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技術幫助治療「母系」遺傳病

2020-12-19 生物谷

2015年4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你也許遺傳了你媽媽美麗的眼神,但同時她也給了你線粒體的DNA突變,所謂母系遺傳疾病的根源。一項基於小鼠的實驗表示可以通過兩種技術大幅降低卵子中有害DNA的風險,從而使子女能夠逃避遺傳類的疾病。此種方法也規避了存在倫理問題的"線粒體置換技術"-該技術會導致"三親"型的胚胎。

儘管研究人員沒有在人類胚胎中對此項技術進行試驗,然而此項技術確實是"前所未有的"。來自美國南阿拉巴馬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Mikhail Alexeyev認為此項試驗是第一次在受精卵中進行的。

線粒體是細胞內產生能量的場所,這種細胞器含有自身的DNA,與細胞核內的大部分遺傳物質相互隔離,但這並不是它們唯一的奇特之處。由於受精卵中的線粒體只能來自於卵子而非精子,所以線粒體是從母親遺傳下來的細胞器。然而,不幸的是沒200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攜帶缺陷型的線粒體DNA,她們的子女從而會得一系列致死性的疾病,比如周期性嘔吐症候群、Leigh症候群等。

線粒體疾病是十分罕見,同時也是難以治癒的疾病。研究者們試圖開發不同的方法去除線粒體中受損的DNA,或者阻止攜帶此類突變DNA的母親將致病性線粒體傳遞給下一代的子女。其中一類叫做線粒體置換技術的手段,通過將代孕母親卵子中細胞核轉移至正常女子的去核卵細胞中,重組後的卵子再經過體外受精之後轉移至代孕母親的體內。然而,這一方法受到了多方面的質疑。科學家們懷疑該方法的安全性,而倫理學家認為該方法導致出生後的嬰兒攜帶三個親本的遺傳物質。今年年初,英國批准了這一治療方法,而美國FDA仍在考慮之中。

除了將壞掉的線粒體用好的進行置換之外,美國沙克研究所的發育學家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帶領其團隊研究如何直接改造線粒體中的DNA。研究者們首先測試了將一條帶有DNA剪切酶翻譯序列以及線粒體定位序列的RNA鏈導入受體細胞中,該RNA鏈進入線粒體之後能夠產生DNA剪切酶,從而將損壞的線粒體DNA進行剪切,

Izpisua Belmonte與同事們將RNA導入線粒體DNA具有特定突變的小鼠卵子或早期的胚胎中,之後檢測該方法在突變DNA清除方面的效果。相關結果發表在今天的《cell》期刊上。為了研究該方法是否會對胚胎造成損傷,研究者們將一些處理後的胚胎導入雌性小鼠中,這些小鼠均生產出了健康的後代,而且後代的小鼠也可以正常發育。

在這一研究中,針對的DNA靶向序列其實是不致病的,但是這項研究的研究依然說明這一技術可以用於以上的疾病治療。

限制性內切酶技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者們發現該技術只對兩類線粒體疾突變中的一種有效果。因而他們又研究了另外一類基因編輯技術-TALEN,從而更加自由的對線粒體DNA進行編輯。

當研究者們改用TALEN技術進行線粒體DNA編輯之後,發現仍然只能降低其中一種類型的突變量。然而當改用在人類或小鼠疾病相關線粒體DNA突變的治療試驗中時,作者們發現可以降低兩類疾病相關的線粒體DNA突變。

儘管在生殖科的臨床治療方面已經有運用RNA注射方法的歷史,然而沒有針對消除卵子或受精卵中靶向DNA的前例。大多數人細胞中都有一定程度的線粒體DNA突變,當這一突變比例上升到60%到95%時就會產生相關的症狀。我們要做的是將這一比例降低到症狀顯現的閾值以下。(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生物谷推薦英文原文報導:Technique aims to cut disease-causing mutations out of eggs and embryos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技術治癒三名遺傳病患者
    這是藉助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遺傳疾病的首份試驗結果。 美國田納西州薩拉·坎農研究所的海達爾·弗朗苟爾在一份聲明中說:「初步結果……從本質上證明了CRISPR技術能對β地中海貧血和鐮狀細胞疾病患者進行功能性治癒。」
  • 中因科技創新醫學技術,推動眼科遺傳病的基因檢測及治療
    中因科技創新醫學技術,推動眼科遺傳病的基因檢測及治療        如今,眼部遺傳病的診療技術不斷突破,伴隨著基礎醫學尤其是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的快速發展,為眾多處於眼病深淵的患者帶來希望
  • 倫理| 美國「放開」基因編輯技術!「設計嬰兒」將產生?
    專家:可以得到倫理學的辯護然而,「人類增強」被倫理學家認為是出於非治療目的,通過自然或人工的手段,暫時性或永久性地克服人體局限。據2016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對用於「人類增強」的基因編輯技術,近七成美國人懷有擔憂態度。
  • 美找到抵禦母系遺傳病方法 新生健康小猴有一爹倆媽
    新技術培育出的小猴斯平德勒(Spindler)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的科研人員日前利用脫氧核糖核酸(DNA)移植手段成功培育出不含母親致病基因的恆河猴,根據這種原理,科研人員希望最快在兩年內「製造」出不受母系遺傳病困擾的人類下一代。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可以對人類基因做出類似的修改以治療多種遺傳性疾病和基因疾病。1990年,由美國、英國、中國等國家聯合啟動了人類基因組計劃,試圖解開人體基因的秘密,並在2003年完成了人體全序列的基因測定。
  • 我國首例基因編輯治療重度地中海貧血患者治癒出院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亞洲首次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治療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也是全世界首次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β0/β0型重度地貧的成功案例(β0/β0純合子指β鏈完全不能合成,屬於重度地貧)。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歷程基因編輯技術從傳統的基因打靶、到改進的嵌合核酸酶技術、再到最新的RNA/DNA指導的核酸酶技術,在過去幾十年取得了快速發展,為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和醫學領域的臨床治療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工具。事實上,最早的基因編輯技術來於生命自身。
  • 新一代基因編輯誕生,可修復九成遺傳病?
    近期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一篇研究稱發明了一種名為「最佳編輯」(prime editor)的基因編輯技術,比2012年誕生的CRISPR更準確,而且編輯範圍更廣。研究者稱可以「修復89%已知的人類遺傳病」。
  • 單基因遺傳病可預防?這事兒是真的!
    對於單基因遺傳病家庭來說,懷孕可能像一場賭博,時刻擔心著孩子是否會患單基因遺傳病。其實通過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PGD)來阻斷單基因病向子代遺傳,可以幫助單基因遺傳病家庭解除後顧之憂。年輕夫婦身體健康,三胎卻都有遺傳缺陷2017年6月,一對夫婦來到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尋求幫助。
  • 讓世界側目的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到底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文中提到的新型基因編輯技術,有望「大約89%的已知人類遺傳變異」。這是否意味著人類在通過編輯基因治療可遺傳疾病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健康界為此專訪了遺傳學領域專家,解讀這一重大成果。「先導編輯」(prime editing)被首次報導,這是一種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它打破了傳統基因編輯的桎梏,將精確性和安全性升到了新高度,並且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遺傳變異。
  • 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基因檢測: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
    根據我國出生缺陷監測和殘疾兒童調查結果,全國累計有近3000萬個家庭曾生育過出生缺陷和先天殘疾兒,遺傳病已成為兒童死亡或殘疾的主要原因。 常見的遺傳代謝病達1000餘種; 不同種族或地域的新生兒 IEM 總體發病率可達 1/1000- 1/5000; 多為單基因遺傳病(基因檢測可準確診斷); 80%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少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X連鎖伴性遺傳及線粒體母系遺傳;
  • 既能改變性別出生比例,又能快速檢測新冠,基因編輯有多厲害?
    這是基因編輯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年,一方面是獲得了科學界最耀眼的獎項,另一方面是在治療各種疾病上取得了進展:通過編輯基因可以改變動物性別,讓生雄性提升了25%的概率;另外,令人頭疼的線粒體遺傳疾病、鐮狀細胞病等也都將被治癒;基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紙,能夠大大提高檢測效率並且降低操作難度和檢測成本……
  • 江門市婦幼保健院被列入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為遺傳病基因檢測...
    江門日報訊 (記者/鄧榕 通訊員/劉智) 日前,依託於江門市婦幼保健院「廣東省遺傳病基因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列入「2019年度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江門衛生健康系統
  • 基因編輯大牛劉如謙、張鋒聯合創立的單鹼基編輯公司衝刺IPO
    Beam Therapeutic是單鹼基編輯技術的領導者,其願景是為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提供終身治療。我們的遺傳信息是由DNA上的一個個鹼基對構成,即使僅僅一個鹼基對出現錯誤(也就是點突變),也可能導致患上嚴重的遺傳病。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只重寫DNA上的一個鹼基,從而在最基礎的水平上進行幹預以治療多種疾病。
  • 基因編輯技術治癒三名遺傳病患者:包括β地中海貧血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在歐洲血液學協會召開的一次視頻會議上,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用CRISPR技術對患者的骨髓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後,兩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和一名鐮狀細胞疾病患者不再需要輸血。這是藉助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遺傳疾病的首份試驗結果。
  • 終結單基因遺傳病 全國首例核型定位試管寶寶出生
    網絡圖   【新民網·最新報導】1月29日,我國首例應用核型定位(Karyomap)基因晶片技術進行「植入前單基因病診斷」(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的試管嬰兒誕生了。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今天(2月2日)獲悉,新生兒各項身體指標良好,遺傳病致病基因也在其身上終結。
  • 用基因編輯治療人類罕見遺傳病,「輝大基因」獲得逾億元A輪融資
    據悉,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公司「輝大基因」,宣布獲得逾億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的領投方為辰德資本,跟投方為藥明康德、惠每資本、雅惠資本,老股東夏爾巴投資繼續跟投。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核心臨床管線的推進,組建研發與臨床前研究團隊以及開展GMP級生產車間的建設。
  • 瑞風生物梁峻彬:基因編輯技術正開闢全新藥物領域「星醫療」
    團隊成員既包括國際知名基因編輯領域科學家和具有國外頂尖臨床機構科研經歷的歸國學者,也包括基因行業具有成功創業經驗的創業者,是國際上最早應用基因編輯探索遺傳疾病治療的團隊之一,並持續在地中海貧血、眼科遺傳病等疾病方向積累了開創性成果,在包括基因編輯工具創新、新型動物模型構建、多層次藥效和安全性評估等層面擁有高水平的經驗積累,發展了體外細胞治療(ex Vivo)和體內藥物(in Vivo)兩大藥物創新平臺
  • 新「鹼基編輯器」有助治療遺傳病
    【新「鹼基編輯器」有助治療遺傳病】一個美國團隊25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它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可通過一種新型「鹼基編輯器」在基因中替換鹼基,有助科學家增強對遺傳疾病的理解和開發新療法。
  • 基因治療方面的核心技術及產業前景
    二、 核心技術:轉基因和基因編輯(一)轉基因技術發展早、更成熟,是目前基因治療主流技術,但應用受限基因治療最初主要就是用於正常基因功能缺失遺傳病的治療,如聯合免疫缺陷病(患者20號染色體上的遺傳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