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突破!在三維空間內控制雙眼眼球運動的新神經元群被發現

2020-12-17 腦科學君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之前未被描述過的神經元群,這些神經元能夠幫助我們在三維空間中視物時,控制我們的眼球運動。

在正常的視物過程中,我們每分鐘會多次將眼睛對準三維空間中的不同物體。隨著每一次的變化,左眼球和右眼球都會發生旋轉。雙眼眼球一般是向同一方向旋轉的,但是旋轉的角度大部分情況下是不同的。這些不均等的眼球運動被稱為分離性眼跳。

分離性眼跳與其他兩種眼球運動不同:一種稱為共軛眼跳,是指眼睛的同步旋轉;另一種稱為對稱性轉斜眼球運動,在這種眼球運動中,眼睛是以相等但相反的方向旋轉的。目前,分離性眼跳的基本機制我們尚不清楚。

通過幾種眼球運動模型我們可以預測存在一種被稱為眼跳收斂爆發神經元(或SVBNs)的神經元群這類神經元只在分離性眼跳時產生激活爆發,但在另外兩類眼動過程中不產生放電

由Julie Quinet博士領導的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研究人員在中腦部位靠近動眼神經核的區域(這個區域被稱為中腦網狀結構(cMRF))尋找這些假定的神經元。近來的解剖學研究結果表明,cMRF中可能含有涉及到分離性眼跳神經控制的運動前神經元。

Quinet和他的同事通過分析訓練過的恆河猴的大腦記錄,在cMRF中發現並記錄了18個SVBN。「據我們所知,」UAB眼科及視覺科學系的一名研究員Quinet說,「之前的研究記錄中,還沒有報告過這種類型的細胞。」

這類新發現的SVBN神經元群顯示了模型預測到的三個獨特特徵

1)當動物進行分離性眼跳時這種神經元會放電;

2)在同步眼球運動過程中(也被稱為共軛眼跳),以及在眼球以相等角度但相反的方向旋轉時(我們稱之為對稱性轉斜眼球運動),這種神經元將保持沉默,並且;

3)不論分離性眼跳是向右還是向左,該種神經元都會被激活。除此之外,此類神經元在分離性眼跳過程中的峰值爆發與收斂速度(也就是眼球移向對方或從對方移開的速度)高度相關。

另外發現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是,有一半被記錄的細胞增加了會聚分離性眼跳時的放電速率,而另一半細胞則增加了發散分離性眼跳時的放電速率。

Quinet以及他的同事們說,對大腦中可能向SVBNs神經元提供輸入性信息的分離性眼跳的進一步研究,有助於解釋和提出治療斜視的進一步的解決方案(斜視是一種眼睛在注視一個物體時彼此不能正確對齊的狀況)。

Quinet說,本研究的結果以及先前其他地方和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研究結果表明,SVBNs可能在所有近三聯反應的成分(晶狀體調節、瞳孔收縮和會聚)中起作用

這篇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題為「快速雙眼眼球運動的神經控制:眼跳-會聚爆發神經元」的研究中,與Quinet合作的作者是來自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眼科和視覺科學系的Kevin Schultz和Paul D.Gamlin;以及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神經生物學和解剖科學系的Paul J.May。

文章信息:

Julie Quinet et al, Neural control of rapid binocular eye movements: Saccade-vergence burst neur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DOI: 10.1073/pnas.2015318117

編譯作者:UTCS(brainnews創作團隊)

校審:Simon(brainnews編輯部)

相關焦點

  • 心理所發現三維生物運動知覺整合了不可辨別的雙眼深度信息
    用雙眼感知立體空間和三維物體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然而對於視覺科學家來說,闡明其中的機制不啻為一個難題。   立體視覺的複雜性很大程度上源於物理世界的第三個維度被壓縮在沒有縱深的視網膜上,而視覺系統需要依賴深度線索實現二維信息的三維重建。雙眼視差是一種天然而強有力的深度線索。
  • 中科院心理所:發現雙眼深度信息影響三維物體視覺加工
    原標題:發現雙眼深度信息影響三維物體視覺加工   近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王瑩和研究員蔣毅發現了意識下的雙眼深度信息自動影響三維物體視覺加工的證據。相關研究在《公共科學圖書館》上發表。
  • PNAS:靶向鞘磷脂代謝如何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2020年4月14日訊/生物谷BIOON/---根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做出的新研究,通過破壞神經元中一類脂質分子的合成過程,能夠有效改善神經變性的症狀,最終提高了患病小鼠的存活率。該研究結果於2020年4月13日在線發表在《PNAS》雜誌上,可能有助於開發一系列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方法。
  • 眼球運動檢查在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的研究進展 | 《眼科學報》雜誌文章精選
    產生掃視的神經通路複雜,包括大腦皮質和腦幹等多個腦區[22]。自發性掃視主要由個體的意向誘發,即主動看向感興趣的區域,其啟動腦區為額葉[23-24]。反射性掃視則由新出現在視野範圍內的物體誘發, 其啟動腦區為枕葉[23-24]。位於背側額葉皮層的輔助眼球運動區則對掃視運動有控制和監督作用[25-26]。
  • 二維生物、三維生物與四維空間、n維空間
    最近看過關於四維空間的百度百科。從裡面發現作者也知道有n維空間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他還是認為人是三維空間生物無法認識第四維度及以上維度。他認為託普空間與真實空間不是一回事,還認為時間等不與三維一個單位,不能作為真實維度空間。這些認識也正是困擾我們認識四維空間的基礎。
  • PNAS:大腦掃描中的自閉症特徵神經信號
    一項研究說,科學家發現了大腦活動的一種模式可能是發展出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遺傳脆弱性的特徵。這種神經發育障礙削弱了社會互動與交流,而且已經被證明會破壞大腦解釋其他人的運動(稱為「生物運動」)的能力。Kevin A.
  • 李寧徵戰巴黎時裝周引沸騰,突破三維空間極限,時尚與科技共舞
    不僅頻頻在各大時裝周上展現最新的設計,成為巴黎時裝周的常客,並且這些設計很多都能讓觀眾眼前一亮,也讓不少外國觀眾記住了李寧這個中國運動品牌。前不久,李寧2021春夏數字秀正式發布,這次真的讓李寧這個品牌賺足了風頭,引起了一波波的騷動。時尚從來離不開科技。
  • 三維空間與多維空間
    慧命文/覺空2021年2月18日現象有兩個重要特徵:一現象是由數理關係構成的,二現象是不斷運動變化著的過程
  • PNAS |中國臺灣大學在視網膜神經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我們證明外部光刺激可以通過ipRGC-視交叉上核 - 交感神經迴路和眼睛來激活毛囊幹細胞。在通過光刺激ipRGC後,立即激活全身性交感神經活動。在皮膚中,去甲腎上腺素的局部釋放激活毛囊幹細胞。該神經迴路使得外周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能夠迅速通信。由於交感神經活動的系統性激活,該電路還可以允許及時響應其他器官中的外部光。它還突出了ipRGC在調節自主神經活動中的功能。
  • 眼球運動
    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和展神經共同支配眼外肌群,管理眼球運動,合稱眼球運動神經。
  • 視覺效能發育概述——眼球運動
    眼球運動系統的臨床評估,通常涉及三種眼球運動:注視、追蹤和掃視。眼球運動是有效的視覺處理的基礎。[24]例如,掃視系統將中央凹移到感興趣的區域,以便處理詳細的信息。眼球運動對視覺處理重要性的另一個例子是閱讀,在閱讀時,個體會做一系列的小掃視和短暫的注視暫停。對眼球運動的動力學(如潛伏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嬰兒身上,對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的評估研究較少。
  • 超過三維空間是什麼樣的
    我們能感受到這些多維度,可是一直沒有想通空間也是多維度的。我們一直以來都是有一個觀念就是世界只是在三維空間中運動,三維空間就是世界的一切。而這樣的觀念形成了一種固定思維,以至於想突破這種思維時,都會想一些自圓其說的理論去圓這個。比如:有人提出人是三維空間生物,螞蟻是二維空間生物,低維生物無法理解高維度空間生物的理論。
  • 從眼球看健康 眼球有這狀況小心是動脈硬化
    如眼球向下看時,上眼瞼不能隨之相應下垂,而在正常人這一動作應是很協調的;用手由遠而近移向眼球時,雙眼不能適度內聚;向上看時,沒有額紋出現等。除甲亢外,高度近視,先天性青光眼也會造成雙眼突出。中醫學對於眼球突出也有一些論述。如目睛突起而兼有喘息,是肺脹;眼突而兼頸腫,為癭腫等。
  • 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發現了一個新的現象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發現了一個新的現象 量子霍爾領域再現重大突破。 北京時間12月18日0時,《自然》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的 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了基於外爾軌道的三維量子霍爾效應。
  • PNAS | 香港科技大學李凝等發現TREPH1在植物形態建成中起重要作用
    植物對微妙的力信號作出反應,如輕觸,類似於動物神經系統,表現為向觸性、趨觸性運動和形態建成。總之,這些發現鑑定了擬南芥形態建成調節中的磷蛋白參與者,並提供證據表明TREPH1及其觸摸誘導的磷酸化可能在抽櫱延遲中起作用,抽櫱延遲是形態建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原文連結: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8/10/04/1814006115
  • 二維空間的封閉是圓 ,三維空間的封閉是球,四維空間的封閉是什麼?
    當你腦中有一個三維球時,裡面已經包含了無限的圓,而一個圓裡有無限條線和無限無限的點,你的想像力早已超越無限,要做的,只是突破下一個無限。而映在你腦海中的,是一個四維球。你在腦海中,擁有了四維的視野。我們已經可以很好想像在在紙面上的三維球,這時垂直於這個紙面的新坐標軸就可以看成是第四維度。每張紙都是一個三維空間,每張紙裡的三維空間都相互平行,w軸垂直與紙,你腦海中應該深刻印象出3個圓:xw面上的圓,yw面上的圓,zw面上的圓。
  • PNAS: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新進展!SOD1三聚體或致神經元死亡
    2016年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北卡羅來納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首次發現了一種具有神經毒作用的蛋白三聚體SOD1,可引起神經凋亡,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疾病進展具有惡性影響。
  • 二維空間的閉合是圓,三維空間的閉合是球,四維空間的閉合是啥?
    後世數學家發現,這種數學空間可以被擴展,進而應用到任何有限維度,因此它被稱之為「n維歐幾裡德空間」。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三維空間已經是數學家探索的極限了,迄今為止,四維空間也沒有被證明出來。不過,尋求規律是數學家的天性,從一維到三維的閉合情況來看,不難想像四維空間的閉合情況。在物理學中,「維」代表參數,零維是點、一維是直線、二維是面、三維是體。
  • 幸虧我們是生活在三維空間中​:空間維度、數學與物理現實的巧合
    我們生活在一個三維物理空間裡,這看似很偶然,可是用拓撲學、幾何學、量子力學、幾何代數什麼的隨便那麼一想,發現可能是必然的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道德經》有些事兒,不能細想,細想起來能把自己嚇一跳,比如我們的物理空間是三維的這件事兒。
  • 空間為什麼是三維的?
    我們最好的自然理論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我們認識的空間可能有三個維度,而不是兩個、四個或者更高維度,因為很多想法其實都可以在其他維度上成立。即使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沒有提到空間最明顯的這個特性,事實上,稍微調整一下,相對論的數學在任何維度上都能成立。我們也一直沒有放棄尋找直接的理由說明,為什麼我們所處的空間是三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