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
當她們開始在網上發布小說時,就自然而然地繼承了港臺言情「口袋書」的寫作資源,將它們改造成更適應大陸本土受眾的網絡言情敘事。
無論是「文藝青年」還是「言情天后」,這些最早成名的、從網絡走向實體出版的作家,給大眾留下了關於「網絡作家」最初的、也是最深刻的印象。
文學也一樣,從創作思潮到門類、題材、風格、群體,包括文學與生活、文學與讀者、與科技、與媒介、與市場的關係等等,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如何認知、理解這些變化,對於我們總結過往、思索未來都有重要的意義。
從最初網易開辦個人主頁,到榕樹下文學社區建立,直至1998年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小說出現,臺灣網絡作家痞子蔡以《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風靡大陸,「網絡文學」得以一個確切身份進入大眾視野。不知不覺中國網絡文學就走過了二十餘年的發展歷程,誰也不會想到,現今的網絡文學會以異軍突起之態立足於文壇,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文學力量。
千禧年後原創文學網站增多,網絡寫作無論是從業者、讀者還是作品都呈現出井噴式增長,安妮寶貝、寧財神、李尋歡等一批70後作者迅速出名,作品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既有《花焚》《茶家莊》等具有濃厚歷史氣息的小說,又有《佛裂》《瘟疫》等表現未來社會的科幻類和靈異類小說,還有後現代主義色彩濃厚的小說和內容糅雜的作品,直至《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將網絡小說推向高潮,《悟空傳》的橫空出世使網絡文學的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就網絡文學內部發展生態而言,平臺和作家的良性互動關係尚未建立,作家的創造力沒能充分調動起來;管理者與平臺的關係相對僵硬,管理手段比較簡單、粗放、生硬;評論家與作家、讀者的相互促進關係尚未形成,網絡文學評論針對性不夠,對創作和閱讀缺乏指導意義。
網絡文學是網際網路技術和新媒體催生的新文藝類型,經過20多年快速發展,已成為當代文學發展的主要樣式之一,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網絡文學當下發展
無立場不文藝,有光明乃發聲:立足光明日報文藝版面精華文章,開拓知識分子中移動平臺精神家園。
與此同時,短視頻、網絡直播迅速成為受眾追捧的文藝類型,網絡文學正面臨讀者分流的危機。
「我們已經被新技術悄悄革命了,網絡作家也可以說是傳統網絡作家了。」網絡作家「月斜舞清」的一番話,令研討現場陷入一片沉寂。
背靠網際網路,網絡作家怎麼變「傳統」了?
「月斜舞清」呼籲,網絡作家不能只埋頭寫小說,還應關注世界的變化和技術的革新,「與其被新技術革命,不如我們主動轉型創新」。
面對新技術的裂變式發展和新文藝形態的層出不窮,在日前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等主辦的全國知名網絡作家研討班上,網絡作家們圍繞網絡創作精品化、網絡文學轉型升級等話題,一邊提出疑問,一邊試圖尋求答案。
短視頻時代,文字閱讀的吸引力降低已成為趨勢。
網絡作家「善水」提出,未來網絡文學也要與文化、文旅、文創深度融合,努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完善全產業鏈布局。
網絡作家「雲淚天雨」也經常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大部分不出名的作家,網站編輯就會引導他們創作同類作品,以迎合市場的需求。
網絡文學發展已經到了臨界點,外部有短視頻、網紅直播的衝擊,在內部,作者和受眾的數量也不可能再有大規模增長,當務之急是激活存量,提升作品質量。
本報北京12月29日電近日,136位知名網絡作家聯合發出《提升網絡文學創作質量倡議書》,呼籲全國網絡作家堅持正確創作導向,傳承中華文脈,承擔時代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反對抄襲跟風,加大現實題材創作力度,推進網絡文學的精品化。
網絡作家「天蠶土豆」表示,「倡議」有助於引導網絡作家的創作方向,將自身的流量化為正能量。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織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表示,目前中國網絡文學進入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階段,亟須統籌規劃,加強引導,中國作家協會將出臺一系列措施,關心網絡作家的成長,促進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很多知名網絡作家轉向現實題材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