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險!佛山男子誤吞魚刺,穿透食道扎入大動脈。萬幸!「最強天團」無縫接力五個複雜手術救人。
日常生活裡
相信許多人都曾遇到過
吃魚時被魚刺卡喉的情況
而廣東的梁先生因為誤吞了一根魚刺
付出了50多萬元的代價!
不僅如此,他還險些丟命
情況為何如此嚴重?
視覺中國
41歲佛山市民梁先生邊喝酒邊吃魚,誤吞了一根約3釐米長的魚刺。沒想到,這根細細的魚刺穿透了食道、縱膈,「遊走」到了他的大動脈——胸降主動脈,引起了感染、形成假性動脈瘤……
不做手術必死無疑,做手術命懸一線!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醫學專家決定冒險一搏:十多個學科團隊數十名醫務人員分批進入手術室,無縫接力,五個複雜手術一氣呵成,找到可惡的元兇魚刺、置換人工血管、清除了感染灶、拆除了炸彈「假性動脈瘤」、堵住食道破裂口……
最終,梁先生死裡逃生,近日將出院。
魚刺惹禍
穿透食道後造成「致命傷」
今年3月30日,梁先生一家人在家吃晚飯,晚餐中有鯽魚,梁先生還喝了點酒。可能因為飲酒後神經反射的遲滯,使得當時梁先生誤吞了魚刺卻沒有感到明顯不適。有醫生事後分析,如果他當時第一時間就醫,魚刺不會扎得這麼深,也不會引起感染。
沒想到,這一耽擱就是十多天。這期間,梁先生在吃飯時會感到隱隱的不舒服,以為是胃病也沒太在意,直到吃飯時有「頂住」的感覺,才匆匆就醫。當地醫院在CT檢查中發現了這根魚刺,直到這一刻,梁先生才知道自己曾誤吞過魚刺。
可是此時
這個魚刺在食道的不停蠕動下
已經越扎越深
穿透食道以及緊鄰食道的縱膈
徑直扎入人體最粗的大動脈
胸降主動脈
這根魚刺對梁先生已經造成兩處「致命傷」。一處是在食道內已經形成了「瘻」,瘻口處已有感染,食道分泌物也會從瘻口進入胸腔引起更為嚴重的感染;另一處是在胸降主動脈形成了假性的主動脈瘤,這個瘤的瘤壁非常脆弱,可以說是「吹彈可破」,一旦破裂,梁先生就可能在一瞬間因大出血而休剋死亡。
冒險一搏
「最強天團」追緝小魚刺
梁先生在當地輾轉幾家醫院,但沒有醫院敢收治。「醫院不敢收治是可以理解的,梁先生的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兇險異常。國內某大型三甲醫院統計的該類型手術共23例,僅3例存活。」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心外科主任吳鍾凱教授在同學群裡看到梁先生這個病例,決定把他冒險「撿」回來。
梁先生一到中山一院就被收治到心胸外科的ICU「特別保護」了起來。ICU的唐白雲教授介紹,一般人血壓高壓都在100以上,但假性動脈瘤隨時可能「爆雷」,因此要藉助醫學手段把梁先生的血壓控制在90多。
影像科的專家們對梁先生進行了細緻的影像學檢查,影像學的結果顯示:魚刺在第6胸椎的位置穿透食道,水平刺入胸降主動脈,假性動脈瘤大小約4×5釐米,魚刺長約3釐米,一半在主動脈內,一半在假性動脈瘤內。影像科的楊有優教授用其紮實的美術功底,手繪了一張「緝兇圖」——精確標註出魚刺在解剖結構中的大小、形態、位置。這為整個治療方案的制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楊有優手繪了一張「緝兇圖」,精確標註出魚刺的大小、形態、位置
手術能不能做?該如何做?吳鍾凱教授召集醫院的「最強大腦」MDT團隊——他們均是各領域中經驗豐富的頂級專家,圍繞梁先生的手術方案、手術期治療和術後康複方案等進行了輪番的頭腦風暴。
不知情的人看到這樣的「頂配」治療團隊,還以為梁先生是個超級VIP。其實他就是普通的務工人員,與所有醫生都非親非故。「我當時是考慮他還這麼年輕,做手術雖然九死一生,但仍有一線希望。」吳鍾凱說,這就是讓他願意冒險一搏的原因。讓他特別感動的是,他的決定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支持,大家願意一同分擔風險、勇往直前。
然而,就在治療方案的討論制定過程中,梁先生出現了兩次嘔血伴失血性休克,血壓一度降到45/26mmHg,經過緊急搶救後,其病情才穩定下來。
體外循環保駕護航
拆除炸彈「假性動脈瘤」
4月18日,專家團隊
在體外循環的保駕護航下
開始手術
順利完成了人造血管置換手術
找到可惡的元兇「魚刺君」
拆除了炸彈「假性動脈瘤」
找到了食道破裂口
「致命魚刺」約3釐米長
據了解
這根魚刺最終讓梁先生家人
付出了50多萬元的代價
但好在性命得以保住
梁先生的妻子介紹
能夠康復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
以後全家都再也不敢吃魚了
說到魚都怕了
專家介紹,在臨床中食道取異物很多見,但魚刺一旦進入食道,只要超過2天時間,很可能蠕動到食道外,一旦刺入主動脈,死亡率高達85%,梁先生就是這種情況。
醫生提醒:日常生活一定要注意飲食安全,喝酒不吃魚,吃魚不喝酒。
梁先生就是喝酒吃魚,喝了酒後,人的察覺、感受能力下降,吞了魚刺也不知情,他過了十天因為身體不適才發現是吞了魚刺,導致了這場生命危機。
遇到魚刺卡喉怎麼辦?
記住這些急救方法!
來源: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彭福祥、梁嘉韻 綜合央視新聞、信息時報、視覺中國
編輯:劉嘉文
校對:吳方舟
審核:鄔嘉宏
籤發:區健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