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妝字號還是消字號?」隨著「大頭娃娃」抑菌霜事件持續引發關注,家長在選購嬰兒霜時更為膽戰心驚。
日前有家長爆料稱,自己從市面上購買了一款疑似激素超標的抑菌霜,5個月大的孩子在使用後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的症狀,涉事廠家回應稱,自家產品沒問題,懷疑家長系利用短視頻平臺炒作,並將下架產品送檢地方衛健委。
雖涉事的噯嬰樹牌益芙靈抑菌霜究竟是否添加激素目前尚在檢測之中,但這起羅生門掀開了消字號嬰幼兒產品隱患的冰山一角。不少家長在社交平臺中曬出自家寶寶使用的面霜,擔心是否也存在激素添加的問題。
在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之外,記者發現,另一款售出超141萬的「爆款」嬰兒霜——戒之館嬰親霜,也被消費者屢屢投訴「虛假宣傳」「激素超標」,明明拿的是消字號產品許可證,產品卻宣稱「一瓶在手輕鬆救急」,並在電商平臺上入選「優選嬰童潤膚乳榜」前十品牌。皮膚科醫生建議,應警惕「一用就好」的藥膏,家長們正確看待激素作用,不要盲目追求「零添加」,若購買功效型的藥膏,認準國藥準字號,則安全性更高。
冰山之下,「爆款」嬰兒霜屢遭投訴
記者在全國消毒產品網上備案信息服務平臺查詢到,噯嬰樹益芙靈抑菌霜的生產企業名為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該產品獲得「閩衛消證字」許可證號,衛生許可證截止日期為今年的6月27日。此外,該公司旗下產品還包括噯嬰樹歐艾牌抑菌霜、達兒文山茶油抑菌膏、帕蒂貝貝嬰兒抑菌霜。
噯嬰樹益芙靈抑菌霜獲得「閩衛消證字」許可證號
根據第三方專業機構出具的檢測結果顯示,益芙靈抑菌霜激素超標,其中「氯倍他索丙酸酯」含量超過30mg/kg(毫克/千克)。而此前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曾委託寧波海關技術中心進行樣品檢測,這份2020年12月出具的檢驗報告顯示,送檢樣品的糖皮質激素和抗生素均為「未檢出」,但檢測成分中不包括氯倍他索丙酸酯。
寧波海關技術中心出具的檢驗報告
根據生產廠家所在地的福建漳州市衛健委消息,目前已責令該企業召回涉事產品,並送權威機構進一步檢測,涉事企業已停產。涉事抑菌霜是否含有過量激素?是否事導致嬰兒「大頭娃娃」症狀的罪魁禍首?種種疑問還有待調查解答。
而益芙靈抑菌霜牽出來的只是消字號嬰幼兒產品隱患的冰山一角。記者在電商上搜索「嬰兒霜」時,推薦前列的有一款「戒之館嬰親霜」產品,售價為89元,許可證是粵衛消證字,發貨地在廣東廣州。在產品宣傳海報中,「天然植物精華、溫和舒緩、無激素、修復肌膚」「寶寶溼癢,睡一覺就好」「一瓶解決,寶寶溼癢」等突出功效的字眼被放在明顯位置,對於為寶寶紅疹憂心的媽媽們來說,這樣的介紹無疑具有吸引力的。
戒之館嬰親霜賣出141萬餘瓶
從顧客曬出的外包裝照片來看,戒之館嬰親霜許可證為粵衛消證字
戒之館嬰親霜外包裝上寫著「安全無刺激」「適合所有人群」
無論是記者與客服的對話中,還是在回復消費者的留言中,店鋪客服都一再強調產品不含激素,為中草藥提取配方,安全無刺激,在外包裝上,該款產品還寫著「本產品為高提煉植物配方,安全無刺激,敬請放心使用」、「適合所有人群」。當記者向店鋪客服諮詢激素問題時,客服回答稱,「近期有客戶對某音所發布激素輿論事件進行諮詢,雖然戒之館品牌並不涉及該事件,為回應親們關切,現統一回復:戒之館品牌從成立到立足市場近十年之久,客戶群體上百萬,產品均嚴格按要求檢測合格再出廠;請各位客戶放心使用。戒之館將持續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更放心有效的產品,並歡迎大家監督。」
消費者質疑產品含有激素
消費者質疑產品含有激素
消費者質疑產品含有激素
戒之館嬰親霜在宣傳中表示「一瓶在手輕鬆救急」「隨時隨地修復寶寶每一寸肌膚」
客服表示產品時純中草藥提取物,無添加,天然無刺激
但記者發現,質疑戒之館嬰親霜含激素的顧客不在少數,有消費者留言稱「用了差不多一瓶,寶寶額頭和嘴巴上的毛毛變黑了,非常害怕,大家千萬不要再買!」在顧客展示的外包裝上,戒之館嬰親霜由廣東廣州慕膚護膚品有限公司監製,廣州恆瀾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但記者在全國消毒產品網上備案信息服務平臺查詢「戒之館」,搜尋到的只有河南康復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戒之館牌嬰親皮膚抑菌霜」、江西康加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戒之館抑菌膏」。令人擔憂的是,這款戒之館嬰親霜的銷量非常高,店鋪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累計銷售突破141萬餘瓶,在「優選嬰童潤膚乳榜」中排名第六。
在全國消毒產品網上備案信息服務平臺查詢「戒之館」結果
1月14日下午3時51分,在記者發稿之前,戒之館旗艦店發布公告稱,由於近期對消字號產品負面輿論巨大,接到省衛生部門停止銷售消字號膏霜產品,行業整頓的通知,決定自即日起下架本店消字號產品進行配合,另本品牌已加快產品升級(目前升級的妝字號產品在備案申請流程中,功效如一),戒之館將持續努力,回報消費者的信任。目前在戒之館旗艦店已經查詢不到「戒之館嬰親霜」該款產品,僅可見保溫杯、嬰兒指甲套裝等產品。但此前售出的百萬餘瓶流向了何方?是否含有激素?產品雖已下架,但追問不能停止。
戒之館嬰親霜已下架
虛假宣傳和審批不透明,消字號產品隱患待消
「大頭娃娃」抑菌霜事件也引起了母嬰品牌的連鎖反應,國內知名品牌紅色小象在淘寶店鋪上聲明自己旗下嬰兒霜為「妝字號」產品,並且特意列出妝字號和消字號產品的區別。
事件引發行業連鎖反應
實際上,妝字號和消字號產品在品類、審批部門及方式,作用功能等都有所區別,妝字號分普通化妝品和特殊化妝品,普通化妝品上市前要備案,特殊化妝品上市前要註冊,化妝品由國家藥監局監管,具有清潔、保護、美化、修飾作用,需要遵循《化妝品生產企業衛生規範》,日常護膚中的保溼類爽膚水、乳液、精華、面霜、粉底、口紅等產品都屬於「妝字號」;消字號產品屬於衛生消毒品,第一類、第二類消毒產品上市前要進行衛生安全評價備案,需要經衛健委系統的審核批准,不具備調節認同生理功能的作用,檢測指標主要是殺菌作用,包括消毒、衛生用品等,例如消毒劑、溼紙巾、手套等。
由於嬰兒霜等相關產品種類繁多,其中既包括生產許可證為妝字號的化妝品類產品,也包括許可證為消字號的消毒類產品,導致消費者選購時容易被產品宣傳所誤導。在黑貓平臺關於消字號產品的投訴中,出現最多就是「消字號產品當藥品賣」「虛假宣傳」 「消字號產品當護膚品賣」,國家消毒管理辦法第33條規定,消毒產品就是起一種殺滅和消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不能出現或暗示治療效果。
有相關專家分析認為,由於消字號產品門檻較低,以涉事的抑菌霜為例,備案審批環節,國家規定的檢驗項目不包含該激素成分,這就給了一些企業可乘之機。同時,企業備案環節只需自行尋找認證機構、自行郵寄樣本,最終只將結果提供給地方衛健部門,不排除有的企業利用假樣本矇混過關。
但從法規源頭來看,消字號產品的門檻並非很低。一家上市公司從事產品備案工作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消毒產品是不能含激素的,實際上其備案也不比妝字號容易。而且現在化妝品備案已經轉成告知性備案,重事後監管,所以消字號備案現在會比較化妝品備案更嚴一些。」該人士表示,消字號產品生產前首先要有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申請該許可證需要審核現場條件、生產能力,上市前需要進行衛生安全評價備案,審核配方、產品的安全性,如果企業提報的資料都是真實的,從法規源頭來看,消字號產品的備案過程是具有一定保障的。備案通過之後,還有事中和事後監管,衛健部門每年會對消毒產品生產企業抽查,而且嬰兒用品屬於特殊人群使用,進行消毒產品備案的時候審核會更嚴格,不過各個地方審核尺度不一,部分地區審核尺度可能有所放寬。
皮膚病專家:警惕「一用就靈」的藥膏
一石激起千層浪。「大頭娃娃」抑菌霜事件後,不少家長在社交平臺曬出自己寶寶用的嬰兒霜,諮詢是否存在激素添加的問題。微博大V、皮膚科主治醫師林小清發文指出,激素在皮膚科是常用藥物,有很好的抗炎、抗過敏、抗休克、調節免疫等功能。但是長期使用激素,會出現相應的副作用,如多毛、骨質疏鬆、滿月臉、毛細管擴張、胃潰瘍等,外用激素也可以出現皮膚角質變薄、多毛、毛囊炎等。溼疹、特應性皮炎是嬰幼兒期一個常見的疾病,通常需要使用激素來控制皮疹有效止癢,但是需要合理使用。現在很多家長談激素色變,拒絕使用含激素類藥物,因為有這樣的恐慌,一些不良的商家會告訴家長們使用一些「中草藥膏」、「草本藥膏」等,宣稱「零激素」、「零添加」可長期使用。但是這類藥物通常有激素添加,而家長在使用這類「零添加」藥膏時長期、大劑量使用,反而更容易出現激素的副作用。
宣稱「無激素」
廣東省中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閆玉紅告訴記者,單從視頻畫面來看,嬰兒滿月臉、水牛背、長毛等與長期使用激素導致的症狀非常相似。「臨床上一些比較嚴重的腎病、血液病、皮膚病患兒需要大劑量使用激素控制病情,經常會出現類似症狀。」但上述治療以口服激素為主,外用激素很少會造成系統性吸收,當然每個人皮膚代謝能力不同,尤其是嬰兒皮膚嬌嫩,不排除大量長期外用激素導致吸收量也較大的情況。
對於激素添加亂象引發的副作用,閆玉紅在臨床也見過不少案例。「我經常提醒患者,凡是在網上買的零添加『純中藥』藥膏,如果一用就見效,基本都是添加了激素,一停藥就會反彈。」閆玉紅指出,嬰兒溼疹、皮炎在臨床很常見,中醫認為,這是純陽之體的嬰兒對外界環境變化出現不耐受、過敏的情況,以皮疹的方式表現出來。由於大面積紅疹,一搔抓就癢,影響嬰兒睡眠導致情緒煩躁,家長就特別容易著急,希望快速解決問題。西醫的治療方法主要用激素控制加上保溼修復皮膚屏障,而中醫會採用給哺乳期媽媽服用中藥從而調節嬰兒自身免疫力的方法,也會有外洗、推拿等輔助手段。「事實上這類皮膚病並沒有特別快的解決方法,需要慢慢調理,正規治療,使用激素也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但很多著急的家長容易相信網上或朋友圈的「祖傳秘方」,掉入「零添加」、「一擦見效」的陷阱。
此外,多名皮膚科醫生也指出,除了這類純植物藥膏外,護膚品也是激素添加問題的多發區。很多護膚品宣傳美白、袪斑、除皺效果,這一類產品也要慎重使用。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葉興東告訴記者,市面上一些祛痘產品,剛使用時消除效果很好,但一停藥就會出現反跳現象,這是因為產品裡面非法添加了激素,甚至導致激素依賴型皮炎的案例在門診也很常見。葉興東指出,激素對皮膚炎症的控制效果很快,但對於劑型選擇和使用時間都有嚴格限制。通常來說,弱效激素的使用不超過一個月,而外用超強效激素的使用一般不超過兩周。
據悉,國家藥監局此前多次在抽檢時發現一些面膜中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倍他米松、曲安奈德、曲安奈德醋酸酯、倍他米松雙丙酸酯、倍氯米松雙丙酸酯、倍他米松戊酸酯等糖皮質激素。
專家建議,家長們正確看待激素作用,不要盲目追求「零添加」,自己購買這類藥膏,要認準國藥準字號,安全性更高。而購買化妝品則一定要認準妝字號或藥械字號,應查看所買化妝品有否取得特殊用途化妝品批件或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憑證等信息,索取並保留相關消費票據,「尤其要謹慎朋友圈中的『三無』化妝品。」
【記者】彭穎 嚴慧芳
【作者】 彭穎;嚴慧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