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軟體將爆發,新基建黑科技公司是哪家?

2020-12-15 雲科技時代

(圖片來源:Unity)

前不久,工信部在談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時表示,工信部將實施國家重大軟體工程,特別是著力推動工業技術的軟體化。國務院同期發布《關於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加快發展》的通知,並指出: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核心能力,引導平臺增強5G、人工智慧、區塊鏈、增強現實/虛擬實境等新技術支撐能力,強化設計、生產、運維、管理等全流程數位化功能集成。

數字孿生以及用於數字孿生的虛擬實境(VR)和增強現實(AR)將是工業軟體和工業生產製造與服務的黑科技。數字孿生將物理世界反向映射到數字世界中(即賽博空間,指物理與網絡融合空間),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聯盟將數字孿生作為工業網際網路落地的核心和關鍵、德國工業4.0參考架構將數字孿生作為重要內容。在數字孿生技術中,近年來興起的用於實現數字孿生、AR和VR的實時3D可視化技術更被視為黑科技中的黑科技。

2019年,Gartner認為數字孿生處於技術期望膨脹期的頂峰,未來五年將產生破壞性創新。而在實時3D技術加持下,VR/AR和數字孿生將引發真正的破壞性創新。2020年,隨著5G、物聯網和車聯網等VR/AR和數字孿生商用外部條件達到成熟,以及VR/AR和數字孿生等取得階段性技術成果,接下來就需要實時3D渲染與交互技術的加持,從而引爆以數字孿生為代表的新工業軟體市場。

乘「新基建」東風,新一輪工業軟體將爆發

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在2月基礎上大幅上升16.3個百分點。3月PMI指數回升的背後,是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新動能回升勢頭較快。其中,數字孿生技術功不可沒:例如寶鋼位於寶山基地的冷軋熱鍍鋅智能車間,在200米長的生產線上僅有2名工人流動檢視,而由12臺智慧機器人承擔了所有「危髒難」工作。

賽迪智庫認為,疫情防控期間,諸多製造企業因受原材料不足、用工短缺等問題的困擾,難以迅速復工復產,而採用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等方面重組原有業務流程,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經營效率。採用智慧機器人加快復產復工,這僅是數字孿生的初步應用;提高機器設備智能化水平、提高製造車間柔性化水平、提高產品質量管理水平等,這些都是數字孿生的高階應用。

(圖片來源:Unity)

數字孿生更高階應用則是實現研發協同:在賽博空間構建產品數字孿生體,多物理場、多維度模擬展示產品在物理空間的狀態變化,完成產品外觀、結構、裝配等設計,縮短產品上市周期。雷神山醫院就採用了數字孿生的設計方法,負責設計的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BIM團隊為雷神山醫院創造了一個數字孿生,以提高設計、施工、落成的速度。例如,該項目利用BIM模型進行醫院周邊風環境的仿真分析,結果是有利於場地內氣體排放的迅速稀釋和擴散;對隔離病房氣流進行數字仿真模擬,通過分析在病房內形成了「U型」通風環境,能有效改善病房內的汙染空氣濃度,降低醫護人員感染風險。

本次疫情催生了智慧城市、建築、工程、汽車、運輸、製造等新型工業和產業網際網路應用。其中,數字孿生、VR、AR是主要具備破壞式創新能力的軟體創新技術。無論是基於數字孿生的雷神山醫院、各種智慧機器人,還是基於VR/AR等XR技術的沉浸式營銷、培訓、遠程運維等,都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與傳統工業軟體相比,實時3D技術極大增強了用戶體驗,能顯著提升數字孿生的應用。特別是BIM建築信息模型、CAD計算機輔助設計、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軟體產生的數據,之前都是以二維甚至僅以數字方式呈現,很難讓使用者和最終用戶有直觀的理解與認識。而在幾年前,實時3D技術還只常見於移動、PC和主機遊戲中。今天,越來越多的工業和商用公司,也開始逐漸採用這種新的創作和協作技術。

(圖片來源:Unity)

那麼,什麼是實時3D技術呢?簡單理解,實時3D技術就是至少以每秒30幀的速度進行圖像渲染,達到與人眼看物理實體無差別效果。用戶可以在3D物體內部操控,也可以整體實現沉浸式交互體驗,而實時3D交互還可以跨計算機、行動裝置和VR頭盔或結合AR應用等多硬體平臺。

為什麼實時3D對於數字孿生很重要?數字孿生就是在虛擬的數字空間建立物理物體的可視化仿真,然後在虛擬物體與實體物體之間通過網絡建立實時數據傳輸與交互,達到讓虛擬物體可以實時模擬真實的實體物效果。而實時3D技術則可以極大提升數字孿生的使用體驗,特別是可以360度獲得與真實世界中幾乎一樣的視覺效果,這無疑將極大提升數字孿生的應用空間。

Forrester在2020年3月推出了一份實時3D技術報告,對358位建築、工程、施工和製造業等負責3D內容創建的從業人員進行調研,結果顯示當前的工業軟體還停留在過時的可視化方式中,甚至還在使用實體模型!很多組織現在仍嚴重依賴傳統的人工交互、物理模型以及2D可視化;在任何需要可視化的流程環節,約1/3的受訪者表示已經有至少3年沒有更新過可視化工具軟體。從企業內部運營角度來看,61%的決策者認為可視化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痛點,糟糕的可視化體驗遍布從產品設計/原型到現場服務再到銷售展示的各個環節。

Forrester研究表明,實時3D技術能夠實現顯著的投資回報(ROI),94%已在使用實時3D的公司正在計劃擴大該技術的應用範圍,主要原因有降低成本、提高銷售量和加快上市時間。而97%還未使用這項技術的企業相信實時3D將改善、甚至變革自己的工作流和生產流程;55%的工業領導者將在未來兩年內採用實時3D技術。

Forrester Consulting 認為實時3D技術將讓數字孿生技術、VR/AR的商用在未來幾年達到臨界拐點,形成市場的雪崩效應。而以實時3D技術為特點的新工業軟體,將未來幾年呈爆發態勢。

下一個黑科技公司

數字孿生是一個新興且非常複雜的技術領域,是多種數位化技術的集成融合創新。在日前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舉辦的《工業數字孿生白皮書(徵求意見稿)》發布活動上,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工程師劉陽認為,當前工業數字孿生理論認知逐漸深化、應用探索開始湧現,但整體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普及推廣仍有挑戰。

(圖片來源:Unity)

根據徵求意見稿,數字孿生技術包括了基礎類技術和核心技術,涉及感知控制、數據集成、建模分析、人機互動等四大領域,其中在建模分析與數據集成方面既有基礎類技術也有核心類技術,而人機互動與感知控制則為基礎類技術。

想要推進數字孿生的整體應用,就需要在基礎和核心技術方面達到商業成熟,目前只有少數巨頭能獨立構建數字孿生解決方案,跨界合作是推動數字孿生應用創新的必由之路。Unity大中華區製造業主管陳祿介紹,基於Unity強大的實時3D技術和人機互動引擎,Unity正圍繞數字孿生技術體系提供實時3D開發工具;同時面向特定應用場景,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出完整解決方案。

Unity的核心技術優勢即實時3D技術以及廣泛支持的技術平臺和硬體生態體系,源於Unity在遊戲領域的技術積累。在實時3D技術領域,Unity並不算是一匹黑馬,這家公司已經是遊戲領域的基礎設施。使用Unity製作的遊戲和體驗就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覆蓋將近30億臺設備,在2019年一年的安裝量就已經超過370億次。Unity還為全球提供用於2D、3D、VR、AR和MR應用的創作工具,與Google、Facebook、Magic Leap、Oculus、Microsoft等緊密合作,可以為Xbox One、PS4、SteamVR、HoloLens 2、Oculus等超過25個平臺製作和優化內容。

實時3D技術從遊戲領域起步,現在正在改變多個行業,在工業領域,包括建築、工程和施工(AEC)行業、汽車、運輸、製造業(ATM)。陳祿表示,有非常多的工業領域開發者已經開始基於Unity平臺進行數字孿生、VR/AR、等工業應用軟體的開發,進而引起了整個工業界的重視。而Unity公司也發現在工業和商業領域,對實時3D技術來說存在著巨大的需求和市場機會。為了更好地為工業和商用領域提供通用架構和技術服務,幫助行業推進數位化轉型Unity專門成立了工業部門和分布全球的本地支持團隊。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本視頻展示了如何運用著名的Interact軟體,從零開始輕鬆製作數字孿生模型

同時,Unity也把本身的商業優勢帶入了基於實時3D的數字孿生領域:打通產品設計與最終使用者之間的鴻溝,用一個實時3D平臺連接產品創建階段的設計、仿真與工程,產品構建階段的生產製造或建築施工,產品上市階段的服務與售後、營銷與銷售變現等。換言之,在Unity平臺上,數字孿生開發者可以完成從輔助產品設計、製造到最終產品上市的全生命周期,實現全流程的數位化。據悉,Unity 已與包括戴姆勒、ABB、恩智浦半導體、現代起亞、雷克薩斯等多個頂級製造企業合作。

在數字孿生領域,Unity具備六大優勢:

首先,Unity是實現數字線程的天然良好平臺。數字線程是數字孿生的核心技術之一,數字線程提升了數字孿生產品生命周期的數據集成能力。基於統一的數據表達和Unity框架,Unity 可以定製出產品生命周期內不同階段的不同應用,保證了數據的一致性。Unity還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數據能夠很好的集成進入系統。更重要的是,Unity基於組件的開發模式,降低了其它領域參與的難度。Unity在數字線程技術中心作為中間橋梁,連接機械設備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將收集的機械數據存儲,同時也連接到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其他設備。而Unity多平臺開發功能,使得設備的運行狀態能夠在VR、MR等設備上觀看,實現更加直觀的三維效果,提供數字線程的數據集成體驗。

其次,Unity是虛實映射的重要工具。人機互動與建模分析方面主要涉及到虛實映射,這是數字孿生的核心課題之一。Unity平臺為此提供了實時渲染、物理引擎、MR等關鍵技術。Unity支持對原始CAD數據的導入,並可以進行智能的輕量化,在保證目標精度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提升效率;此外,開發者還可以通過三維掃描方式對真實模型和場景進行數據採集進而導入進Unity平臺。針對剛體和運動學仿真,Unity提供精確的物理仿真模擬模型。針對特定領域的模型模擬,Unity提供對第三方仿真建模軟體的接口支持。對於動態映射信息,Unity實時接入傳感器和控制器的高頻信號,對虛擬模型進行狀態同步和模型參數的調整。Unity還提供MR工具包,通過增強現實的虛實結合方式給用戶提供交互界面和平臺。

第三,Unity提供面向工業標準的支持。面向工業行業,Unity提供了各方面的接口和數據支持。支持主流的CAD格式模型導入和輕量化:CATIA、IGES、STEPS、Solidworks、Pro/Engineer、ALIAS、JT、FBX、3dxml、OBJ、DAE、3DS、STL等等。作為通用開發平臺,Unity對於主流的網絡協議都有標準的模塊庫方便進行調用,並且在逐步擴大支持工業領域通信協議的範圍,目前的工具包中可以支持通用的通信協議例如OPC UA、MQTT、Active_MQ等等,並對主流的控制器例如Siemens、BoschRexroth、Beckhoff、Lenze等等提供直接的通訊支持;Unity還對第三方仿真軟體接口和協議標準進行支持,例如ANSYS、Matlab、FMI等等。在Unity現有支持的工業軟體和標準協議基礎之上,用戶更可自定義開發所需要支持的模塊以及相應的數據接口。

第四,使用Unity可自定義開發決策系統。輔助決策是數字孿生的一個應用場景。Unity能夠支持自定義數據解析和數據存儲,基於收集的歷史數據,可以建立相應的人工智慧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甚至進行預測,從而影響決策。Unity提供主流機器學習框架(例如TensorFlow等)的框架集成支持,用戶可以非常容易的將自己的機器學習模型(例如深度神經網絡)連接到Unity的環境中進行訓練、測試和部署。

第五,基於Unity的開箱即用的解決方案。藉助廣泛的Unity生態圈,Unity及數字孿生的生態合作夥伴目前已經完成和提供了多種完整的產品和解決方案:Unity Reflect面向AEC行業,可將BIM元數據無損傳輸到實時3D環境,並實現多模異地協作和基於BIM數據的二次開發,在不離開Autodesk Revit、Rhino、SketchUp的前提下完成同一Reflect模型的實時設計變更,並傳輸到iOS、Android、HTC Vive等多個的終端平臺; Prespective是的面向虛擬樣機開發的數字孿生方案,支持各種工業動態數據傳輸以及XR等高級仿真技術,並為數字孿生虛擬樣機提供最先進的虛擬測試環境;Interact則為工業AR/VR應用提供場景製作工具集,可廣泛用於人體工學仿真、設計評審、製造工藝仿真、培訓等場景。我們也歡迎和其他的數字孿生企業進行合作,推出基於Unity的其他的面向垂直行業和領域的解決方案。

第六,Unity助力工業領域數位化轉型。Unity除了通過開發者或軟體開發商提供各種數字孿生、AR/VR應用和工具外,也為企業客戶提供合作開發及技術培訓服務。

總結來說:2020年對於新工業軟體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發展之年,隨著工業4.0、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的興起,特別是中國「新基建」的熱潮,Unity 在工業領域的發展也站上了風口。以Unity實時3D技術為代表所賦能的XR和數字孿生技術,將讓我國工業軟體開發者能夠開發具有自主IP的軟體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我國的工業企業抓住下一個歷史性創新機遇,真正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文/寧川)

相關焦點

  • 新基建將帶動三維GIS應用進入爆發期
    近期,「新基建」無疑是社會各界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當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出臺各項新基建政策,相關建設也在不斷加速,多個省市已經發布首批新基建項目清單。隨著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應用的開發與普及,勢必將帶動市場方面對科技產業需求的演變升級。其中,三維數據來源不同、難以兼容、規模太大、細節缺失及展示困難等,一度成為制約GIS平臺三維應用進入爆發期的瓶頸所在。ArcGIS作為全球領先的GIS平臺軟體,在2015年就開始支持I3S標準。
  • 人民日報海外版:新基建科技成色十足
    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不完全列舉的形式,將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列為新型基礎設施,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建設。由此可見,與傳統基建主要指鐵路、公路、橋梁、水利工程等不同,新基建具有鮮明的科技特徵和科技導向,以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科技為支撐,旨在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推動實現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
  • 廣發策略戴康:科技周期與「新基建」的交集 - 東方財富網
    供給端:5G帶動新一輪科技周期開啟,技術支持增強為信息化質的飛躍提供可能;逆周期政策大概率加碼,「新基建」5G網絡建設率先開道,信息化建設將成重點。需求端:提升生產效能的迫切性是信息化建設的最強推動力;疫情催化加速,公共管理與服務的信息化優勢體現,生產信息化的需求相應激活。國產替代的趨勢則為信息化建設需求端爆發提供加成。● 信息化建設的三大基礎產業鏈條和四大應用場景需求擴張。
  • 新基建風口下,今年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將呈現十大新特徵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進智能製造。工信部、發改委加快新基建頂層設計,各地紛紛加大5G、雲計算、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開發應用力度。近期製造業所展現的復甦趨向,彰顯了工業網際網路在率先打破疫情防控困局、助力復工復產、支撐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中的巨大潛力。
  • 寶信軟體:勇立工業網際網路潮頭
    抓住機遇 寶信軟體勇立工業網際網路潮頭2020年,新基建成為國家戰略,工業網際網路則成為新基建戰略的重心之一。過去的三年,中國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速度可謂風激電飛,一日千裡。更難得的是,終於迎來了新基建這一東風。機會總是留給做足了準備的人!機遇面前,中國寶武旗下寶信軟體多方布局,勇立潮頭,幹在實處。
  • 中天科技:發力新基建 穩健拓市場
    南通新基建促進大會  中天科技(600522)作為南通參與、服務新基建的主力軍受邀參加大會,薛濟萍董事長在會上作《發力新基建,穩健拓市場》的交流發言。  南通新基建應用場景展  得益於先進位造業的多元布局,中天科技在5G、特高壓、工業網際網路、軌道交通等「新基建」的重要領域均有涉獵。
  • 工業網際網路、新基建、網絡安全……科技大咖聚焦這些關鍵詞
    隨著2020年全國兩會開幕,來自科技網際網路行業的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5G、工業網際網路、個人數據保護、網絡安全新挑戰成為他們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成為科技企業集中關注的熱點。除此之外,還要建設全國性的新一代智能交通治理平臺,加快形成安全可靠的現代化交通治理體系。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執行長丁磊則對數字新基建建言獻策。
  • 新基建再次被「Pick」 傳統基建與新基建究竟有何差別?投資者如何...
    有機構預計,今年中國的基建投資將大幅加速,而儘管「新基建」很可能在未來幾年顯著增長,但傳統基建在2020年依然將起到提振經濟的主要作用。建議投資者新老基建兩手抓。指數成份股從滬深A股中選取100隻業務涉及5G基礎設施、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特高壓、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上市公司股票組成。中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50指數,簡稱「新基建50」,指數代碼:000943。
  • VANKRI平臺運營:新基建疊加新工業
    叉車等採礦、廠內物料轉運車輛上,快速切入礦山、製作工業;  在工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作範疇,百度將整合AI算法專家才能,將協助中國建材1000多家成員企業數據進行會聚,建造數字孿生工廠、才智無人工廠、工廠大腦和心臟等,取得有獨立智慧財產權、不受國外操控的核心技能……  能夠發現,百度AI新基建的落地,一開端就衝著多場景需求的全面滲透而去,這同樣離不開百度AI多年來的全面布局,以及在不同場景和模塊下都能更深化從而取得商場的信任
  • 新基建將帶火哪些化工新材料?
    2020年,從中央密集部署,到資本市場熱捧,「新基建」正式站上風口。相比傳統的基建,「新基建」是立足於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據統計,目前已有13個省市區發布了 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其中8個省份公布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為了推動傳統產業轉 型升級,促進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我國致力於構建 5G、物聯網、雲計算等科技創 新基礎設施體系,為創新發展築基的科技基建將有望得到大規模建設。科技基建 可被劃分為兩部分,一是以電子、通信為代表的「硬科技」,要求加強 5G、半導 體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以計算機為代表的軟科技,要求加強雲計算、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 不講口號,只講療效,「新基建」下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路徑
    如果你問疫情後時期對工業領域發展最有戰略性、指導性的政策是什麼?  我會回答「新基建」。而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的工業網際網路。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達到5318億元左右。2019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突破6000億元,達到了6110億元。預測未來五年(2020-2025)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3%。隨著產業政策逐漸落點,在新基建的推動下,市場空間將有望加速,在2025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
  • 寶信軟體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取得新進展
    寶信軟體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取得新進展 2020年07月08日來源:上海證券報 提要:記者從寶信軟體獲悉,在 記者從寶信軟體獲悉,在2020年7月9日至7月11日舉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寶信軟體計劃展示基於AI運籌優化技術的智能生產排產、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帶鋼表面缺陷識別等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產品。未來一段時間,寶信軟體還將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不斷加碼投入。
  • 如何理解「新基建」的意義?
    作者 | 田傑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部副部長、研究員自中央多次提及之後,「新基建」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熱點,資本市場以及各大證券公司更是視之為宏觀經濟疲軟大背景下的一顆「救命稻草」。這當然有「忽悠」的成分在裡面,但是對於新經濟、新動能而言,還是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 新基建背景下 人工智慧也將變得越來越基礎設施化
    「新基建」是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涉及的領域都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短板,有些還是被國外「卡脖子」的環節,包括5G、特高壓、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給人感覺總體而言概括為「硬核科技」,其中超過半數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範疇。
  • 睿至科技集團布局新基建領域,立足長遠發展
    近些年,「新基建」一詞火熱,其蘊含的機遇潛能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全面迸發。隨著大數據交易中心、5G新基建、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的高速發展,新基建廣泛應用於實體經濟中,也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賦能助力 近些年,「新基建」一詞火熱,其蘊含的機遇潛能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全面迸發。
  • 阿里、騰訊、百度新基建版圖來了!
    本文側重分析了BAT等科技巨頭的新基建布局、BAT的上市公司股權合作圖譜等,得到一張BAT新基建產業生態全景圖,為把握相關產業鏈的投資機會提供參考。 一、國內科技巨頭的「新基建」布局 1、阿里:3年2000億,聚焦雲計算、信創產業 4月20日,阿里雲宣布,未來3年將再投2000億元,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 萬億規模「新基建」啟動!哪些行業會爆發?它將如何拉動經濟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加快「新基建」進度。區別於「鐵路、公路、機場」等傳統基建項目。「新基建」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
  • 深度分析「新基建」,5G、工業網際網路IIoT、物聯網IoT發展邏輯梳理 *
    如果更進一步拆解,這7個領域可以劃分為3個層面:層次1:數字基建數字基建是新基建的支柱,包括5G、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數位化基礎設施。它們是新時代的「電力」和「石油」,數字基建更多是輕資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發展模式。
  • 「BATH」:新基建的企業力量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期發布的《新基建 新機遇: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把這四家企業名稱的首字母放在一起並稱「BATH」,認為以它們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已率先從科技基礎設施層面布局新基建。騰訊雲在人工智慧領域新基建布局包括「一雲三平臺」架構,即基於騰訊雲強大的彈性計算、無限存儲、加速網絡以及全域安全能力為騰訊雲AI提供強大的底層算力資源,支撐算法平臺、服務平臺以及開放平臺。  5G是構成智能世界的核心橋梁。華為發布了基於「平臺+智能」的5G全棧服務與軟體解決方案。得益於華為等深耕5G領域的中國科技企業,全球超過50%的5G站點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