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壹心大哥
編輯丨笨拙的老狼
開學已經一周了,很多疫情期間厭學在家的孩子在老師、家長的關懷幫助下,又重新回到了校園。但是往往孩子都會遇到這些問題:學業進度落下、同學關係疏離、父母小心討好,於是有些孩子又開始厭學了。
於是這些孩子的媽媽又掉入了深深的自責焦慮的情緒漩渦中,這些天不斷有媽媽線上諮求助我,特別有位媽媽的心聲讓我記憶尤為深刻:
「孩子開學沒幾天又厭學回家了,他進入初中後總是這樣,在家的時間比上學的時間還多,我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費了,我現在想死的心都有了,真想把房子、車子賣掉後,買臺房車,拉上孩子、丈夫,一家人直接去大西北流浪算了!」
今天,我就自己指導『親子溝通學習圈』家長的真實案例來談談這個話題:幹掉孩子的厭學反覆,媽媽與其整天焦慮,不如現在閉嘴!本文約4000字,閱讀時間4分鐘,適合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學習並運用!
我們先來看『親子溝通學習圈』家長的真實案例:
我家孩子以前上小學的時候總是乖巧懂事,不需要我們做父母的操心,上初中以後不知怎麼了,開始出現『遲到、早退、經常說頭疼、肚子疼、動不動就需要媽媽幫忙請病假』。
孩子曾說過:『數學老師因為他上課不專心、考試成績不好而罵了他,讓他很生氣!,而且每天有寫不完的作業,每月有考不完的試,讓他很有壓力,又說班上沒有幾個好朋友,讓他總是感到上學很沒意思』,漸漸地他不上學的日子已經超過上學的日子。
疫情期間,孩子厭學情況愈發嚴重,不上網課、不寫作業,就知道拿大人的手機來玩遊戲,我跟孩子爸爸現在也是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道理也講過無數次,打罵也打罵過,都沒什麼效果。
這次秋季開學前,班主任都到家裡勸說孩子上學,我們也答應他提出的條件:『只要這次上學滿1個月,就給他買部手機』,結果孩子上學還不到一周,又吵著說:『老師上課聽不懂,同學們看他的眼神總是怪怪地,再也不想上學了!』
我以前帶孩子看遍了市內的知名醫院,都檢查不出他身體有什麼問題,所以這次開學又不願上學,我雖然很焦慮、沮喪,但還是幫孩子向學校請假了。
這幾天我上班後,孩子他便自己在家看電視、玩遊戲,好像如無其事的樣子,到了傍晚,孩子還會線上聯繫同學,問今天的上課情形、有沒有功課、考試等,而且還會寫好功課,準備明天去上學……
可是明天上學前,孩子又擔心東又擔心西的,最後不想去了,因此為了孩子上學問題,我跟老公都吵了好幾回了,同時忍不住看到孩子就數落他,家裡每天吵吵鬧鬧,搞得烏煙瘴氣的……
從上面這個真實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孩子其實是遇到了一個情緒問題,孩子表現出的各種外在:厭學、不寫作業、不上網課、玩手機、各種身體疼痛等等,這些症狀與現象都是他為了平衡情緒適應上的障礙,因為人的本性就是:『避苦趨樂』。
於是我很好奇孩子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孩子如此厭惡上學這件事情。我決定線上與這個厭學反覆的孩子對話,通過簡短的對話,孩子的回覆是:『我其實也不是不想上學,只是感覺上學好有壓力、好痛苦、好不快樂啊!』
以下是我跟上文提到厭學孩子的真實對話,徵得孩子同意,我將孩子的名字用化名。
我:冠宇啊,聽你媽媽說,你最近經常不想上學啊,是嗎?
孩子:是啊,我有時候會這樣想。
我:冠宇啊,媽媽還跟我說,上初中以後,你就開始陸續有『遲到、早退、經常說頭疼、肚子疼需要請病假』之類的現象,是嗎?
孩子:嗯……
我:那麼,你是怎麼看待上學這件事的?畢竟與你同齡的孩子都在正常上學,你自己卻經常不上學,你覺得這樣好嗎?
孩子:我其實也不是不想上學,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只是上學好有壓力、好痛苦、好不快樂啊!
我:冠宇啊,謝謝你的坦誠!我這裡問你個問題,你上學的時候老師有經常罵你或者體罰你嗎?
孩子:還好吧……
我:你說的還好吧,具體是指什麼呢?能仔細說一下嗎?
孩子:老師一般不打罵我,就是我有時候上課不專心,會點名,還有考試成績不太好,老師也會拿這個事在班上說我。
我:那老師當時這麼說你或上課點名,你有什麼感受啊?
孩子:我覺得很難過!
我:除了難過,你還有其他什麼感覺沒有?比如:生氣?
孩子:有一點
我:冠宇啊,你是在生老師的氣嗎?
孩子:沒有啊!
我:冠宇啊,你怎麼沒有生老師的氣呢?
孩子:老師也是對事不對人,雖然有難過,但我不生氣。
我:冠宇啊,那你的生氣是指什麼啊?有沒有生自己的氣啊?
孩子:我恨自己為什麼上課會不自覺地分心,我恨自己考試成績總是不好!
我:冠宇啊,我很好奇,你怎麼會如此恨自己這些的呢?
孩子:因為媽媽總是為這些事說我,我都煩死了!
我:冠宇啊,發生什麼事情了,媽媽總是讓你很煩啊?
孩子:媽媽在家總是說我寫作業拖拉、玩手機、不上進,一天到晚總是擔心我以後考不上重點高中!
我:那你有沒有跟媽媽說,她這樣說你很煩啊?
孩子:有啊,實在受不了,我就會大聲說,煩死了,快閉嘴!
我:那你這樣說,媽媽閉嘴了嗎?
孩子:沒有啊!
我:你很希望媽媽能夠在家裡不這樣說你,能夠理解、信任你,是嗎?
孩子:嗯,但是我做不到啊!
我:你總是感覺到煩躁、孤單、難受,對嗎?
孩子:是的,可那又有什麼辦法呢?
我:於是,你就不想上學,這樣好像媽媽就對你說得少些,是嗎?
孩子:嗯,好像有那麼一點。
我:冠宇啊,當你說自己肚子疼、頭疼不去上學後,媽媽又是怎樣對待你的呢?
孩子:她好像總有點慌,有時候還會流眼淚,不過廢話少了很多!
我:看來你這樣好像是『因病獲益』,但是你覺得這樣,好嗎?
孩子: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啊……
我:聽起來你也覺得這樣其實不好,你還是有想去上學的,對嗎?
孩子:嗯,有時候會這樣想。
我:冠宇啊,剛才你有說『上學好有壓力、好痛苦、好不快樂啊!』,現在你怎麼又想上學呢?
孩子:我不知道啊……
我:如果媽媽能夠理解你、信任你,不再擔心你的學習成績,不再總是那麼說你,經常能看到你的努力,哪怕學習成績仍舊不好、老師仍舊會偶爾批評你,那你現在會想上學嗎?
孩子:會的啊!
我:冠宇啊,謝謝你今天這麼認真地跟我說話啊,你是否像我一樣,能夠欣賞這麼一個認真的冠宇,而不是學習成績好可以考上重點高中的冠宇啊?
孩子:嗯……唔唔……
在電話那頭,孩子忍不住開始小聲地哭了,等孩子情緒平靜了,我開始安慰孩子,並告知他如何用身體正念的方法處理自己的煩躁、難受的情緒,同時也告知孩子我會好好地跟他媽媽溝通,讓媽媽能夠看到孩子的內心需求。
通過這段與孩子的對話,我相信你能夠清晰地看到孩子不想上學的成因,表面呈現的是:孩子身體不舒服、孩子玩手機、孩子害怕上學、孩子缺失學習動力等等,其實背後真正成因是媽媽的過於焦慮的情緒,讓媽媽忘記了關注孩子這個人本身。
很多專家動不動就給青春期的孩子下診斷,各種雙相情感障礙、抑鬱、強迫症、焦慮症等,這些冠名足以嚇死家長,而這些只是專家們根據症狀測試,給青春期孩子貼上了一個標籤而已。
孩子們很多時候真的不是病人,他只是遇到了困難而已,只是因為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而引發的各種心理反應而已!充其量只是抑鬱情緒。
當孩子的情緒問題不斷積壓在身體中,始終解決不了,又沒有出路,就會引發出各種情緒,孩子為了適應情緒上障礙,就會呈現各種行為:不想上學、玩手機、寫作業拖拉、頂嘴等等。
作為媽媽的你,難道不該積極協助他解決情緒問題,而不是用說教、指責去摁掉孩子的情緒報警器?
但是很多媽媽媽面對孩子厭學反覆後,焦慮自責始終縈繞在心頭,加上自己固有的二元對立評價思維意識,媽媽看待孩子厭學問題總是想急於去拿到答案,焦慮驅使自己找個方法馬上能改變孩子。
對於這樣的父母,我總是告訴他們:孩子的成長是螺旋式上升過程,孩子其實不需要被改變,需要改變的其實是父母。
對於孩子厭學反覆問題,解決之道就是:媽媽負責好孩子起居生活,丈夫負責好孩子習慣養成與規則約定,角色分工明確,家庭秩序穩定;
古人云:『孝廉出於寒門,聖賢在於母教』,母親的言行,對子女有著巨大的影響。
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母親的情緒,就是是家庭的氛圍,自然子女的內心會受家庭氛圍的影響。
當孩子厭學問題不斷反覆,媽媽應該積極檢討自己的管教方式,也許你會很難受,但難受其實是好事呢!你要允許自己呆在這個難受的感受裡更久一點,搞清楚這個難受的底層到底是什麼,是什麼讓你這麼的不受控,非要去不停的做和說。
對於厭學的孩子,你只要始終遵循內在生命本能的自然法則,儘量不要用錯誤的溝通方式去阻隔孩子的內在自我建構成長,讓孩子內在自我有秩序地、健康地自由發展。
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基本上他自己會負責的,因為我始終相信一個內心意願想向上走的孩子是不會完全丟掉自己的學習任務角色。
所以我的建議是:解決孩子厭學反覆,媽媽與其整天焦慮,不如從現在開始『閉嘴』!往往孩子的情緒問題會得到很大的紓解。
那麼媽媽該怎麼做才是真正的閉嘴呢?難道是從此對孩子的問題不聞不問嗎?放任自流嗎?假裝什麼都沒有看到、聽到嗎?
不是的,你千萬不要掉進詞語的表面意思,簡單來說:閉嘴在這裡的含義是對孩子不說教、不給答案、不指責,
首先你要明白媽媽閉嘴的意義:將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到自己與丈夫身上,重新內觀自己,重新塑造與丈夫的親密關係,重新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
然後你要知曉媽媽閉嘴的心法:『關注感受、心上煉、事上磨、改變自我』,當你決定開始閉嘴後,這個時候你就要注意自己的感受力是否復甦?你看到孩子的問題時,焦慮難受從何而來?你對丈夫的抱怨又是過往哪些未曾滿足的期待導致?
為了讓你更好的能夠運用出來,我特地將【親子溝通學習圈】的閉嘴部分要點呈現給你,希望對你跟孩子有所幫助。
1、家庭教育角色分工:媽媽負責孩子起居生活,丈夫負責孩子習慣養成與規則約定;
2、對孩子的要求、抱怨、敘述不做任何評價、批判,用心傾聽即可;
3、與孩子的好奇對話脈絡適宜『重複句尾、整理精簡、呼喚名字、停頓』;
4、多用好奇對話技術與丈夫溝通,支持並包容丈夫的正確教育行為;
5、善用『情緒頓點與情緒命名』與孩子好奇對話,幫助孩子覺察情緒;
6、堅持每天身體正念與5A自我對話,對自己潮起潮落的焦慮難受情緒進行紓解;
總結:
一個情緒溫和的母親,會給孩子一個輕鬆和樂的家庭環境,那這樣的孩子,一定是陽光的,自信的,快樂的。
反之,一個恐懼、憤怒的母親,孩子會越發焦慮,敏感,自卑,而這種性格,會追隨孩子一生,成為心底裡抹不去的陰影。
母親,是孩子心靈的依靠,只有情緒溫和之下,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
正如古人所言:閨門乃聖賢出生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
最好的家庭教育,離不開母親;而母親最佳的教育,離不開情緒穩定。
作者:壹心大哥,親子溝通教練,兩枚青春叛逆期孩子的70後父親。10餘年家庭教育實踐經驗,專注父母與叛逆期孩子的溝通技巧探索與研究。分享有深度的案例,聊聊有溫度的對話。
如果你有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或者想學習更多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建議你及時關注並私信,壹心大哥免費幫你分析你與孩子溝通當中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