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Amelia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骨密度檢查的四種選擇,一次說清!
骨質疏鬆症作為一種最常見的骨骼疾病,常表現為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從而導致骨脆性增加、骨折風險增加的全身性骨病[1]。
圖1 正常骨質、骨密度低下、骨質疏鬆、嚴重骨質疏鬆的對比圖
作為一個影響全球公共健康的醫療問題,骨質疏鬆好比於一個隱匿在人群中的定時炸彈。根據全球研究數據顯示全世界大約1/3女性和1/5的男性在50歲後至少發生一次骨折事件[2]。我國研究調查顯示,我國低骨量人群數量龐大,40-49歲人群中低骨量發生率約為32.9%,而50歲以上人群低骨量發生率約為46.4%[3]。
根據我國2018年首個居民骨質疏鬆流行病調查數據顯示:20歲以上的人群超過1/10的人缺乏骨質疏鬆認識,20歲以上的人群僅有2.8%做過骨密度檢查[3]。
1
什麼人需要做骨密度檢查?
綜合中國的指南、診療手冊和解讀[1,5-6],建議以下人群進行骨質疏鬆的篩查:
表1 建議進行骨質疏鬆篩查的人群
另外,《中國防止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15年)》中將骨密度檢測項目納入到年齡≥40歲人群的常規體檢內容[4]。
2
骨密度檢查方法怎麼選?
【DXA 檢測骨密度】
檢測目的:可用於骨質疏鬆症的診斷、骨折風險性預測和藥物療效評估,雙能X射線吸收測定法(DXA)骨密度測量是目前公認的骨質疏鬆症診斷標準(表1)。新型DXA測量儀所採集的胸腰椎體側位影像,可用於椎體形態評估及其骨折判定(VFA)。
檢測部位:其主要測量部位是中軸骨,包括腰椎和股骨近端,當腰椎和股骨近端測量受限時,可選擇非優勢側橈骨遠端1/3作為測量部位。
注意事項:DXA正位腰椎測量對椎體及後方的附件結構敏感,但其結果可能受腰椎退行性改變(包括:椎體和椎小關節的骨質增生硬化等)和腹主動脈鈣化影響。DXA股骨近端測量適用於測量股骨頸、大粗隆、全髖的骨密度,可通過股骨頸和全髖的測量進行骨質疏鬆診斷。另外,不同DXA機器的測量結果未進行橫向質控時,不可進行相互比較。
表2 骨質疏鬆症診斷指標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符合以下三條中的一條):
髖部或椎體脆性骨折
DXA測定的中軸骨骨密度或橈骨遠端1/3骨密度的T-值≤-2.5
骨密度測量符合骨量減少(-2.5<T-值<-1.0)+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遠端發生的脆性骨折
【定量CT】
檢測目的:定量CT(QCT)可分別測量松質骨和皮質骨的體積密度,較早地反映骨質疏鬆早期松質骨的丟失狀況,可用於骨質疏鬆藥物療效觀察。QCT腰椎測量結果可對絕經後婦女椎體骨折風險進行預測。
檢測部位:QCT通常測量的是腰椎和/或股骨近端的松質骨骨密度。
【外周骨定量CT】
檢測目的:測量結果主要反映的是皮質骨骨密度,可用於評估絕經後髖部骨折的風險。但因目前無診斷標準,尚不能用於骨質疏鬆的診斷及臨床藥物療效判斷。另外,高分辨外周骨定量CT(pQCT)除測量骨密度外,還可顯示骨微結構及計算骨力學性能參數。
檢測部位:pQCT測量部位多為橈骨遠端和脛骨。
【定量超聲】
檢測部位:定量超聲(QUS)測量對軟組織、骨組織、骨髓組織等結構敏感,通常測量部位為跟骨。
檢測目的:目前主要用於骨質疏鬆風險人群的篩查和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評估,但尚不能用於骨質疏鬆症的診斷和藥物療效判斷。優勢QUS測量結果不僅與骨密度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還可提供有關骨應力、結構等方面的信息。
注意事項:目前國內外尚無統一的QUS篩查判定標準,可參考QUS設備廠家提供的信息,若結合結果考慮可能存在骨質疏鬆時,應進一步行DXA測量。
3
腰椎篩查是重點!
椎體是常見骨折部位,但因無明顯臨床表現而被漏診,所以需要在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危險人群中開展椎體骨折的篩查,而胸、腰椎X線側位影像可作為診斷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首選檢查方法,因此,符合指徵的人群應及時進行檢查(見表3)。若在檢查中發現其他異常X線徵象存在時,應進一步行其他合適的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和鑑別。
表3 進行胸腰椎X線側位影像檢查的指徵
滿足以下任何一條者應進行胸腰椎X線側位影像檢查:
>70歲的女性和>80歲的男性,椎體、全髖或股骨頸骨密度T-值≤-1.0
65~69歲的女性和70~79歲的男性,椎體、全髖或股骨頸密度T-值≤-1.5
絕經後女性及年齡>50歲以上男性,具有以下任一特殊危險因素:
· 成年期(≥50歲)非暴力性骨折
· 較年輕時最高身高縮短≥4cm
· 1年內身高進行性縮短≥2cm
· 近期或正在長程(>3個月)糖皮質激素治療。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療指南(2017)[J]. 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誌, 2017(5).
[2]. 中國自己的「骨」數據.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3]. 中國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及"健康骨骼"專項行動結果發布[J]. 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誌, 2019, 12(4):317-318.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J].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誌, 2017, 024(011):6-11.
[5]. 章振林,金小嵐, 夏維波. (2017).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療指南(2017版)要點解讀.中華骨質疏鬆和礦鹽疾病雜誌, 2017,5,411-412. doi: 10.3969/j.issn.1674-2591.2017.05.001.
[6].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鬆委員會.(2015). 中國人群骨質疏鬆症防治手冊2015版(討論稿). 第十五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暨第十三屆國際骨礦研究學術會議,2015-04-17.
本文首發丨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本文作者丨Amelia
審核 | 主治醫師 徐乃佳
責任編輯丨Amelia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