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軼| 依託古鎮特色文化,打造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新樣態

2021-02-08 凌哥英語

依託古鎮特色文化,打造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新樣態

【摘要】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如何和古鎮特色文化進行有機結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筆者學校通過精選實踐活動主題,深挖研學活動文化價值,整合區域資源,建立特色在線課程等建立了適合學生特點的具有古鎮特色文化的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並以學科融合,社校聯動,特色引領,多元評價為途徑把英語語言學習、研究與活動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學生構建一個展示的平臺。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樂於參與的能力。筆者學校是地處古鎮的百年老校,它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蘊。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動,涉及到節日慶典,傳統美食,科學探究,傳統藝術等方面,孕育了特殊的古鎮文化,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古鎮文化。而我校學生從小一直生活在古鎮,在家鄉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下,對家鄉特有的特色文化也有著濃厚興趣。如何利用家鄉特有的文化資源,建立適合學生特點的古鎮特色文化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研究,筆者學校以古鎮特色文化為基點,充分利用古鎮旅遊資源,選取PEP教材中合適的活動主題,進行合理的資源整合與開發,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樂於探究的活動主題,以科學探究,鄉土習俗為主線,結合研學旅行,主題班會,展示活動等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設計,通過聽、說、讀、寫,演,畫,譯等各種綜合性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口語表達能力及交際能力等英語綜合能力。如何有效利用古鎮旅遊資源,圍繞PEP教材中的活動主題,進行合理的資源整合與開發形成新的活動資源。教師首先應準確分析活動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水平,挑選活動主題,科學整合教學及活動內容,以使活動效益最大化。通過研讀各種版本英語教材,以及英語教學的書刊雜誌上以及網絡上有關介紹,學校以古鎮特色文化為基點,充分利用古鎮旅遊資源,圍繞PEP教材中的活動主題,進行合理的資源整合與開發,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樂於探究的活動主題,設計成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方案,通過聽、說、讀、寫,演,畫,譯等各種綜合性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口語表達能力及交際能力等英語綜合能力。以PEP教材為藍本,教師以這些主題單元為依據,選擇相同或相關主題的活動等,並將其保存到資源庫,作為教學的一個引領或拓展。

研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多元鍛鍊的平臺,學校倡導邊學邊行,在「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中,強調學生與他人、社會、自然的聯繫,促使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協作,最終學會做一個大寫的「人」。學校在每個學期的開學初,都具體安排和逐步落實一個學期的傳統文化節日、班隊活動、研學活動等,以「研學」為龍頭貫穿整合各類活動,同時把這些活動用單元整體的思維融合起來,統籌安排具體規劃。這樣就更加凸顯了活動的目標性和序列性,提升了文化內涵。以五上《Food》為例,我們設計了「Traditional Food」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分解主題,讓「姑嫂餅」這一傳統美食文化走入學生內心,挖掘文化內涵初步分解見下表:

學生對英語活動主題的需求,緊緊限於與教材整合的這幾個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從英語教學的書刊雜誌上以及網絡上下載有關適合小學生的古鎮特色文化的英語宣傳片進行創編或改編,製作成英語微課。教師利用學校電子資源庫裡的資料,製作成英語微課,利用學校紅領巾電臺,定期推出古鎮特色文化系列課程,供全校學生欣賞和學習。教師定期將微課推送班級的微信群供學生課後學習,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

綜合以往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研究、論著,關注校本課程開發的較多,而落實在班級常態化活動實施的比較少,具體到一個主題的設計,實施,指導要求則少之又少。筆者學校將英語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開發出具有學校特色的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通過社校聯動,創新班隊活動,使得班級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更加常態化,更具序列性,也更有操作性。在各學科教學中,教師根據大主題,結合學情和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定的主題綜合實踐活動。在以「走讀古鎮」這樣一個多學科整合的主題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自己的家鄉文化,錄下視頻描述與介紹家鄉文化有關的故事。最後,製作完成了獨屬於自己的My hometown的英語短文,繪本或視頻。學生製作的如此立體豐滿又充滿童真的作品值得永遠珍藏。

筆者學校也嘗試了不同學科教師的整合。如班主任、音樂教師、美術教師等,甚至邀請家長義工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英語老師也改變慣常的工作狀態,備課,變成了通過網絡、微信等途徑尋找各種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英語歌曲、英語動畫片,英語小遊戲等等,都被引入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輔導,不再局限於讓學生讀讀寫寫,而是組織學生排練英語故事,英語詩歌朗誦、動畫片配音等等!學生通過學習不同學科領域的課程,不僅拓寬了知識面,還能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綜合實踐」與「英語實踐」互動交融、互惠雙贏的效果。

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推進學生自我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內在聯繫,整體認知與體驗,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百度百科)。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於社校對學生的共同教育,採用學校為主、社校合作的方式進行主題活動的開發與實踐。在「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中,採用校內校外相結合的方式,社校聯動,豐富課程內容和學生的活動體驗。學校舉行了「我是古鎮小導遊」主題綜合實踐活動,邀請古鎮文化解說員指導學生介紹家鄉景點等,學生還將藉助網際網路開展「網際網路醫院知多少」「未來學校」「我是小小志願者」等小主題研究。

以「學校為主、社校合作」的模式開展英語主題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豐滿了原有的綜合活動,更增強了學生對活動主題的認知與體驗。班隊會活動是班級教育活動的重要形式。筆者學校將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與班隊活動整合,全校聯動,經過英語教師互相研討,精心策劃,每個年級由負責的英語老師總策劃,結合PEP教材,以及每個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英語側重點。三年級以生動有趣的課本對話表演為主;四年級以有趣的故事和精彩的配音為主;五年級以優美的小詩和富有挑戰性的配音為主;六年級以講故事、微視頻為主。

英語班隊活動課型是以課型創新帶動課堂變革,以課堂變革拓寬教師的專業發展領域。一套好的評價方法能促進課程更全面健康地發展,從而達到提高孩子英語素養的目的。由於英語綜合活動課程的特殊性,我們採用多元評價,保障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綜合活動課程多樣性的特點決定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在評價中,我們採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教師依據每一位學生的「個別化」目標,為每位學生製作一份評價手冊。通過對學生學習表現、感受交流、課堂情況等記錄與分析,對學生的課程學習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可以根據依託「學習檔案袋」(有視頻記錄,還有紙質的評價等)對學生學習進行過程性評價,適時適當地評價學生在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

隨著技術手段的發展,智慧教育正日益成為教育各領域關注的重點。而教育app已成為家長與校園互動的平臺。這種全新的交流方式,也成為學生成長記錄的最好見證。利用APP記錄孩子成長的重要瞬間,每一次學習上的小小進步,都會讓家長們自豪和驚喜。記錄這些成長的足跡,對孩子來說,既是最好的成長紀念,也是他成年之後,送給自己一份厚重而有意義的禮物。學習生活點滴是學生養成自我總結和反思的習慣,體驗和別人一起分享展示自己成果的快樂。

每學期我們都會以形式多樣的英語綜合活動的形式來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如英語Party,大小導遊手拉手,英語創意書籤設計比賽,「我自愛家鄉」英語繪本創編比賽,英語詩歌朗誦會等等,在學校的牆面上,展示臺,電腦裡隨處可見學生的英語作品,讓學生有一個既能汲取知識又可展示才華的自由空間。學生們用音頻或視頻的方式記錄自己朗讀的作品,在班級微信群裡展示。學校微信公眾號 「I can I show」欄目定期推出優秀的學生朗讀作品或美篇作品。教師、家長可以通過點讚、評論等方式肯定孩子的進步。這些都記錄著孩子們的成長足跡。只要學生站上舞臺,只要他們在不斷地進步,學校就創設平臺將它們展示出來。讓學生在展示中鍛鍊能力,在展示中不斷成長。本文2020年1月發表於《英語輔導報》小學教師版第2、3版[1]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2009.浙江省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建議[Z].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3]鄭美宏.2016.基於地域文化優勢的拓展性課程開發實踐[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6):1—3.

(如需購買便利貼,請公眾號首頁留言諮詢)

教師可以用作小獎品(可以拆開當獎品啊,比如1張、5張或10張)。

家長和學生也可以自購。

可以這樣來展示學生的書寫、聽寫,在光滑的牆面上一貼,太方便啦。

【1】專為英語學習而設計,可以隨處貼、隨處學。也可以用於聽寫,最多可以寫15個單詞或4-5個短句。【2】特別設計的書寫格,中間格最寬(3mm),第1格2.5mm,第3格2mm,讓孩子專注於中間一格的規範性。【3】第1線和第4線為虛線,第2線為細線,第3線為粗線,讓孩子明確書寫的位置。【5】行間空出間距(5.2mm),用於寫中文意思。【6】最下方可填寫「姓名」,防止學生之間相互搞錯。「日期」可以用於記錄書寫、聽寫日期,還可以方便自己整理學習歷史。【8】標準長方形便利貼(7.5CM*10.3CM),比正方形便利貼更方便書寫英語。

教育碩士

高級教師

英語研訓員

國培專家

桐鄉翻譯學會理事

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浙江外國語學院、雲南師範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湖州師範學院、麗水學院、金華教育學院、溫州教師教育院、嘉興教育學院、陝西安康學院;小學英語教研員與名師國培班、湖南省小學英語骨幹教師培訓班、江浙滬三地小學英語教師聯盟;杭州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網絡課程、騰訊課堂、一起雲端教育論壇;廣西南寧市、青海德令哈市、四川青川縣、寧夏永寧縣;杭州市(下城區、西湖區、拱墅區、江幹區、餘杭區、臨安區、富陽區),嘉興市(南湖、秀洲、嘉善、平湖、海鹽、海寧、桐鄉),湖州市(南潯區、德清縣),紹興市(柯橋區),寧波市(鎮海區、江北區);台州市(黃巖區、溫嶺市、仙居縣);金華市(婺城區、義烏市、蘭谿市、東陽市);麗水市(縉雲、雲和、景寧、松陽、龍泉);衢州市(柯城區);溫州市(鹿城區、永嘉縣、蒼南縣、泰順縣、洞頭縣)。中國教師研修網、中國教師教育網、前沿課堂、傑爾特國際英語教學論壇、清瑞教育科技、一起作業網、弘育科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中國原子能出版社。《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小學教學設計·英語》、《英語周報》、《英語輔導報》、《浙江教育報》。

關注「凌哥英語」,不會錯過精彩

相關焦點

  • 依託綜合實踐活動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原標題:依託綜合實踐活動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020年10月22日,「西安好課堂」之第11屆「師大錦園之秋」綜合實踐課程觀摩研討活動暨西安市綜合實踐活動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陝師大錦園小學成功舉行
  • 屋蘭古鎮文化旅遊綜合大景區開園——張掖開啟「日遊丹霞夜賞燈陣...
    屋蘭古鎮文化旅遊綜合大景區開園——張掖開啟「日遊丹霞夜賞燈陣」休閒旅遊新模式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甘州區歷時五年打造的屋蘭古鎮文化旅遊綜合大景區正式開園迎客,自此張掖開啟「日遊丹霞夜賞燈陣」休閒旅遊新模式。好多人還記得,去年元宵節,張掖九曲黃河燈陣在網絡上爆紅,絢爛唯美的燈陣驚豔了千裡河西的夜空。花燈、手提燈籠、蓮花燈、宮燈、摺疊燈、送子觀音燈、十二生肖燈,燈燈祈福;舞龍、舞獅、旱船、太平鼓、高蹺傳統社火,熱鬧非凡,蔚為壯觀。
  • 實踐樣態 |「四融·四創」——溫州市第七幼兒園STEAM教育實踐樣態
    為進一步提煉和完善學校實施STEAM教育的典型經驗,深化推廣學校中典型的STEAM實踐形式,現開展溫州市中小學(幼兒園)「STEAM教育學校實踐樣態15例」初選展示活動。本期推送的是溫州市第七幼兒園的STEAM課程實踐樣態。
  • 提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脈搏——江蘇省泰州市鳳凰初級中學綜合實踐...
    如何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快速打開辦學新局面、打造學校品牌,成為一校之長沙國禪的緊要任務。經過集體討論,沙國禪將學校班子思想統一到他潛心研究多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上。依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撬動學校整體變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合打通學校所有工作,創造了學校課程特色,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月月有主題、科科有主導、生生有製作、位位有社團、人人有發展的良好格局,教師、學生大面積獲得國家級別、省市級大獎,學校的普高升學率上升了30個百分點,平均分上升了70多分,一所鄉村初中完美嬗變為名副其實的市直初中,影響力日益擴大。
  • 遵義土城打造「四有」特色古鎮
    入夏以來,每天晨曦初現時分,三三兩兩的遊客和原住居民,就開始沿著習水土城古鎮老街信步而行,享受閒適自在的慢生活。 正是因為這樣的場景,讓因生活貧困而外出打工多年的土城鎮村民王建決定返鄉生活,留在土城古鎮景區工作。 2016年8月19日,總投資約16億元,由習水縣紅城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的土城古鎮景區正式開園迎客。
  • 創設體驗式學習環境,打造三力課堂新樣態 ——我校舉行江陰市優質特色學校建設教學改革項目展示暨公開教學活動
    11月27日,我校舉行以「創設體驗式學習環境,打造三力課堂新樣態」為主題的江陰市優質特色學校建設教學改革項目展示活動,本次活動同時也是我校一年一度的對外公開教學活動。我校的教學改革從2011年11月14日啟動以來,已經走過了整整9個年頭。期間,教學改革經歷了真實課堂和三力課堂建設兩個階段。
  • 依託地域特色 合肥廬陽傾力打造安徽文化旅遊新典範
    這裡有藝術家工作室、書店、咖啡館、畫廊,還有中外知名藝術家們穿梭其中,矢志成為最具特色的全國文化藝術創意村,成為合肥文化新地標。作為合肥「城市之根、文化之源」,廬陽區近年來依託地域特色「刨根究底」,窮盡心力打造安徽文旅新典範。
  • 汪泉調研焦溪古鎮:傳承提升 打造特色文旅品牌
    常報全媒體訊 昨天下午,市委書記汪泉實地調研焦溪古鎮保護利用工作時強調,要切實做好保護、傳承、提升文章,挖掘整理好古村鎮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形成和放大風貌獨具、古色古香的個性韻味,努力讓江南水鄉古鎮煥發新的活力。
  • 「家門口的好學校」田心小學打造新樣態「泓·雅」教育
    學校現有教學班25個,在校學生1186人,步入發展新階段的田心小學以「泓·雅」教育理念為統領,校準「現代化、國際化、有品位的新樣態學校」的新目標定位。首批摘得「全國文明校園」殊榮、首批廣東省中華優秀文化(書法)傳承學校、第四批省級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田心小學以「魅力課堂」「藝體強項」「書法傳承」等特色IP出道。
  • 禹州這個古鎮不得了!遊老街,品文化!
    自鈞瓷文化旅遊節在神垕的舉辦以來,神垕鎮知名度大幅提升、遊客不斷增加,神垕古鎮也隨之不斷提升綜合承載能力。作為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神垕古鎮依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為休閒旅遊目的地。
  • 馬氏莊園景區:依託歷史文化資源 打造特色旅遊景區
    春節旅遊數據增長的背後,「文化+旅遊」是不可或缺的推手,節後的馬氏莊園,新一輪變化正悄然來臨。   馬氏莊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紅色經典旅行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這裡文物建築保存完整、文化底蘊深厚,曾經是劉鄧大軍的指揮部。近年,馬氏莊園逐步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遊客量也明顯增多。
  • 文明實踐在市中|舜玉路街道依託特色課程,感悟中西方文化魅力
    一直以來,舜玉路街道依託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各社會組織等平臺,以群眾為導向,積極開展特色文化活動,傳遞新時代文明新風。一、體驗繞口令,綻放普通話魅力為提高孩子普通話水平,12月14日上午,舜風藝韻文化驛站驛站舉辦了一場《唇齒藝術之繞口令》活動。此次活動吸引了轄區二十多名親子參加。活動現場,驛站社工首先向孩子們示範繞口令讀法和文字發音注意事項,並由家長輔導孩子讀繞口令,練習普通話。
  • 大連理工大學開展弘揚傳統文化系列活動 打造傳統文化育人新陣地
    作為全國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建設單位,大連理工大學積極構建文化育人長效機制。今年4月以來,大連理工大學依託校圖書館的空間優勢和資源優勢,陸續開展系列講座、吟詠競賽、互動體驗、線上展覽等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打造傳統文化育人新陣地。
  • 樹高鐵特色文化品牌,構立體文化育人體系
    首先,學院依託課堂,構建了文化育人制度體系,以制度保障文化育人,著力推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三進工作,積極發揮課堂文化育人主陣地的積極作用,將思政課堂與專業課堂相結合開展文化育人工作,潛移默化浸潤學生;其次,學院致力加強特色鮮明、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將校園文化與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鐵文化有機融合,打造了「高鐵國風」校園文化品牌;再者,學院高度重視宣傳工作,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雙管齊下
  • 依託地域文化 開展特色教育——上浦鎮小《越窯青瓷欣賞與製作...
    近年來,學校依託地域文化特色和資源,提出「傳承東山文化,學做時代新人」的培養目標,以「吟詩吟詞吟出人生味,學詩學詞學做好少年」為載體,致力於開發越窯青瓷校本課程,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提高其藝術審美能力,培養其成為地方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 榮成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中心領導到鄆城一中考察甲骨文特色文化
    發布日期:2020-12-08 10:31瀏覽次數:3512月3日,榮成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中心科研處主任曲京帶領考察組到鄆城一中參觀交流甲骨文特色文化。校黨總支書記、校長徐德雨,辦公室副主任王興全,甲骨文教研組徐雷老師陪同。
  • 打造永泰特色地域文化 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原標題:打造永泰特色地域文化 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近日,永泰縣召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座談會
  • 媒體看習水 | 遵義土城:打造「四有」特色古鎮
    ,每天晨曦初現時分,三三兩兩的遊客和原住居民,就開始沿著習水土城古鎮老街信步而行,享受閒適自在的慢生活。土城古鎮景區因紅色文化濃厚,古鎮文化厚重,古鎮老街模樣依舊,商埠文化始終延續,鄉愁詩意隨處可尋,原住民悠閒自在與世無爭等特色,被業內專家譽為一座「有生命、有生活、有生氣、有生意」的特色古鎮。「古鎮在旅遊開發打造過程中,始終堅持保護古鎮原本的真實面貌和獨有歷史文化,保證古鎮詩與遠方相映生輝。」
  • 依託文化資源 做大文化資本
    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的興起和發展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但是卻表現出蓬勃成長的態勢,實踐也證明創意產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力地推動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在保增長、擴內需、促就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發展文化產業,其中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要盤活文化資源,尤其是推進文化資源向文化資本轉化。
  • 古瓶釀新酒「活態」古鎮青春煥發
    在傳承歷史和文化記憶的過程中,我區梳理好存在與發展、傳統與現代、變化與永恆的關係,最大限度地留住時間的腳步,「古瓶釀新酒」,讓「活態」古鎮青春煥發,也讓水鄉記憶與風光擦亮柯橋的文化名牌。  打造景觀3.0,讓千年古鎮迎來新生  如何做好古鎮的保護挖掘和傳承,讓其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