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生:詩與詩人

2021-02-18 華文鑑賞者驛站

詩與詩人

文/劉明生   圖/網絡

       一心想為別人寫的東西,經常會不為別人所接受。也就是說,用盡手段取媚他人,反被他人輕視。而一心想為自己寫點什麼,深刻地挖掘自己,解剖自己,把自己的熱愛和憤怒變成旋律,把自己的痛苦和思考敲成節奏,反而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共鳴。因為真正思考的人,也這麼思考。真正歌唱的人,也這麼唱歌。
 

        如果我有一枚勳章,會引起別人的羨慕,也能贏得許多榮光,不過也就如此而已。肯定不如我有一道傷疤,反倒會引起更多的猜測和驚嘆。因為無論榮辱,傷疤都很真實。如果你拿起勳章炫耀,也許會引起鄙視或調侃,甚至有人懷疑它的含金量。經過裝飾後的榮譽,有人相信,也有人懷疑;有人重視,也有人輕視。
 
       但傷疤卻不同,常常會引起尊重,最低也將是關注。因為人們相信,每一道傷疤後面,都凝結著一串真實的故事和殘酷的感受。或源於崇高,或因為低賤,但絕不會虛假與平庸。何況這傷疤,還不僅僅是肌膚上的留痕,更多的則是內心重創。
 

       詩是美的,詩的美並不需要多麼華麗的修飾,但一定要藏著深刻。詩人的深刻,有時來源於思考,有時來源於勇敢。勇敢到敢於揭開身上已經結痂的傷疤,深刻到能夠打開內心最隱蔽的柔軟處,真誠的給所有人看。
 
       當詩被人讀懂,詩人很感動,終於引起了共鳴。當詩沒有被人讀懂,詩人很感恩,因為他知道了,讀者心裡有另外一首不同的詩,我應當去尋找。

 【作者簡介】:劉明生,吉林省人。青年從軍,轉業後,曾從事新聞、文化工作。愛好文學,喜歡舊體詩詞和新詩的寫作,有一定數量作品公開發表。

華文鑑賞者驛站致讀者

本平臺創建於2018年10月4日,旨在為廣大愛好者提供學習交流、愉悅身心的驛站。

本公眾號所發作品,必須原創,並進行原創保護,禁止任何剽竊、抄襲行為,一經查實,責任自負,將不再推送任何作品。

歡迎社會各界人士關注、投稿、轉發和分享。

投稿郵箱:2361175670@qq.com   

          503415349@qq.com

                

稿件也可直接投給任何一位編輯,要求均為原創首發,並附一張生活照和不超過200字的簡介為盼。

讚賞費將在一周內向作者返還50%,其餘50%用於平臺維護。低於5元將不再發放。

    華文鑑賞者驛站編輯組

2.萌萌的雪花     劉明生

3.真 想     劉明生

4.荷蕾    劉明生

5.花開花謝    劉明生

6.路遇(外一首)   劉明生

7.荷花荷葉及水影    劉明生

8.古風四首    劉明生

9.短歌集   劉明生

10.短歌集    劉明生

11.飄的遐想     劉明生

12.雪鄉(仿雨巷)   劉明生

13.青花詞    劉明生

14.雪花    劉明生

15.卜算子*三八節致援漢一線女神    劉明生

16.相思雨    劉明生

17.抗疫詩詞六首   劉明生

18.喜歡梅花(散文詩)   劉明生

19.我想做一棵植物    劉明生

20.看風景    劉明生

21.寄友人(兩首)   劉明生

22.我是一隻吃草的小羊   劉明生

23.我是春風吹開的花   劉明生

24.荷塘夜夢(八首)   劉明生

25.走進春天    劉明生

26.春天來了,遂想起——    劉明生

27.春天,曾經走過    劉明生

28.醜花   劉明生

29.一個老知青的穀雨   劉明生

30.讀「春」字奇石有感    劉明生

32.鵝    劉明生

33.哈哈鏡裡的我    劉明生

34.點絳唇.傷春(四首)   劉明生

35.我的花語    劉明生

36.大野飛思   劉明生

37.犛牛    劉明生

38.愛情是一個小小家園(歌詞)   劉明生

39.夕陽(兩首)   劉明生

40.我(組歌三首)   劉明生

41.那隻仙鶴   劉明生

42.春雨   劉明生

43.老伴兒(歌詞)    劉明生

44.枯樹野水賦    劉明生

45.想起老父親     劉明生

46.涉江  ——我心中的屈原   劉明生

47.愛情故事    劉明生

48.打工仔   劉明生

49.星星說   劉明生

50.這魚會說話! 劉明生

51.「書立子」    劉明生

52.第一次吃銀杏   劉明生

53.當過兵的最難忘     劉明生

54.遊小鳥天堂    劉明生

55.玉蟬詠三首   劉明生

56.立秋感時十首   劉明生

57.無題   劉明生

58.唱和《詩酒緣》   鴻羽、劉明生

59.七夕(散文詩)  劉明生

60.長發   劉明生

61.圖們江畔的老屋(外一首)   劉明生

62.新桔梗謠(歌詞)  劉明生

63.以後再說   劉明生

64.那朵深情的雲  ——致我的親老師   劉明生

65.魚眼     劉明生

66.錯過   劉明生

67.「……是……」(微詩七首)      劉明生

68.城裡的月亮(歌詞)  劉明生

69.故鄉的明月   劉明生

70.秋思(外一首)  劉明生

71.草地      劉明生

72.故鄉如夢同學親 ——安圖一中高七班同學‖作者:劉明生  朗誦:西門吹雪

73.草坪上的小路橋(六首)  劉明生

74.燦爛(外一首)  劉明生

75.劉明生:重陽日接友人問候有感

76.劉明生:緣之四季

77.劉明生:意義

78.作者:劉明生  朗誦:西門吹雪‖山泉之歌(朗誦詩)

相關焦點

  • 劉明生同學的人生感悟
    劉明生是我小學、初中連讀七年的老同學,我們初中畢業後再沒有見過面,直到四十年後同學聚會時才得以相見,要不是同學聚會
  • 薦讀 | 詩,詩人,詩魂
    文 |  多吉我個人認為詩是有靈魂的。一個人經過歲月的磨練,才會有詩的錚錚鐵骨,遠方與明媚。所以我個人覺得,寫詩是需要技巧和人格的共同進步。剛開始寫詩也許會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不斷完善和改進。下一個階段會滔滔不絕,思如泉湧。但是這時尤其需要注意,別把詩寫油了,忘了初心。第三個階段會慢慢走向內心。這時的詩剛剛入門。
  • 著名詩人葛詩謙戰「疫」詩,作家、詩人來評析
    著名詩人葛詩謙戰「疫」詩,作家、詩人來評析編者:庚子春的戰「疫」,註定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道印痕。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和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志願者、工作人員,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詩人、作家、評論家的文字,也許不是最直觀的記述,但這些最直面的記錄。這些文字,必將成為這一非常時期重大事件的見證者和記錄者,其歷史意義,必將深遠。
  • 河北詩十詩人品評
    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童天鑑,安徽無為人,建國後長期工作在河北。他是在抗戰時期曾被聞一多譽為戰鬥「鼓手」的詩人。一首《假如我們不去打仗》的「街頭詩」至今在人們心中流傳。和平建設時期,他的詩的追尋突出表現在兩個維度:詩史與史詩的創作,民歌謠曲資源的吸納。不說他寫少數民族生活和抗美援朝等題材的大量的短詩,這兩點都集中體現在他的長篇敘事《趕車傳》的寫作上。全詩共七部。
  • 陶田園詩中的取象思維對初唐其他詩人田園詩的影響
    但不可否認的是,初唐前期的王績和後期的盧照鄰、宋之問等少數詩人的田園詩創作為初唐詩歌革新帶來了新鮮氣息。尤其是他們田園詩中所蘊含的取象思維,更應受到重視。可從以下兩方面分析:初唐田園詩大多產生於詩人們閒居田園之時。鄉居式的生活一向是田園詩創作的主要來源之一,初唐也不例外。
  • 《給孩子的唐詩課》:江湖流傳著詩人的詩,更流傳著詩人的傳說
    書中俏皮的語言、豐滿的情節,不但解讀了優美典雅的詩句,而且將詩人的性情、文風,以及他們所處的時代都講得相當透徹。68節唐詩課,都是由多個與詩或者詩人的故事所組成,一旦捧讀,就讓人興致盎然、愛不釋卷。江湖流傳著詩人的詩,更流傳著詩人的傳說如果單獨一首詩拿出來解讀,雖然也不錯,但會顯得無趣。但若把幾個詩人的拿出來對比,馬上就會高下立見。正所謂「人間,寶刀出鞘,一出手高低揭曉」。
  • 「讀詩經驗分享」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
    我認為,首先要學會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分兩點來討論:(1)為什麼要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2)如何才能站在詩人的角度呢?比如,我們想學習詩人鍊字的妙處,那麼我們就要儘可能了解詩人的真實感情,體會詩人當時的處境,才能品味出這個字在句中和詩中的意味。學習句法、構思等,也是同樣的道理,前提都要讀懂詩人的真實感情。而詩人的真實感情,並不會因為讀者的不同而發生改變。
  • 竺可楨:唐宋大詩人詩中的物候
    而大詩人能掌握這類語言的含意,所以能寫成詩歌而傳之後世。物候就是談一年中月、露、風、雲、花、鳥推移變遷的過程,對於物候的歌詠,唐、宋大詩人是有成就的。唐白居易(樂天)十幾歲時,曾經寫過一首詠芳草(《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中國古代詩歌中,特別是唐代詩歌中,友情詩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先生甚至認為友情詩是「中國詩歌最為重要的主題」。今天,小編將向大家介紹幾篇唐代友情詩。《送友人》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為李白名篇之一,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此詩寫得情深意切,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
  • 貴州文庫丨貴州的詩,詩人,與詩集
    神韻詩雖經王士禎倡導後才正式成為一個宗派,而實際上其源流可追溯至唐代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甚至可追溯至東晉的陶淵明,可謂源遠流長。田榕延續了這一詩學傳統,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精彩生動的神韻詩篇。  田榕是清初的貴州傑出詩人,而在清末,貴州也有兩位詩作大家:鄭珍和李紹蓮。
  • 《散談詩、詩人、格律、格律詩》 下篇
    二者手段完全相反,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宣傳政治陰謀的就叫「藝術」,凡當政治吹鼓手的,凡能搞笑的就是藝術家,就是大師,就是明星,所以所有想用投機手段成就個人的男女個個都爭著搶著在臺上裝瘋賣傻,以調笑全民族的良知。  而詩人就是敵人——思想有罪,憂鬱有罪。我堅信,即使馬克思到中國來也是這些中國式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敵人,因為他是個思想者,還是個蹩足的詩人。
  • 這樣學古詩,愛上詩人才能愛上詩。
    不僅如此,在跟孩子解釋詩詞意思的時候,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卡卡因為背詩學會了「寂寞」、「孤獨」、「恐驚」、「碧玉」、「王孫」、「故人」等等,中間還會跟我說:「媽媽,你能想個辦法讓我記住寂寞嗎?」第四,背詩理解詩,都不如感知詩人來的真切。背詩,要愛上詩人,就像聽歌,你也會想要了解一些歌者一樣。
  • 兩岸詩人海南"飆詩" 臺詩人淚訴與父母隔海之痛
    中新社海口6月3日電 題:天涯熱風:兩岸詩人海南「飆詩」迎「詩人節」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朱文羅門、蓉子、管管、焦桐、閻志、楊克等十數位海峽兩岸詩人,參加首次舉辦的「兩岸詩歌高端論壇」,2日晚在海南大學一所簡樸的禮堂「飆詩」,兩岸詩情在海南島的夜空裡纏綿。
  • 張心柔把詩寫成歌 把音樂唱成詩的「吟遊詩人」
    詩人與音樂人的雙重身份,使心柔的創作表達更為廣闊。高中時期,坐落在熱鬧的人群中,她沉靜在詩的海洋裡,以詩以音樂之名開始她的創作生涯,完成她的第一本個人詩集《邂逅》,迄今為止已經出版發行三本個人詩集。  詩是從生命裡湧流出來的。存在於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中的種種光和影、聲音、氣味、波動、被詩人敏感的心靈之網捕捉,化成文字形成為詩。
  • 兩岸詩人高雄共論「新詩百年」
    18日上午,兩岸近50位詩人及文學評論家相聚高雄佛光山,共論「新詩百年」的傳承與創新。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白話詩八首》,被公認為新詩在中國的發端。陳仲義表示,與文言文詩相比,新詩完成了一個轉型和一個回歸。在100年前來講,它斷然將古典、精緻、熟透的文言詩語轉換為現代言說,符合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他同時指出,新詩發展至今,經典之作仍然不多。
  • 大唐詩人一首詩,讓古老的文化再興輝煌!
    大唐之前的詩歌,最出名的就是樂府詩,它地位崇高,血統高貴。但在歲月的流淌中,因為形式和內容的嚴格而被束之高閣,到了大唐,能寫樂府詩的人已經不多了。即便能寫,也因為水平不行,成為笑料。這時,一位詩人寫了一首樂府詩,讓文人重新認識了樂府詩的魅力,並讓這種要消失的體裁重新開始流行。
  • 餘秀華的詩如何,她屬於真正的詩人嗎?
    你不腦癱,你倒是寫一首讓人批判的詩啊!我不懂什麼大道理,從小聽人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那些批判餘秀華的人,你敢出來嗎,或許你出來沒人鳥你,因為擔心沒人鳥,只好躲在暗處吐口水,企圖用這樣的方式,淹死一個詩人嗎?大家一定聽過「站著說話不腰疼」這句話,那些說風涼話的人,在我看來,就是站著說話的人。
  • 貴州省詩人協會會員趙永富獲得中詩網著名詩人郭棟超精彩點評
    著名詩人、省詩協主席李發模,著名散文詩人、貴州民族大學教授徐成淼,貴州省社科聯學會部部長丁盛,貴州省詩人協會黨支部書記童綏福,貴州播雅書院山長石行為「貴州省詩人協會播雅書院詩教基地」揭牌。貴州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唐建榮教授宣布「百年貴州新詩的光榮與夢想——2017第二屆華語詩歌春晚貴州分會場」開幕。
  • 當代詩人如何寫出有效的田園詩?身居城市的詩人可以多去親近大地
    梁平葉延濱以寫舊體詩為主的將軍詩人李文朝發言提到,舊體詩中寫田園詩的很多,但現在的鄉土跟以前已經很不一樣了。「不能再模仿古人寫,而要使用有時代感的語言去反映現代生活。不管是從陶淵明開始的田園詩,還是到後代的寫作,他基本上是跟鄉土中國的情境完全合拍的。不管是唐代還是宋代的田園詩,基本上是一種緩慢的詩意的和諧的田園牧歌式的情境寫作。」而20世紀以來,現代化和城市化確實使中國不管是普通人還是詩歌寫作者,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鄉土寫作,出現了痛苦的、緊張性或者是反詩意反優美的趨向。因而霍俊明也提出,當代詩人如何寫出有效的田園詩,已經變得非常耐人尋味。
  • 現代詩詩人應具備哪些素質?
    我個人認為對越來越龐雜的現代詩的分類,必須首先從對詩人、詩人群體的特徵性命名轉移到對具體作品的傾向性命名上。因此,我嘗試將對現代詩的分類簡化為這樣三類:重思類,重感類,均衡類(當然也可以叫強思類、強感類、綜合類)。這樣的分類只針對具體的作品,而不針對任何詩人或詩人群體。因為說到底,現代詩的豐富和廣闊,是由千變萬化的作品,而不是風格化的詩人或詩人群體所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