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芝加哥學派和奧地利學派的區別

2021-02-19 奧派經濟學
原標題=芝加哥學派和奧地利學派的區別~就像蘋果與橘子一樣© 文 /Robert P. Murphy| 譯:禪心雲起人們經常問我,「奧地利學派和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有啥不同?你們不都是反對大政府凱恩斯主義的自由市場人士嗎?」在本文中,我將簡要概述一些主要的區別。誠然奧派在許多政策問題上與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意見一致,但他們對於經濟科學的研究方法卻截然不同。偶爾有必要解釋一下這些差異,即使只是為了反駁一種常見的抱怨,即奧派經濟學只是一種為自由至上主義的政策結論辯護的宗教。在開始討論之前,讓我先強調幾點免責聲明:我並不代表所有奧派經濟學家,在本文中,我討論的是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穆瑞·羅斯巴德傳統的現代奧派追隨者。(特別是在方法論上,羅斯巴德主義陣營的奧派和那些更多地從弗裡德裡希·哈耶克和伊斯雷爾·科茲納那裡尋求靈感的學派有所不同。)還有必要指出,也並非所有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都想法一致。即便如此,我還是希望下面的概括能具有代表性。在專業經濟學家當中,奧派經濟學家是一群怪人,因為他們首先關注的是方法論問題。事實上,米塞斯巨著《人的行動》(Human Action)用了整個第二章來論述「人的行動科學的認識論問題」。最新一版《魔鬼經濟學》(Freakonomics)沒有類似討論。儘管 20 世紀和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多數經濟學家持強烈反對的看法,米塞斯堅持認為,經濟理論本身是一門先驗學科。他的意思是,經濟學家不應該去模仿物理學家的方法,提出假設然後付諸於實證檢驗。相反,米塞斯認為,經濟理論的核心內容,可以從「人之行動」這一公理,即一種認為其他有意識的人利用其理性來實現主觀目的之洞見或觀點,經邏輯推導而來。作為對比,芝加哥學派關於方法論的開創性文章是米爾頓·弗裡德曼 1953 年發表的《實證經濟學方法論》(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弗裡德曼非但沒有推導出必然正確的經濟原理或定律(如米塞斯所言),還進一步主張用錯誤的假設來發展模型,而這些假設並不是對一種良好理論的妨礙:「對於某一理論的『假設』所要提出的相關問題,不在於它們從描述上是否『現實』,因為它們從來都不現實,而在於這些『假設』對於我們眼前的目標來說,是否是一個足夠好的近似物。而且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只能通過觀察該理論是否起作用,這意味著它能否得出足夠精確的預測。」雖然弗裡德曼的分析聽起來頭頭是道,好像是「科學性」的縮影,米塞斯認為這對於經濟學家來說只是一道誘人的陷阱。為了快速說明觀點的差異,讓我從本人的教學經驗中舉一個例子。這是一堂微觀經濟學原理課,我們使用的是格沃特尼(Gwartney)、斯特魯普(Stroup)等人編寫的(優秀)教科書。在第一章中,他們列出了一些經濟學思維方式的指導方針或原則。我記得是諸如「人們對激勵做出反應」和「總是存在權衡」之類的項目。這些都毫無爭議,每一個經濟學家都會同意,以上對於讓本科生「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是很重要的。然而,一個指導原則十分惹眼地宣布:「要成為科學,一個經濟理論就必須做出可檢驗的預測。」我向全班人解釋說,儘管這在職業經濟學家中是普遍觀點,但我並不認同。我解釋說,我們整個學期從格沃特尼等人的教科書中學到的所有東西,都不會產生可檢驗的預測。相反,我只是簡單地教給了他們一個框架,他們可以用這個框架來解釋世界。學生們將不得不決定這個框架是否有用,但最終他們的決定不會歸結為「這些供求工具做出了良好的預測嗎?」在我結束講授時,一名學生發表了一個出色見解,也就是在其他這些指導原則當中,沒有一個是可檢驗的預測。他是對的!例如,如何檢測「人們對激勵做出反應」?我可以對一個人說:「如果你切掉你的大拇趾,我就給你 20 美元。」不管發生什麼,我的主張都是安全可靠的。如果這個人沒有切掉他的大拇趾,那只能說明我沒有給他足夠大的激勵。這不純粹是哲學上的譁眾取寵。米塞斯強調,健全經濟思想的重要遺產,不是關於對經濟變量行為進行實證檢驗之主張的集合。確切說,經濟理論首先是用於解釋「數據」的內在一致的框架。誠然,經濟學的某些應用涉及歷史證據——例如調查美聯儲是否在房地產泡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這與主流經濟學家為建立數學模型所作的典型辯護相去甚遠。奧地利學派和芝加哥學派的另一個主要分歧在於他們對景氣的解釋和對蕭條的政策處方。本文讀者可能熟悉奧派觀點,因此我將不再贅述。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顯然有不同的觀點,但總的來說,他們贊同「有效市場假說」。有效市場假說,在其最強形式下,連存在房地產泡沫這樣的事物都加以否認。鑑於他們對理性行動者和市場迅速出清的假設,考慮到他們缺乏關於經濟資本結構的湛深理論,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們被迫將衰退解釋為突然的「衝擊」所導致的「均衡」結果。從歷史角度看,他們沒有考慮過低於市場水平的利率所造成的扭曲(這當然是奧地利學派商業周期理論的關鍵因素)。然而,芝加哥學派最近有越來越多學者批評美聯儲,指出了本·伯南克零利率政策的危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奧地利學派和芝加哥學派在貨幣政策領域存在的分歧最大,而這一議題恰是弗裡德曼專門研究的領域。弗裡德曼(及其合著者安娜•施瓦茨)批評美聯儲的原因是:上世紀 30 年代初,美聯儲沒有印足夠多的新錢,以制止銀行擠兌引發的衰退。在我們這個時代,一些受過芝加哥學派訓練的經濟學家——他們理所當然地指出弗裡德曼本人是對的——將 2008 年秋季的危機歸咎於伯南克的「緊縮貨幣」政策。羅斯巴德傳統的現代奧派學者自然嫌惡這些觀點,並認為應該採取的措施是廢除中央銀行。最後,來到被稱為「法與經濟學」的領域,奧地利學派和芝加哥學派的大多數現代成員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無論是立基於自然法還是對普通法的傳承,奧地利學派都傾向於認為人們客觀地擁有財產權(句號),一旦我們明確了這些權利,經濟分析就可以開始了。相比之下,一些可以被稱之為「芝加哥方法」更極端的應用會表示,產權本身的分配應該依據經濟效率來決定。(對此,在瓦特·布拉克巧妙的「歸謬反駁」(reductio ad dum)中,法官通過詢問雙方願意出多少錢來判斷一名男子是否扒竊了一名女子的錢包。)這是一個特別微妙的領域,我無法在這篇短文中充分總結。可以這樣說,奧地利學派和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一樣,都能欣賞羅納德·科斯那篇著名文章中所包含的驚人洞見,欣賞他對於庇古類型的標準市場批判發起的挑戰。然而,芝加哥學派傳統對科斯的研究結論,讓許多(也許是大多數)現代奧派學者感到深惡痛絕。在諸如最低工資、關稅或政府刺激支出等典型問題上,可以相對保險地將奧地利學派和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都納入「自由市場」類型。然而,在許多其他領域,特別是純經濟學理論的問題上,這兩個學派是分道揚鑣的。作為一名以奧派經濟學家自居的人,我鼓勵那些只知道弗裡德曼的自由市場愛好者將米塞斯和羅斯巴德加入他們的閱讀清單。

【一課經濟學】一年精讀四本經典。知識點一點點的過,一點點的學。從哲學基礎、方法論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規律,從個體的行動再到宏觀層面的經濟周期,奧派經濟學的體系是龐大而又不失精緻的。從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識之旅上風雨兼程、跋涉探險,你我繼續前行。

學習一課經濟學❶1-4 季課程單課、❷思維導圖、❸名師經濟學

點擊閱讀原文開啟智慧之旅

相關焦點

  • 奧地利學派與芝加哥學派的重要區別
    只有一系列非均衡價格才能引發競爭過程,這是現實市場的特徵,也是奧地利學派相比芝加哥學派更具有生命力的特點。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和芝加哥學派經濟學都是親市場學派,他們在經濟政策取向上有很多共同之處,都倡導自由市場機制,要求減少政府干預,因此有不少人將這二者混為一談。但實際上,這兩個學派的經濟理論本身有著重要的區別,這主要體現在均衡模型在各自理論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上。
  • 同為市場學派,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與芝加哥學派的區別是什麼?
    文 風靈 眾所周知,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和芝加哥學派經濟學都是親市場的學派
  • 芝加哥學派的思想來源
    從一開始,芝加哥大學就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在「推動人類知識的進步」。或許芝加哥寒冷的冬天也是一個有利條件,可以使學者心無旁騖地在辦公室做研究。所以很快,芝加哥就成為美國的一流大學了。但我們討論「芝加哥學派」之前,還需要對這個概念做一番梳理。除了經濟學以外,社會學、建築學、教育學乃至一些自然科學都認為存在「芝加哥學派」。
  • 走近奧地利學派的第一本書
    現代奧地利學派的復興凱倫·沃恩(Karen Vaughn)教授作為參與者、觀察者的現代奧地利學派「復興」的簡史,首先是哈耶克/拉赫曼主義的一個嚴格的偏見。沃恩觀點是思想史的輝格理論的又一變種,這次是從拉赫曼的角度來看的。
  • 什麼是奧地利學派的獨特之處?
    我們都知道,奧地利學派是一個獨特的學派,然而,它的獨特之處究竟是什麼呢?是什麼讓它成其為一個區別於主流經濟學的學派?有人會說,奧地利學派拒絕數學和模型,但這只是現象而不是本質;有人會說,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周期理論是其特色,但顯然,經濟周期理論並不是一個最為基礎的微觀經濟學理論。
  • 芝加哥學派、哥倫比亞學派、法蘭克福學派、伯明罕學派
    1芝加哥學派 背景+內容+代表學者與理論+影響與評價 芝加哥學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形成的社會學學派,起源於美國社會經歷的一系列移民與整合。(背景)芝加哥學派以芝加哥為據點, 把城市移民和移民融入社會生活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對象進行研究,以改革和解決社會問題為己任,認為傳播是人類關係的本質,並探討傳播對社會民主的作用。(內容)其主要代表學者為杜威、庫利、米德、帕克等人,代表思想有「鏡中我」「初級群體」「主我與客我」「符號互動論」等理論。
  • 為什麼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總是被邊緣化?
    但後來發展的各個經濟學派,卻對此觀點不一。按照經濟學家馬克.史庫森的觀點,在對待市場的態度上,經濟學派大體分為四派:一是絕對不信派,以計劃經濟派為代表。主張消滅市場,由政府計劃嚴格管控經濟;二是半信半疑派,以凱恩斯學派為代表。主張不僅要發揮市場看不見的手的作用,還要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共同控制經濟向好的方向發展;三是高度信仰派,以芝加哥學派為代表。
  • 優秀作業丨芝加哥學派、哥倫比亞學派、美國主流學派
    一、芝加哥學派和哥倫比亞學派概述芝加哥學派是20世紀初至30年代圍繞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成立的社會學派,芝加哥學派並非一個確定的學術共同體,代表人物 三、芝加哥學派和哥倫比亞學派的比較結果通過兩種學派之間的比較可以看到,從芝加哥學派到哥倫比亞學派,美國傳播學主流學派在哲學立場(堅持實用主義),方法論(經驗性的方法)上沒有明顯的變化,均堅持資本主義社會是多元社會的觀點,傳播是控制人的行為和實現社會「
  • 奧地利學派的理想世界
    或者更為本質的問題是,奧地利學派,這一持續百年卻又始終游離於主流經濟學邊緣的學術傳統其價值究竟是什麼呢?要真正理解奧地利學派,或許最好的方法依然是沃恩在書中提出的方式,回溯奧地利學派思想的源頭。另一方面,人的欲望滿足表達為「行動」,而行動與時間不可分,「在高級財貨一階段一階段地轉化為低級財貨,以至最後達到人類欲望之滿足狀態的變形過程中,時間就成為我們進行考察的一個本質要素」。以個人有意圖的行動為中心,通過知識與時間理解市場過程的本質,這構成了二戰以後奧地利學派發展的顯著特徵。
  • 主流經濟學與奧地利學派的綜合
    本文主要在方法論上區別主流經濟學派和奧地利學派。從這一起點出發,主流經濟學期望將「我」之外的規律認識清楚,以達到對規律的把握和利用。那麼主流經濟學對我們的意義就在於「外部規律性的認識」,為達到客觀外部世界的理性認識,主流經濟學發展理論(理性邏輯的),對現象的概念化,出現了不同類型的經濟指標概念,成為認識外部經濟環境的主要力量。
  • 凱瑞為什麼回到芝加哥學派?
    【摘要】芝加哥學派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詹姆斯·凱瑞的建構,本文認為,凱瑞之所以要提倡回到芝加哥學派與凱瑞和芝加哥學派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有關,而凱瑞之所以能夠回到芝加哥學派,在於凱瑞與芝加哥學派在討論大眾媒體時,所採用的邏輯起點是一致的,即在「社會是如何可能的」問題上,均認為社會是在傳播中維繫和存在的。
  • 芝加哥學派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如弗裡德曼的部分均衡和Lucas的全局均衡,從科斯到張五常等認為效用理論並不必要到貝克爾對效用理論的堅守與靈活使用。從這個角度講,芝加哥學派內部的差異不會亞於主流經濟學內部的差異,甚至差異更大。那麼這些學者為什麼會被稱之為芝加哥學派呢?千人有千人的答案,在這裡,我試圖給出我的答案。第一、對價格理論的堅守。
  • 簡明奧地利經濟學派書單(2020年動態更新)
    作者:[美]H·黑茲利特副標題:人人都能讀懂的經濟學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譯者:蒲定東出版年:2018-8-1收藏碼:4、《奧地利學派的大師們》理解奧地利經濟學派背後的哲學及思想脈絡1、奧地利學派與現代經濟學
  • 學派系列|有一群社會學老哥創建了個芝加哥學派讓我們背到頭禿
    然而60萬還不足以建成一所大學。幾個月後,芝加哥百貨公司的老闆菲爾德願意提供一大片地。由於這塊地靠近當時的哥倫比亞博覽會遊樂場,因此這個校園後來也被稱為「遊樂場校園」。有意思的是,這座校園與當時美國其他坐落在富饒郊區的大學不同,它直接選址在城市,這為後來芝加哥大學的社會學者們觀察城市貧民窟和工業園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 奧地利經濟學派代表人物都有誰?
    奧地利經濟學派代表人物都有誰?奧地利經濟學派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流行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因其創始人既是奧地利人又是維也納大學教授,所以也被稱為維也納學派,那麼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都有誰?下面來看一下。
  • 米塞斯的新學派:奧地利學派的「重生」
    《人為行動》還吸引了兩位重要的自由主義者轉向米塞斯的經濟學,即默裡·羅斯巴德和安·蘭德。最終,這提升了米塞斯在紐約大學的形象以及他舉辦的研討會的聲譽。在之後的奧地利學派的學術復興中,一位最重要人物科茲納(Israel Kirzner)也被吸引到了米塞斯的軌道中來。
  • 經濟學人書架|從新制度經濟學到奧地利學派經濟學
    這是哈耶克非常重要的一本書,除了上面提到的這篇文章之外,書中還收錄了他「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一文,也就是說,哈耶克有關知識理論的兩篇重要文獻都在這本書中了。該書中有他關於「方法論個體主義」的重要文章《個人主義:真與偽》,我們知道社會科學的基本方法是「方法論個體主義」,那麼什麼是方法論個體主義,哈耶克對此作了辨析。
  • 我所知道的芝加哥學派:一. 羅斯貝
    (Bjerkenes)父子(Vilhelm Bjerkenes和他的兒子Jacob Bjerkenes)為首的「挪威學派」(Norwegian School或者Bergen School),另一個便是以羅斯貝(Carl-Gustaf Rossby)為首的「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
  • 新古典市場理論VS奧地利學派:異同與優劣
    熟悉中國經濟學界的人大概都清楚,北京大學經濟學家張維迎一直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忠實擁躉,對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則「頗有微詞」。在其發表的題為《新古典市場理論與奧地利學派市場理論有什麼不同?》的文章中,他系統地比較了兩種理論在看待市場機制時的不同,闡述了他心目中二者的優劣。
  • 機能心理學的芝加哥學派:杜威、安吉爾與卡爾
    19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的機能心理學才開始在芝加哥大學形成一個自覺的學派,專門與鐵欽納的構造心理學針鋒相對。Dewey, 1859-1952)在《心理學評論》上發表《心理學中的反射弧概念》,該文被認為是美國機能心理學的獨立宣言,是芝加哥學派的正式形成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