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嗎?農村城市英語成績兩極分化,浙大教授演講引起共鳴

2021-01-08 王老師教育觀察

英語作為中國考試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一直以來都是大家爭議的焦點。不少人認為,中國學英語的方式比較奇怪,只注重發音、閱讀理解這些內容,卻忽視了語言最基本的功能:交流。

國內的英語課,大部分都在為考試服務。很多學生學了十幾年英語,能夠考出優秀的成績,卻連基本的英語溝通交流都不會。

不是英語專業的人,大部分都很難做到和外國人正常交流。於是有人就產生了疑問,學語言無法用於交流,那它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語言是一門工具,中國過分看重英語的分量

中國人聽印度人說英語時,總是喜歡嘲笑他們的口音,稱他們說的是「咖喱英語」。實際上,印度的英語普及率比中國要高得多。中國雖然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英語教育,但在普及成果上,卻不太理想。

中國學生為了學好英語,每天花大量的時間背單詞、做英語練習題。不僅如此,到了大學還要參加四六級考試,考的都是筆試的運用。對大部分人來說,即使書面成績還過得去,也無法掩蓋大家不會說英語的事實。

許多人對英語科目早就提出了異議。尤其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大家對於是否需要創造普遍英語環境,已經開始有了懷疑。

近日,浙江大學鄭強教授的一段演講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演講中他說到,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大量時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教育過分誇大了英語的分量。他認為,中國人過分看重英語,就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許多孩子為了學好英語,花時間、耗費精力就未來提高書面成績。以前甚至還出現鄙視英語差的人情況,無法和老外正常交流,就證明這個人不行,這種片面的評價,不知道害了多少人。其實,中國英語教育發展到現在,早就偏離了語言的本質。

過分炒作英語重要性,卻是讓教育機構生根發芽

英語教育水平本身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像現在的孩子接受英語教育資源多,從小就會說比較流利的英語。相對來說,80、90代的人,英語基礎就比較差。

可是80、90 代的人中,不乏有學英語努力的人,他們依然英語水平不高,主要還是學英語的方式不對。

應試教育一直把英語作為主要考試科目,學生的主要精力也用在了做試題上,這些努力對於口語能力的提升,並沒有幫助。並且由於大家過分炒作英語的重要性,導致不少孩子為了提高英語成績,會去教育機構培訓。

像俞敏洪創立的新東方,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壯大的。孩子去英語機構學習,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提高英語成績,只是不長期溝通交流,也無法真正掌握這門外語。

對家長來說,送孩子去英語培訓班,需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上萬的培訓費,並每個家長都能很輕鬆的拿出手。

太過重視英語培訓,才讓各類教育機構不斷生根發育,看似大家都在努力學習英語,為英語傾盡全力,而中國整體英語教育發展到現在,也並沒有太大成效。英語純粹只是一門溝通交流的工具,是中國人把學英語看得太複雜,太重要。

農村城市英語成績兩極分化嚴重,讓教育變得更加不公平

英語作為考試的重點科目,一直是農村孩子的軟肋。英語基礎薄弱,很多農村學生無論在中考,還是高考中都不佔優勢。中國英語教育一般都是從初中開始,很多城市學生從小學階段已經開始學習英語知識。

而且城市孩子還會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他們的英語積累比農村孩子多得多。而英語在考試中的分值還特別高,單在這個科目上,城市和農村的差距就會拉得特別大。總的來說,英語考試,讓教育變得更加不公平了。

在現在這個時代,普通人的工作崗位基本上不用具備太完備的英語知識。對大多數人來說,只要找到自己的專業和天賦所在,就足以過好這一生。

只是目前來說,學好英語對學生還是比較重要。付出各種努力,仍然無法提高英語成績,也不需要過分在這門課上花時間。

只要相信自己,爭取把其他科目學習好,相信總的成績也不會差。總之就是,不要因為英語失去對自己的信任,英語是溝通交流的工具,僅僅是個工具而已。

【今日討論】對於英語考試你的看法是什麼,到底有沒有作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大家一起討論#12月跨年衝刺計劃#

相關焦點

  • 要不要將「英語」踢出高考?鄭強教授觀點犀利引共鳴,獲眾多掌聲
    對於將英語踢出高考,人們的態度也是處於兩極分化的,有人非常支持,認為有多少人一輩子都用不到英語,學生將那麼多精力放在學英語這件事情上太過浪費。並且高考考英語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太不公平,本來農村孩子就指著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但由於有英語的存在,這個願望已經成為了奢望。而另一部分人則是認為不應該將英語踢出高考,認為英語如今是全球通用語言,學好英語對於生活工作都是有好處的,如今所有學生都學英語,可還有人英語不好。
  • 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浙大教授鄭強的觀點,引發陣陣掌聲
    而近日,網上出現一段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演講,他也提到了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在講到日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60多年沒出過國時,鄭強教授話鋒一轉,將矛頭對準了「外語」,他說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
  • 取消留級制度到底是保證了教育的公平,還是製造了教育的不公平?
    ,還是製造了教育的不公平?城市的孩子不也是一樣不能留級嗎?沒錯,義務教育屬基本公共服務,具有平等、公平、強制等特徵,所以原則上不鼓勵留級、跳級。為此,城市孩子也不例外,不能留級。但是,有沒有想過,留級的本質是什麼嗎?通常來說,留級就是讓未達到學校相關成績的學生繼續就讀現年級。
  • 把英語踢出主科才能凸顯教育公平嗎?
    很長時間以來,把英語踢出主課的呼聲就從未停歇過。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中國宇華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光宇表示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將中小學的英語由必修改為選修,才能更加凸顯教育公平。在2020年4月13日浙大教師有關將英語踢出高考的視頻引起很大的播放量,鄭強認為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過分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分量,是我們民族不自信的表現。
  • 高考英語到底會不會變為副科?聽聽浙大的教授鄭強怎麼說的
    浙江大學鄭強教授的演講在網際網路上流傳,他還提到了他對這個問題的理解。當談到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已經有60多年沒有出國的時候,鄭強教授就把話題轉到了「外語」問題上,他說了耗費了多少中國年輕人寶貴的時間去學習英語?人家已經60年沒有出國了,難道他們就不能獲得諾貝爾獎嗎?在過去的20年中,我們誇大了英語在兒童成長中的分量,實際上,這是我們國家極度不自信的重要體現。我並不是說說外語不好,沒有外語,我也沒有今天的成就。
  • 英語的作用被誇大了嗎?浙大網紅教授鄭強和俞敏洪,誰更懂教育?
    俞敏洪最近,浙大的教授鄭強有點火,包括他之前的多個演講視頻也都被網友追捧,更是由於「炮轟」英語教學,而收穫了一眾粉絲。甚至有網友炮製出:鄭強教授說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但實際上鄭強教授沒有這麼說過。鄭強現任浙大黨委副書記,還是教授、博導,長江學者,高分子材料學專家。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科研工作者,然而近些年,他卻頗有些「不務正業」。據浙大官網的介紹,他除了教授高分子材料學相關的課程,還講授《中國夢,中華復興之夢》《中國夢—從當今教育與企業文化構建談起》,有意思吧?
  • 初二語文成績兩極分化,跟小學的積累有關,想提高語文成績怎麼做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句話:初一不上不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但是在初二階段,究竟是怎麼兩極分化的?以語文學科為主,僅表現為成績的差距嗎?顯然不是,初二語文成績的兩極分化,是表現在不管如何努力,成績始終很難提高。我們會發現,語文再也不像小學階段的學習,通過基礎的練習就能提高成績了。
  • 初二英語大變身,兩極分化套路深!
    你知道初二英語的中考地位嗎?       有這樣的一句諺語,「初一開始分化,初二難度加大,初三越考越怕」。初二英語, 承接初一, 預備初三, 是決定中考的關鍵期,小編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 一起來看一張圖,初中階段初二知識點在中考所佔比重:       圖標清晰可見,初二所佔考點比重之大,多於中考考點一半以上, 想想初二所學的動詞, 既是中考必考考點, 也是初中英語學習的難點。越是重要的時刻,越容易出現兩極分化,強者愈強,弱者愈弱。2、初二兩極分化,你會成為哪一極?
  •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痛批英語的作用被過度誇大!高考英語該弱化嗎?
    最近,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痛批英語的作用被過度誇大的演講視頻,在網上引起了比較大的轟動。但是因為學習不得法門,因為成績不理想,將來畢業肯定迴避英語專業,用英語工作交流的時間也就不多。於是形成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就是投入非常大,但是產出非常小。而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時間用在這個雞肋一樣的學科,是非常不明智的,不是嗎?鄭強教授批評我們過度誇大英語的作用,這20多年都把英語當成高考的主要科目。
  • 疫情下韓國新生調查:歸屬感缺失,缺乏鮮活友情,成績兩極分化
    韓國中央大學教育學科教授宋海德(音)表示:「千禧一代的一個明顯特徵是更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跟外界交流,對於社會的關心度正在降低。新冠疫情恐怕會進一步加劇這種現象。為了讓他們形成一個健康、良性的心理生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一起來努力。」▲韓國線上教育。
  • 英語到底該不該被「踢出」高考?浙大教授的觀點,引起不小爭議
    英語是「大學科」,在高考中與語文、數學兩個學科有著同等分量。但最近幾年,「把英語踢出高考」的聲音此起彼伏。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則浙江大學鄭強教授的演講視頻,鄭強教授在該視頻中說: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
  •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奪韓國票房冠軍,評價遭遇兩極分化
    該片10月23日在韓國上映後,引發了前所未有的觀影熱潮,一邊是連續奪冠的票房佳績,一邊卻是「兩極分化」的觀眾評價。電影對於女性議題的關注引發了韓國女性的強烈共鳴,卻招致部分男性的不滿,認為對男性存在偏見。主演鄭裕美宣布參演後,收到了大量惡評,還有女星因點讚電影相關圖片而遭受網絡暴力。
  • 浙大教授演講:是不是應該將英語「踢出」高考?
    最近一位浙大教授在演講的時候討論的一個話題引來了不上網友的議論。網友七:不是說不學英語,而是過分誇大了英語在教育中的分量,可以說大部分人參加工作以後根本沒有機會用英語。網友八:這個鄭強教授這幾天熱度挺高,可能僅僅是因為他演講說了「建議取消英語高考,把英語改成選修學科」之類的話。
  • 浙大努某某終被開除。事件代表的是社會公平、教育公平的進步嗎?
    浙大深夜通報,涉嫌強姦學生努某某被給予開除學籍處分,這一通知我們期盼已久。最近在網絡上,浙大努某某事件一直是熱點,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浙大在b站上的宣傳片更是被網友攻陷了。自浙大發布開除學籍處分通知以來,知乎、新浪新聞、澎湃新聞、中國新聞網、網易新聞等多家新聞媒體平臺,發布了這一新聞,可見此事件是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 的廣泛關注。表面上,大家是對涉嫌強姦的努某某未被開除,而感到憤慨。其實是,大家對於教育公平、社會公平的追求。
  • 疫情過後,學生的成績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聽聽老師怎麼說
    他們擔心,隨著時間的推移,班級裡學生的學習成績極可能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情況。因為網上作業的質量實在是良莠不齊。,學習習慣良好的孩子作業質量依然不錯,那些平時家長就不聞不問,作業成績都是非常糟糕的孩子,只會面臨越來越差,甚至無藥可救的境地。
  • 解讀新東方「農村情結」:希望孩子們愛上英語課
    「一個人的命運部分是固定的,部分是可以改變的」、「讓孩子對學習充滿興趣,最重要的是要鼓動起他們的主動性」、「中國農村教師的福利待遇很不夠」……伴隨著一連串的觀點,俞敏洪老師的開場演講不時引起在座者的共鳴。  「開始我沒太在意,多年來的培訓不就那麼回事,不外乎走走過場,談談理論,作作秀。
  • 說完「科學有國界」後,浙大教授鄭強又提出:把英語「踢」出高考
    最近,網上出現一段浙江大學教授鄭強的演講,說到鄭教授估計大家並不陌生,曾在演講上提出過「科學有國界」,贏得了許多人的掌聲和認可。而在這次的演講上,鄭教授將矛頭對準了「外語」。他說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
  • 英語將被「踢掉」?浙大教授的這個觀點,掌聲不斷
    有人曾經計算過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學生在上學期間究竟要花多少時間在學習英語上面。如果小學生一天是1小時,初中生是1.5小時,高中生是2小時的話那麼一共要5292小時。 這絕對是一個龐大的數據了,而且還不排除那些英語成績不好需要補課的時間。那麼花費這麼多時間學習的英語真的有用嗎?
  • 浙大副書記教授鄭強 對英語開炮,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
    最近,浙江大學的鄭強教授,就對英語公開發表自己的看法,引發下面陣陣掌聲。鄭強,2012年擔任過貴州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2016年至今擔任浙江大學學校領導、黨委副書記(正廳級)。他的演講,總是充滿了激情和感染力、更是能大膽的批判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引起廣大學生的共鳴,深受學生喜歡。
  • 浙大教授鄭強嚴正聲明:從未說過「將英語踢出高考」
    4月17日晚,浙江大學教授通過浙江大學官方百家號發布《嚴正聲明》。《聲明》中稱,近期在眾多網站上流傳的「鄭強教授倡導將英語踢出高考」、「鄭強教授說只接國外務工勞務人員,不要去接國外中國留學生回國」等內容,鄭強教授從未在任何場合發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