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哭又鬧?寶寶不會說話,6種表現或是在抗議:我積食了

2020-12-22 醫聯媒體

作為新手寶媽對寶寶不太熟悉,往往手忙腳亂的照顧寶寶。同時,也很關心的就是寶寶的營養和身體的健康。要知道寶寶才幾個月大,只會通過哭來表達,或者其它的動作來告訴父母。當寶寶出現積食的情況會有這6種表現,寶媽千萬不要忽視。

一、寶寶積食的六大表現

1、排便困難:排便困難可能是寶寶出現積食了,因為寶寶的腸胃還沒有發育好會比較脆弱,飲食出現問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從而導致積食。如果寶媽發現寶寶幾天都沒有排便,或是排便會比較困難,且表情痛苦,這需要注意起來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是積食引起的。

2、睡覺不老實:倘若寶寶出現積食,那樣會使食物長期停留在胃裡,並且難以消化。寶寶睡著了也會感覺到身體不舒服,通過翻來覆去來緩解不舒服的症狀,那是因為腸胃還在不停的工作導致的。另外,當寶寶在睡覺有磨牙和出汗的情況,這意味著積食已經嚴重了。

3、口腔有異味: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口腔沒有很大的異味。當寶寶出現積食,胃裡面的食物長時間都沒有消化掉,口腔氣味就變得非常嚴重,寶媽靠近寶寶會聞到臭臭的或者濃濃的酸臭味。甚至寶寶還會出現嘔吐的情況,吐出來的都是消化物。

4、寶寶不開心:寶寶不開心的原因有很多,倘若寶寶出現積食,這樣會出現身體不舒服,那肯定開心不起來的。如果寶寶平時吃東西都很好,突然之間餵食就表現的很不開心,那麼寶媽需要多注意,可能是寶寶吃多了,而出現積食。

5、舌苔又厚又泛黃:寶媽也可以通過看寶寶的舌頭判斷是否積食了。若是寶寶的舌苔看起來比較厚,好像是有一層霜在舌頭上覆蓋著,而且舌苔的顏色是黃色或者白色,這就意味著寶寶出現積食的情況。

6、寶寶肚子又脹又疼:如果寶寶一直不想吃東西,又哭鬧不止,寶媽可以用手摸一摸寶寶的肚子。如果摸起來感覺又硬又鼓,多半是積食了。

寶寶一直在嗷嗷大哭,怎麼哄也哄不好,寶媽長時間聽著哭聲會比較的煩躁,想發脾氣。建議寶媽多些耐心,寶寶可能是想通過哭來表達什麼。可以摸摸寶寶的肚子是否又硬又脹,或者寶寶有沒有出現口氣,如果寶寶有這些症狀,可能患上了積食。

相關焦點

  • 寶寶身體有這6種表現,很大可能是積食了,第5種很常見
    如果孩子身體出現以下幾種表現,那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積食了1、舌苔變得厚重通常每個人舌苔都是薄而乾淨,而如果孩子出現了積食的情況,舌苔就會發生很明顯的改變。寶媽可以拿自己的舌苔跟孩子的作比較,如果感覺舌苔厚而又發黃,那麼就要留心了。
  • 以下表現是寶寶積食的信號,吃多了影響發育,媽媽們別硬塞了
    文|秘籍君自從寶寶出生後,家長就在擔心著寶寶的健康問題,尤其在飲食上,只因寶寶年齡小,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會說話只會哭鬧,這可讓年輕媽媽們著了急:寶寶到底吃飽了沒有?萬一餓著了怎麼辦?正是因為腸胃的健康決定寶寶的發育狀況,寶寶餓的時候會哭鬧,但若積食了,卻是很多新手媽媽分辨不出來的。因此,這裡特別提醒一下,這些表現是寶寶積食的信號,吃多了影響發育,媽媽們別硬塞。
  • 寶寶積食的5種表現,爸媽別大意,消除積食胃口好!
    寶寶積食,就是食物堆積在寶寶的胃和腸道,一下子難以消化,長時間會導致消化不良和營養吸收,從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小兒積食是嬰幼兒階段常見的一種現象,只要採取適當的方法應對,很快就能消除。寶媽們不必過於擔心。
  • 寶寶身上有這4種表現,不是積食就是生病了,但很多寶媽都不了解
    其實挑食只是小事,但是如果孩子因為飲食不正常 而引起長期積食脾虛,那就麻煩了。如果發現孩子吃飯時,老是含著、不願意把嘴裡的食物咽下去,很有可能這時候已經積食了。積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吃之前食物太多或者雜七雜八的食物太多,也可能是寶寶消化系統有問題。
  • 孩子身體有6種「表現」,很可能是積食了,這樣處理,寶寶少遭罪
    導讀:孩子身體有6種「表現」,很可能是積食了,這樣處理,寶寶少遭罪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身體有6種「表現」,很可能是積食了,這樣處理,寶寶少遭罪!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積食的孩子,會有這4種典型表現,佔越多,孩子的脾胃越虛弱
    並且孩子說話的時候嘴裡會出現一股子臭味,於是表姐就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是因為脾虛,積食所導致的。,身體會有4種表現,別不在意第一種表現:厭食若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吃飯出現了厭食的表現,很可能就是孩子積食了。
  • 家長鬚知:脾虛、積食孩子易出現的6種表現,這3種食物少給寶寶吃
    一般來說,年齡越小的寶寶自我控制能力越差,他們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又或者家長老是擔心寶寶吃不飽,於是給他們餵的食物太多太雜,遠遠超過了寶寶自身的消化能力,就很容易導致寶寶出現積食的情況。一旦出現了積食,寶寶的食慾就會大大降低,整個人看起來也會特別沒有精神。
  • 寶寶有這4種表現,很有可能是「積食」了
    現在生活不像以前,只要家裡有條件,父母都會盡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生活,飲食方面更是如此,只要發現什麼東西對寶寶的成長有好處,就要立馬買給孩子吃。但是寶寶正處於發育期,消化系統還沒有完善,如果吃的東西很雜亂很容易造成積食的現象。家長們知道如何判斷寶寶積食嗎?平時又應該怎麼處理呢?
  • 孩子身體4個表現,暗示脾胃差,易積食,一個簡單方式,輕鬆解決
    小兒百病,積食為先,孩子有著4個表現,多半是積食,父母別大意1、臉色蠟黃一個身體健康的孩子,面色應該是紅潤、有光澤的,相反面色黯淡無光就是脾胃虛的表現,如果孩子平時不愛吃飯,拉粑粑也不是正常的,孩子容易漲肚子,這是因為營養沒有被吸收,不能運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 6個月寶寶睡覺有這些表現,多半輔食餵多了,別讓積食影響娃發育
    但是孩子在出生之後也會有著各種煩心事情,比如在吃飯上面,吃少了會營養不良,吃多了又要積食。大多數寶寶到了6個月左右就開始吃輔食了,但是在吃輔食的同時,還要繼續喝母乳或奶粉。此時很多年輕爸媽就不知道該給孩子餵多少輔食好,其實大家可以通過寶寶的睡覺狀態辨別。如果孩子睡覺時,出現下面幾種表現,很可能就是輔食餵多積食了,父母不在意可能會影響寶寶發育,那麼寶寶積食的話,家長又該如何應對呢?
  • 寶寶積食有哪些表現?積食了怎麼辦?如何預防寶寶消化不良?
    ,比如積食。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判斷寶寶是否積食?怎樣用簡單的方法改善寶寶積食的症狀呢?孩子積食的表現孩子的積食多發生在嬰幼兒時期,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這個時期的小孩子並不知道饑飽,家長一旦放鬆,小肚子常常吃得鼓了起來。
  • 寶寶身體有這六個表現,很可能是積食了,早發現寶寶能少遭點罪
    家長們都心疼自己家的寶寶,積食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在孩子積食比較輕的時候,家長就採取一定的措施,寶寶的積食症狀也能夠很快的就被緩解,如果時間較長,治療和恢復的時間都會比較長,寶寶平時也會特別的難受。很多寶媽在寶寶積食非常嚴重的時候才發現,因為寶媽們不知道該怎麼判斷孩子是否積食,怕判斷錯了。
  • 醫生提醒:孩子若有11種表現,提示積食已經嚴重
    並且說話的時候還帶有一股子酸臭的味道,爺爺奶奶感覺不對勁,就連忙告訴了豆豆的爸爸媽媽,兩人連忙請假回到家中。之後帶著孩子去醫院進行了檢查,發現豆豆脾胃虛弱,積食所導致的。提醒:孩子若有11種表現,說明積食已經嚴重,別忽視
  • 寶寶積食有哪些表現?5個方法緩解寶寶積食,家長學會孩子不遭罪
    而因為孩子年齡過小,不懂得自己進行控制適量,也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於是經常出現餵養過度、孩子出現積食。而寶寶在出現積食時,如果家長不注意寶寶積食的表現,就會造成延誤寶寶治療的時間。孩子出現積食的常見表現1、腹部出現腫脹家長如果在平時生活中讓寶寶平躺在床上的時候,能夠很明顯的看到寶寶的肚子凸出來,則很可能是腹部出現腫脹。
  • 醫生提醒:孩子若有11種表現,提示積食已經嚴重
    並且說話的時候還帶有一股子酸臭的味道,爺爺奶奶感覺不對勁,就連忙告訴了豆豆的爸爸媽媽,兩人連忙請假回到家中。之後帶著孩子去醫院進行了檢查,發現豆豆脾胃虛弱,積食所導致的。為何脾胃虛弱會導致積食呢?提醒:孩子若有11種表現,說明積食已經嚴重,別忽視表現1:臉色暗黃,無光,憔悴;表現2:便便異常,出現拉稀或者羊屎蛋的情況;表現3:對飲食不感興趣,就連自己喜歡吃的也不再吃了;表現4:嘴巴中有一股子酸臭的味道
  •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積食?四種表現說明積食找上門了,別不當回事
    詢問過後,我初步判斷,孩子應該是積食了。這些天在家吃得多,而且運動少,甚至有些零食也隨便給孩子了,只要不鬧就行。接著有位媽媽說,確實是積食的表現,還說自己的孩子剛去醫院回來,也是這樣的情況。的確,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對孩子的飲食比較關注,甚至已經過度的寬容孩子。這也是積食的主要原因。那麼,孩子積食後,會有什麼表現呢?
  • 孩子出現這幾種特徵,是積食的表現,兩個方法,讓孩子快速消化
    每個寶寶來到這個世界都是小天使,作為大人們看到這麼可愛的寶寶,總想給予他力所能及最好的。寶寶們小時候,又不會說話表達,大人們總擔心寶寶吃不飽、衣服沒穿夠等等,所以,大人們總想讓寶寶多吃一點,看到寶寶吃得多就開心,吃得少就擔心。
  • 「我沒有食慾」!當孩子出現這3種症狀,說明他們產生了積食
    很多家長或是老人,看到孩子吃飽後,都會說一句"再吃一口"。最終孩子的回答便是"我吃不下了"。想必大家都體會過在自助餐廳吃到"飽和"的感覺,好似膨脹的氣球。成年人尚且難以承受"十分飽",更何況是腸胃脆弱的小孩子呢?很多家長"多吃長身體"為由,讓他們將眼前的飯菜全部席捲到腹中。
  • 寶寶脾虛有積食,通常會有4個信號,寶媽們要多留意,及時調理
    嬰幼兒護理對有些媽媽們來說是個大難題,寶寶還小,有的還不會說話,身體上的不適無法用語言表達,只能通過哭鬧等行為抗議。這時媽媽們就顯得束手無措,不知道寶寶是哪裡出了問題,採用多種方法瞎治理。然而寶寶和我們一樣,哪裡不舒服了會通過身體的某些方面表現出來,媽媽們這時就需要學會觀察,理解寶寶的各種異常反應所代表的身體不適。比如小兒積食,這是很多寶寶都會遇到的問題。一般來說,積食多是寶寶胃虛、脾虛引來的,這時如果護理稍不到位,寶寶們就可能出現積食。
  • 家長必學:寶寶積食了,這樣處理!
    積食是中醫的說話,類似西醫的消化不良,意思就是孩子吃的過多,過亂,難消化等,腸胃處理不了,食物堆積在腸胃裡,導致消化紊亂,從而出現一系列症狀,比如食慾下降,口氣重,舌苔厚,便秘,大便臭,腹部脹滿,睡不安穩,容易生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