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現「大頭娃娃」,消字號產品違規添加激素為何屢禁不絕?

2021-01-20 每日經濟新聞

一則評測,讓大家再次關注到「大頭娃娃」。

1月7日,自媒體「老爸評測」在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多個平臺上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視頻中稱,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檢測後發現該產品違規添加激素。

事件很快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社會廣泛關注。1月8日,福建漳州市衛健委發布通報稱,已責令涉事企業召回涉事產品,涉事企業已暫停生產,並通知經銷商對所有涉事產品下架。

根據封面新聞報導,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回應稱:「去年12月企業拿產品去檢測未查出激素,此次事件純粹是網上炒作吸粉,因為這個寶寶本身就是出生一段時間後出現了肥胖,出現淹脖子溼疹,過後去使用不同廠家的藥膏,最後再使用該企業曝光的產品,總共前後才使用不到十天,後來演變成說是用產品變成大頭,存在很大的造謠傳謠成分。」

1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福建省漳州市該產品的生產工廠實地探訪,此時工廠大門緊閉,已經停止生產。記者也聯繫到「老爸評測」,針對未公布的檢測機構,「老爸評測」表示,未經授權,實驗室拒絕對外傳播,但保證實驗室為國際公認的檢驗、鑑定、測試和認證機構。

記者發現,此次事件背後的消字號面霜產品違規添加激素問題由來已久。消字號產品中明確規定不能添加激素,但為何市場中會存在含有激素的消字號嬰幼兒面霜?問題究竟在哪裡?是誰的責任?記者採訪到相關科室醫生、日化研究人員等多行業內人士試圖探討這一問題。

現場:涉事企業已經停止生產

臉部腫大到幾乎看不到眼睛,額頭汗毛又黑又密,身高不長體重猛長,僅3個月的寶寶體重達到19斤,家長輾轉奔赴多家醫院尋求治療,但檢查結果卻顯示身體健康,母乳檢測也沒有問題,在醫院護士的提醒下,問題聚焦到嬰兒日常使用的一款「消字號」面霜上。

出人意料,檢測結果顯示,該面霜中氯倍他索丙酸酯的含量達到31.1mg/kg。「我們在五年時間裡檢測了幾百件化妝品,檢測出零點幾(mg/kg)的激素,已經是非常高了,但這個嬰兒霜以及它同廠家的另外一款嬰兒霜,都檢出了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這樣的嬰兒霜長期使用,很有可能會讓幾個月大的寶寶停止發育、多毛、滿月臉……」「老爸評測」視頻中說道。

1月7日,自媒體「老爸評測」在多個平臺發布了上述疑似「大頭娃娃」事件。視頻稱,該嬰兒的「大頭娃娃」症狀是由使用高含量激素麵霜導致,一時之間,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被推至風口浪尖。

1月8日,漳州市衛健委通報稱,近日,有群眾反映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涉嫌違法添加「激素」等問題。獲知信息後,漳州市衛健委聯合市場監管局迅速介入,立即組織人員前往涉事企業現場調查。

通報載明,目前,衛健部門已責令該企業召回涉事產品,並對在檢查現場查見的留樣樣品、產品包裝材料等進行取樣留置,聯繫權威檢測機構進一步檢測。涉事企業已暫停生產,並通知經銷商對所有涉事產品下架。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記者也注意到,1月8日晚間,淘寶、京東等多家電商平臺上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已經下架,「噯嬰樹」旗艦店也已搜索不到。

相關產品在電商平臺已難覓蹤影 來源:電商平臺截圖

根據啟信寶信息,噯嬰樹品牌隸屬於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位於福建漳州,成立於2017年4月,法定代表人為張宗傑,主要從事衛生用品[抗(抑)菌製劑(液體、膏劑、凝膠、粉劑)(淨化)]的生產、銷售;發用類、護膚類、香水類、美容修飾類化妝品的生產、銷售;化妝品、日用品百貨、一類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的銷售;中藥飲片的研發、生產、銷售。

1月8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了該公司的註冊地,該地址是一個規模頗大的物流園區,經過將近兩個小時的地毯式尋找,最終才找到該公司的生產地。據該物流園的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該公司的生產地就位於1棟三樓,但記者到現場時發現已經大門緊閉,沒人生產。期間記者多次撥打了該公司的多個聯繫電話,但都無人接聽。

涉事公司生產地大門緊閉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李南 攝

使用面霜後成「大頭娃娃」?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到本次視頻的發布者杭州老爸評測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視頻中的「柚子寶寶」來自於連雲港,記者在「柚子寶寶」家長的抖音帳號上了解到,嬰兒出生於2020年6月,出生時7斤,8月底購買使用噯嬰樹品牌下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9月底嬰兒已經有19斤重。

9月底,由於額頭和面部區域長出很多毛髮,家長開始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但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孩子自身還是餵養的母乳全部正常,醫生曾懷疑是餵養過度,囑咐控制奶量一個月後複查。但一個月以後,孩子情況沒有好轉,於是去南京兒童醫院檢查,醫生讓孩子停用嬰兒霜觀察情況,同時住院一周進行全面檢查。結果,孩子檢查結果全都正常,並且在停用嬰兒霜後出現明顯好轉。

2020年11月17日,家長與「老爸評測」取得聯繫,希望曝光面霜問題,11月20日,「老爸評測」從線上店鋪獲取樣品嬰兒霜送實驗室檢測,後又委託家長從當地母嬰店購買樣品嬰兒霜檢測,同時自行購買同廠家的「開心森林」嬰兒霜進行檢測。

2020年12月,老爸評測方面調查組開車赴連雲港查看了解孩子情況,並對當地母嬰店售賣情況進行暗訪;12月22日,老爸評測將此事反映給了福建衛健委,28日,福建衛健委受理舉報。

「老爸評測」方面對記者透露,此次老爸評測對嬰兒霜進行了41項糖皮質激素檢測,據檢測報告顯示氯倍他索丙酸酯的含量達到31.1mg/kg。不過對於在哪家機構進行的檢測,老爸評測表示,未經授權,實驗室拒絕對外傳播。但保證實驗室為國際公認的檢驗、鑑定、測試和認證機構。

相關檢測數據截圖 來源:「老爸評測」

同時,記者注意到,「老爸評測」也在視頻中強調,「如果寶寶霜的衛生許可證號為『消字號』,很有可能和這次的問題嬰兒霜一樣,添加一些抗生素、激素,建議大家不要買也不要用……」(編者註:此處為「老爸評測」觀點,未經權威證實)

專家:消字號產品不得添加激素

為什麼強調不要買消字號面霜?老爸評測在微信公眾號上表示,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面霜有妝字號和消字號兩種備案,妝字號的面霜經過藥監局備案,在包裝上要全成分標識,可以宣傳保溼作用;而消字號經地方衛生部門批准即可,審批相對容易,在包裝上也不需要全成分標識,並且消字號產品只能宣傳消毒殺菌,不能宣傳有皮膚護理的作用。

如果如「老爸評測」所說,益芙靈(商品名)中確實含有超過30(mg/kg)的氯倍他索丙酸脂,這意味著什麼?在現有監管體制下,這種行為是否被允許?

「這屬於大劑量添加超強效激素,根據國家現有規定,在日化類面霜中,不允許添加任何激素」,中國藥師協會藥學服務創新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知名藥師冀連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激素分不同等級,氯倍他索丙酸脂屬於最強效的一級,一般用於治療嚴重的銀屑病,而且不能長期使用,「使用時間不得超過兩周,使用面積常規不能超過人體皮膚面積10%。」

氯倍他索丙酸脂屬於外用糖皮質激素中最強效的一級

來源:冀連梅藥師公眾號

荃智美膚生物科技研究院研發總監張太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氯倍他索丙酸酯屬於糖皮質激素,通常用於藥膏,在皮膚科用藥中常見,但張太軍也指出,事件中寶寶使用的面霜為消字號,不能添加激素到面霜裡,如果添加一般都需要使用藥字號,尤其是高劑量添加,絕不能出現在消字號產品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益芙靈的生產批號為(閩)衛消證字(2017),而根據《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範(2009年版)》,其中第三十條規定「消毒產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藥物、激素等物料」。

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閩南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小清表示,如果視頻中提到的兒童面霜屬於「消字號」產品,那麼任何激素成分都不允許添加到該產品中,而不僅僅是不能添加氯倍他索丙酸酯。

對於該患兒停止使用該面霜並進行正規治療後,能否恢復完全健康的問題,林小清表示,「這個真不好說,有可能患者的面部會逐漸消腫,但假如他/她的生長發育已經因為激素問題錯過了最佳發育期,那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並不能完全恢復到激素攝入過量之前的狀態」。

林小清強調,不管嬰幼兒患上的是溼疹還是其他類疾病,都應該到正規醫院尋找執業醫生進行診療。「母嬰店不是藥店,沒有配備職業藥師,很多店員並沒有經過專業技能培訓,甚至連基本的醫學知識都不具備,就給了這種含有違規添加物質的產品生存空間」。

四川省某三甲醫院皮膚科主任表示,在治療嬰幼兒的皮膚類疾病時,用藥需要特別注意。「嬰幼兒如果有輕微皮膚問題,我們一般會建議患兒家屬選擇自愈。如果要進行治療,首先我們也會從嬰幼兒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去判斷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如果這些方面沒有問題且病症相對比較嚴重,我們才會考慮用藥,藥品成分和劑量也要特別慎重」。

「這是因為嬰幼兒的患處皮膚佔全身皮膚的比重更大,厚度也較成人薄,對外部產品的吸收量更大,一旦出現副作用反應會更加明顯,輕則色素沉積、食慾增強,一旦藥品中的毒素滲透到體內,有可能引發內分泌系統、血液系統等一系列問題。像滿月臉這種情況,一般是全身吸收激素後才會出現的症狀」,他表示。

漏洞在哪裡?

張太軍強調,藥字號產品受醫生指導使用,兒童不容易暴露在風險中,但消字號作為一種自助購買的消費品,必須要有風險提示,嬰兒霜包裝上的成分都是一些植物成分,沒有提到激素(編者註:實際上也禁止添加),而且它的使用說明也是說用於抑菌和日常護理,涉事企業涉嫌隱瞞了產品的風險。

張太軍認為,部分企業利用消字號產品監管不嚴或者監管的頻率沒那麼高,將面霜掛用消字號,是鑽了政策的空子。

「這其實是個老問題了」,冀連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主要原因在於藥品和化妝品歸藥監部門監管,衛消字號歸各級衛健委監管,但衛健委不具備監管藥店和商超的職能,這就造成了監管的灰色地帶。

林小清也向記者指出,「一旦類似產品中添加了激素成分,則必須通過『藥字號』審批上市銷售,「而『藥字號』的審批監管比『消字號』嚴格太多,『消字號』可能通過省上的相關部門審核就能拿到,而『藥字號』必須通過國家級相關部門審批。所以造成了這個產品在審批流程上走了捷徑,打了一個政策上的擦邊球,通過『消字號』上市但卻添加了在該類產品中不允許添加的成分」。

除了在審核流程上有明顯區別,「藥字號」產品在使用上也更加嚴格。林小清表示,含激素的藥品一般都有兩個名字,一個是商品名,一個則是以藥物含有的激素成分命名,那麼醫生在開藥和下醫囑的時候就會非常清楚藥品含有哪類激素,應該給誰使用、怎麼使用。

而即使是在藥品中使用氯倍他索丙酸酯,也有嚴格的劑量和使用方法限制。「氯倍他索丙酸酯屬於超強效激素,只能適用於特定疾病和特定人群,在使用劑量、頻率、皮膚面積上都有嚴格限制,嬰幼兒絕對不允許使用這種超強效激素」,林小清表示。在正規藥品中,超強效激素成分的含量也有嚴格控制。「氯倍他索丙酸酯這類成分在一定規格藥品中的正常比例應該是0.05%到1%之內,濃度的高低對藥品的安全性和療效都有很大影響」。

「一旦含量超標,甚至是目前所稱的30mg/kg的含量,會導致毛髮過於旺盛、毛細血管擴張、毛囊炎、皮膚角質層變薄等一系列副作用。尤其是當長期大劑量使用後,被皮膚吸收進去的激素相當於一定程度的口服,患者就會出現滿月臉、骨質疏鬆、甚至是免疫功能受損後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問題」。對於患者家屬在視頻中所稱患兒疑似患上庫欣病一事,林小清表示,庫欣病就是人體長期激素含量過高導致的疾病。但他強調,庫欣病既有可能是患者本身先天就患有,也有可能是長期使用外部激素,體內指數達到一定程度後形成。

冀連梅也向記者表示,這裡要注意區分庫欣病和庫欣症候群,庫欣病是由患者垂體ACTH腺瘤導致的,而庫欣症候群則確實有可能由長期、大劑量的激素使用引起。同時,某三甲醫院主治醫師也向記者表示,庫欣病一般不由外用激素塗抹引發。

如何解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打著「消字號」的名義、在面霜中添加激素早已有之,也曾被媒體報導。

2009年12月29日,原衛生部發公告稱,以藥店為檢查重點組織開展了「整治消毒產品違法宣傳療效和添加藥物專項行動」。在專項整治行動中,原衛生部對北京、山西、上海、山東、河南、貴州、雲南等7個省(市)藥店銷售的膏霜劑型的抗(抑)菌製劑產品進行了抽檢。經檢驗,有30種產品檢出抗生素和/或激素。

相對「國藥準字「,企業獲得「衛消字號」的門檻低,也容易很多,這在業內不是秘密,相對於藥品在國家藥監局拿到批號,消毒品不需要臨床試驗,只需要檢測是否有消毒或者抑菌的功能。

冀連梅表示,很多添加激素的面霜是由藥廠生產和申請「衛消字號」,消費者可見商品名是貼牌,也許,這就解釋了為何日化產品生產商為何能在面霜內添加激素類藥品。

不過,「衛消字號」的管理辦法,也經歷了一個從松到緊的流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00年,原衛生部頒發《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範》第三條規定,「本規範涉及的消毒產品包括消毒劑、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醫療、衛生用品和評價消毒與滅菌效果的指示器材」。

2006年4月,原衛生部調整了消毒產品監管和許可範圍,對於未獲得衛生用品備案憑證的用於人體足部、眼睛、指甲、腋部、頭皮、頭髮、鼻黏膜等特定部位的抗(抑)菌製劑、口罩和保險套,「自即日起,新生產的產品不得再以消毒產品的名義銷售」。

而在2009年版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範》中第三十條,已經明確規定了「消毒產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藥物、激素等物料」。

2019年4月2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抗(抑)菌劑有效成分名錄(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記者發現,該版本《抗(抑)菌劑有效成分名錄(徵求意見稿)》中提及「本名錄自發布之日起,消毒產品生產企業應當立即停止生產除使用劑型為液體以外的其他劑型抗(抑)菌產品」。

冀連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抗(抑)菌劑有效成分名錄(徵求意見稿)》順利落地,則將激素添加在面霜內以「衛消字號」抗(抑)菌產品上市將不會再出現。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大頭娃娃」背後,「消字號」為何不消停?
    近日,有嬰幼兒博主曝光一位家長購買「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腦袋腫大、毛髮密集等。據該博主介紹,其將該款抑菌霜送專業機構檢測顯示,違規含有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脂)。該產品取得了「(閩)衛消證字」許可證號。
  • 「消字號」激素麵霜致大頭娃娃再現 專家支招激素類外用藥怎麼用
    央廣網北京1月9日消息(記者申珅)近日,微博博主「老爸測評魏文鋒」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
  • 嬰兒變大頭娃娃,加激素的抑菌霜混在「消字號」裡瞞天過海
    編者按:昨天中午,@老爸評測-魏老爸 發布視頻,爆料某嬰兒使用違規添加激素的抑菌霜後成「大頭寶寶」,兩個月時間就出現了大頭、長黑毛的現象。之後漳州市衛健委和抑菌霜廠商都對此作出了回應,詳細內容附在本文結尾。
  • 又一「爆款」嬰兒霜疑添加激素,消字號嬰幼兒產品隱患何時「消」
    「這是妝字號還是消字號?」隨著「大頭娃娃」抑菌霜事件持續引發關注,家長在選購嬰兒霜時更為膽戰心驚。涉事抑菌霜是否含有過量激素?是否事導致嬰兒「大頭娃娃」症狀的罪魁禍首?種種疑問還有待調查解答。 而益芙靈抑菌霜牽出來的只是消字號嬰幼兒產品隱患的冰山一角。記者在電商上搜索「嬰兒霜」時,推薦前列的有一款「戒之館嬰親霜」產品,售價為89元,許可證是粵衛消證字,發貨地在廣東廣州。
  • 激素寶寶霜再現 「消字號」亂象多
    文|青眼 小魚曾讓大眾憤怒不已的激素寶寶霜似乎又捲土重來了。在諾必行屢次因添加酮康唑、咪康唑等抗生素登上藥監局黑榜後,近日,一名5個月大的孩子疑似因為使用了添加激素的寶寶霜,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現象又被曝光,隨著「大頭娃娃」事件持續發酵,很快引起媒體和監管部門的關注。
  • 「大頭娃娃」事件後,消字號產品該怎麼選?
    日前,某視頻網站測評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一名5月大女嬰疑似在使用了一款據稱「0添加」的嬰兒用抑菌霜後,出現了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不良反應。目前漳州市衛健委已責令企業召回涉事產品,並聯繫檢測機構進一步檢測。更多事實真相有待進一步調查。
  • 「大頭娃娃」重現江湖?這款激素嬰兒霜到底有沒有問題?
    產品說明書表示,該產品適用於皮膚表面抑菌及日常護理,衛生許可證號為(閩)衛消證字(2017)第 0010 號,屬於消字號產品。 消字號產品是經地方衛生部門審核批准的衛生批號,雖然不具備任何療效,屬於衛生消毒用品範疇,檢測指標主要為殺菌作用。
  • 「大頭娃娃」能否康復?專家:面部或消腫,但假如錯過最佳發育期...
    一則評測,讓大家再次關注到「大頭娃娃」。1月7日,自媒體「老爸評測」在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多個平臺上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視頻中稱,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檢測後發現該產品違規添加激素。
  • 嬰兒霜檢出超高激素含量,寶寶用後變「大頭娃娃」,廠商卻稱「0激素」
    兒童產品安全關乎每一位寶寶的健康成長,但日前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又把兒童產品安全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1月7日,老爸評測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
  • 大頭娃娃能否康復?專家:面部或消腫假如錯過最佳發育期很難挽回
    一則評測,讓大家再次關注到「大頭娃娃」。1月7日,自媒體「老爸評測」在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多個平臺上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視頻中稱,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檢測後發現該產品違規添加激素。
  • 正觀快評:杜絕大頭娃娃,除了刑罰還可以有什麼
    1月17日凌晨,漳州市「歐艾抑菌霜」事件處置工作組通報,涉事產品含激素,涉事公司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線索移送警方;1月18日,當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並對相關嫌疑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當網友「老爸評測」剛開始曝光這一事件時,涉事商家還曾明確表態,臉不紅心不跳地擔保自己的產品沒問題,並反過來指責家屬及「老爸評測」炒作。但僅僅幾天後,爆料中的內容基本被證實。
  • 又一「大頭娃娃」事件引爆熱搜!該如何避免購買到加了激素的產品
    近日,一個「嬰兒使用抑菌霜後變成大頭娃娃」的新聞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新聞內容稱,一名5個月大的女嬰近來身高不變,體重卻已高達22斤,變成了「大臉娃娃」,同時全身腫脹、面部僵硬、汗毛狂長。醫院檢查過幾次也未能查出具體病因。
  • 5月齡寶寶成大頭娃娃,激素寶寶霜要警惕!
    這兩天,「大頭娃娃」事件牽動著萬千家長的心。要不是曝光了,誰能想到寶寶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的禍首竟然是日常用的寶寶霜!真讓人有氣憤,又後怕!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這件事,提高警惕,避免讓寶寶受到傷害!1月7日,@老爸評測-魏老爸在微博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
  • 嬰兒使用激素麵霜成「大頭娃娃」!佛山突擊抽查藥店、母嬰店,結果...
    近日,有知名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一名5個月大的女嬰,臉特別腫大,並且伴有發育遲緩等症狀。而經過多番調查檢測,「元兇」疑似指向其使用的一款嬰兒抑菌霜。目前相關部門已介入調查。1月7日,知名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了「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5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了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現象,臉摸上去像塊石頭一樣。該博主將產品送往專業機構檢測,結果顯示該產品違規添加了「丙酸氯倍他索」的糖皮質激素,添加量為30mg/kg(是某些違規添加激素的普通化妝品中的數百倍)。
  • 消毒產品致「大頭娃娃」?央視網評:監管不能留下模糊地帶
    來源:央視原標題:消毒產品致「大頭娃娃」?監管不能留下模糊地帶1月7日,B站博主@老爸評測魏文鋒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有家長從市面上購買「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給五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
  • 嬰兒霜「大頭娃娃」事件最新通報!
    嬰兒霜「大頭娃娃」事件最新通報!最新通報:產品含激素,線索移送警方據通報,漳州市成立由衛健、市場監管、工信、公安、龍文區政府等組成的事件處置工作組,針對群眾和社會反映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兩款抑菌霜產品涉嫌違法添加激素問題,依法依規開展調查。
  • 「0激素」嬰兒霜激素含量超標30倍,「大頭娃娃」捲土重來?|激素|...
    十二年前,三聚氰胺讓「大頭娃娃」這四個字變成了中國家長的「痛」與「怕」。十二年後,「大頭娃娃」再次出現,勾起了家長們新一輪的焦慮與擔憂。相信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了,因為一款嬰兒霜,僅僅5個月大的孩子慘變「大頭娃娃」。
  • 哪些寶寶面霜、溼疹膏可能含有激素?
    這兩天,很多寶媽被一則「5個月寶寶用了激素麵霜後變大頭娃娃」的視頻被刷屏了。雖然激素麵霜和寶寶大頭之間的關係還不能下結論,但從視頻來看,這個寶寶出現的症狀和大量使用激素藥膏之後可能出現的一些症狀(庫欣綜合症)是比較符合的,比如面部多毛、滿月臉,還似乎有發育遲緩症狀。
  • 靠譜測評丨哪些寶寶面霜、溼疹膏可能含有激素?
    這兩天,很多寶媽被一則「5個月寶寶用了激素麵霜後變大頭娃娃」的視頻被刷屏了。 有標準限制,加上抽檢的頻次也比較高,所以,妝字號的產品,如果違規加激素,企業面臨的風險會更大一些,所以妝字號產品相對會安全一點。 但也不是說妝字號產品中就不會存在違禁添加激素的情況,下面是笨爸爸整理的近3年來監管部門抽檢和部分媒體檢測發現的寶寶面霜和溼疹霜違規添加激素情況。
  • 嬰兒霜讓孩子變成「大頭娃娃」?長期使用會導致發育遲緩!
    還記得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導致了無數的「大頭娃娃」的出現。 而這幾天幾乎所有人已經被新「大頭娃娃」的新聞刷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