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你也許遺傳了你媽媽美麗的眼神,但同時她也給了你線粒體的DNA突變,所謂母系遺傳疾病的根源。一項基於小鼠的實驗表示可以通過兩種技術大幅降低卵子中有害DNA的風險,從而使子女能夠逃避遺傳類的疾病。此種方法也規避了存在倫理問題的"線粒體置換技術"-該技術會導致"三親"型的胚胎。
儘管研究人員沒有在人類胚胎中對此項技術進行試驗,然而此項技術確實是"前所未有的"。來自美國南阿拉巴馬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Mikhail Alexeyev認為此項試驗是第一次在受精卵中進行的。
線粒體是細胞內產生能量的場所,這種細胞器含有自身的DNA,與細胞核內的大部分遺傳物質相互隔離,但這並不是它們唯一的奇特之處。由於受精卵中的線粒體只能來自於卵子而非精子,所以線粒體是從母親遺傳下來的細胞器。然而,不幸的是沒200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攜帶缺陷型的線粒體DNA,她們的子女從而會得一系列致死性的疾病,比如周期性嘔吐症候群、Leigh症候群等。
線粒體疾病是十分罕見,同時也是難以治癒的疾病。研究者們試圖開發不同的方法去除線粒體中受損的DNA,或者阻止攜帶此類突變DNA的母親將致病性線粒體傳遞給下一代的子女。其中一類叫做線粒體置換技術的手段,通過將代孕母親卵子中細胞核轉移至正常女子的去核卵細胞中,重組後的卵子再經過體外受精之後轉移至代孕母親的體內。然而,這一方法受到了多方面的質疑。科學家們懷疑該方法的安全性,而倫理學家認為該方法導致出生後的嬰兒攜帶三個親本的遺傳物質。今年年初,英國批准了這一治療方法,而美國FDA仍在考慮之中。
除了將壞掉的線粒體用好的進行置換之外,美國沙克研究所的發育學家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帶領其團隊研究如何直接改造線粒體中的DNA。研究者們首先測試了將一條帶有DNA剪切酶翻譯序列以及線粒體定位序列的RNA鏈導入受體細胞中,該RNA鏈進入線粒體之後能夠產生DNA剪切酶,從而將損壞的線粒體DNA進行剪切,
Izpisua Belmonte與同事們將RNA導入線粒體DNA具有特定突變的小鼠卵子或早期的胚胎中,之後檢測該方法在突變DNA清除方面的效果。相關結果發表在今天的《cell》期刊上。為了研究該方法是否會對胚胎造成損傷,研究者們將一些處理後的胚胎導入雌性小鼠中,這些小鼠均生產出了健康的後代,而且後代的小鼠也可以正常發育。
在這一研究中,針對的DNA靶向序列其實是不致病的,但是這項研究的研究依然說明這一技術可以用於以上的疾病治療。
限制性內切酶技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者們發現該技術只對兩類線粒體疾突變中的一種有效果。因而他們又研究了另外一類基因編輯技術-TALEN,從而更加自由的對線粒體DNA進行編輯。
當研究者們改用TALEN技術進行線粒體DNA編輯之後,發現仍然只能降低其中一種類型的突變量。然而當改用在人類或小鼠疾病相關線粒體DNA突變的治療試驗中時,作者們發現可以降低兩類疾病相關的線粒體DNA突變。
儘管在生殖科的臨床治療方面已經有運用RNA注射方法的歷史,然而沒有針對消除卵子或受精卵中靶向DNA的前例。大多數人細胞中都有一定程度的線粒體DNA突變,當這一突變比例上升到60%到95%時就會產生相關的症狀。我們要做的是將這一比例降低到症狀顯現的閾值以下。(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英文原文報導:Technique aims to cut disease-causing mutations out of eggs and embry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