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啤酒時,認準這2點,不管國產還是進口,都是好啤酒
炎炎夏日,最愜意的莫過於,三五知己好友,幾盤小菜,在歡聲笑語中,把世間的煩惱憂愁,伴隨著啤酒一掃而空,留下的是吹完牛皮的爽快和歡樂。啤酒和夏天真的是絕配,作為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之一,啤酒在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而啤酒本身也是英語Beer的音譯。
雖然大多數人喝啤酒都是豪飲,氣氛最重要,口感、味道什麼的反而再其次,但是口感棒、品質好的啤酒依然能夠給人以味覺的享受,如今啤酒的種類五花八門,口味和原料更是品類繁多,隨便哪個超市,都能輕鬆佔據一整面貨架,很多人都只能依靠價格來進行簡單的選擇,品質好的啤酒,價格的確要好一點,但是真正決定品酒品質的肯定不是價格,而是原料和麥芽汁濃度這2點。
啤酒根據發酵方式的不同,大致分為兩種:艾爾(Ale)(酵母在桶頂部發酵,溫度略高,發酵時間短,約佔啤酒種類80%以上)和拉格(Lager)(酵母在桶底部發酵,溫度略低,發酵時間長,約佔啤酒種類15%左右,但是產量佔到世界啤酒90%以上)。不論是國外品牌喜力百威嘉士伯,還是國內的哈啤雪花燕京青島,都是這種。
不管是那種類別的啤酒,只是發酵方式不同,最初的原料都是以小麥芽或者大麥芽為主要原料,加入啤酒花,經過液態糊化和糖化,再經過液態發酵而釀製成的。也就是說,啤酒的主要原料就是水、麥芽、啤酒花、酵母。但是作為農作物,大麥的產量並不高,而啤酒發酵本質上需要的是糧食裡的糖類,於是為了降低成本,大米、玉米以及以此為原料的提取糖類都被加進去發酵,這樣大麥用得少了,成本雖然是降低了,但是啤酒的味道就會變淡。
隨著現在工業上產啤酒產量越來越高,除了一些精釀啤酒,很少有只用麥芽作為原料的啤酒,伴隨著改良的工藝,添加了大米或者玉米的啤酒,口感也不錯,但是大廠都是添加的都是大米或者玉米這種原始原料來代替麥芽,我們要儘量避免直接添加糖漿或者澱粉這種工業品的啤酒,添加這2樣的,啤酒的品質就大打折扣了。
除去原料,第二個指標就是麥芽濃度了,麥芽濃度的標準解釋是「麥芽汁浸出物濃度或含糖量的重量比(用°P表示)」,這是鑑定啤酒的一個硬性參考指標,麥芽汁濃度越高,營養價值就越好,同時泡沫細膩持久,酒味醇厚柔和。
但是啤酒這種飲料,沒有嚴格的好與壞,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原則上是麥芽汁濃度越高的越好,但是對於酒量只有一瓶的我來說,我反而更喜歡味道寡淡一些的啤酒,跟大家分享這兩個指標,只能說避免買到品質特別差的啤酒,至於哪個是最適合自己的,就像人生的路一樣,需要自己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