的呢?

A. 胎兒階段

《希爾斯懷孕百科中》寫到大約在24周的時候,胎寶寶就開始對聲音有反應,聲音越大,反應越強烈。

當寶寶還在媽媽的肚子裡,5-6個月左右時,耳部構造的發育讓寶寶已經能夠對聲音產生反應了。很多爸爸媽媽選擇在這個時候給寶寶做胎教,放音樂和英語。但是作用並不大,因為寶寶聽到的聲音就像是我們在水下聽到的一樣。並且還混合了媽媽肚子的咕咕聲,心跳聲等等。

B. 0-6個月

寶寶出生後聽力已經相當完善,聽到巨大的聲音,會因為害怕產生"驚跳反射",聽到類似媽媽肚子裡的噪音,會安心的睡去。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階段,寶寶開始留意聆聽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各種聲音,最熟悉的媽媽聲音,水流的聲音,下雨的聲音等等。寶寶聽到的聲音越豐富,神經纖維聯結越豐富,就更聰明。

C. 6-12個月

二寶6個月以後,開始熱衷把東西扔在地上的"遊戲"一度讓我十分苦惱。最後我發現,他只願意扔那些落地有聲的玩具。原來他是想要"製造聲音",這個階段的寶寶聽覺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不但能夠聽出話語背後的情緒因素,比如高興的聲調比較高,生氣的聲音低沉。也更願意自己製造聲音。寶爸寶媽在給娃放音樂之外,最好能提供一些小樂器,讓孩子自己製造聲音。

聽覺敏感期如何"啟智"

既然聽覺如此重要,那麼該如何促進孩子的"聽覺"發展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抓住孩子的聽覺敏感期。提供豐富的聽覺體驗,讓寶寶聽更多類型的聲音,並且最好能將視覺和聽覺放在一體驗。那麼有什麼具體的方法能促進孩子的聽覺發展呢?

1)、多跟寶寶使用"媽媽語"溝通。寶寶最感興趣的聲音,是媽媽的語言。即便剛出生一天,小嬰兒也能分辨媽媽的聲音。所以在照顧寶寶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拖長語調的"媽媽語"和寶寶多聊天,比如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說:"寶寶,媽媽帶你去洗澡。"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也可以給他介紹,這個是樹,這個是樓房。

2)、巧用聲音玩具。讓寶寶玩發生玩具也可以鍛鍊孩子的聽覺。但需要注意避免聲光電刺激過強的玩具,選擇沙錘、手鈴等需要寶寶自己動才會響的玩具,讓孩子有更多維的感官體驗。也可以發揮想像,一張塑料紙、一個飲料瓶,都能發出不同的聲音,豐富寶寶的體驗。

3) 、繪本也能"唱歌"。大寶小時候最喜歡的一套繪本是能"唱歌"的繪本。嬰兒時期我按鈕,讓他聽各種聲音。長大點他會自己按鈕,聆聽裡面的聲音。這套繪本不但有各種中國傳統樂器的聲音,大自然的聲音,動物的聲音等等。並且搭配可愛的插圖,讓寶寶的認知更加立體。

在大寶的"前語言"階段,更是會模仿裡面的聲音,小牛的"哞哞",火車的"嗚嗚",海浪的"譁譁"聲。我想這也是他說話很早的原因之一吧!後來妹妹的寶寶出生,我也馬上買了一套給她,據說外甥女也非常喜歡。

枕邊育兒寄語:

開啟寶寶的聽覺體驗之旅,其實方法有很多,繪本、樂器、遊戲,或者是直接在大自然中聆聽各種聲音,都能促進孩子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爸爸媽媽能轉換角度,帶著童真和好奇,和孩子一起聆聽這個世界。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所謂「感統訓練」,是給孩子提供開放的環境,讓孩子自由玩耍

兒童發展心理學:0到2歲孩子的智力發展,爸媽早知寶寶早受益

0~6歲前,抓住孩子發展的三個關鍵期,普通人也能養出聰明娃

相關焦點

  • 給娃磨耳朵沒做好這件事,耳朵磨穿了也白搭
    磨耳朵絕非沒用,只是很多人磨的方式沒用。可能有人會反駁:你說得不對!我從小給娃聽,娃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唱得賊溜,這不是磨耳朵磨出來的效果嗎?但問題是,孩子懂這句什麼意思嗎?舉個例子:現在你要學一個單詞:「 swoop 」;老師會這樣教:s-w-o-o-p,跟著我讀:撕沃撲,撕沃撲,重複三遍!
  • 想給孩子做好英語啟蒙,除了磨耳朵以外,還要對耳朵做好以下4點
    現在學英語很流行磨耳朵一說,為什麼耳朵就如此重要,為什麼沒有磨眼睛,磨嘴巴一說呢,主要是因為耳朵是五官中很特別一個存在,眼睛可以自主閉上,鼻子可以屏蔽不呼吸,嘴巴也可以合起來,就只有耳朵,只能靠外力去幹預,才能掩蓋聲音,所以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只能被動地去接收身邊發生的各種聲響。
  • 想給孩子做好英語啟蒙,除了磨耳朵以外,還要對耳朵做好以下4點
    現在學英語很流行磨耳朵一說,為什麼耳朵就如此重要,為什麼沒有磨眼睛,磨嘴巴一說呢,主要是因為耳朵是五官中很特別一個存在,眼睛可以自主閉上,鼻子可以屏蔽不呼吸,嘴巴也可以合起來,就只有耳朵,只能靠外力去幹預,才能掩蓋聲音,所以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只能被動地去接收身邊發生的各種聲響。
  • 娃英語剛啟蒙,要不要入原版英文繪本?
    很多家長疑惑:娃英語剛啟蒙,要不要入原版英文繪本?會不會干擾母語學習?幼兒會通過看繪本圖畫,結合自己掌握的英語知識和猜想會理解整個繪本的內容,當然如果有人再講解一些效果會更好。我的切身育兒體會是,如果是一本比較難的繪本,前三遍可以中英文混合給寶寶講解,等他徹底理解了再純英文講解,然後再每天播放最近讀的繪本音頻,反覆磨耳朵,最後再難的繪本也就被吸收內化了。
  • 我寫了一篇4000多字的英語「磨耳朵」乾貨帖,看看咱家娃磨對了嗎?
    大家很容易從字面上能想到:磨耳朵,不就是播放英語給娃聽嘛。Easy!播放器、藍牙音箱整起來!娃玩兒的時候也給Ta聽著英語!睡前不再講故事了,直接播放英語哄睡!且慢啊,爸媽們!磨耳朵也有講究,英語耳朵可不是隨便磨磨就靈光的,沒那麼簡單!如果做法不當,輕則沒有英語聽力輸入的效果;重則影響孩子專注力、甚至促使孩子養成三心二意的壞習慣。
  • 磨耳朵不懂這個道理,耳朵磨穿了也沒效果「含100首兒歌資源」
    從娃呱呱墜地開始,天天讓娃泡在各種英語童謠裡,俗稱「磨耳朵」。以為語言只要有足夠的輸入,就能讓孩子自然習得英語,不用再死記硬背學英語。 但實際效果呢?一遍遍反覆磨耳朵,並沒有換來孩子的英語輸出。那是磨耳朵沒有用嗎?磨耳朵當然有用,只是很多爸媽磨的方式不對。
  • 小花生英語學習商城「0-2歲榜上新回顧」 | 20套原版繪本、磨耳朵線上資源、牛聽聽
    👇 1、零基礎寶寶適合閱讀的英語繪本 : 這20套原版繪本, 讓寶寶開始感受和喜歡英語!Mother Goose將磨耳朵與洞洞趣味體驗合二為一👉《兒歌韻文洞洞書》 Classic Books with Holes傳世經典繪本,讀起來如歌謠一般👉《羊駝拉瑪》Llama llama
  • 0-6歲孩子 26個敏感期之二:聽覺敏感期(內有音樂、玩具推薦)
    所以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媽媽的一言一行對寶寶都是很重要的哦,他們會時刻偷聽,這也是寶寶為什麼一出生就很喜歡聽媽媽的聲音(所以媽媽也不用吃醋,為什麼孩子會說話了,第一個叫的是爸爸呢?)。新生兒的聽覺是比較靈敏的,因為寶寶在10個月的視覺神經尚未發育完全,他和外界的交流和接觸主要通過聽力來傳輸。那麼寶寶在這一敏感期有哪些表現呢?
  • 英語啟蒙給寶寶「磨耳朵」,你做對了嗎?
    (原標題:英語啟蒙給寶寶「磨耳朵」,你做對了嗎?) 「磨耳朵」確實是英語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對孩子早期的語言習得有很大幫助。但如果只是當成背景音隨便聽,學習效果並不會太理想。所以,爸爸媽媽們在給孩子「磨耳朵」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幾個小細節,讓孩子有意義地「磨耳朵」,這樣才能讓孩子越學越喜歡。
  • 磨耳朵不懂這個道理,耳朵磨穿了也沒效果「含100首兒歌資源」
    從娃呱呱墜地開始,天天讓娃泡在各種英語童謠裡,俗稱「磨耳朵」。以為語言只要有足夠的輸入,就能讓孩子自然習得英語,不用再死記硬背學英語。但實際效果呢?一遍遍反覆磨耳朵,並沒有換來孩子的英語輸出。那是磨耳朵沒有用嗎?磨耳朵當然有用,只是很多爸媽磨的方式不對。
  • 說多多|磨耳朵,英語學習成功道路的第一步
    磨耳朵呀!英語學習要磨耳朵!說多多母語式英語學習系統專門為孩子研發了磨耳朵板塊,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推薦相應的英語音視頻內容,模式多樣,可息屏、可投屏、可藍牙連接,保證孩子隨時隨地都能磨耳朵,持續不斷的增加英語的聽力輸入。為什麼小多會強調英語學習要磨耳朵呢?
  • 磨耳朵就是讓孩子反覆聽音頻?沒做到這件事,耳朵都白磨啦
    還是說,磨耳朵根本對娃的英語學習根本沒啥用?怎樣才是「磨耳朵」 的正確姿勢呢?既然我們已經明確了磨耳朵的前提,也肯定磨耳朵是有用的,那麼問題一定出在我們「磨」的方法上。怎樣磨耳朵對孩子來說才是可理解的、有效輸入呢?爸爸媽媽在孩子磨耳朵時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才能讓孩子的耳朵不白磨,時間不白費,電費不白花?
  • 如何在語言敏感期,培養孩子「聽」的能力?
    眾所周知,嬰兒出生時便已有五感機能(看、聽、嗅、嘗、觸),而聽覺遠超過視覺。即使在出生的第一天,嬰兒也會在聽見聲音時轉頭。4個月大時,嬰兒對聲音更加敏感,儘管他們還聽不懂語言,但已經形成了對節律、中斷和說話聲音的抑揚頓挫的期待。
  • 你還在給孩子磨耳朵嗎?
    現在家長物質條件豐富了,對教育也就越來越重視了,投入多了,孩子自然更聰慧了。特別是在中國,對教育的競爭已經從懷孕開始了。身邊的姑娘們一旦發現懷孕了,要不吃個進口的多維生素葉酸,都覺得對不起肚子裡的寶寶。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了解各種早教信息,而英語啟蒙,又是重中之重。
  • 英國哲學家:一切的知識都是記憶,孩子的記憶力培養很重要
    營造豐富的生活環境有句話說的很好:「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朋友經常帶著孩子出去玩兒,她說從小就要給娃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這樣他能夠長見識。我們大人經常說很多的事情,只有親身經歷了之後才會明白很多的道理。
  • 天天磨耳朵,孩子磨對了嗎?
    英語啟蒙階段經常聽到的三個字——磨耳朵,耳朵到底怎麼磨?是無限循環播放英文兒歌,童謠,繪本就可以磨好耳朵了嗎?
  • 如何給1-2歲的寶寶選擇合適的繪本呢?抓住敏感期發展寶寶語言
    寶寶1歲多一點就會「咿咿呀呀」說話了,1-2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孩子這個時候喜歡聽、喜歡說了,能夠學習20多個詞彙,正是家長們通過各種形式豐富孩子語言的關鍵期。所以這個時候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最好途徑。
  • 0-6歲公認的兒童語言敏感期,不容錯過優質聽力輸入和童書閱讀
    部分兒童從小接觸多種語言發音器官,那自然會配合這種語言來調整形態,從而彈性發育,能夠準確的發出多種語言所需要的因素特質。如果孩子起步比較晚,是從兩歲半開始進行的雙語教育,對他來說就是兩種不同的聲音而已,背後只關乎興趣,跟語言的類型並沒有關係。
  • 2歲娃娃英語剛啟蒙,要不要入原版英文繪本?
    我的切身育兒體會是,如果是一本比較難的繪本,前三遍可以中英文混合給寶寶講解,等他徹底理解了再純英文講解,然後再每天播放最近讀的繪本音頻,反覆磨耳朵,最後再難的繪本也就被吸收內化了。 所以我還是鼓勵大家多給孩子講英文繪本故事,實現英文繪本的親子共讀。
  • 「磨耳朵」為什麼沒效果?英語啟蒙要注意了解三個節奏
    都說磨耳朵是孩子提高英語不可缺少的一步,前幾天有家長向我們吐槽,「天天在家給娃磨耳朵,英語還是一個詞也不會,說好的磨耳朵啟蒙英語最有效呢?」不知從何時開始,「磨耳朵」就成了英語啟蒙的絕世秘籍。不少家長覺得只要堅持給娃磨耳朵,娃早晚就能張口流利說。豈知,磨耳朵也不是隨便磨的,下面這幾點還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