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抑鬱症患者正確度過人生「黑暗季」

2020-12-20 光明數字報

    春季是抑鬱症的高發時期,因抑鬱症自殺、自殘的新聞近期也時常見諸報端。調查發現,在所有精神疾病中,抑鬱症最廣為人知,也最容易被誤解。很多人把抑鬱症簡單地理解為鬱悶、心情不好或小心眼、想不開,還有很多人極端地認為,得了抑鬱症就是瘋了、傻了,無法治癒。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使患者難以正確面對疾病,甚至出現病恥感,諱疾忌醫。其實,抑鬱症是可治療、可治癒的疾病,希望公眾能多些認知和理解,患者也要積極應對,勇於求治,最終戰勝疾病。

 

    ●楊鳳池(首都醫科大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

 

    「抑鬱」和「抑鬱症」極易混淆

 

    將「抑鬱」與「抑鬱症」相混淆,是公眾普遍存在的誤區。實際上,這二者有著本質區別。

 

    抑鬱是一種負性情緒,是許多人都體驗過的情緒,也是一種正常且自然的心理現象。隨著社會競爭壓力大、生活節奏加快,人群的抑鬱情緒有增加的趨勢。但人生中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不能把偶爾的情緒低落歸為抑鬱症,出現抑鬱情緒也不意味著就一定是得了抑鬱症。

 

    抑鬱症是個疾病的名稱,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愉快感缺失為主要臨床特徵。公眾不能望文生義,認為抑鬱症就是不開心,或者認為感到憂鬱就是抑鬱症。抑鬱症的核心,是內心的衝動和精神上的功能性疾患。

 

    需要注意的是,抑鬱症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遺傳因素,性格因素以及社會因素,壓力大、生活節奏快等並不是造成抑鬱症的必然因素。在同樣的壓力面前,並不是人人都會得抑鬱症,因而,不應過分強調壓力、緊張等因素。

 

    ●季建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

 

    抑鬱症的識別和治療均不足10%

 

    我國抑鬱症具有「三高兩低」的特點。一是高患病率,我國情感障礙的月患病率高達6.2%。二是高復發率,90%的患者在抑鬱首次發作後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復發,75%~85%的患者五年內會復發。三是高自殺率,患者終生自殺死亡風險約10%,即約1/10的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會有自殺死亡的風險。與「三高」相對應的是低識別率和低治療率,目前對於抑鬱症的識別和治療均不足10%。

 

    其實,抑鬱症並不可怕,它是精神類疾病中治療效果比較好的一種疾病。通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規範治療,多數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獲得最大程度臨床治癒。但針對該病高復發的特點,患者應接受全病程治療,即急性期治療,鞏固期治療和維持期治療。一般急性期治療6周~8周,以控制症狀,儘量達到臨床治癒,然後鞏固治療4個月~6個月,而後維持期治療1年左右。但首次發作的維持期治療會短於反覆發作的患者,多次復發的患者甚至需要終身用藥。

 

    ●王剛(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

 

    急性期不堅持治療更易復發

 

    目前,常用的抑鬱症治療方案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其中,藥物治療是最常用和首選的有效抗抑鬱治療方法。心理治療可輔助藥物治療,改善正在接受抗抑鬱藥物治療的患者對服藥的依從性,預防抑鬱症的復發。

 

    需要強調的是,抗抑鬱藥物一般在治療後1周~2周左右才開始起作用,並非「立竿見影」。所以,患者及家屬對於治療要有一定認識,治療期間切勿因剛服藥,覺得沒什麼作用,或覺得症狀有所緩解就擅自停藥。如果在急性期的治療維持不下來,就更容易復發,對於控制病情也更困難。很多患者對藥物治療存在認識誤區,擔心抗抑鬱藥物有副作用,怕越吃越傻,擔心藥物成癮等。實際上,抑鬱症對身心造成的痛苦以及對工作、生活所造成的損失,遠遠大於藥物副作用,而且,隨著治療,副作用是可以慢慢適應的。

 

    此外,抑鬱症患者往往生活在一個自我封閉的「玻璃罩」中,外部的世界現實、透明、看得見,卻是隔絕的。因而,在患者處於疾病中時,尋求社會支持非常重要。他們需要找到一個正確的社會支持系統,需要身邊人的「共情」。不管是來自親人還是朋友,「傾聽」「適當的肯定」等,都能對患者有所幫助。運動也是應對抑鬱症的有效辦法,研究發現,運動對抑鬱症治療的貢獻度在20%。但是,當重度抑鬱的病人精力減退,興趣喪失,運動不起來,還是需要尋求專業的醫學幫助。

 

    普通人或身邊有人出現抑鬱症的傾向,應該怎麼辦呢?日前,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全國抑鬱症協作組主辦的「抑路同行——抑鬱症大眾教育路在何方」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主席、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剛指出,如果出現情緒不佳、身體不適,可用PHQ-9量表進行自我篩查。需要注意的是,PHQ-9並非診斷工具,只能幫助人們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就醫。

 

    使用這個量表進行抑鬱症篩查時,其中只要有四個條目評分為2分或3分,並且這四個條目包涵第一條和第二條,就意味著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比較大,需要找精神科專業的醫生來明確診斷。

 

    另外,當醫生為患者做出抑鬱症的診斷之後,也可以使用PHQ-9來評估患者的嚴重程度。這時,把九個條目的得分加在一起,如果總分是0分~4分,說明沒有抑鬱症狀;總分5分~9分,說明是輕度抑鬱症;總分10分~14分,為中度抑鬱症;總分15分~19分,說明是中重度的抑鬱症;如果總分20分~27分,就是重度抑鬱症。

 

    PHQ-9 9條目心情指數問卷

 

    1.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興趣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2.感到心情低落、沮喪或絕望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3.入睡困難、睡不安或睡眠過多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4.感覺疲倦或沒有活力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5.食欲不振或吃太多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6.覺得自己很糟——或覺得自己很失敗,或讓自己或家人失望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7.對事物專注有困難,例如閱讀報紙或看電視時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8.動作或說話速度緩慢到別人已經覺察,或正好相反——煩躁或坐立不安、動來動去的情況更勝於平常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天數

 

    ④幾乎每天

 

    9.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種方式傷害自己的念頭

 

    ①完全不會

 

    ②好幾天

 

    ③一半以上的

 

    ④幾乎每天

 

    備註:

 

    ①完全不會=0分

 

    ②好幾天=1分

 

    ③一半以上的=2分

 

    ④幾乎每天=3分

 

    ■延伸閱讀

 

    精神分裂症並非抑鬱症的升級版

 

    很多人以為,精神分裂症是抑鬱症的升級版,抑鬱症嚴重了或久未治療,就會最終發展成為精神分裂。其實,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疾病。

 

    據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科學科帶頭人王高華介紹,精神分裂症是精神類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該病起病多緩慢,逐漸進展,病程遷延。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趙靖平在日前召開的「勵精圖治——精神分裂症全病程管理論壇」中指出,目前我國精神分裂症患者規範診療情況存在諸多問題,過半患者沒有開始接受早期、足量、足療程的規範治療。調查還發現,我國患者開始治療的時間普遍偏晚,從發病到就診的平均時間為1.5年。

 

    「首次發病是最佳治療時機。」趙靖平強調,精神分裂症從發病到治療,經歷的時間越短,患者康復的概率就越大。但在治療過程中,最主要的難題是高復發率,隨著復發次數增加和病程延長,大腦神經會發生不可逆損傷。《中國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中明確指出,精神分裂症首次發病至少需要維持治療2年,一次復發的患者則需要維持用藥3年~5年,如果是多次復發,需要堅持治療5年以上,甚至終生治療。但北京安定醫院普通精神病科主任王傳躍坦言,因對藥物存在排斥心理或擔心藥物依賴性,很多患者一旦感覺症狀減輕或好轉便自行減藥、停藥,導致疾病復發。其實,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相比較第一代藥物,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較少產生過度鎮靜、肥胖、代謝異常等不良反應。

 

    此外,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副院長張寧提出,除藥物治療外,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症規範治療過程中,也可發揮重要作用。由於在患病期和恢復期,患者會面臨嚴重的失眠、頭暈、疼痛、抑鬱或焦慮等消極心理,此時配合心理治療,可幫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康復。(馬欣)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度過抑鬱症的維持治療期?
    維持治療期的意義對於抑鬱症患者的康復以及防止復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鬱友覺得狀態好了、擔心藥物的副作用、面臨著懷孕、準備結婚了擔心另一半知道後嫌棄等等原因而擅自停藥,從而導致復發的事件屢見不鮮。那麼,該如何度過維持治療期呢?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哪些方法有利於抑鬱的康復,能使我們順利斷藥康復呢?
  • 如何和抑鬱症患者正確交流?
    你身邊有沒有抑鬱症患者嗎?有的時候你一個善意的點評也會被誤解,可能會顯得自己無知和讓對方受傷,所以有必要謹言慎行,那怎麼說話才不會刺激到抑鬱症患者呢?情景一 朋友:「感覺一點都開心不起來」錯誤的回答:你為什麼不快樂呢? 正確回應:發生了什麼?你可以告訴我。
  • 如何正確幫助抑鬱症患者(相處的方法跟注意事項)
    在很多療愈諮詢的案例中,很多是親人想要幫助患病的親友,看到飽受煎熬的親人朋友,沒有人會無動於衷的,這個出發點絕對是天地可鑑無可厚非的,但是經過一個轉述的過程,往往會加重患者的病恥感,讓他不自覺的王身上貼精神不正常的標籤,這往往比陌生人帶來的傷害更甚。那麼什麼好的方法跟抑鬱症患者相處同時能夠起到幫助他們的目的呢?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會有自殺的念頭?
    據研究發現60%的自殺患者存在著抑鬱症,那麼15%的抑鬱症患者會自殺死亡,自殺是貫穿在抑鬱症的一個全過程當中。但在治療的初期和症狀控制6~9個月之後,是抑鬱的自殺的一個高峰階段,所以要時刻關注患者的一個自殺的傾向或者是念頭,要高度關注。
  • 抑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如何幫助抑鬱症患者呢?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抑鬱症的患病人數在我們國家已經達到了9500萬,也就說明這種疾病的常見性並不是說說而已,同時也說明我們國家對於這種疾病慢慢的已經開始有所重視,這片文章並不給大家講病種知識,而是給大家講講關於抑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以及如何幫助抑鬱症患者?這兩個話題展開,下面我們就進入正文。
  • 為什麼很多抑鬱症患者選擇自殺?怎樣防止抑鬱症患者自殺?(下)
    到現在我都不明白,這麼重要的生死問題,這些醫生為什麼都熟視無睹,不告訴抑鬱症患者,為什麼會產生自殺念頭,以及怎麼應對、避免與防範自殺衝動。如果醫生能給出專業解釋,並能告訴病人怎麼防範,那一定會對抑鬱症患者帶來巨大幫助,也避免了很多患者到處查資料、打聽與自己苦苦摸索等。
  • 抑鬱症——看得見的黑暗
    由於深陷威廉士稱為「看得見的黑暗」(darknessvisible)的疾病——抑鬱症的痛苦中,我們所喜愛的這位演員明顯是自殺。我們很早就知道,威廉士曾患抑鬱症,但是這個男人總能康復,或者說看似康復,他會繼續微笑、演戲並重回生活的中心。然而這次,一切都回不去了。
  • 抑鬱症患者到底適不適合工作呢?看看患者的自述吧!
    很多抑鬱症患症以及家屬經常問我說:患上抑鬱症這種疾病可以做些什麼工作,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位患者的自述,看看他是怎麼做到,如果感覺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可以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知道以及受益。下面正文開始4月底我辭職回家,在暗無天日的出租屋沒待了兩年的時間,我辭職是因為自己與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無法與人正常溝通,與同事關係相處得很差,每日在焦躁和憂鬱中度過。本想著短暫的逃離能讓自己找到快樂,以為躲過之前的工作,換一個環境就能重新找到快樂。
  • 抑鬱症患者家屬,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決定患者得到幫助還是毀滅
    大多數家屬因為對抑鬱症不了解,所以在生活中經常是給到患者更多的傷害,而不是更多的幫助!家人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關係到抑鬱症患者能夠得到的是幫助還是毀滅。02 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果家屬扮演的是一個牽引者的角色,可以讓抑鬱症患者得到來自家人的支持與幫助,那麼患者走出抑鬱,戰勝抑鬱的勝算就很大。如果家屬扮演的是一個助推者的角色,不僅不能給到抑鬱症患者他想要的幫助,反而給了他更多的傷害,那麼抑鬱症患者的症狀只會加重,並且會很難走出抑鬱,何談戰勝抑鬱呢?
  • 抑鬱症患者有哪些表現,如何幫助他們擺脫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健康狀況,其特徵是持續存在悲傷情緒。儘管每個人有時都會感到難過或沮喪,但患有抑鬱症的人通常會持續經歷令人沮喪的情緒低落,從而損害了他們每天的工作能力和生活交往能力。我該如何幫助抑鬱症患者?
  • 真正的抑鬱症是怎麼樣的?我們可以幫助抑鬱症患者什麼?
    抑鬱症是一種隱蔽性比較強的精神疾病,在患者的早期發作階段很難被患者意識到,當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時候,才有可能意識到自己患有抑鬱症。世界衛生組織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心理問題在全世界導致了12%的疾病,46%的疾病都與抑鬱症有密切關係。
  • 給抑鬱症患者八條實用建議
    文/林舒心圖/網絡抑鬱症患者需要醫學的幫助,有的人認為抑鬱症是與情緒低落有關的,調節好情緒就好了,這是種對抑鬱症理解的誤區。早期得要重視抑鬱傾向並積極的治療,不然抑鬱症的程度就會發展為重度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 如何幫助你身邊的抑鬱症患者?
    當你的家人或朋友患上抑鬱症時,你的幫助與鼓勵對他們的康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幫助他們應對抑鬱症的症狀,克服負面思維,重拾熱情與樂觀,再一次享受生活。但是,如果你因此而忽視了自己的需求,照顧他們也可能使你筋疲力盡。我們需要在保持自身情緒平衡的情況下,給予你身邊的抑鬱症患者以可貴的支持。
  • 讓抑鬱症患者恢復動力
    其中缺乏動力是抑鬱症的一個標誌性症狀:患者缺乏做事的意願和動力,並深陷自己的抑鬱情緒不能自拔。那麼在積極藥物治療抑鬱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做哪些事情幫助抑鬱症患者重新過上鬥志昂揚的人生呢?一、安排規律的生活避免抑鬱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生活起居規律化,養成定時入寢與定時起床的習慣,從而建立自己的生理時鐘。規律生活應該做個計劃,計劃可以分短期計劃和長期計劃。
  • 抑鬱症患者的重生,是來自患者家人的正確陪伴
    在照顧抑鬱症患者時,應該要有「耐心的心理準備和長期的陪伴」。這是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的兩種重要的心理意識。如果家屬已經做好了這些準備,那麼他們就不會盲目地詢問患者,因為他們真的需要時間來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 主任帶大家走進抑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希望能幫助你
    他們說需要幫助,但為什麼別人苦口婆心,卻顯然沒打算聽從任何建議,實在讓人著急,是嗎?對於指責,他們常常保持沉默,為什麼他們不能自己振作一點,而要放任情緒控制他們的生活,或者把期待完全寄托在別人身上?在他們的自我感觀中,有時自己仿佛被施住了魔法的隱身人,沒人知道他們迷失在黑暗當中,也沒人會來搜尋偶爾會聽到呼救願意提供幫助,但往往達不到他特別要求的高度。
  • 如何與抑鬱症患者談戀愛
    因為大多數和抑鬱症患者戀愛的結果都是被帶著變成了抑鬱症患者。因為情緒,是最容易傳染的。大家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那麼如何與抑鬱症患者正確地談戀愛呢?3.抑鬱症患者是否懦弱很多人對於抑鬱症的認知就是矯情,吃飽了撐的和神經病等,這些不具有科學常識的認知會嚴重傷害到抑鬱症患者。舉個例子:我說我好難過,你說我神經病。
  • 抑鬱症患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看完我哭了
    抑鬱症患者無疑是孤獨的,抑鬱症患者的孤獨與絕望外界不明白你是真的生病了,而且這種病還很複雜,從而產生許多的冷嘲熱諷,這會讓抑鬱症患者本就黑暗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在抑鬱的時候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開心一點」、「想開一點」這種話,導致他抑鬱的並非心情,開心一點、想開一點並不會減輕他的病痛,更何況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已經失去了「開心、想開」的精神調節機制。
  • 幫助抑鬱症親朋的正確姿勢|也適合拿來自救
    有些人很不幸,生下來就遺傳了抑鬱症;有些人是遭遇了人生變故之後才得了抑鬱症;有些人是慢慢的從焦慮狀態變成了抑鬱症;抑鬱症是一種剝奪快樂的疾病,而旁人是無法理解和認可的對抑鬱者最大的幫助就是帶他去看醫生。目前,出現了很多患上抑鬱的小患者,主要原因還是壓力增大導致的,最大的壓力是學業壓力,其次是青春期的壓力,再次是激素環境複雜導致的。
  • 如何開導抑鬱症患者?請聽我慢慢說來...
    由於缺乏相關知識,患者的親朋好友也不易理解患者,用不當的方式對待患者容易導致患者的情況雪上加霜。因此,對於患者的親友來說,了解與抑鬱症患者的相處之道是很有幫助的,可以幫助患者有效的度過人生低谷。第一,換位思考一般來說,患有抑鬱症的人經常會出現悲傷、憤怒和自卑這樣的心理,會不理解家人給予的關心,甚至會歪曲家人的好意,認為這些幫助這些關心都是另有目的的,所以就會對家人產生厭惡和不滿的情緒。人們在面對抑鬱症患者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放在病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要理解病人,要不斷的鼓勵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