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以來,A股市場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逼空行情。
截止至本周,上證指數由2440點衝高至2997點,逼近3000點大關。從周線上看,目前已創出八連陽,兩市成交量也順利破萬億水平。
上證指數周線八連陽
市場連續大漲,5G概念股橫行,妖股東方通信由3塊7魔幻上漲至最高37元。連對市場最敏感的券商板塊也呈現連翻漲停,行業指數從底部整體上漲84%,重演2014年底牛市初期瘋狂!
證券板塊指數走勢圖
人們不禁驚乎,牛市來了?
我們依據中外歷史過往牛市形成來看,一般來說,市場要形成牛市需要三個必要和一個充分條件:
必要條件:
1.市場整體估值低;橫向、縱向比較估值要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低估值是形成牛市的基礎,只有具備低估值市場才會有走市的可能。
2.寬鬆的貨幣政策;市場中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如降息、降準,央行釋放流動性資金,信貸政策的放鬆,場內資金、場外資金增加等。
3.宏觀經濟基本面好轉;如宏觀經濟企穩,企業盈利的改善等。
充分條件:
政策支持呵護。如政府出臺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減稅、降費、對發展資本市場推行的改革等措施。
那麼,針對本次市場明顯上升,牛市是否來臨,形成牛市所需的條件是否具備呢,我們一一為您解讀。
第一,市場估值水平。
2018年以來,市場大幅度下跌,上證綜指較年初高點下跌近30%;創業板指下跌近35%。從歷史縱向比較來看,當前A股的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區間。
雖然近期A股大幅上漲,但總體估值水平仍然偏低,目前全部A股的市盈率為15.5倍,市淨率為1.6倍,均處於前10%的分位。從國際橫向比較來看,A股低估值水平也處於非常靠前位置。
第二,寬鬆的貨幣政策。
2018下半年開始國家貨幣政策逐步放鬆,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1年期國債收益率由2018年初的3.6%下降至2019年初的2.3%,央行四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由2018年4月的17%下降至2019年初的14%,共向市場釋放了1萬億的額外流動性,貨幣政策的寬鬆導致社會流通中的現金明顯增長,如下圖示:
其中2019年開始表現尤為明顯,這一點從個人存款和流通中貨幣(M0)的大幅增長也能得到印證。
1月份,個人存款大幅增加3.87萬億元,同比增長15.5%,M0增加1.43萬億元,同比增長17.2%。
另外,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2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到4.64萬億元,同樣創歷史新高,如下圖示:
第三,宏觀經濟基本面。
在文章《必看——2019年投資主題10大預測》裡,我們對2019年宏觀經濟做預測,表示宏觀經濟增速將繼續下行,全年預計在6.4%水平。
具體從去年投資投資、消費、出口來看,宏觀經濟仍然處於下行軌道當中。
投資:我國投資數據主要包括採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投資,總體數據如下,至2018年12月份,我國累計投資達63.56萬億元,同比增長5.9%,較2017年同期7.2%下降1.3個百分點,增速較過往繼續呈現下降趨勢。
消費:2015年我國居民消費增速為10.7%,2016年增速為10.4%,2017年增速為10.2%,2018年增速為8.98%,可以看到我國居民累計消費增速呈現下降趨勢,在2018年下降尤為明顯。
居民消費能力的下降從汽車產業和手機產業明顯反映出來,消費下降的原因是居民負債(主要是房貸)快速上升所形成的擠壓效應。
出口:由緩慢下降到逐步企穩回升。
2016年以來我國淨出口總體表現為下降趨勢,2018年中期開始我國淨出口逐步恢復,受中美貿易加徵關稅前趕出口影響,2018年底11、12月價淨出口數據大增。而2019年1月份數據淨出口為391.6億美元,較2018年1月份同比增長92.5%。
雖然出口呈現回升跡象,且未來中美貿易問題雖然有較大可能達成一定協議,但同時伴隨全球經濟放緩,我國淨出口逐步回升趨勢仍有待進一步確認。
政策方面:支持呵護明顯
2018下半年以來,國家支持性政策頻出。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將資本市場描述為「牽一髮」而動全身。
相關動作如有《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將在2019年實施,允許銀行資金以理財產品的形式進入資本市場;「一戶一策」應對出現質押風險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不進行強行平倉;鼓勵保險資金進入股市,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完善併購重組,試點定向可轉債併購支持上市公司發展。
2019 年,資本市場將會再次迎來政策友好期。推行最大的資本市場改革科創板的設立和試點註冊制。
國內金融機會將通過更多形式參與到資本市場投資,境外資金配置A股市場的渠道不斷拓寬、額度不斷提高、限制不斷減少等。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除了基本面改善因素之外,牛市形成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完全滿足,A股近期的躁動成交量的破萬億現象表明了市場這種強烈的預期。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牛市所需的充分條件已具體,必要條件除宏觀經濟向好外其它已全部滿足,那麼,未來宏觀經濟基本面能否企穩改善呢?
經濟增長取決於投資、消費和出口,而中國特殊的經濟結構,居民消費收入增速受投資和出口影響比較大,如果投資和出口不行,消費也難獨善其身。
如前文分析,2019年投資雖然總體上仍表現為增速放緩,但下降趨勢卻望企穩。
主要依據為1月份國家新增信貸和新增社融均大超預期,創歷史新高。融資環境的極大改善,一方面將促進基建因定資產投資增速回升加快,另一方面也有望對製造業形成支撐。
具體來看:
1.貸款以中長期貸款增加為主,新增達1.4萬多億,主要用於製造業和基建固定資產投資。
2成本較低的票據融資、短期貸款同樣明顯增加,兩者合計同比增加近7000億元,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形成改善。
3.非金融機構部門貸款減少3386億,表明資金向實體經濟集中。
應該說,國家新增信貸和新增社融明顯增加將有望促使下半年我國投資增速企穩,這也是近期市場大漲的提前預期,當然,投資增速能否企穩我們仍需要後續數據的進一步佐證。
投資增速企穩,出口緩慢回升將帶動消費的企穩,屆時將有望改善我國宏觀濟經的下降趨勢,使之保持穩定狀態,而這一局面的到來將極大利好我國資本市場,A股牛市所需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將完全滿足,股市走牛也是理所當然!
最後,我們只想說,牛市必要條件和充分已條件已基本具備,只欠宏觀基本面東風,而它是否在下半年真的會到來呢?我們時刻期盼著!
(文章為原創內容,由斯多克平臺獨家撰稿,請勿自行轉載,如需轉載請取得授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