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直把杭州作汴州」,汴州是哪裡,這句詩有何含義?
經常閱讀古代書籍以及詩詞愛好者,應該聽過這句詩「山外青山樓外樓」,並在再聽到這句詩之後,會情不自禁的吟誦出「強中自有強中手」,其實這兩句並無關聯,山外青山樓外樓,後面並不是接強中自有強中手,只是因為,這句詩非常契合「人外有人」的道理,並且,樓和手,韻母相同,念起來朗朗上口,因此總有人習慣將這兩句放在一起。
其實這首詩是南宋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七絕,題目叫做《題臨安邸》,全詩為: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從這首詩的表面意思來看,是一首讚譽杭州風景的詩作,第一句,是寫西湖之畔,青山掩映,層巒疊嶂,豪華雅致的酒樓,也是鱗次櫛比,放眼望去,一片秀麗繁華的景象。
第二句,則是一句反問:西湖的笙歌豔舞,管弦聲樂,何時才能消散停止?此問陡然發出,似乎令人疑惑,接下來三、四句又回歸平淡,說西湖的暖風,燻的遊人,十分陶醉,大家都沉浸其中,享受美好,將杭州當做汴州。
眾所周知,杭州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風景優美,人文底蘊深厚的江南城市,中國素來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那麼汴州是什麼地方,能夠與杭州相較?
汴州就是汴京,是河南開封市,曾為北宋的都城,林升作這首詩時,靖康之恥已經發生,康王趙構和北宋遺民全部都逃到了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權,以臨安,也就是杭州為都城。知道這兩個城市的政治意義,那麼這首詩的深層含義,我們也懂了。
眾所周知,南宋時期,嶽飛等人極力抗金,但是趙構、秦檜等君臣力主求和,寧願偏居一隅,也不敢和金朝開戰,在杭州夜夜笙歌,不顧國讎家恨。因此作者看著繁華的杭州,聽著那些靡靡之音,非常難受,因此「歌舞幾時休」這一問,蘊含了他對昏庸的統治者的憤懣之情。
而三、四句,看清平淡,卻蘊含了林升一種哀嘆,商女不知亡國恨,南宋的臣民似乎也忘記了亡國恨,只顧享受眼前的景物,把杭州當做了汴州,把臨安當成了北宋的都城,那些統治者以歌舞酒色來麻痺自己。因此,這首詩,表面看來是讚嘆杭州的繁華景象,實則是諷刺繁華背後的黑暗,以及執政者的腐朽麻木,以後遊覽西湖,用錯就非常尷尬了,能夠將諷刺詩寫的如此不露痕跡,實在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