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小魚
曾讓大眾憤怒不已的激素寶寶霜似乎又捲土重來了。
在諾必行屢次因添加酮康唑、咪康唑等抗生素登上藥監局黑榜後,近日,一名5個月大的孩子疑似因為使用了添加激素的寶寶霜,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現象又被曝光,隨著「大頭娃娃」事件持續發酵,很快引起媒體和監管部門的關注。今日,漳州市衛健委發布通報稱,已組織人員調查涉事企業,涉事廠家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已暫停生產,並通知經銷商對所有涉事產品下架。
「激素寶寶霜」捲土重來曾轟動一時的「三聚氰胺事件」如一把刀子,插進了無數中國父母的心頭,也由此引發中國奶粉行業嚴重信任危機,成為一顆「毒瘤」。然而,三聚氰胺的陰霾還未徹底散去,「寶寶霜」屢次因違法添加抗生素、激素爆雷,引發眾怒。
日前,據爆料,5個月大嬰兒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現象,疑似因為使用了「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據悉,「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及同廠家的「開心森林」產品樣品,均被檢出了超過30mg/kg的氯倍他索丙酸脂。
國家藥監局介紹,氯倍他索丙酸酯屬於糖皮質激素類物質,長期使用含有糖皮質激素的產品可能導致面部皮膚黑斑、萎縮變薄等問題,還可能出現激素依賴性皮炎。
不光是激素,在嬰童產品中加入抗生素也十分常見。經青眼不完全統計,僅2019-2020年,諾必行和廣州騰躍8次出現在了監管部門的通報中,且基本上都是因為產品被檢出禁用物質如咪康唑、酮康唑、克黴唑等,包括有幾次被查到的假冒諾必行產品。據悉,這些都屬於抗生素類藥物,長期接觸含抗生素的產品也容易引起接觸性皮炎、抗生素過敏等症狀,不得添加在化妝品中。
據了解,此次「大頭娃娃事件」的涉事產品取得的是「(閩)衛消證字」許可證號,生產廠商為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下稱:福建歐艾)。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福建歐艾成立於2017年,之前叫做福建歐艾藥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確實擁有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
青眼從全國消毒產品網上備案信息服務平臺了解到,福建歐艾備案了噯嬰樹歐艾牌抑菌霜、達兒文山茶油抑菌膏、帕蒂貝貝嬰兒抑菌霜和噯嬰樹 益芙靈 抑菌霜,這4款產品均為第二類消毒產品。此外,該企業還於今年備案了兩款嬰童化妝品,實際生產企業為武漢卡伊娜化妝品有限公司。
截自全國消毒產品網上備案信息服務平臺
截自國家藥監局非特化妝品備案平臺
今日,青眼走訪了多家藥店和母嬰店未發現此次「大頭娃娃事件」中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店員們也表示對該品牌並不了解。多家藥店內雖沒有銷售普通的嬰童面霜,但如果有緩解寶寶溼疹等肌膚問題的需求,藥劑師則會推薦百想膏、寶寶膚專家抑菌軟膏這些「消字號」「械字號」產品。
「比化妝品那些要安全,」益豐大藥房藥劑師告訴青眼。「一般兒童產品不會加別的成分,這款就只有水、凡士林這些」,萬方堂大藥房藥劑師指著一款寶寶紫草膏說道。據他們介紹,這些產品基本不分寶寶年齡段,而且可全身使用。
在母嬰連鎖店貝貝熊,導購極力向青眼推薦童將等品牌嬰童產品,其稱「嬰童大品牌不可能有激素,我給你推薦都是老牌子,新牌子我都沒跟你說,」並表示他們的產品都是「廠家直供」。
漳州市衛健委也在情況通報中表示:獲知信息後,漳州市衛健委聯合市場監管局迅速介入,立即組織人員前往涉事企業(福建歐艾)現場調查。目前,衛健部門已責令該企業召回涉事產品,並對在檢查現場查見的留樣樣品、產品包裝材料等進行取樣留置,聯繫權威檢測機構進一步檢測。涉事企業已暫停生產,並通知經銷商對所有涉事產品下架。
截自漳州衛健委
「消字號」成不法者的庇護所
「消字號膏霜,大概率的事情。」
「以前那些違法添加的都跑去辦械字號、消字號。」
「我們今天對這件事情也非常關注。」
……
多位業內人士發表了對此事的看法,國內知名母嬰品牌負責人感慨道,「國內有很多廠家,不管是化妝品、母嬰,為了追求短線的效果去做,這種東西即刻有效不就是在害小孩嗎?」
青蛙王子品牌方向青眼介紹,「添加激素的潤膚劑產品應為藥品,在嬰兒皮膚出現嚴重溼疹等問題的時候,在醫生的指導下限量、限時使用,且應在醫院以及藥品流通渠道購買,在日常的消費渠道購買到含有激素的產品應為不常見且是不合規。」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孕嬰童護理產品工程師表示,「護膚品,效果達到或超過藥品,大概率是違法添加,而消字號、械字號概率更加大。」
國家藥監局和地方局對「械字號」監管已經收緊,青眼也多次報導以「械字號」冒充化妝品的擦邊球行為(詳見《迎最嚴監管,「械字號」有了新規則!》)。對於「消字號」,業內實際也是怨聲載道,曾有粉絲在青眼公眾號下留言:「消字號產品充當護膚品也是一個毒瘤」「消字號面膜,也應該治理整頓」。
所謂的「消字號」產品,實際為消毒劑類、消毒器械類和衛生用品類產品,企業需取得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所以通常這類產品的證號為:(閩)衛消證字(2021)第XXXX號(示例)。並按照消毒產品用途、使用對象的風險程度實行分類管理,第一類是具有較高風險,第二類具有中度風險,第三類風險程度較低。
雖然與化妝品不同,但「消字號」不得添加激素也是企業必須遵守的底線。青眼注意到,2010年國家衛健委發布公告稱,消毒產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激素等物質,並曝光了30種膏霜劑型的抗(抑)菌製劑產品檢出抗生素和/或激素,為不合格產品,要求監管部門依法進行查處。在這些產品中,也不乏嬰童產品,如嬰爽美寶維膚膏。但青眼發現該產品仍在電商平臺有售。
截自國家衛健委官網
截自淘寶(1月8日20時截圖)
實際上,江蘇網絡電視臺曾報導,一位小孩因長期使用含有激素的維膚膏,導致身體出現異常。去年「315期間」,美麗修行、丁香媽媽等自媒體平臺也紛紛跟進,抽取了市面上的寶寶霜,檢測結果顯示有好幾款添加了激素成分。
為何此類事件屢禁不止?「大企業試錯成本高,他肯定不敢去犯罪,小企業就敢加(激素)」「消字號基本沒有監管」,多位業內人士表示。
嬰童市場將迎嚴管對於此次激素霜事件,有網友感慨「國貨就是被這些無良廠商敗光了路人緣」,紛紛呼籲監管部門嚴懲不良商家。
從這次漳州市衛健委火速介入不難看出,對於問題頻發的「消字號」嬰童產品,監管絕不會遲到。整個嬰童化妝品市場也是一樣,一場「寶貝守衛戰」正在打響。
以前,面膜是違禁添加激素的重災區,但很快就遭到了嚴打,所以這幾年有關面膜的負面報導和不合格抽檢少了許多。這也說明,一旦違法違規行為多起來,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嚴重損害消費者健康和權益,擾亂行業有序發展,監管部門絕對不會手下留情。
青眼注意到,此次「大頭娃娃」事件被曝光前不久,福建省首次、單獨點名通報了26家兒童化妝品企業,原因是企業生產管理上欠缺規範。河南藥監局也表示將加強嬰幼兒化妝品、特殊用途化妝品等高風險品種監管。這些無疑都釋放出了重要信號——嬰童市場,將是監管的下一個重要目標。
尤其是,新的化妝品行業法規已正式施行,其中不僅明確了品牌方和生產企業的權責,也加大了對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甚至處罰到人。這一道道「緊箍咒」,勢必都會對企業起到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