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食堂徵文人大:西區飲食故事

2021-02-17 MissRUC

既然青春留不住·大學食堂徵文火熱進行中!

青春最是大學時。不管是黑暗的進餐體驗,還是深情的美食經歷,都跟你的求學和愛情一樣,是你大學生活「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烽煙已起。讀者君地無分南北西東,人無分在校離校,皆請追摹過往,窮搜親歷,深挖各校美食及其他,整理成稿。請發:zhishifenzitougao@126.com

第一發:北大88級王萍萍《人生就像在學二吃一頓飯》

第二發:人大93級徐壯志《難忘東區食堂的水煮肉》

第三發:人大93級宋凌雲《西區飲食故事》

第四發:.敬請期待(70後已衝鋒在前,期待80/90/00後的你~)

本文作者宋凌雲,人民大學新聞系93級校友。

歡迎關注其公眾號:星期二晚間俱樂部(mapuerxiaojiedipan)

生於七零後的我們是非常幸運的一代人,生長於物質匱乏年代,眼神清澈,大把的時間用來固守自己的內心,很多人剛滿二十歲就開始懷舊,這一路走來,總是頻頻回首,帶著種種複雜情緒回味青春時代的樂與怒,愛與愁,糾纏與別離,執著與放下。

前幾日一位不知名的北大校友寫了一首長詩:《人生就像在學二吃一頓飯》(點擊閱讀),激起了我班同學壯志兄的洶湧文思。他用了半天時間,洋洋灑灑寫了一篇《難忘東區食堂的水煮肉》(點擊閱讀),引得班裡一眾吃貨淌著口水,你一言我一語回憶當初崢嶸歲月……

好吧,眼看著明年就是大學畢業二十周年,我也拋磚引玉呼應一篇,談談人大的西區。飲食男女,儘量兼顧。

九十年代人大食堂飯票

1993年秋,作為大一新生,我被一位熱心的師兄引領著踏進人大校園,那時的我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滿心歡喜。所到之處,四顧都是高大的宿舍樓和教學樓,比中學氣派多了。這就是傳說中的大學!我很欣喜。

但是,師兄有些抱歉地告訴我:人大校園……實在乏善可陳,條件艱苦,你可千萬不要失望。

安頓下來,在學校裡住得久了,才發現師兄當初的抱歉的確不是客氣。九十年代的北京眾多高校,別說北大清華那巨大的校園面積,著名的一塔湖圖,就算臨近的北理工,也要比人民大學的校園恢弘嶄新。彼時的人大校園,被二炮家屬院夾擊著,狹長纖細如一條帶魚。在這種趣怪的地理條件下,人大校園,被涇渭分明地分為東區和西區。

說起來真是一把辛酸淚,東區和西區的生活設施水平完全不在一個歷史階段。東區的食堂美食很多,品種更豐富;西區食堂,品種單一,號稱魚香肉絲的菜裡面常常是茄子和肥肉丁,汪著半碗油。好像當時有人做過精確比較,東區食堂師傅勺下的一兩米飯,也比西區食堂要大方慷慨,份量更足;除了東區食堂之外,更美味價廉的清真食堂,以及有很多新鮮花樣的留學生餐廳(我們吃飯的地方叫食堂,人家吃飯的地方叫餐廳,聽聽這檔次),基本都在東區領域。但那麼美好的清真食堂,我是直到大四,膽子變肥了才敢進去的。之前一直認定那是對少數民族同學的福利,自己沒資格享受。

留學生餐廳,大學生涯四年終了,我都沒機會也沒膽量進去過。聽去過的同學說,那裡賣義大利麵和沙拉,常常看到裹著軍大衣的黑人兄弟們和白臉的東歐留學生們(人大當時特別受第三世界和已經垮塌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留學生歡迎),拿著飯盆,操著或者很流利或者很不流利的漢語,跟大師傅說我要這個,我要那個。

在當年的老照片裡找一張吃飯時拍的還真不容易

東區澡堂更寬闊,噴頭更多,熱水更衝;西區澡堂呢,地方小,女生又多(當時人大七成女生住在西區),還常常停水。女生洗澡程序是複雜的,當時澡票都是按一人一周一次來供應的(也不知道那些管後勤的大爺們腦子裡是水還是水泥),洗個澡太不容易了,於是西區女生澡堂內,常常發生如下的情形:一個女生佔著一個噴頭慢悠悠又洗又搓,旁邊一個等位子的女生忍了又忍,終於怒了,兩個人一通爆吵……(好吧,我不會承認那個耐著性子等位的壞脾氣女生是我)為了避免大學沒念完就在澡堂因群毆被打死,我寧可選擇多走兩步,去東區澡堂解決個人衛生問題。

記得東區澡堂門口還有比較高檔的美髮館,有一次碰到長發飄飄的好雯同學在那裡鋦頭髮,價錢好像是二十元一次。令我目瞪口呆,二十元,對當時的我來說代表著很多錢……從此明白了要維持那麼黑直柔亮順的一頭長髮,其實是很辛苦的。

我和穿深色連衣裙的徐好雯。她的頭髮就是傳說中的黑長直。

東區緊鄰人大東門,外面有高大上的雙安商場和當代商城,有進城的公交線路302和320,有比較高檔的帶包間的綠葉餐館,多走兩步就是星級大酒店燕京酒店,聽說大堂內每晚都有人彈奏鋼琴,在大堂還能高雅地喝咖啡,有繁茂的雙榆樹市場,各種繁榮便利,一派都市氣息;西區呢,門外原來是一片荒蕪的田地,馬路對面有個臨街的萬泉河商店,國營氣息濃厚,冬天商店裡生煤球爐子取暖,厚厚的棉門帘子拍臉上能讓人窒息。再多走兩步就是荒僻的萬泉河邊。新聞學院有位對我們總是滿臉笑容的鄭超然教授,每天早上跑到萬泉河裡遊野泳,風雨不息,雷打不動。

我們剛入校的時候西門外終於開始動工修三環。到了大一暑假前,巍峨的西三環竣工了,雖然它在人大南側就掉頭而東,然而仍然給西門帶來了小小的繁榮。穿過三環,是一條狹窄的胡同,兩邊都是臨街賣零散食物的臨時攤位,我記得五香花生米是三塊錢半斤,還有很多蒼蠅館子,老闆娘通常操四川口音,魚香肉絲賣八塊錢,即使像松鼠鱖魚這樣的硬菜,也大概是在十七八塊左右,那時好像沒有超過二十元的菜。二十元……對彼時的窮學生來說,是一筆大錢。

種種比較下來,住在東區,就等於和發達資本主義生活接了半截軌;而住在西區的我們,還苦苦在奔小康的路上掙扎。那時都窮,連自行車都不捨得添置,因為總丟,不划算。所以,要從西區跑一趟東區,如果不是為了洗澡這樣的人生大事,輕易我是不願意的。所以大學四年我的個人記憶裡,提起東區總是一片茫然。

有關東區食堂,有關壯志兄心心念念的美味水煮肉,有關音樂噴泉英語角,有關紫藤園,我幾乎是半毛錢記憶都沒有。我跟東區的交情,只到邵逸夫老先生捐贈的新圖書館(徐壯志同學註:如今,當年的新圖早已作古,成了博物館了)那裡,再向東,真是一步也不願意挪動了。

記得每次在東區洗完澡,可以走進附近的樂樂咖啡廳,花三塊錢來一碗熱騰騰的米粉,用來補充體力。嫩滑的米粉太好吃了,有綠葉菜,有肉片,還有炸得酥脆的黃豆。可惜太貴了,我只允許自己在每次洗澡後才能如此奢侈地犒賞一下自己。關於樂樂咖啡廳裡情侶卡座的事……我怎麼沒見過在那裡公開卿卿我我的小情侶?一直懷有單身狗怨念的壯志兄,那種出位的場面是不是出於你的幻想?

那時民風還是那麼的保守,在校園裡公開手拉手的情侶都不太多。我記得當時談戀愛確定關係的一種方式,無非是上課前下課後,有男生騎著自行車來接,當那個小女生喜滋滋地坐在男生的自行車後座,伸手摟住對方的腰,那基本就表明:他是我的了,他有主了。眾人退散吧,別惦記了。

西區食堂飯菜的確水準一般,我跟它的緣分十分短暫。大一時還算勤謹,早上還能從床上爬起來去出早操,最重要的是要在出勤卡上得到當時體育老師蓋的那個章,表明你出過早操了。然後頂著凜冽寒風跑到食堂去打一個饅頭,半塊腐乳,跑回宿舍吃掉,渾身暖和和地去上課。西區食堂唯一能稱頌的大概就是饅頭,白,暄,大,特別滋養人。

阿蒙和天亮大一剛來的時候都很瘦,阿蒙是因為來自廣西,酷熱之地出來的人都瘦,天亮是因為年紀太小,來上大學的時候還沒發育完全,彼時她那把細腰,嘖嘖,估計男生一隻手就掐得過來,細得好像一不留神就要折掉了,我們戲稱她是「人大第一細腰」。即使這麼纖弱,大一第一個學期的大饅頭生涯,把她們兩個人的臉都滋養得又圓又白,一放寒假,兩個姑娘都頂著一張月餅臉回家了,讓家裡父母又驚又喜:北京水土太養人啦!

還有同學喜滋滋記得西區食堂的肉龍,金牛君還記得當時有餃子賣。我一直討厭吃帶餡的食物,所以完全沒有印象。

年輕的我其實挺龜毛的,討厭排隊,討厭那種狹窄的小桌子小椅子,討厭食堂地面上一灑水就滑得像冰面,討厭地面上為了防滑鋪上一層鋸末弄得鞋變髒,於是從大一第二個學期開始,我在西區食堂的二樓吃飯,那裡的窗口賣雞絲麵,六毛錢一兩,我買二兩就能吃飽。久了,那個負責打面的大師傅都認識我了,往往勺下留情還能多給點兒。記得大三獻血後,那個大師傅還叮囑我獻血了就別光吃雞絲麵了,得吃豬肝,那玩意補血,聽得人心裡暖暖的。(徐壯志同學註:諸多人大校友留言,都提到了一個神秘的獻血窗口,到底是個什麼鬼?誰能專文說明?)

新聞學院院慶時師妹們COSPLAY我們當年

西區二樓掛著一個大電視,上面重複重複又重複地播放著麥可·傑克遜的MV。我常常坐在角落,一個人吃麵,兩隻眼睛盯著電視屏幕。二樓還可以點菜,據我那記憶力如同照相機一般精確的閨蜜月兒回憶,有九塊錢的宮保雞丁和魚香肉絲,三塊錢的酸辣湯。我只記得那裡賣一道菜叫砂鍋豆腐,每次媽媽或者哥哥來看我的時候,我就帶他們來西區食堂二樓,總是要點這道砂鍋豆腐。

在我大學四年期間,爸爸來看過我一次,和哥哥一起來的。那是在一個冬日,我們三個人也是坐在二樓,我看著爸爸用勺子舀起一塊豆腐,熱乎乎的豆腐在冬天吃,很暖。

因為我家離北京最近,上學的四年期間媽媽總來看我。那時她已退休,哥哥還沒結婚,是她一生中最為清閒的一段時光。媽媽燒飯的手藝非常平平。剛進大學沒兩天,就有同學因為食堂的飯菜難吃開始淌眼抹淚地想家。我卻覺得食堂的飯菜比家裡的好吃多了,起碼捨得放油。可見我媽做飯的水平……呃……

但媽媽在那幾年,總會想辦法給我們弄點兒好吃的。她也不知道跟誰學的,用切得很細的榨菜絲炒肉絲,鹹淡合適,有點兒油但不膩,很適合下飯。媽媽常用那種大可樂瓶子裝這個菜,一筷子一筷子往裡續,總是塞得滿滿的一大瓶,來了就從包裡掏出來放在宿舍桌上。有時候媽媽還沒走,宿舍姑娘們已經圍在桌旁吃掉半瓶子。媽媽那種心軟的女人就見不得這個,記得有一次她臨走前,眼角含著淚花跟我悄悄說:「你們這些孩子在外面太吃苦了,這是有多缺嘴啊。」

記得有一年元旦,放三天假,我從一個在北京的遠房親戚家裡借來一個黃銅火鍋。宿舍諸人從西門外胡同裡買了肉、豆腐、粉條,還搞到了炭,三天假期,我們縮在屋裡涮火鍋。吃飽了就睡,誰睡醒了,添點兒炭就重新開鍋。後來才知道這樣很危險啊,一不留神我們可能全宿舍都會中炭氣。這種點著火鍋關著窗戶悶頭大睡的情形,很接近日後很多香港人搞過的燒炭自殺。

為了這頓火鍋宴,某個夜晚趁天黑,我和阿郎、天亮,忘了還有誰,一起去西區食堂門口,偷了棵大白菜。食堂的過冬白菜就是用草蓆子一蓋,放在門外。畢業後重溫往事,覺得幾個女孩子在夜色下抱著一棵白菜,嘻嘻哈哈跑回宿舍的景象,頗為有趣。

大二開始,接觸到西門外胡同的蒼蠅館子,接觸到炒菜,接觸到冰涼啤酒,開始在深夜時分,目睹那些如意的或者失意的年輕男女們,踉蹌著腳步,從胡同裡鑽出來,橫穿車流不息的馬路,跌跌撞撞地回到宿舍。有時候,酒醉的人甚至就歪倒在宿舍樓門口,坐在臺階上哭泣著,面前一攤冒著熱氣的嘔吐物。那時候啤酒賣兩塊錢一瓶,退瓶時還退兩毛。學八的男生常常夾著條麻袋,跑到西門外胡同去買啤酒。青春的回憶,永遠和那種綠色玻璃瓶子裝著的燕京啤酒擺脫不了干係。

大學四年,談了半年的戀愛,然後用兩年去消化那份焦灼的痛苦。莫名其妙的,在校園裡認識的人開始多起來,經常走著走著就有人過來跟我打招呼,問我還好嗎?天黑下來,如果覺得寂寞,就走出宿舍,走出西門,鑽到胡同的蒼蠅館子裡,運氣總是那麼好,總有一桌會有人站起身來打招呼,於是就勢拉張板凳擠著桌旁坐下,向眾人點點頭,拿起筷子開始旁若無人甩開腮幫子大吃大喝。記得大四那年開始,基本上一天兩頓都有機會這樣蹭上飯。常常吃完了都不知道負責買單的是哪個傢伙,呵呵……

不想見人的時候,學九樓對面那個賣零散物品的窗口小賣部的作用特別強大。九十年代在人大西區住過的男女學生們應該都記得那個瘸子,住在二炮家屬樓一層,極具商業頭腦,眼明手快地在面向人大校園的窗口開闢了那家小賣部,還有一部公用電話。

又是記憶超群的月兒提供的鮮活資料,我必須得全盤復錄如下:「學九對面的瘸子的小賣部才是我最多光顧的地方,三角蛋糕只要一塊五,漢堡包算奢侈的零食要三塊五一個,和路雪的夢龍和可愛多彼時也是奢侈的,我們常吃的是新大陸,各種口味我最愛香芋,只要一塊五。我的記錄是一晚上吃了十二根。彼時只會以食解憂。」

哈哈……吃貨的碎碎念啊。

我去瘸子小賣部常買的是美廚牌黑椒口味方便麵(這個牌子國內現在沒了?),一根雙匯火腿腸,總共兩塊錢,拿到宿舍,方便麵熱水泡開,火腿腸撅到湯裡,開吃,就算一頓。還有在夏日洗完澡後,拖著一頭溼發,跑到窗口花一塊錢買那種塑膠袋裝的冰淇淋,有粉色香草味道的,紫色香芋味道的。拿到宿舍,用勺子舀著吃,一口氣能全部吃完。

我還常常光顧郵局旁邊的那家國營氣息濃重的商店,帶櫃檯的那種,他們家賣一種熟食叫幹肉腸,三塊錢一根。大三開始,我常常逃課去圖書館看書,一看就是一整天,那會兒生活不規律,吃飯已經無所謂飯點,常常看著看著書覺得餓了,就去那裡買一根幹肉腸,塑膠袋包著,跑到附近的核桃林找個地方坐下,眼睛看著來來往往的人,一口一口地吃光。

現在想想,我那時候飲食結構有多麼不健康啊……

壯志兄提到的便民市場那家飯館我也記得,我們把它的名字簡化念成「奔三鮮」(徐壯志同學註:就是這樣發音好嗎?)。那家菜做的不錯,旁邊還有可以租書的小攤位,但還是離西區太遠。對於我們學八樓和學九樓的學生而言,西門外的蒼蠅館子,是打牙祭最好的地方。

記得有一家小館子為了表示自己價廉物美,曾經推出過一種學生套餐,十塊錢兩個菜,一葷一素,米飯管夠,一瓶啤酒。周末晚上,我和月兒常常在下了班之後——我和她一直在學生活動中心打工賺取零用,改天應該好好寫寫關於這段的回憶——就去那家小館子吃夜宵。兩瓶啤酒都歸我,我們談天說地,思想的火花不停碰撞,常常冒出各種金句。有時意猶未盡,兩個人回到宿舍樓也不捨得分手,就跑到一樓樓梯盡頭,坐在樓梯臺階上繼續聊下去,一直到黎明的曙光穿過樓門,提醒新的一天即將到來。

那是我大學時代最美的回憶。雖然失去了愛情,滿心傷痛,但互相懂得的友情救了我。那種懂得的確是一種慈悲,在最黑暗無助的日子裡如一盞燈,照亮了我。


我和閨蜜月兒

我和月兒的深厚友情在當時還招致了一些猜疑。因為過於親密,有人把我們誤解成一對。這對我倒沒什麼影響啦。對月兒,卻是有喜有悲。悲的是很多當時對她有意思的小男生因為我的存在而望而生畏,導致她大學四年一直單著。喜的是因為誤解我和她是一對,引起了當時某位老師對我們的同情和好感,那位老師正好是月兒所學專業的授課老師,於是……在他的專業課上,其實沒怎麼在學習上下過苦功的月兒,得到了全班唯一一個優秀。其他同學只得到了良或中。哦耶!懂得即是慈悲啊……

大四那年,西門外胡同裡的小館子就跟商量好了似的,奉上一種叫麻辣燙的新吃法。那種廉價的桌子當中被鋸出了一個圓洞,放著通煤氣的鍋子。年輕學生們對這種吃法都很好奇,要菜,要肉,要寬粉,要豆泡,要鴨血,一份份點齊了,幾個人圍著熱氣騰騰的麻辣湯鍋坐著,用筷子夾著各種食材,下到紅彤彤的熱湯中,涮之。

我記得自己平生吃到第一口麻辣燙,眼淚就下來了。現在臉色不變能吃辣的功力,都是在那一年打的底。臨畢業時我總是跟另一個閨蜜娜娜夥著一大幫人去吃。在飯桌上,越過熱氣騰騰的鍋子,我發覺娜娜特別會照顧人,總是張羅著這個熟了,這個可以夾到碗裡。而我,就是那個低頭勇猛地吃,抬頭大口喝著啤酒,一直受這些好心人照顧著的怪脾氣傢伙。

在足球場旁邊,一片竹林掩映下,有一家號稱人大最貴的餐廳叫鄉音閣。大四那年,我一直跟月兒叨叨著,走之前要去那裡吃一頓。後來好像也沒能力實現這個夢想。倒是在我畢業離開學校後,月兒大著膽子進去,點了一份十塊錢的朝鮮冷麵。那時候西門外胡同裡的牛肉麵,一碗只需要一塊五。

當年,校園民謠正流行。高曉松眾多的作品中,我偏愛《流浪歌手的情人》和《冬季校園》。那時候放了寒假,校園變得空空蕩蕩,我一個人毫無目的地走著,口袋裡裝著愛華牌隨身聽,反覆地聽著那些哀而不傷的歌曲:「我親愛的兄弟,陪我逛逛冬季的校園,給我講講,那漂亮的女生,白髮的先生,趁現在沒有人,也沒有風……記得校門口的酒館裡,也經常有人大聲哭泣,黑漆漆的樹林裡,有人嘆息,那宿舍裡的收音機,也天天放著愛你愛你,可是每到假期,你們都倉皇離去……」

回顧西區往事,發現青春時代那一個個沒有完結的故事,就如同一場沒有謝幕的演出,人猶在臺上,心境卻早已散場,箇中滋味咂摸起來,有限悲涼,無限哀傷。

好好的。

(文中所用合影,多謝諸位同學理解支持)

告讀者

知食分子為熱心投稿者準備的福益德愛心亞麻籽油已經飛奔在路上~

入選春日徵文/黑暗料理徵文/大學食堂徵文的諸位作者不日就將收到~

投稿者請在郵件中留下微信號及地址電話

方便小編與你聯繫哦~~~

知食分子·195期

相關焦點

  • 大學食堂徵文洛外男生女生:幸福就是對望啃雞腿
    既然青春留不住·大學食堂徵文火熱進行中!
  • 人大食堂推「plus版」饅頭,6元一個
    北京青年報中國人民大學食堂的巨型饅頭 北京青年報 圖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食堂推出的售價僅
  • 擁有最豪華食堂的大學,號稱「中國人民吃飯大學」!不胖算你狠!
    而對於吃貨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食堂了。熟話說得好:「沒有什麼事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所以說我們大學四年的煩惱很多時候還得考食堂來化解啊!今天我們來看一個令無數吃貨學生都羨慕的學校——中國人民大學,它擁有全中國最豪華的食堂,號稱「中國人民吃飯大學」,進去不胖的人真的是要麼天生體質就瘦的,要麼是極其自律的。
  •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食堂的青春記憶
    人民網北京3月29日電 (張歌)有一種食堂叫別人家的食堂。在春天來臨的時候,你們吃青團了嗎?軟軟糯糯圓乎乎的糰子,吃一口便品到了春天的味道。上周,中國人民大學北區食堂一層江南風味窗口開始供應,肉鬆蛋黃糰子、松仁豆沙糰子和薺菜鮮肉糰子穿上精心設計的新衣裳亮相。   「為了保證品質和口感,蛋黃是從鹹鴨蛋裡現挖出來的,豆沙餡裡加了松仁和金橘碎,口感更豐富。」
  • 北京高校報考指南(食堂篇)
    這道菜背後還有個小故事,據說某天有位農大學生給校長信箱發郵件,說自己想吃松鼠鱖魚,幾天之後收到回復,這道菜真的開始在食堂供應。對待吃,農大人真的很認真!中國人民大學人大的食堂主要以方位命名,東區、西區、中區、北區等食堂樸實無華的名字時常讓人產生一種「美食荒漠」的錯覺。實際上,人大的美食可是很多的。
  • 完爆網紅餐廳的大學食堂!中國最好吃大學食堂排行,不僅大學實力強,食堂也贊,你最想吃哪家?
    中國人民大學共有東、南、西、北、中五個食堂,各具特色。在人大,基本上走幾步路就可以停下來吃吃東西,胖胖身體。但是同處帝都,人大的食堂比清華北大的都要貴。其中紫金港校區共有三個食堂,分別名為大食堂、臨湖食堂以及麥香食堂,滿足同學們各類需求。而大食堂號稱亞洲第二大的食堂,一是建築大,二是餐廳多。一共分為一樓的休閒餐廳、風味餐廳,二樓的東區餐廳、西區餐廳、清真餐廳,三樓的接待餐廳,可同時供萬餘人用餐。
  • 人大食堂「刷餐盤」三秒結帳 大數據定菜品更替
    學生正在人大北區食堂一層智慧餐廳「刷盤」結算餐費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9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北區食堂一層餐廳推出智能結算服務,學生在自助區選好菜品後,把餐盤放在「結算區」,結算臺會通過感應不同餐具自帶的晶片價格而自動生成總價格,學生刷卡後就可以離開,整個過程只需要三秒,這避免了一直以來學生花大把時間排隊打飯的情況。
  • 清明時令青團受熱捧 國宴名廚掌勺人大「網紅」美食
    對於在校生而言,學校食堂裡的美食已經成為大學時代的一份青春回憶。美味青團一天能賣出2000多個3月27日中午12點,人大北區食堂「江南風味小吃」的兩個窗口前已經排起了近10米的長隊。雖然這裡也售賣小籠包、燒麥等小吃,但很多學生是衝著最新鮮的青團而來。
  • 【新生攻略】吃在人大(校內篇)
    吃在人大——食堂篇步入大學,未來四年就要靠食堂的師傅們養活了,想一想是不是有點小激動呢
  • 中國好吃大學食堂排行!不僅實力強,食堂也贊,你想吃哪家?
    中國人民大學共有東、南、西、北、中五個食堂,各具特色。在人大,基本上走幾步路就可以停下來吃吃東西,胖胖身體。但是同處帝都,人大的食堂比清華北大的都要貴。其中紫金港校區共有三個食堂,分別名為大食堂、臨湖食堂以及麥香食堂,滿足同學們各類需求。而大食堂號稱亞洲第二大的食堂,一是建築大,二是餐廳多。一共分為一樓的休閒餐廳、風味餐廳,二樓的東區餐廳、西區餐廳、清真餐廳,三樓的接待餐廳,可同時供萬餘人用餐。
  • 中山大學深圳校區西區食堂廚具採購項目中標公告
    廣東志正招標有限公司受中山大學的委託,就「中山大學深圳校區西區食堂廚具採購項目」項目(項目編號:中大招(貨)[2020]013號)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中大招(貨)[2020]013號   項目名稱:中山大學深圳校區西區食堂廚具採購項目   項目聯繫人
  • 人大附中深圳學校食堂經營承包服務中標公告
    廣東採聯採購科技有限公司受人大附中深圳學校的委託,就「人大附中深圳學校食堂經營承包服務」項目(項目編號:CLF0119SZ04QY70)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項目編號:CLF0119SZ04QY70   項目名稱:人大附中深圳學校食堂經營承包服務   項目聯繫人
  • 日本大學的「食堂生活」,才是精緻飲食的典範
    剛剛走出大學生活的學子,懷念最多的就是當年的食堂,雖然吃的時候有過吐槽,但是回憶起來那是青春獨有的「味道」。走進日本的大學食堂生活,才知道原來精緻飲食的典範,全在這裡了。注重「食之精細」的日本人,在日本大學的食堂後廚烹飪方面,也是極其的注重營養搭配,綜合調配出口味,在就餐環境和服務方面幾乎做到了能與日本當地餐廳比肩的地步。但是,價格卻往往更加「實惠」得多。就算是作為遊客,面對日本大學食堂的招牌意面,也是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 「同舟共進•我與河南大學的故事」——河南大學統一戰線慶祝建校110周年徵文啟事
    2022年9月25日,是河南大學建校110周年紀念日,為獻禮校慶,同時亦為記錄我校統戰成員獻身教育,培養人才的故事,傳承篳路藍縷、發奮圖強的河大精神,黨委統戰部特舉辦「同舟共進•我與河南大學的故事——河南大學統一戰線慶祝建校110周年徵文」活動。一、徵文對象 1.各民主黨派、統戰團體成員和無黨派人士(海內外廣大校友);2.統戰工作人員。
  • 中國最好吃的大學食堂排行top20,你想考進哪所?
    從雍園、陶園、沁園到楠園、翰園,從石牌到大學城,每一間飯堂都不缺忠實擁躉,難怪被稱為「華南吃飯大學」~飯堂的飯菜不算貴,各個菜品明碼標價,最便宜的不過2.3塊,最貴的也不過7.8塊而已,在大魔都這個物價簡直讓團支書分分鐘奔小康啊!南航的第五食堂,曾經是上了美食排行榜的首位的,被稱為大學食堂中的愛馬仕!為什麼呢,因為整個食堂成飛機狀,兩邊是飛機的窗戶。看看這照片,確實是非常高端大氣上檔次啊!
  • 我和青科的故事——青島科技大學70周年校慶徵文啟事
    9月20日,青島科技大學將迎來70周年華誕。70年風雨兼程,70年弦歌不輟。我們誠摯邀請所有曾在學校工作、學習、生活過的老師、同學、校友,回憶點滴往事、講述科大故事、表達美好祝福,為學校「雙一流」和「五有」高水平大學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 哪家大學食堂最香?盤點39所本科大學食堂
    一說起「別人家學校的食堂」,你們的想像是不是都長這樣?琳琅滿目的風味美食加上超高的性價比,足以構成一所優秀的大學食堂。今天就來盤點下39所本科高校的食堂究竟長啥樣、有啥菜!順便還附帶了學長、學姐們的評價哦。公立大學,指以國家政府或地方政府資助創立維持的高等院校。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學費較低。
  • 年度大學食堂排名!高校網紅食堂大盤點
    與此同時大學生們的口味和消費觀念也在不斷轉化,對於他們來說,食堂不僅承載著一日三餐的生活所需,也擔負著護衛同學們飲食健康、安全的重任,更是未來校園建設的重要場景之一。所以這份榜單就顯得格外重要啦,在未來這份榜單毫無疑問的會將那些顏值高、設備先進、擁有優質小吃品牌的食堂案例推送給全行業,為各大高校團餐升級提供借鑑。
  • 【盤點】中國最好吃的大學食堂排行top20,你想考進哪所?
    從雍園、陶園、沁園到楠園、翰園,從石牌到大學城,每一間飯堂都不缺忠實擁躉,難怪被稱為「華南吃飯大學」~飯堂的飯菜不算貴,各個菜品明碼標價,最便宜的不過2.3塊,最貴的也不過7.8塊而已,在大魔都這個物價簡直讓團支書分分鐘奔小康啊!南航的第五食堂,曾經是上了美食排行榜的首位的,被稱為大學食堂中的愛馬仕!為什麼呢,因為整個食堂成飛機狀,兩邊是飛機的窗戶。看看這照片,確實是非常高端大氣上檔次啊!
  • 舌尖上的高校食堂TOP10
    在人大,基本上走幾步路就可以停下來吃吃東西,胖胖身體。但是同處帝都,人大的食堂比清華北大的都要貴。比如說同樣的快餐店賣的義大利麵,在人大食堂售價是20人民幣,但是在北大售價不超過10人民幣。東區食堂最漂亮,而且離教學樓最近,有最能讓人心滿意足的食物和美味。其清真寺般的外形,更是迷倒眾多人大學子,不過裡面都是地道的中式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