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薦讀]畜禽鮮肉保鮮技術研究進展

2021-02-26 肉類研究

肉類研究》2020年34卷10期刊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廣東省農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鄒金浩、楊懷谷、唐道邦、程鏡蓉、王旭蘋的論文《畜禽鮮肉保鮮技術研究進展》。該論文由:南方現代草牧業(牛)創新團隊項目(2019KJ114);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1909020001)資助。

畜禽原料肉是消費者常用的主要食物來源,傳統畜禽肉以屠宰後直接銷售的熱鮮肉和在-18 ℃以下貯存的冷凍肉為主,隨著禽流感、豬瘟等動物性流感的爆發和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要求的提高,畜禽肉的銷售逐漸向冷藏生鮮肉形式轉變。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廣東省農產品加工重點實驗室的鄒金浩、楊懷谷、唐道邦、程鏡蓉、王旭蘋根據畜禽宰後肉品質變化機理和品質評價指標,綜述了當前畜禽鮮肉的主要保鮮技術和發展趨勢,旨在為其技術開展進一步研究和應用提供理論參考,推動畜禽養殖業和加工業的發展。

畜禽在屠宰後品質的變化大概可分為僵直、成熟、自溶和腐敗4 個階段。目前我國現行有效或部分有效的生鮮畜禽肉國家標準有GB 270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鮮(凍)畜、禽產品》、GB 16869—2005《鮮、凍禽產品》、GB/T 17238—2008《鮮、凍分割牛肉》、GB/T 9959.2—2008《分割鮮、凍豬瘦肉》、GB/T 9961—2008《鮮、凍胴體羊肉》、GB/T 17239—2008《鮮、凍兔肉》等,指標要求包括感官、理化以及微生物指標等3 種。

感官指標是最直接反映食品品質的指標之一,畜禽鮮肉產品的感官指標主要有色澤、氣味、組織狀態、肉湯性狀等。生鮮肉的理化指標是指生鮮肉腐敗變質後其理化特性改變或產物變化的定量分析指標。主要有揮發性鹽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應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汁液流失率、pH值等指標。GB/T 9959.2—2008規定,生鮮豬肉中的細菌菌落總數不得超過106 CFU/g,大腸菌群數不得超過1×104 MPN/100 g,且不得檢出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致病菌。

物理保鮮方法

低溫保鮮是畜禽鮮肉產品最常見的物理保鮮方法之一,按貯藏溫度分為冷藏保鮮(0~4 ℃)、冰溫保鮮(0~-2 ℃)、微凍保鮮(-2~-4 ℃)以及冷凍保鮮(-18~-40 ℃)4 種保鮮方式。冷藏和冷凍保鮮是目前畜禽鮮肉產品保鮮主要採用的方法,冷藏保鮮雖然可以使大部分致病菌停止繁殖,但缺點在於一些嗜冷腐敗菌仍然可以生長,而冷凍保鮮的缺點在於冷凍過程中冰晶的形成和解凍過程會使肉的品質有所下降。近年來,冰溫保鮮在畜禽鮮肉產品的保鮮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許多研究表明,經冰溫保鮮的雞肉、鴨肉、牛肉等的感官品質和貯藏期均優於冷藏保鮮。

液氮速凍保鮮屬於低溫保鮮的一種,不同於普通的氨和氟利昂冷凍,液氮沸點為-195.8 ℃,其冷凍食品的能力更強,凍結速率可達普通冰箱冷凍(-18 ℃)的100 倍以上。目前,液氮速凍技術在水產品、果蔬、預製食品中的應用研究較多,結果均表明液氮速凍保持食品原有品質的程度較高,有學者認為,-20~-18 ℃冷凍已足夠滿足生鮮肉的保鮮,液氮速凍對生鮮肉品質的影響很小。

超高壓保鮮技術是目前新興的食品高新技術之一,利用液體的高靜壓(100~1000 MPa)對食品進行一段時間處理,從而達到殺滅生鮮肉中微生物以及肌肉內寄生蟲的作用。超高壓技術對食品原有的感官品質和營養成分影響小,還可以殺滅微生物,有效延長產品貯藏期,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高產品的品質。

畜禽鮮肉產品的保鮮中,有真空包裝和氣調包裝2 種應用方式。真空包裝是將食品包裝中的空氣全部抽出並密封,氣調包裝則是通過將一種或多種氣體(O2、CO2、N2等)按一定比例充入食品包裝袋中,從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延長食品的貨架期。

輻照保鮮是利用射線通過食物時以強大的能量將食物表面和內部的微生物殺死,從而達到延長食物貯藏期的一種現代冷加工技術,目前主要有γ射線輻照、X射線輻照和電子束輻照3 種,其中γ射線輻照(60Co和137Cs)和電子束輻照在食品中應用較多,由於γ射線輻照比電子束輻照的穿透能力強,殺菌效率更高,因此多用於肉類產品的保鮮,而電子束輻照則多用於穀物類或其他低密度食品的保鮮。

化學保鮮方法

化學保鮮是將抑菌效果好和安全性高的化學物質作為食品添加劑用於食品生產、貯藏和運輸過程中,從而達到抑制微生物生長和防止食品發生腐敗的目的。化學保鮮劑包括鈉鹽、檸檬酸和磷酸鹽等無機鹽、有機酸及其鹽類,一般通過單一添加或複合配製成保鮮液應用於生鮮肉中。

生物保鮮方法

生物方法保鮮是指利用一些具有抑菌或殺菌特性的天然物質,將其配製成一定濃度的溶液,一般通過噴灑、浸泡或塗膜等方式用於畜禽鮮肉產品,進而達到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提高產品貨架期的效果。目前,研究較多的主要有利用藥用植物和微生物菌體及其代謝產物保鮮、生物天然提取物保鮮和基因工程技術保鮮。相比於單一的生物保鮮劑,由多種生物保鮮劑復配製備的複合生物保鮮劑的保鮮效果更好。

柵欄技術

由於單一保鮮技術保鮮效果的有限性,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意識到需要運用綜合保鮮方法以提高畜禽鮮肉產品的保鮮效果,這種綜合保鮮方法被稱為柵欄技術,即將單一的保鮮技術如低溫貯藏、超高壓處理、氣調包裝、保鮮液浸泡等結合使用,以期發揮各保鮮技術的優勢,提高整體保鮮效果。

由於畜禽鮮肉產品的多樣化,不同保鮮技術應用在不同生鮮肉中的保鮮效果不一,因此需要針對某一特定生鮮肉在其保鮮技術工藝上進行設計。單一保鮮技術對畜禽鮮肉產品保鮮效果有限,需要多種保鮮技術綜合運用,以期發揮各自優勢,提升整體的保鮮效果。由於畜禽鮮肉產品在加工、貯藏、運輸、分銷和零售過程中品質會發生劣化,需要生產至售賣全程把控以在銷售終端前保證產品的新鮮度。同時,多學科多研究方向的交叉發展對畜禽鮮肉產品保鮮的全面把控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消費者認為熱鮮肉比生鮮肉更新鮮和具有營養價值,近年來,由於熱鮮肉的品質問題和消費者購買方式發生變化,各大超市逐漸開始售賣畜禽生鮮肉,消費者也逐漸習慣從超市購買畜禽生鮮肉,但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其發展依舊受到很大限制。由於產業鏈結構不夠完善,保鮮技術效果不夠好,仍存在畜禽鮮肉產品的貨架期短和品質下降等問題。目前,對於畜禽鮮肉產品的保鮮已出現許多新技術和新設備,但對其保鮮效果的研究仍然是保鮮技術發展的重點。畜禽鮮肉產品的重點在於其「鮮」的程度,目前普遍認為多種保鮮技術結合使用可以達到較好的保鮮效果,畜禽鮮肉產品保鮮技術的研究還有很多發展空間,畜禽生鮮產業的發展也有較好的前景。在達到保鮮效果基礎上,也要綜合考慮保鮮成本,做到既保證產品的品質,也能為產業增加創收。越來越多的保鮮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設備不斷應用於畜禽生鮮產品中,這將對促進畜禽養殖業發展,完善畜禽鮮肉產業結構,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貿易,推動農業與食品產業的持續發展,發揮不可忽略的作用。

引文格式:

鄒金浩, 楊懷谷, 唐道邦, 等. 畜禽鮮肉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 肉類研究, 2020, 34(10): 96-102.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00722-174.http://www.rlyj.net.cnZOU Jinhao, YANG Huaigu, TANG Daobang, et al. Recent progress in preservation technologies for fresh meat and poultry[J]. Meat Research, 2020, 34(10): 96-102. DOI:10.7506/rlyj1001-8123-20200722-174.http://www.rlyj.net.cn

相關焦點

  • 饅頭保鮮技術研究進展
    當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饅頭的製作也開始由傳統的手工業向工業化生產轉變,伴隨著生產速度的加快,保存時間短、常溫儲藏易發黴、易老化等保鮮問題成為制約饅頭工業化生產的瓶頸。饅頭老化後風味變差,營養價值降低,且發黴後存在食用安全隱患。因此,饅頭如何保鮮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饅頭的保鮮技術也成為很多學者們共同探討的話題。目前饅頭的保鮮技術主要從澱粉的抗老化、抑制微生物汙染以及保持饅頭風味3個方面展開。
  • [論文薦讀]L-精氨酸和L-賴氨酸在肉及肉製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的張道靜、周存六的論文《L-精氨酸和L-賴氨酸在肉及肉製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該論文由:安徽省重點研究與開發計劃項目(202004f06020041)資助。近年來,L-精氨酸(精氨酸)和L-賴氨酸(賴氨酸)在肉及肉製品中的應用已受到廣泛關注,有關2 種胺基酸對肉及肉製品保水、質構、色澤和嫩度等理化性質影響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 大蒜素在畜禽生產中的研究進展
    大蒜素是從大蒜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的總稱,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蒜素具有較多的生物學功能,如增強畜禽生長性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菌、殺蟲等。同時,大蒜素是植物提取物,具有不易產生耐藥性,藥物殘留少等特點,因此,在畜禽生產應用廣泛。 1 大蒜素的活性成分大蒜素是從大蒜中提取的一種有機硫化合物,同時也存在于洋蔥和其他蔥科植物中。
  • 如何選購好的鮮肉保鮮櫃
    市場上的保鮮櫃可以分為風冷敞開式保鮮櫃和直冷玻璃門式保鮮櫃,其作用是通過降低溫度,讓食品內部細菌減慢活動速度,起到延長保質期作用的。目前市場上出現最多的是熟食保鮮櫃,鮮肉保鮮櫃,酸奶保鮮櫃以及淨菜保鮮櫃。
  • 肉類分割工藝及相關技術資料彙編
    .pdf一種冷卻分割羊肉的綜合保鮮技術.pdf一種冷卻肉加工方法.pdf一種冷卻肉的加工方法..pdf一種冷卻肉的加工方法.pdf一種冷卻肉的快速生產方法.pdf一種冷鮮分割草魚的保鮮方法.pdf一種冷鮮肉卷的製作方法.pdf一種冷鮮肉的製備方法.pdf一種冷鮮肉的氣調保鮮方法
  • [論文薦讀]肌原纖維蛋白對揮發性風味物質吸附作用研究進展
    >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江蘇省淮揚菜產業化工程中心的高子武、王恆鵬、吳鵬、屠明亮、吳丹璇、孟祥忍的論文《肌原纖維蛋白對揮發性風味物質吸附作用研究進展》。該論文由: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7GLD021);揚州市「綠揚金鳳計劃」領軍人才資助項目;揚州大學「青藍工程」資助項目資助。蛋白質對揮發性風味物質的吸附作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食品風味品質。
  • 【研究】畜禽糞便主要汙染物產生量預測方法
    題目為《規模化畜禽養殖糞便主要汙染物產生量預測方法研究進展》渠清博, 楊 鵬, 翟中葳, 張克強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 天津  300191摘 要:合理估算和預測畜禽糞便中有機質、氮、磷等主要汙染物的濃度及產生量對於有效預防和控制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汙染,實現其資源化和無害化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 靈芝多糖研究有新進展 論文入選權威期刊《中草藥》
    中新網廣州12月18日電 (記者 唐貴江)一篇名為《靈芝孢子粉多糖研究進展》的論文近日發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中草藥》中,論文對靈芝孢子粉的多糖結構、生物活性研究進展、國內外提取工藝等方面進行闡述,為其保健功能與藥用價值提供重要參考。
  • 汙水處理軟測量技術研究進展
    近年來,國內的研究人員在汙水處理領域對軟測量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通過綜述現有文獻,概述了軟測量技術測量汙水處理相關水質指標的進展。相關論文的研究由自動化、計算機等專業人員完成。本文從水處理專業角度探討有待進一步研究之處,期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 [論文薦讀]單寧的抗氧化調控機制及其在肉品中的應用
    的韓雲飛、張雯雯、張豔妮、郭月英、蘇琳、段豔的論文《單寧的抗氧化調控機制及其在肉品中的應用》。該論文由: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8MS03050;2018MS03054);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引導項目(KCBJ201806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31660439)資助。
  • 美的微晶冰箱發布保鮮標準白皮書,定義冰箱行業保鮮技術新標準
    由中國農業農村部權威機構領銜,美的冰箱聯合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新希望六和、科大訊飛三大機構,於9月23日共同發布了行業首部專注於肉類海鮮類保鮮的《中國家庭肉類海鮮類保鮮標準白皮書》(以下簡稱為「白皮書」),旨在引導廣大中國家庭消費者進行肉類海鮮類食材的健康存儲,以美的微晶冰箱系列產品為驅動,為行業帶來全新的保鮮技術衡量標準,推動行業技術不斷變革升級
  • 麗江ISTP論文發表公司有哪些
    麗江ISTP論文發表公司有哪些動物醫學專業通俗來說,就是培養獸醫的專業,以生物學為基礎,研究動物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並在此基礎上對疾病進行診斷和防治,保障動物健康的綜合性專業。從事動物醫學專業人員可通過本文了解論文是如何發表的,如果您還在準備動物醫學論文,也有相關論文範文可以參考。下面是編輯整理的動物醫學論文發表期刊以及動物醫學論文範文。
  • 詳解周黑鴨的氣調保鮮技術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種技術叫氣調保鮮技術,也許有的滷菜人聽過,但還有很多中小滷菜店對此不太熟悉,而如果你想拓寬銷售渠道,在線上銷售你店內的產品,普通的真空包裝是無法保證產品的新鮮度與口感的,這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氣調保鮮技術是當下最好的解決辦法:氣調保鮮技術的第一次應用是在上世紀30年代,當時充的是二氧化碳,充入20%的CO2
  • 乳酸菌在畜禽養殖中的應用研究現狀
    因此,如何在提高產品的安全性與品質的同時降低成本,成為畜禽養殖者及飼料加工企業在新形勢面臨的一大考驗。這同時使飼料添加劑的選擇和應用成為關鍵。以乳酸菌為代表的微生態製劑,具有保持動物腸道微生物平衡、防止疾病、促進生長、提高飼料轉化率、改善畜禽飼養環境等功效,日益成為各大飼料加工企業和畜禽養殖業關注的焦點。本文主要闡述了乳酸菌的作用及其在畜禽生產中的應用研究現狀,並對乳酸菌製劑的應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 哪些畜禽可以養?國家徵求你的意見
    前段時間禁養令一出讓很多養殖戶都慌了,自己養的畜禽究竟合不合法?未來哪些畜禽可以養殖?是不是特種養殖都算違規?一系列問題終於在近日有了答案。 4月8日晚,農業農村部官網正式公布關於《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
  • 【技術分享】精氨酸在畜禽生產中的作用
    本文摘自《精氨酸在畜禽生產中的作用》,中國飼料,2015,24(07)。由亞太興牧技術服務經理張超整理。
  • 成都生物所在高負荷厭氧消化失穩預警與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高負荷厭氧消化失穩預警與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2019-03-14 成都生物研究所 高負荷厭氧消化失穩預警和穩定調控技術的應用可大幅提高產氣效率,提升工程經濟性。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西部之光青年學者等的支持。相關成果發表在Biodegradation 期刊上。
  • 深度學習論文TOP10,2019一季度研究進展大盤點
    過去的100多天裡,在深度學習領域,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論文產生。所以深度學習研究在2019年開了怎樣一個頭呢?Open Data Science對第一季度的深度學習研究進行了盤點總結,推出了這一季度的十佳論文。一起來看看,TOP10都花落誰家吧。
  • 我校畜禽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驗收(圖文)
    專家組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孟安明為組長,中山大學教授、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陳瑤生,國家家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院副所長楊長鎖,農業部畜禽遺傳資源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院研究員李奎,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馬月輝,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奶牛研究中心主任仲躋峰,北京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
  • 上海光機所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上海光機所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朱健強研究員、劉德安研究員研究團隊在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相關技術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提出並實驗驗證了新一類相位匹配方法——電壓調諧相位匹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17年1月27日出版的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Phys. R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