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李白尋訪道士不遇,卻發現世外桃源,寫下一首優美的詩

2020-12-14 好書天天伴

唐代是一個詩歌的盛世。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無疑是唐代詩人中最另類的,他的詩歌,自帶仙氣,被稱為「詩仙」。李白的一生,也十分熱衷於求仙問道,他渴望超脫世俗,過仙人一般的生活。

李白青少年時期,曾在四川戴天山中讀書,這裡山清水秀,環境幽雅,是修道的好地方。有一天,李白上山尋訪一位道士不遇,有些失望的李白,卻領略到了沿途的絕世美景,回家後寫下了《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唐)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李白仰慕戴天山的一位道士已久,於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李白早早地背起行囊上山求訪。

山路上,溪水叮咚作響,路邊的茅屋不時傳來幾聲狗叫,讓山林顯得更加幽靜。路邊的桃花盛開了,嬌豔欲滴,還沾著飽滿的露珠。

瞧,林間還有幾隻鹿在跳躍嬉戲,它們真可愛!李白一路行走,一路欣賞美景,不知不覺已到中午,可是,也沒有聽到寺廟的鐘聲。

他停下腳步,只見青色的霧靄籠罩著一片竹林,幾縷山泉從青翠的山峰上奔流直下。

道士到底去哪裡了呢?李白問了路人,卻無人知曉。他略有些失望,只好倚靠在寺廟旁邊的松樹上靜賞風景。

這首詩是李白18歲時的作品,李白像一位導遊,帶領我們上山訪道,欣賞了沿途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首聯,詩人首先通過聽覺,讓我們聆聽了一首淙淙溪水犬吠交織的交響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所以,溪水聲與犬吠聲,使得山林顯得更加清幽。

接著,詩人通過視覺,描繪了一幅桃花含露的唯美畫作。嬌豔欲滴的桃花,沾著晶瑩的晨露,讓人心曠神怡。

頷聯,詩人的鏡頭對準了林中的鹿,鹿是十分可愛的動物,因為怕人,它們隱藏在山林中,若隱若現。

鹿,在古代中國又是一種瑞獸,是仙人們的坐騎,有一種神秘唯美的仙氣。正午時分,李白來到寺廟前,卻沒有聽到鐘聲,走近一看,山門緊閉,使得這位道士也顯得十分神秘。

難道道士乘著林中鹿,騰雲駕霧,仙遊遠方了?不禁惹人遐想。

頸聯,李白沒有遇見道士,但是,眼前卻出現了賞心悅目的美景。詩人用一個「青」字概括了美景:青翠的竹林,青青的山峰,甚至連霧靄也是青色的,在一片青色中,山泉飛流直下,這怡人之景讓人陶醉。

尾聯,李白詢問路人道士的去向,大家卻都搖頭。李白只好再三倚靠在松樹上,悵然若失。儘管他有些失望,但是這沿途的美景,可以說不虛此行了。

實際上,從尾聯我們也可看出,李白青年時期就十分執著於求仙問道,這也使得他的詩歌中有著濃厚的道家仙氣。也許,正是鍾靈毓秀的巴山蜀水,哺育了李白飄逸超脫的仙氣吧!

相關焦點

  • 李白最網紅的一首詩,可能就藏在你同桌的日記本裡
    這麼意境優美的句子,相信很多人都會記在日記本裡吧。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林深時見鹿」出自李白的一首詩,經過改動化用之後,便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 即使不成熟,李白的這首詩,也依然令人交口稱讚
    但你知道李白不成熟的詩作是怎樣的嗎?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便是李白還不成熟的一首詩。當然這裡所說的不成熟,僅僅是與李白後期的詩相比較,還不夠豪邁奔放與清新飄逸。並不是說李白這首詩就寫得不好,反而它還贏得了歷代詩論家和人們的交口稱讚。如《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通為秀骨玉映,丰神絕勝」。再如《唐宋詩醇》:「自然深秀,似王維集中高作」。
  • 「以文會友」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李白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嚴格意義來說,說李白應該從這首詩開始,因為這是有記載的李白的最早的一首詩,作於開元初年,當時十六歲的李白尚在戴天山讀書,戴天山也就是四川江油的大匡山。李白家族居住在江油,之前曾經說過,李白的父親李客之前是在安西都護府的碎葉城做邊貿生意,家裡應該是有點錢的,古時候常說窮文富武,李白十幾歲就開始練劍了,所謂富武不是說學武的會發財,而是說學武本身是花錢的,一般的普通人家是支撐不了學武的費用的,大家也許會覺得學武就是拿著個刀啊劍的比劃比劃,哪裡會花什麼錢啊,但其實學武拜師、體格打造、傷病調理,江湖交往,哪哪都需要錢的,所以李白十幾歲就能夠文武全才,說明他們家還是有點積澱的
  • 李白獨自登樓寫下一首詩,開頭第一段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唐朝是一個詩歌的盛世,曾湧現過燦若星河的詩人,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便是有著「詩仙」之稱的李白。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都會喜歡上李白,喜歡上他的詩。蘇軾贊其有:「英瑋絕世之姿」連大詞人辛棄疾都寫了一首《憶李白》,將他對李白的敬佩盡數傾賦於詩中。 李白寫下的好詩三天三夜都談不完,今天選說的是李白在人生失意時,獨自登樓寫下的一首令人美到心醉的詩。
  • 李白與朋友話不投機,寫下一首詩諷刺對方,並且態度頗為不客氣
    李白是一位放蕩不羈的天才詩人,他的一生可謂是一個傳奇,一輩子都是在遊山玩水,可就是這麼一個人,卻是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詩人,而且還被後世尊稱為「詩仙」,他的很多作品寫得很是優美,裡面一些經典的詩句,更是被歷代的詩人所化用,所以他的作品應當說是對於後世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 李白年輕時的一首詩,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最後7個字堪稱神來之筆
    七言絕句是詩歌的一種特殊形式,古代擅長寫七言絕句的文人數不勝數,但真正稱得上高手中的高手只有兩人,即被譽為「七絕聖手」的王昌齡和詩仙李白,《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贈汪倫》都是李白的代表作。通常來說,詩人創作的靈感和思路,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李白卻幾乎不受影響,豁達和浪漫的心態伴隨終生。李白祖籍在隴西(甘肅),卻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青年時期外出遠遊、求學,順便尋訪名山大川,學習知識的同時開闊視野,增加社會閱歷,期間去過很多地方,其中就包括湖北安陸。
  • 李白第一次離開故鄉四川,寫下一首有趣的詩,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李白身上的天才氣質,還有那種狂氣,可以說是令後人津津樂道,只有一個有大才,品格高尚的人,才有資格驕傲。我們從李白眾多的作品中,最是能夠感受到他的狂氣,還有過人的才華。唐朝的詩人燦若群星,李白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即使是杜甫對於李白的才華都稱讚不已,寫下過很多的詩讚美他。
  • 李白24歲寫下一詩,通篇都是大白話,卻被稱讚為古今絕唱!
    譬如,李白20歲以前寫下了《訪戴天山道士不遇》,21歲寫下了《登錦城散花樓》,以及24歲寫下了《渡荊門送別》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峨眉山月歌》,便是李白24歲時寫下的一首詩。當時正值唐玄宗開元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24年。這一年的秋天,李白決定離開家鄉四川「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 「林深時見鹿」,原來下句不是「海藍時見鯨」,竟出自李白一首詩
    然而並不是,「林深時見鹿」其實是李白寫的一首詩的其中一句,當然後人稍加改動,成了現在備受歡迎的名句。可是又有幾個人知道這首詩詞本來的面目呢?在經過後世的添加修改,其實詩詞早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韻味。所以今天為大家賞析的這一首詩,就是李白所寫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這首詩的第2句是「樹深時見鹿」,雖然與前文提到的僅有一字之差,但是卻也有些許不同。
  • 李白意境十分優美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便精妙絕倫!
    眾所周知,李白的詩藝術成就極高。單從絕句來看,李白便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等以五絕著稱,王昌齡、王之渙等以七絕著稱,而兼長五絕與七絕,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 李白臨終寫下一首絕筆詩,成為盛唐千古絕唱,至今無人能超越
    這話雖然絕對了些,但並不無道理,每個人到生命盡頭都會回想起自己一生的經歷,壯志未酬的人會慨然嘆息,心願未了的人會諄諄叮囑,即使唐朝最著名的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也不例外,他在臨終前曾經寫下了一首絕筆詩。絕筆詩在歷史上並不少見,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陸遊那首《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李白初次離家寫下一首詩,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著痕跡
    印象中的李白應該是一位瀟灑不羈、白衣飄飄的,手持一把長劍,仗劍走天涯。但是初出茅廬的李白也有過思念家鄉,依依不捨的情懷。這一年二十四歲的李白離開家鄉四川「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他看著遠處的山水,想著自己的未來,和家中的親人,心情有些激動,也有些留戀。
  • 他是與李白齊名的書法大家,曾寫下一首詩空靈縹緲,讀後回味無窮
    張旭到底有多牛,他是可以和李白齊名的。唐朝的李白擅長詩歌、裴旻(mín)擅長劍舞,而張旭擅長書法,此三人在唐朝被稱為「三絕」。張旭不但書法造詣爐火純青,詩詞歌賦也頗有心得,他曾經寫了一首《桃花溪》,意境優美,有景有情,短短28個字,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記》,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 李白、杜甫在嶽陽樓各寫下一首詩,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卻高下立判
    唐肅宗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李白在安史之亂中跟錯了隊伍,導致叛亂平息後被逮捕,幸而遇到大赦,撿回一條命的他決定即刻啟程,縱遊山水。途徑江夏洞庭湖,李白登上著名風景名勝嶽陽樓,頓時詩興大發,寫下名篇。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 讓李白認慫的一首廣告詩
    賀知章看了李白的詩說,何止是天下,天上也無敵,李白根本就是太白星下凡。李白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覺得有意思,而且在臨走的時候,為了感念汪倫的情誼,寫了那首著名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說實話,在李白眾多詩作中絕非一流。但因為寫的應景真切,所以讀來非常動人。而汪倫也因為這首詩青史留名。
  • 「樹深時見鹿」下一句並非「夢醒時見你」,李白原詩原句妙絕古今
    詩詞文化最為繁榮興盛的時期是唐宋,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李白便是其中之一。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白是個爽朗大方,喜歡飲酒作詩交友之人,因此有不少好朋友,也很有名氣。
  • 李白很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意境優美如詩如畫,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李白是盛唐時期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還與中唐詩人李賀,以及晚唐詩人李商隱,等人並稱為「三李」;李白是那個時代最具有才華,也最具有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想像力豐富,另外風格多樣,流傳下來的作品大概有1000多首,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精品之作,一些經典的詩句
  • 李白與人鬥詩,寫下一首千古佳作,渾雄之氣響徹寰宇
    李白憑藉自己超長的想像力,寫下了無數曠世奇文。他是月亮的忠實愛好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也是暢快的飲酒者,「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他也是詩詞領域最有膽識和才氣的創新者,「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藝高人膽大,李白就是無數詩人中的翹楚。但是狂傲如李白,也有失算的時候。
  • 學詩計劃 | 《春日憶李白》:你卓絕不凡,無敵於天下
    一千多年前,詩聖杜甫妙手一揮,寫下對詩仙的惺惺相惜之情。一句「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流傳千古,勝過千言萬語。春日憶李白杜甫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 李白年輕時被人嘲笑,於是即興寫下一首詩,更是譏笑對方不識人才
    李白是一位天才,更是唐朝唯一的「詩仙」,而且他個性也是極為張揚,寫下無數很張狂的詩作,但他青年時代剛剛從四川出來時,路過渝州,也就是現在的重慶,於是興致勃勃地去拜訪了當時的渝州刺史李邕。這一次的拜訪,可以說是碰了一鼻子灰,更是被對方更狠狠地諷刺了一番,認為他就是一個庸才,只不過是會誇誇其談,這也使得李白內心很是氣憤,為此他匆匆寫下一首詩更是譏笑了對方不識人才。那這就是李白的性格,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性格,也使得他的作品中處處充滿了一種張狂,字裡行間也是流露出了他的最為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