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LG電子高調推出的璽印系列嗎?無論是高端家電產品的定位,還是牽手蘭玉演繹一場「本質美學」婚紗秀,LG電子都可謂是賺足了眼球。本以為下足了本兒,就能贏得消費者買帳,但現實的結果還是給了LG電子重重一巴掌。
來自京東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璽印系列的電視、冰箱、洗衣機、空氣淨化器,在京東旗艦店銷量極其慘澹,不僅被消費者質疑價格虛高,而且被打上了售後服務不給力以及產品功能不實用的標籤。無獨有偶,在天貓的官方旗艦店,LG璽印系列產品成交量全部為零,
如果說,電商網絡平臺的銷量,或許還不能真實反應璽印真正的實力。那麼,線下實體店總能說明情況吧,但遺憾的是,LG璽印系列的產品還是沒能掀起大的浪花來。這是為何呢?明明被寄予厚望,但在實際的落地過程中,頗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這多少有些讓人深思了。
我們都知道,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電行業也徹底迎來升級轉型的關鍵階段,從以往單一的價格引領,到現如今多重因素的參與,邁向高端化成為中國家電行業最為顯著的標誌。當然,LG電子之所以大張旗鼓在中國推出璽印系列,無非也是看上了國內巨大的市場潛力。機遇是擺在了面前,但顯然LG電子還是棋差一招。
對此,多位行業人士表示:「LG電子當前在中國家電市場發展的最大問題,就是徒有時尚的產品,不錯的創新能力,但缺乏可匹配的營銷推廣和渠道拓展能力。比如說,璽印系列產品,產品的外觀設計感不錯,但是對於這樣一個新品牌,內涵到底是什麼,只有怪異的名字、高高掛起價格,卻沒有讓用戶認識到內涵和價值,營銷團隊也只是希望短期內快速上量,就是典型的欲速則不達。」
說的明白點,通過高端品牌和產品引爆市場燃點的思路本沒有錯,但LG電子還是忽視了:高端品牌和高端產品不是天就能練成的。試想一下,一個名不見經轉的家電品牌,在還沒有打好市場基礎的前提下,就急於走上了高端產品定位,著實冒失了點。這就好比蓋高樓大廈,直接忽視建築的根基,反而瞅準了「塔尖」,這能成功嗎?
只能說,LG電子還是狂妄了點。中國家電市場的潛力毋庸置疑,但現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過去了,曾幾何時,我們的確眼熱過以三星、LG電子甚至是夏普等為代表的日韓製造,當然,在中國老百姓心中也的確有過「國外的月亮比較圓」的悲哀,但此一時彼一時,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現如今的中國製造也不再是山寨的代名詞,反而實用實打實的產品質量站在了世界舞臺上。
當中國製造走向成熟,帶來的不只是企業和品牌的寡頭化、巨頭化,更重要的是消費群體的品牌認識的全面重構。曾經被認為是高不可攀的洋品牌,如今也正接受著中國市場的嚴苛洗禮,想僅憑品牌博出位,顯然中國消費者並不怎麼買帳了!
從這點上來說,LG電子在中國的衰落,不僅僅是個必然。從當初豪情萬丈,再到現如今的寡淡僵持,令人擔憂的不只是節節敗退的LG電子,而是整個外資家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未來商業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縱觀近些年,中國企業也在買、買、買……的道路上徹底開了掛。2011年,聯想集團收購日本NEC筆記本業務;海爾公司收購三洋白電。2016,美的收購了東芝的白電......事例不勝枚舉。中國政府積極鼓勵企業走出去,到海外去投資併購。這些年,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企業也的確碩果纍纍,讓人提氣。
這些輝煌的業績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中國家電企業終於崛起了,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核心科技,這一切令人動人的壯舉,恐怕都是中國製造孜孜追求的結果。這也就是說,自家的「腰包鼓了」,也徹底有了底氣,有真本事混的風生水起那是實力,倘若只是「另起樓灶」打造一個高端子品牌,價格貴到沒邊,而產品體驗上不去,這種「重外在,輕內涵」的洋品牌肯定落不了好。
對此小編只能說,璽印系列銷量慘澹,表面上看僅是一次偶然事故,但實則卻是必然的命運安排,就是不知道其他洋品牌會不會走上LG電子的老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