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提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脈搏——江蘇省泰州市鳳凰初級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色剪影
2018年2月,泰州市鳳凰初級中學正式創辦。如何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快速打開辦學新局面、打造學校品牌,成為一校之長沙國禪的緊要任務。經過集體討論,沙國禪將學校班子思想統一到他潛心研究多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上。依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撬動學校整體變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合打通學校所有工作,創造了學校課程特色,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月月有主題、科科有主導、生生有製作、位位有社團、人人有發展的良好格局,教師、學生大面積獲得國家級別、省市級大獎,學校的普高升學率上升了30個百分點,平均分上升了70多分,一所鄉村初中完美嬗變為名副其實的市直初中,影響力日益擴大。
鳳凰初級中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究竟有何獨特之處?讓我們一同去走近了解一下。
拓展綜合實踐基地建設
做好硬體配套工作
綜合實踐課程作為一種活動課程,需要配套的硬體活動場地支持,幫助學生更好地在真實的情境中鍛鍊實踐技能。因此,鳳凰初級中學著力於硬體投入和基地建設,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保駕護航。
一是創建綜合性的「實踐實驗室」。學校為社團建設添置了兩間勞技教室,一間創客教室,開發了機器人項目、3D列印項目。在此基礎上,學校還將投入資金整合創建綜合性的「實踐實驗室」,讓課程實施有自己的專門空間、設施及資源,為課程實施插上翅膀,為高層次項目基地建設提供支撐,為區域推進起到引領、提升作用。
二是進一步開發並建設以「指尖上的歷史」這一課程為校園文化特色的校園走廊項目。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人,成為實踐的主人,成為學校文化的主人,研究選擇各個歷史階段有代表性的事物並通過雙手把它做出來,陳列在連廊兩側,走過一段連廊就走過一段歷史。目前,學校已經完成了整體規劃設計,通過請木匠和裁縫等能工巧匠進課堂的方式,從鋸、鑿、刨和畫、裁、縫開始學起,完成了「民國」時段黃包車和學生裝的設計及製作。其他項目正在有序實施之中。
三是完善學校以「未成年人保護法」為主題的法治教育中心項目建設。學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本化落實的實踐中,突出了「法治」這個核心價值,申請了項目,完成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法治教育中心的初步建設。
四是改擴建活動成果展覽廳。為彰顯學校課程成果,學校初步建設了學校課程成果展覽廳,將學生的活動成果進行評獎和展示,起到了很好的積澱和促進作用。學校將進一步改擴建成果展覽廳,形成特色、亮點。
從整體上看,鳳凰初級中學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將建設由實踐區(實踐實驗室)、文化區(實踐文化長廊)、體驗區(法治教育中心)、展示區(成果展覽廳)組成的活動基地。學校的基地建設在全體鳳凰人的共同努力下日益豐富、強大。
多元互動
實現綜合實踐課程創新融合
鳳凰初級中學的綜合實踐活動不採取特定的學科框架與內容,特色是重視課題性、主體性,旨在讓學生探究通常在學科教學中難以學到的、牽涉諸多學科內容的課題,並在接觸自然、社會現象的同時,獲得豐富的直接體驗。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積極與其他課程資源實現多元融合,開創出嶄新局面。
一是德育課程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相結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是核心素養的核心。因此,鳳凰初級中學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各個環節裡著力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來踐行價值觀、來立德樹人,創造性地落實教育的根本任務。學生通過多元的社會交互,有了更深刻的道德體驗,這也為德育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同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與德育相結合,也開闢和豐富了課程的資源和實踐方法。沙國禪校長主持的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依託綜合實踐活動探索在初中階段立德樹人策略研究」,正是對這種實踐理論的研究。
二是學科課程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相結合。沙國禪校長作為核心成員參與研究了江蘇省教研室第九期重點課題「基於區域統籌的學科主導類綜合實踐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提出了「學科主導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概念。所謂學科主導類即基於學科知識,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因某一知識或某一節點的影響,激發了自己對生活曾經遇到問題的探索熱情,從而運用學科知識去探索生活中的問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它有一條思維脈絡,即學科知識—聯繫生活—發現問題—生成主題—實踐研究。學科主導類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受到學生喜愛、家長認可,成為全課程實踐、全員實踐的變革突破口。
三是學生個性化課程資源與學校特色化課程資源相結合。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體架構中,學校特別重視學生活動項目的自主選擇權。每學年初發放表格徵求學生、家長意見,對喜歡的項目進行評價,提出感興趣的新項目,據此推出新學年項目超市。還結合學校、小區現有資源狀況推出特色項目,發展學生個性,打造學校特色,依託上級部門在學校建設「市法治教育中心」,還推出了「模擬法庭」項目,成為學校基地+課程特色項目。此外,學校積極與本地科技館、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地、海軍紀念館等場館開展課程合作,全方位推進實踐活動課程。
鳳凰展翅鑄輝煌
特色課程結碩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與探究,鳳凰初級中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實施獲得了喜人的成果。
一是構建起適應本校校情的「1234」課程建構模式。一個目標:圍繞「和美卓越」的校訓,培養學生成為志向高遠、品行高潔、勇於超越的好人和能人,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和建設美好未來社會奠基。簡單講:做一個有用的好人。兩個維度:以經驗課程統領所有課程,指向「好人」和「能人」教育。三個原則:德育課程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相結合、學科課程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相結合、學生個性化課程資源與學校特色化課程資源相結合。四大模塊:德育主題、學科主導主題、常規活動主題、學校特色主題,每一大模塊設計一系列課題,形成了學校的課程體系。建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對指導義務教育學校課程「落地生根」形成本校特色具有示範引領作用。
二是創造性地依託綜合實踐活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個字——12個詞落實在3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探索出「長線規劃、分層要求、逐月實施」的基本策略。目前學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實踐和總結提煉,已經形成了每個詞的實踐資源包,並由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專著《臻善》。
三是學科主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打通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之間的壁壘,加強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繫,促進教育走向整合,引領教師觀念更新與能力提升,彰顯學科體系中的研究特色,有效地促進了學校素質教育向深度發展。目前準備出版《學科主導類課程活動案例》。
四是實行了學生自主選題、目標分層、能力分類的「走班」模式。(1)學生可以從學校課程實施方案中「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又有能力實踐研究的項目;(2)按「年級逐步分層,分學科科學分組,多樣化自主選擇」的分組思路;(3)分層、分類、分區的「走班」模式。不同年級的課程實施實行目標分層,即使不同年級實施同一主題,活動目標也是螺旋上升的。
五是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撬動了學校的整體變革。實踐理念不僅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而且成為所有的學科思想,學校課程充滿實踐的肌理和活力。課程經歷了「行政驅動—校長一個人的課程—大家主動研發」的過程,課程實現了由管理到領導的轉變。行政架構和部門職能順應課程發生變化,校長室負責全校課程架構和校本化管理;每月一個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由政教處牽頭,班主任團隊負責實施;學科主導類課程由教科室牽頭,教研組負責落實;社團、「四節一式一禮」活動由團委牽頭,主要由學生自己組織;手工製作由教務處負責,在每個寒暑假布置實施,開學進行評比。
發展永無止境,奮鬥未有窮期。鳳凰初級中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社會影響力與品牌效應日益強大。沙國禪校長的專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實施研究》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課程建構與實施策略多次在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整實施策略專題培訓會、全國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第七期長三角中小學名校長高峰論壇、江蘇省初中課程特色建設等重大的活動或會議上被介紹,並作為全省課程推進的兩種範式之一在全省推廣。學校課程實施團隊成員被邀請到全國各地作專家講座或開研究課、示範課,產生了較大影響。
學校教師關於實踐課程的研究論文在《人民教育》《教學與管理》《物理教師》《現代中小學教育》等核心期刊發表。學校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推出的「非常時期的一堂線上愛國教育課」被評為國家級別經典案例,並在資源平臺上向全國推廣。學校有9個案例被江蘇省教研室納入學生實踐手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開發」項目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獎,《臻善》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校本教材。目前,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實施」已被立項為「江蘇省2020年課程基地與學校文化建設」項目,並被列入「泰州市5+2工程項目」「泰州市卓越工程項目」。
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江蘇省初中特色教育工作會議上推廣,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初中課程建設特色學校」,其經驗收錄在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專著《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課程建設——走進江蘇省初中課程建設特色學校》中。
此外,其課程特色在國際交流與協作會議中充分彰顯。來自倫敦蘭貝斯區伊芙琳格蕾絲學園(Ark Evelyn Grace Academy)校長一行、巴西維亞納市政府訪問團一行、「SHOW美江蘇、吉祥泰州」駐華外交官及外文記者一行、紐西蘭哈特市市長等國際友人多次到鳳凰初級中學訪問交流,觀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展示,給予高度讚賞。2019年,沙國禪校長在江蘇省第十五屆中小學校長國際論壇上作經驗交流。
(梁嘉寧)(梁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