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主控下放TLC/QLC快閃記憶體:高速低價怒殺機械硬碟

2020-12-20 快科技

8月底的快閃記憶體峰會上,主控大廠群聯(Phison)公布了E12/S12新一代SSD主控的設計目標。

其中,E12走PCIe通道,S12走SATA3通道,均支持3D堆疊的MLC/TLC/QLC快閃記憶體介質,具備智能糾錯技術延長壽命。

據TMHW報導, 基於E12主控和東芝64曾BiCS堆疊快閃記憶體的SSD測試成績曝光,看起來連續讀寫的速度比當時的標稱值還要好,預計優化後,讀取達到3500MB/s、寫入達到3200MB/s有戲。

同時,消息稱,E12大規模向夥伴出貨要等到2018年第一季度。

另外,E12未來還將在東芝的96層BiCS 4bit QLC快閃記憶體上發揮巨大作用,時間節點是明年年底。

那麼問題來了,QLC會是機械硬碟的末日嗎?

相關焦點

  • QLC快閃記憶體成本低容量大 採用TLC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將被取代
    ­  如今SSD市場,主流SATA固態硬碟新品基本上都是採用TLC快閃記憶體,自2012年,第一款TLC NAND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發布以來,TLC快閃記憶體一直面臨這質疑。隨著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發展,TLC快閃記憶體技術的完善,爭議逐漸減少,也逐漸取代了MLC成為了主流。
  • TLC/QLC固態硬碟的死結,詳解SSD掉速和卡頓的原因
    過去的十年間,PC上最大的技術革新之一就是用固態硬碟取代了機械硬碟。回顧PC的進化史,CPU、內存和顯卡的頻率和性能一直在不斷的進步。而機械硬碟的性能卻出現了瓶頸,傳輸速度一直在200MB/s 以下原地踏步(這個數值是連續讀寫速度,隨機讀寫速度更慘不忍睹)。而如今高端的SSD能將這個速度提升到2GB/s以上。
  • 新主控+快閃記憶體 威剛SP600 128GB SSD評測(全文)_威剛 SP600_固態硬碟...
    在壓縮成本的同時,它採用了異步快閃記憶體,給人印象是低價但是性能不突出。    近期SP600系列升級性能更強的主控、製造工藝更為先進的同步快閃記憶體,改變了SP600低價低性能的面貌,從而成為入門級的高性價比SSD。
  • 國產主控+長江TLC快閃記憶體 金泰克C320硬碟開賣:256GB只要219
    繼推出國產長鑫顆粒的驍帥系列DDR4內存之後,金泰克又推出了純正血統的國產SSD——C320系列,使用了聯芸科技的主控及長江存儲的TLC快閃記憶體,外觀設計依然是喜慶的中國風,容量128到1TB,其中256GB版只要219元。
  • 19nm TLC快閃記憶體來了:閃迪發布Ultra II固態硬碟
    AMD昨晚剛剛解禁了Radeon R7系列SSD硬碟,他們的方案是基於東芝+OCZ的。閃迪公司剛剛發布了新一代中端SSD——Ultra II系列,使用的主控跟高端的Extrme II同為支持8通道的Marvell 88S9187,比前代的Ultra Plus的88S9175主控只支持4通道好得多,不過Ultra II最大的變化還是快閃記憶體,相比之前的MLC快閃記憶體,這次使用的是19nm TLC快閃記憶體,終於還是來了。
  • 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顆粒:SLC、MLC、TLC、QLC有什麼區別
    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顆粒中根據存儲密度的差異可分為SLC、MLC、TLC和QLC四種,分別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呢?今天Agrade睿達就跟大家系統地梳理一下這些名詞分別指什麼,它們又有什麼區別。
  • 鎂光快閃記憶體顆粒 英睿達 MX300 275G SATA僅599元
    【PConline全國站 行情】英睿達 MX300 275GB SSD採用Marvell經典的88SS1074主控晶片,長期使用也不會掉速。快閃記憶體則是IMFT的3D NAND TLC快閃記憶體,其特點是核心容量384Gb,高於主流的256Gb核心,所以MX300的起始容量就有275GB,比一般的240/256GB更多一些,幾乎可以多出一個Windows的容量了,所以適合對容量要求較高的消費者。讀取速度530MB/s,寫入速度500MB/s,在SATA 6Gbps接口的硬碟處於中上遊位置。
  • QLC都來了怎麼辦?這六款MLC/TLC SSD硬碟毫不落伍
    【PConline 導購】距離三星860 EVO SSD被曝光將採用QLC快閃記憶體的消息已經過去一個多月,最近群聯也聯合影馳發布了新一代SSD主控,並宣布支持未來96層堆棧的QLC快閃記憶體。QLC的到來以是必然之勢,然而它又是否會像TLC那樣快速佔領市場呢?這不是我們現在要關心的,我們現在要關心的就是為自己選一塊好的SSD,為即將到來的「吃雞」做準備。
  • TLC快閃記憶體沒有那麼不堪 這幾款SSD值得買
    隨著今年以來,TLC全面取代MLC快閃記憶體顆粒,幾乎所有的固態硬碟新品都是以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為原料進行產品設計,與此同時TLC快閃記憶體顆粒因其壽命性和穩定性等問題,讓許多用戶對於TLC顆粒嗤之以鼻,視TLC顆粒如洪水猛獸,那麼TLC顆粒真的那麼不堪嗎?
  • 新PHISON主控 宇瞻AS510S固態硬碟評測
    目前銷售最火爆的當屬128GB SSD,而在500-599元這個區間現在處於斷層,此前採用SF2281主控的影馳120GB SSD憑藉超高性價比火了一把。今天一位配備19nm東芝快閃記憶體、全新主控的128GB SSD抵達ZOL SSD頻道,它恰恰處於500-599元區間,它也許要火。它就是全新PHISON主控的宇瞻AS510S固態硬碟。
  • H27UDG8VEMYR-BC_hynixtlc硬碟
    H27UDG8VEMYR-BC_hynixtlc硬碟本文導讀:其中英飛凌首次進入TOP10榜單。這10家公司的營收額佔據了全球Q1總營收996億美元的56%,下個季度營收額突破1000億是沒跑了。
  • 3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SLC、MLC、TLC、QLC的區別是什麼?
    快閃記憶體是一種永久性的半導體可擦寫存儲器,U盤、SD存儲卡、SSD 等都屬於快閃記憶體。3D NAND顆粒又可以分為32層、48層甚至64層或更高層次,3D TLC/MLC顆粒的不同產品,各大廠商的技術不盡相同。
  • 新一代PCIe 4.0 SSD硬碟來了 TLC壽命比MLC還強50%
    2020年PCIe 4.0技術的SSD硬碟不是大新聞了,Silicon Power廣穎電通日前也推出了US70系列PCIe 4.0硬碟,起步1TB,還有2TB版,讀取速度可達5GB/s。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3D TLC快閃記憶體,但是其TBW壽命比三星MLC硬碟還要強50%。
  • TLC、QLC SSD 快閃記憶體誰更好?微星科普:目前自家遊戲本均使用 TLC
    IT之家6月8日消息 固態硬碟顆粒有哪些?你知道TLC VS QLC 的區別嗎?微星筆記本官方今天帶來了科普內容,並且表示,截至目前,自家的微星遊戲本都是採用TLC SSD硬碟。
  • 東芝全球首發QLC快閃記憶體:壽命與TLC一樣耐用
    【PConline 資訊】NAND快閃記憶體目前已經發展出了四種形態:SLC單比特單元,性能最好,壽命最長,但成本也最高;MLC雙比特單元,性能、壽命、成本比較均衡,目前主要用於高端和企業級產品;TLC三比特單元,成本低,容量大,但壽命越來越短;QLC四比特單元,自然延續了這一趨勢。
  • 便宜量又足的TLC固態,Orico奧睿科 迅龍M.2 NVMe固態硬碟 評測
    奧睿科迅龍系列固態硬碟搭載了慧榮SMI專業級主控晶片,採用64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工藝,同時支持LDPC ECC校錯機制,可以有效延長SSD壽命,同時還支持DevSleep省電模式、NCQ原生命令序列、Trim等功能,大幅度加快電腦開關機速度,縮短程序響應、加載時間,進一步提升SSD性能以及使用壽命。
  • 極速鯊硬體課堂53期: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都有什麼區別?
    NAND快閃記憶體固態硬碟則是以NAND快閃記憶體,即一種非易失性的存儲器,作為存儲介質,通過存儲器內部的電荷數即cell的通斷電進行數據的讀取和寫入,進而實現數據存儲。02  架構區別:機械結構和半導體工藝在內部核心組成,或者說組成架構上,二者也有著相當的區別。機械硬碟的核心其實是以次面、磁頭、磁臂等機械結構為主,通過三者之間高速的機械配合實現數據存儲,其本質依舊是機械核心。
  • 被SLC、MLC、TLC搞暈?一文了解所有快閃記憶體類型
    【IT168 編譯】通常情況下,固態硬碟(SSD)的底層NAND架構會因模型而異。NAND 快閃記憶體的每種類型——SLC、MLC、eMLC和TLC——都有不同的特性,並因此對您的數據存儲產生不同的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討論這些差異。
  • 64層3D TLC快閃記憶體!鎂光發布Crucial MX500固態硬碟新品
    鎂光在近日發布了英睿達Crucial MX500系列固態硬碟新品,本次推出的2.5英寸固態硬碟是鎂光首次在消費級產品線上採用 64層3D TLC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主控方面,Crucial MX500選用了來自Silicon Motion的SM2258,最大容量可高達2TB 。讀取性能方面,其採用SATA 6Gbps接口,隨機讀取/寫入為95k和90k IOPS,順序讀寫都達到了510MB/s以上。理論數據上,250GB和500GB版本的寫入量可以達到100/180TBW、1TB和2TB版本則是360/700TBW。
  • 硬碟窮途末路?帶你全面認識固態硬碟
    在談SSD固態硬碟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機械硬碟的構造,有助於一些菜鳥區別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工作原理。傳統的溫徹斯特硬碟大家都應該見過,雖然外表普通,但卻是一個非常精密的設備,正因為生產門檻太高,導致廠家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