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標籤
提到林徽因,腦海中想到的,就是光彩照人的「才女」形象。她溫柔、知性、美麗大方又飽讀詩書,世間美好的東西仿佛都和她環環相扣。
不僅如此,更是因為徐志摩的瘋狂追求,使得林徽因更加聲名大噪。
但是,拋棄徐志摩、丈夫梁思成、公公梁啓超等這些標籤,林徽因就是林徽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才女,是一名作家、一名文學家更是一名建築學家。
建築學的夢想
在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於浙江杭州,從小林徽因一直跟隨自己的祖父母生活。在1921年,林徽因跟隨父親前往歐洲進行學習,因為居住的女房東是一名建築師,受此影響下,林徽因對於建築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慢慢形成了學習建築學的夢想。
在與梁思成結婚後,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趕赴美國攻讀建築學。但是因為是女生,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系拒絕了林徽因的申請。
在當時的人們眼中,女子是沒有辦法像男子一樣成為一名建築師的。但是林徽因並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在她看來,男人可以做到的,女人同樣也可以做到。
於是林徽因選擇「曲線救國」,一邊在美術系讀書,一邊通過選修的方式,攻讀了建築系所有的課程。建築系的學業任務很重,每天都要面臨巨大的壓力與負擔,為了完成學業,每天林徽因都繪圖到深夜。
但是,因為熱愛,所以飽含熱情與信心,林徽因並不覺得辛苦。最後,優異的成績也回報了林徽因,所有的選修課成績都是A。
那個時候,社會上大多數人都認為女人做不好事業,就應該投身家庭,選擇在家裡面相夫教子。但是林徽因用自己的努力與成績向大家證明,女人並不比男人差,男人可以做到的,女人也可以做到,投身於祖國事業,是她一生的追求。
一生獻身建築學
在學成回國之後,林徽因跟隨丈夫梁思成到達東北大學支教,並且創造了東北大學建築系。創系剛開始的時候,整個建築系只有林徽因和梁思成這兩個講師,但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他們還是做到了,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完完全全由本國人培養出的優異的建築師。
不僅如此,林徽因更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在戰爭爆發後,就算一直顛沛流離也沒有抹殺林徽因對於戰爭必將勝利的信心。抗戰結束後,林徽因全家在北平安定下來。
一直以來因為喜歡建築學,林徽因一直致力於古建築物的保護工作。在1935年的時候,北京開始對古建築物實施大規模的拆除工作。
當時為了保護那些飽含「故事」的建築物,林徽因丈夫梁思成與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發生了激烈的爭論。隨後不久,林徽因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再次與吳晗發生了正面衝突。在這次衝突之後,林徽因病情迅速惡化,最後拒絕吃藥救治,在1955年4月1日,不幸病逝,享年51歲。
林徽因的墓碑被砸
就這樣,一個才女的時代就此落幕。林徽因在文學上寫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其中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最為出名。不僅如此,林徽因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主要設計者。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
在林徽因去世之後,她被安葬在了八寶山的革命公墓,她的墓碑由丈夫梁思成親自設計。墓碑簡潔大氣,墓碑下方是漢白玉圍繞的花,中間那朵驕傲盛開的蓮花最為注目,簡直就是對林徽因最真實的寫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如蓮花一樣高潔偉岸。
而墓碑上的文字,也只是簡簡單單的「建築師林徽因之墓」這幾個字,不是誰的妻子,不是誰的母親,她就是她,一個傑出的建築師「林徽因」。
這一塊簡潔的墓碑,卻飽含梁思成對於林徽因的愛慕與讚美,是林徽因本人最真實的寫照。但是,一場動蕩卻使得這個墓碑被砸毀,墓碑上的花朵粉碎的七零八落,而「建築師林徽因之墓」這幾個字更是沒有辦法識別出。
對於已經去世的林徽因來說,這不僅僅是墓碑被碎壞,林徽因這一生都在致力於建築物的保護工作,但是自己的墓碑卻被砸毀。而這一砸,就是對於林徽因,這一個新時代偉大文學家、偉大建築學家甚至是對於林徽因本人的否定。
重建墓碑?
風波過後,很多人想要重建林徽因的墓碑,但是遭到了林徽因兒子梁從誡的拒絕,在他看來母親是自己最尊敬的人。但是卻在死後受到了這樣的對待,這使得他十分寒心,比起重建,他更害怕這種對於母親的惡意再次發生。
於是就這樣,林徽因的墓碑就這樣以一個物資部額形式,默默地佇立在墓園裡面,時刻提醒人們這個女子所遭受的不公待遇。直到2003年,林徽因的墓碑被修復成了原本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