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學派的思想來源

2020-12-13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梁捷/文  數十年前,一個學者若是沒有什麼師承門派,會是一件挺奇怪的事,也難以躋身一流學者行列。但到了今天,再討論一個學者的師承門派,又變成一件奇怪的事。因為今天歐美一流大學教師的流動性比過去增強百倍,大學根據自身排名與教師發表論文數量相互「匹配」,而與大學傳統、教師本身觀點沒有什麼聯繫。一個學者只要能發表一些不錯的論文,多半就會轉投排名更高的大學,獲取更多的學術資源。

與此同時,「學派」也不再是一個完全正面的概念。在網際網路時代,知識可以免費地迅速傳播,所以「學派」原本包含的傳承不再重要。相反,「學派」所包含的相互認同、相互合作倒反映出幾分「排斥異己」的味道,很多大學避之唯恐不及。甚至對一個學者而言,保持學術觀點的一致性或連續性也已成為過時要求。只要一個學者能在頂級期刊不斷發表論文,觀點的一致性又有什麼意義呢?

在這種背景下,對諸如「芝加哥學派」的閱讀和思考反而可以脫離現實顧忌,直接進入思想史範疇。真正的經濟學學者不必關心奈特、哈耶克或弗裡德曼與今天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關係。兩者之間沒有聯繫。或許有一些潛在聯繫,比如現在經濟系的明星列維特(Steven Levitt)、李斯特(John List)所關心的實證問題,是否與當年芝加哥城市社會學學者的研究初衷相類似?或許有一點,芝加哥仍是那個芝加哥,可這已不是人們提起「芝加哥經濟學」時所關心的問題了。

芝加哥大學的教育革命

芝加哥大學並不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學。19世紀末,美國掀起一陣高等教育革命,新建了許多所大學,由洛克菲勒投資的芝加哥大學是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所。1892年,芝加哥大學正式開學。它不像東部那些歷史悠久的大學一樣要背負傳統的大學義務。從一開始,芝加哥大學就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在「推動人類知識的進步」。或許芝加哥寒冷的冬天也是一個有利條件,可以使學者心無旁騖地在辦公室做研究。所以很快,芝加哥就成為美國的一流大學了。

但我們討論「芝加哥學派」之前,還需要對這個概念做一番梳理。除了經濟學以外,社會學、建築學、教育學乃至一些自然科學都認為存在「芝加哥學派」。而在經濟學圈子裡,上世紀60年代以後,以經濟哲學家奈特(Frank Knight)為首的一批傾向自由主義的芝加哥經濟學家包括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迪雷克特(Allen Director)、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以及更年輕的貝克爾(Gary Becker)、盧卡斯(Robert Jr. Lucas)活躍在學術界和媒體上,再加上同在芝加哥任教的哈耶克(Friedrich Hayek )、科斯(Ronald Coase)等,被人們稱為「芝加哥學派」。

芝加哥學派這個提法的出現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在60年代之前,各類學報或者經濟思想史著作中都沒有出現過「芝加哥學派」。是否傾向自由主義,在一開始並沒有成為判斷一個經濟學家立場的重要標誌,何況當時學界主流還都沉醉於凱恩斯主義的迷夢之中。到了60年代以後,隨著人們對凱恩斯主義的效果產生懷疑,芝加哥這批以弗裡德曼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挺身而出,以自由主義的立場批評當時美國的主流經濟政策。

70年代以後,這些被認為屬於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陸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了學界的承認。其中甚至包括並不屬於經濟學系的哈耶克與科斯,所以很少有人再會質疑他們的學術地位。可在當時,他們還沒有獲得如此高的榮譽地位,仍只是一個右翼激進的小團體。斯蒂格勒當年寫過一篇文章「是否存在一個芝加哥學派?」,回應面臨的一些批評。他認為公眾對所謂「芝加哥學派」的主要印象來自於弗裡德曼的一些言論,卻並沒有認真研究這些學者的思想來源。

古典與現代交融的自由主義

正本清源,芝加哥學派的思想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瓦伊納(Jacob Viner)的古典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瓦伊納是戰前芝加哥大學最重要的經濟學教師,弗裡德曼讀書期間曾深受他的影響。眾所周知,薩繆爾森在戰後形式化凱恩斯的思想,徹底改變了經濟學的面貌。而瓦伊納則還是穆勒、馬歇爾那樣深具古典氣息的學者,一直系統性地運用古典方法分析日趨複雜的經濟學命題。但他的古典自由主義立場堅定不移,始終能在嘈雜爭論中釐清自身的判斷。

第二,就是眾多諾貝爾獎得主的導師,奈特。與瓦伊納相比,奈特積極主動的個性使得一大群聰明的青年學者環繞在他周圍。奈特是個崇尚理性的、堅定的經驗主義者,不像瓦伊納那樣背負沉重的神學負擔。瓦伊納繼承的是英國古典自由主義傳統,而奈特完全是從美國商業史研究中成長起來,他的成名作《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即體現了這一點。奈特並不擅長數學,但他對數學在經濟學中的運用有著清晰認識,指出經濟學追求的最終目標是「準確預測」而非精緻模型本身。後來,弗裡德曼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實證經濟學的方法論」,正是繼承和發展了奈特的方法論。

第三,自然就是芝加哥學派的代表人物弗裡德曼。在很多人看來,當我們在討論芝加哥學派時,我們討論的其實是弗裡德曼。以至於薩繆爾森曾試圖糾正說,存在兩個芝加哥學派,在評論時應當加以區分。一個是瓦伊納、奈特等許多芝加哥經濟學家,另一個則是弗裡德曼。弗裡德曼持續數十年地發展他的貨幣理論、批評凱恩斯主義,還研究消費理論、失業理論、菲利普斯曲線等。所有這些理論,最終都導向自由放任的結論。

所以在弗裡德曼學術生涯的中後期,研究和傳播自由主義理論亦成為他工作的一部分。更多普通讀者是通過1962年出版的通俗讀物《資本主義與自由》或者電視節目《自由選擇》來認識弗裡德曼,並不了解弗裡德曼在宏觀經濟學領域做出的具體貢獻。事實上,弗裡德曼思想的精髓不在於結論,而在於方法論。弗裡德曼與奈特一樣,本質上亦是個經驗主義者。許多與他有交往的學者都證明,弗裡德曼對於理論抱有非常開放的心態。正因為他的理論模型與實證結果在自由主義前提下幾乎必然地導向更優結果,才使得他確信不疑地堅守自由主義,並主動在全世界加以推廣。

芝加哥學派與奧地利學派的糾葛

從這個意義上說,弗裡德曼確實是最能代表芝加哥學派的學者,但芝加哥學派卻不僅是弗裡德曼。認識芝加哥學派還必須認識它的第四個來源,即芝加哥經濟系之外的學者,例如思想委員會的哈耶克與法學院的科斯。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是芝加哥經濟學派的一部分。哈耶克與科斯在經濟政策上的立場確實偏向自由主義,與弗裡德曼等人一致。但他們得出該結論所用到的工具卻與弗裡德曼大為不同,不可不察。

哈耶克的身份比較特殊。他是奧地利學派第三代掌門人米塞斯的嫡傳弟子,真正的奧地利學派繼承人。同時,他與弗裡德曼等人同在芝大工作,又是重要的自由主義組織「朝聖山學社」的主要組織者,關係不可謂不密切。所以哈耶克身上總是兼有奧地利學派和芝加哥學派的標籤。但我們如果從根本的方法論角度辨析,哈耶克無疑仍偏向主張演繹法的奧地利學派,絕非服膺經驗主義的芝加哥學派;科斯走的則又是另一路。科斯很少對經濟政策加以表態,只是一再強調經驗研究的重要性,鼓勵大家拋棄數學演繹的「黑板經濟學」,走向真實世界。

所以埃布斯泰因在《芝加哥經濟學派》一書的最後,特意收錄了「弗裡德曼論哈耶克」以及「薩繆爾森論弗裡德曼」兩篇文章,幫助讀者進一步澄清這些人之間的思想聯繫。弗裡德曼表示,他覺得米塞斯的性格極為迷人,他幾乎贊同米塞斯的所有觀點,卻完全不能接受米塞斯狹隘、專制的方法。哈耶克早期是米塞斯主義者,後期逐漸有了改變,可弗裡德曼也覺得他的思想變得越來越含糊不清,自由主義的特徵已變得模糊。

這種矛盾性和豐富性,正是研讀思想史研究的魅力所在。很多研究奧地利學派的書裡都會提到這個故事。當年哈耶克組織了第一屆朝聖山會議,同時邀請了米塞斯和弗裡德曼等人參會。會議開到一半,米塞斯就怒氣衝衝地站起來指著弗裡德曼說,「你們都是一群社會主義者!」,說完憤而離場。現在《芝加哥經濟學派》又為我們提供了故事的另一面,弗裡德曼眼中的奧地利學派。

知道了故事的兩面,我們的閱讀和思考才算真正開始。

相關焦點

  • 芝加哥學派、哥倫比亞學派、法蘭克福學派、伯明罕學派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芝加哥學派、哥倫比亞學派、法蘭克福學派、伯明罕學派」的名詞解釋,拿起你的小本本查漏補缺叭1芝加哥學派 背景+內容+代表學者與理論+影響與評價 芝加哥學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形成的社會學學派,起源於美國社會經歷的一系列移民與整合。
  • 凱瑞為什麼回到芝加哥學派?
    【摘要】芝加哥學派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詹姆斯·凱瑞的建構,本文認為,凱瑞之所以要提倡回到芝加哥學派與凱瑞和芝加哥學派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有關,而凱瑞之所以能夠回到芝加哥學派,在於凱瑞與芝加哥學派在討論大眾媒體時,所採用的邏輯起點是一致的,即在「社會是如何可能的」問題上,均認為社會是在傳播中維繫和存在的。
  • 優秀作業丨芝加哥學派、哥倫比亞學派、美國主流學派
    一、芝加哥學派和哥倫比亞學派概述芝加哥學派是20世紀初至30年代圍繞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成立的社會學派,芝加哥學派並非一個確定的學術共同體,代表人物芝加哥學派開創了美國社會學系,繼承了齊美爾的社會學思想,在宏觀上最早提出社會控制的思想,在微觀上系統闡釋了符號互動論,為傳播學的初期發展奠定了基礎。
  • 奧地利學派與芝加哥學派的重要區別
    只有一系列非均衡價格才能引發競爭過程,這是現實市場的特徵,也是奧地利學派相比芝加哥學派更具有生命力的特點。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和芝加哥學派經濟學都是親市場學派,他們在經濟政策取向上有很多共同之處,都倡導自由市場機制,要求減少政府干預,因此有不少人將這二者混為一談。但實際上,這兩個學派的經濟理論本身有著重要的區別,這主要體現在均衡模型在各自理論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上。
  • 一文讀懂芝加哥學派和奧地利學派的區別
    Murphy| 譯:禪心雲起人們經常問我,「奧地利學派和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有啥不同?你們不都是反對大政府凱恩斯主義的自由市場人士嗎?」在本文中,我將簡要概述一些主要的區別。誠然奧派在許多政策問題上與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意見一致,但他們對於經濟科學的研究方法卻截然不同。偶爾有必要解釋一下這些差異,即使只是為了反駁一種常見的抱怨,即奧派經濟學只是一種為自由至上主義的政策結論辯護的宗教。
  • 學派系列|有一群社會學老哥創建了個芝加哥學派讓我們背到頭禿
    這些知識分子流亡者包括物理學家、化學家、數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勒溫、拉扎斯菲爾德和整個法蘭克福學派。可以說,希特勒的上臺,大大加快了學術思想跨越大西洋的步伐。這是歐洲送給美國最寶貴的禮物。而這些知識分子的遷移,是將傳播理論的歐洲根源轉移到美國的關鍵事件。
  • 芝加哥學派|20北大新媒體專碩真題解析09
    答題思芝加哥學派是傳播學中最基礎的一個知識點。參考答案 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是許多不同學科學派的統稱,因這些學派都源自於芝加哥大學或芝加哥市,故名芝加哥學派。一、芝加哥學派芝加哥傳播學派認為傳播是人類關係的本質,遠遠超出單純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傳播創造和維持社會,探討大眾媒體在一個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 芝加哥學派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從這個角度講,芝加哥學派內部的差異不會亞於主流經濟學內部的差異,甚至差異更大。那麼這些學者為什麼會被稱之為芝加哥學派呢?千人有千人的答案,在這裡,我試圖給出我的答案。第一、對價格理論的堅守。在芝加哥學派價格理論的滋養下,貝克爾教授成為非市場行為的經濟解釋集大成者,經濟學帝國主義的開創者。芝加哥學派將價格理論運用到各種各樣的人類行為,拓展價格理論的應用空間。當然,真實現象不斷湧現,也有許多人類行為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能在價格理論的分析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釋,但芝加哥學派堅信,即使現在不行,未來也必定會有學者應用價格理論解釋這些現象,這就是芝加哥學派對價格理論的堅守的真正含義。
  • 同為市場學派,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與芝加哥學派的區別是什麼?
    文 風靈 眾所周知,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和芝加哥學派經濟學都是親市場的學派
  • 機能心理學的芝加哥學派:杜威、安吉爾與卡爾
    機能心理學是一個廣泛而鬆散的聯盟,它因為鐵欽納的反對而被動地成為了美國心理學的第一個本土學派,主要包括狹義的芝加哥學派及理念更為包容的哥倫比亞學派今天我們聊聊狹義的芝加哥學派以及它的代表人物。19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的機能心理學才開始在芝加哥大學形成一個自覺的學派,專門與鐵欽納的構造心理學針鋒相對。
  • 芝大·新聞 | 關於芝加哥經濟學派,你想知道的或許就在這裡…
    芝加哥經濟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是眾多芝加哥學派中最著名的學派之一,芝加哥大學也因30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校友、教師和研究人員而著稱。但是,在經濟史學家看來,「芝加哥學派」本身的定義卻有待商榷。
  • 合眾國訴Facebook:全民公敵與芝加哥學派
    伯克與芝加哥學派儘管FTC和Facebook的反壟斷訴訟可能長達數年時間,雙方也有可能達成和解,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的反壟斷監管理念近年來正在經歷一場變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為主流的新自由主義和芝加哥學派時代正在落幕。加強政府監管力度和幅度,遏制企業巨頭的規模與影響力,已經成為美國未來的反壟斷監管主流共識。
  • 兩個芝加哥經濟學派和兩個弗裡德曼
    作者:王老虎 來源:經濟學江湖事文字參考《芝加哥經濟學派》洛克菲勒於1891年創建芝加哥大學的學派,是古典自由主義學派,他們提倡利用市場,建議用再分配的稅收和轉移支付緩和不平等,贊成用信貸和和財政領域的宏觀經濟政策減弱經濟波動,譴責過度的放任主義。總體來說,古典自由主義延續斯密以來的思想,認為:以自營經濟為主體,充分有效地結合政府,可以達到最佳政體形式。贊成削弱政府監管,贊成地方層面的直接服務而不是非國家層面的間接服務,贊成私人的主動性而非國家控制和國家層面的政府活動。
  • 走近奧地利學派的第一本書
    現代奧地利學派的復興凱倫·沃恩(Karen Vaughn)教授作為參與者、觀察者的現代奧地利學派「復興」的簡史,首先是哈耶克/拉赫曼主義的一個嚴格的偏見。沃恩觀點是思想史的輝格理論的又一變種,這次是從拉赫曼的角度來看的。
  • 經驗學派、批判學派、媒介環境學派/一篇搞定傳播學理論最難考點
    要稱之為一個學派必須具有四個條件 :(1) 一個提供思想領導的中心人物(2) 一個學術的和地理的位置(3) 財政支持(4)傳播其工作的手段經驗學派在方法上堅持經驗性的實證研究立場,在方向上堅持實用主義的研究目的,在指導思想上則堅持多元主義的社會觀。
  • 當代西方公共選擇理論及其三個學派 方福前
    根據方法和主要理論觀點上的差別,可以把公共選擇理論劃分為三個學派,他們是羅切斯特學派、芝加哥學派和維吉尼亞學派。 (二)芝加哥學派 公共選擇理論中的芝加哥學派又稱芝加哥政治經濟學,其主要成員有貝克爾(G·S·Becker)、佩茨曼(S·Peltzman)、波斯納(R· A·Posner)、蘭德斯(W·E·Landes)和斯蒂格勒(G·Stigler)。斯蒂格勒一直是這個學派的學術領袖,直至他1991年去世。
  • 芝加哥大學參觀記
    (圖片來源:Creative Commons) 芝加哥大學和美國其他很多大學一樣,為考慮申請該校的學生和家長提供參觀校園的機會,只要在大學網站上搜索「tours」,然後在網上預約即可。我是約在7月份的一個星期六去參觀芝大的,當時的參觀人數之多出乎我的意料,目測一下大約有幾十人甚至上百人。我們先集中聽一位大學招生辦的年輕顧問介紹芝大的歷史及各方面情況,然後分成幾組跟隨學生嚮導參觀校園。
  • 學派的天空
    一個城市的迅猛發展,往往有其獨特的經驗、具有先導性的理念和思考問題的方式,而在學術文化發展方面,形成學派性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如芝加哥學派、維也納學派等。在打破思想禁錮和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下,中國的學術文化將走向進一步的繁榮,而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派也將出現在世界學術文化的舞臺。在世界學術思想史上,學派可以說一直是一個巨大而綿延不絕的存在。曾經出現過的浩如繁星的學派,它們的光芒都不同程度地照亮人類思想的天空,像米利都學派、弗萊堡學派、法蘭克福學派等,其人格精神、道德風範,一直為後世所景仰,其學識與思想,一直成為引以為據的經典。
  • 芝加哥的那些著名高校
    芝加哥的那些著名高校芝加哥教育、文化、科學技術、新聞和娛樂事業發達,是美國中部的高等教育中心。芝加哥共有680所公立學校,394所私立學校,83所學院和88所圖書館。那麼世界聞名的高校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 芝加哥大學:以一流的本科通識教育,影響美國高等教育100年
    小知識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是一些列科學學派的統稱,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芝加哥經濟學派、芝加哥社會學派和芝加哥建築學派。芝加哥家庭生命保險大廈是災後建立的世界上第一棟鋼鐵結構多層建築,開創了摩天大樓建造的先河,標誌著芝加哥學派的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