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丨說說大年初五的破五節 這些講究該知道

2020-12-23 閃電新聞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有一種叫做「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1、趕五窮

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兩響)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幹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後,要努力幹一天活,稱「恨窮」。「破五」意味著只要在新的一年裡,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可過上好日子

2、要吃餃子

漢族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 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3、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漢族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

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富大貴。

4、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初五日是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

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漢族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俗以為接路頭,越快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於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5、送窮神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漢族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漢族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

山東風俗

五馬日(破五)。正月初五日,山東的一些地方稱為「五馬日」,並以這一天的陰晴來佔當年騾馬的兇吉,說這一天晴空萬裡則主騾馬興旺,據東方朔《佔書》說,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不知山東如何訛牛日為馬日。這天又稱「破五」,有些地區在初五之前婦女不能出門串親,也不準動尺剪做針線活,還不準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鍋,過了這天則不再忌諱。臨清一帶的破五,以家族為單位舉行送家堂的儀式。天還未亮,人們就都煮好餃子,上供、燒紙、叩頭,接著把神主牌位收存起來,只等三聲大炮一響,全族男人帶著香紙鞭炮集合一起,排著隊伍前去上墳,叫做送老祖宗回家。一路上,抬供的抬供,放鞭的放鞭,來到墳地再焚香紙叩頭,喊道:「爺爺奶奶,到家啦!」沂南也在這天撤家堂軸子,有的還吃炸糕,掃院子,據說這天掃院子不招螞蟻。墾利、壽光等地於這天鳴放鞭炮,全家聚餐,以示新年過去。

魯西南地區在年除日把剪刀用線纏住放在床鋪的席下壓住,到初五這天才能開始使用。臨沂、鄒城婦女這天不出門、不梳頭、不動針錢,據說動了針線會招蠍子、蚰蜒。這天普遍中午吃水餃,也可以吃麵條,有「初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的說法。

破五禁忌

中國漢族漢族民間傳統節日,也稱「忌針節」,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五日。 舊時,漢族民間過春節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飯,婦女不能用針縫紉等諸多禁忌,在過了初五之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這天,漢族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樣可免除讒言之禍。習慣上,過了「破五節」,商店酒樓五行八作方才正式開張從業。如有鋪面變化、櫃檯增減之舉,一般多在初六定奪。

相關焦點

  • 年俗丨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 這些講究該知道-破五 大年初五 送窮...
    原標題:年俗丨大年初五的習俗和禁忌 這些講究該知道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允許搞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破五」。
  • 大年初五丨破五窮,迎財神!
    來源丨詩詞天地(shicitiandi)「財神到,財神到,好走快兩步......」今日大年初五,正是迎財神,破五窮的好時節。農曆正月初五,民間俗稱「破五」。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這一天又有哪些講究呢?舊時,正月初一到初五有很多迷信禁忌,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年俗裡一般不允許搞衛生,掃地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先放在屋裡拐角處。在過了初五之後,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稱「破五」。
  • 大年初五|迎財神!各地的初五年俗還有這些……
    年初五初五迎財神,鼠年錢足夠!今天初五,年俗多多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迎財神迎財神:過了初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破五破五: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人們認為,這些垃圾到了初五就變成了「窮土」,應該打掃乾淨送走。趕五窮趕五窮:正月初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趕五窮」的風俗。開市貿易開市:大年初一關門的大小店鋪,會在今天開市,意在招財進寶。
  • 大年初五,「破五」 迎財神啦!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圓年」,意思是說年過完了,到這一天要做一個總結,劃句號了。這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風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徵「元寶」的餃子。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
  • 大年初五又被稱為破五 這一天主要吃什麼呢有哪些禁忌呢?
    大年初五又被稱為破五 這一天主要吃什麼呢有哪些禁忌呢?時間:2020-01-29 10: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五又被稱為破五 這一天主要吃什麼呢有哪些禁忌呢?
  • 大年初五習俗禁忌盤正月初五「破五」是什麼意思?大年初五吃什麼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香餑餑」。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 今日「破五」迎財神,這些財神你知道嗎?
    今天大年初五,按照傳統年俗,農曆正月初五,也叫「破五」。這一天,敲鑼打鼓「趕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既然是趕五窮,今天就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迎財神」。
  • 正月初五破五啥意思 初五為什麼叫破五
    關於農曆正月初五,相信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這一天民間各地「接財神」的習俗,不過,民間關於這一天,其實還有一個「破五」的說法,那麼為什麼說正月初五是
  • 奇葩年俗:初一不能洗澡掃地 初五半夜放鞭炮
    就拿新春佳節來說,在全國各地依然有一些奇葩年俗,讓人忍不住要吐槽——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初一不能洗澡掃地、女人不能上桌吃飯、初五半夜響起鞭炮聲、初七父母不能教訓娃兒……專家指出,所謂「陋俗」也有群眾基礎,需要在文化上加以尊重,在生活中進行理性倡導,實現漸進式揚棄。
  • 大年初五迎財神!路路發!
    春節前後是民間習俗最多的時期,尤其是進入正月以後,幾乎每天都有相對應的習俗,這些都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老傳統」,但無論哪一種,都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其中對「財富」的期待尤為明顯。正月初五這天俗稱「破五節」,破的意思就是「打破、破除」,在《歲時瑣事》中記載曰:「欲有所作為,必過此五日,始行之」,也就是說到了這一天從除夕夜到正月初四之間的諸多禁忌均可破除,如不能倒垃圾、說話要說吉利話,不吵架拌嘴等
  • 【年俗】初一到十五過年習俗完整版,你知道多少?
    春節,是中國人最濃鬱、最美麗的鄉愁而年俗則蘊含著中國人希冀美好的心願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年俗漸漸消失或者不再適宜但是了解這些年俗則是了解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最隆重的節日的重要途徑來一起看看都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習俗吧
  • 「破五」迎財神 初七「人日」
    綿延至今,年俗早就成了一種無須解釋的文化,融入人們的血脈。即便背井離鄉多年,亦是魂牽夢縈。  除夕守歲年夜飯  嚴格來說,「過年」其實是個時間段。從小年開始,一首「過年謠」就把到除夕要做的事情安排好了:掃房、沐浴、準備食物……忙忙碌碌迎接新年。
  • 新春話年俗|大年初五財神到我家門口 附嗨玩攻略
    每逢佳節朋友圈裡總是充斥著小夥伴「曬」出的各種有趣的習俗    有些廣為人知,有些極具地域特色,  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海南大年初五的年俗「破五」這一民俗時至今日,就演化成「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狀態。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迎財神,開市貿易。  在海南不少市縣的風俗會選擇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 臨沂大年初五迎財神 傳統習俗不能忘記
    今天就是大年初五了,不過在傳統上今天要去「迎財神」,可能有網友會問為什麼大年初五要迎財神?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破五為什麼迎財神   春節有很多禁忌,像我們這些年輕的寶寶,知道的還真不多。沒有關係,今天破五,禁忌破除,你又可以自由了。
  • 國學課 | 「破五」民俗有哪些?掃屋「送窮」、迎財神
    資料圖:北京市民早春時節迎「破五」。正月初五是正月裡一個重要的日子,又叫「破五」,因為農曆新年前幾天的諸多禁忌過此日可破,故有該名。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採訪時表示,「破五」的主要習俗是「送窮」、迎接財神,「這一天的食俗是吃餃子,但是和除夕的餃子還略有區別」。「破五」是指農曆正月初五,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過去,為了迎接新年,從除夕到初五之前的一段時間內,有許多規矩和禁忌,但到了初五,意味著這些都可以破除了。人們清晨早早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
  • 大年初五丨迎財神 祝您福運連連
    初五被稱為「破五」的來歷正月初五又稱為「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了。傳說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人們為了避窮神,於是把這天稱為「破五」。「破五」打破諸多禁忌「破五」意為「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一般說來,從除夕至初五期間,有許多節規和禁忌,如不能做新飯、不能出門稱忌門、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掃地灑水、商店不能開門等。但到了初五,所有的禁忌都打破了。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 新春過後,除了初二的「女婿日」,你不知道這六天是什麼節日吧?
    那麼你知道大年初一之後都是什麼日子嗎?大年初二,這一天在網上被稱為「女婿日」,去老丈人家走親戚大家都懂。在傳統節日中這一天被稱為祭財神日,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 大年初五迎財神等習俗及禁忌
    大年初五禁忌按照舊的習慣,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財。「五忙日」,禁止動土,否可能會有災害發生。無論則南北方,過去坊間都忌諱吃藕,也忌諱梳頭。但這些都是迷信的說法。
  • 臨沂大年初五出門好不好 接財神的規矩你知道哪些
    過年的時候,人們都會有很多講究,以求過年平平安安,新的一年有個好的開始,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民間有種說法,正月初五這一天不宜出門,要接財神。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小編帶您看一看。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