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筆記:電池的電化學阻抗譜(上)

2020-12-15 電子產品世界

  1 電路功能與優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4/412560.htm

  圖1所示的電路是電化學阻抗譜(EIS)測量系統,用於表徵鋰離子(Li-Ion)和其他類型的電池。EIS是一種用於檢測電化學系統內部發生的過程的安全擾動技術。該系統測量電池在一定頻率範圍內的阻抗。這些數據可以確定電池的運行狀態(SOH)和充電狀態(SOC)。該系統採用超低功耗模擬前端(AFE),旨在激勵和測量電池的電流、電壓或阻抗響應。

  老化會導致電池性能下降和電池化學成分發生不可逆變化。阻抗隨容量的下降而呈線性增加。使用EIS監視電池阻抗的增加可以確定SOH以及電池是否需要更換,從而減少系統停機時間和維護成本。

  電池需要激勵電流,而不是電壓,而且阻抗值在毫歐姆範圍內很小。該系統包括向電池注入電流的必要電路,並允許校準和檢測電池中的小阻抗。

  2 電路描述

  2.1 電池EIS理論

  電池是非線性系統;因此,檢測電池I-V曲線的一個小樣本,使系統呈現偽線性行為。在偽線性系統中,正弦輸入產生的正弦輸出頻率完全相同,但相位和振幅發生了偏移。在EIS中,向電池應用交流激勵信號以獲得數據。

  EIS中的信息常用奈奎斯特圖表示,但也可以使用波特圖顯示(本電路筆記側重常見格式)。在奈奎斯特圖中,使用阻抗的負虛分量(y軸)與阻抗的實分量(x軸)作圖。奈奎斯特圖的不同區域對應於電池中發生的各種化學和物理過程(見圖2)。

  這些過程使用電阻、電容和一種稱為Warburg電阻的元件來建模,Warburg阻抗用字母W表示(在等效電路模型(ECM)部分有更詳細的描述)。沒有簡單的電子元件來表示Warburg擴散電阻。

  2.2 等效電路模型(ECM)

  等效電路模型(ECM)使用簡單的電子電路(電阻和電容)來模擬電化學過程。該模型用一個簡單的電路來表示一個複雜的過程,以幫助分析和簡化計算。這些模型基於從測試電池中收集的數據。對電池的奈奎斯特圖進行表徵後,可以開發一種ECM。大多數商業EIS軟體都包含一個選項,用於創建一個特定的、獨特的等效電路模型,以更接近由任何特定電池生成的奈奎斯特圖的形狀。在創建電池模型時,有4個常見參數表示電池的化學性質。

  1)電解(歐姆)電阻——RS

  RS 的特性如下:

  ● 對應於電池中電解質的電阻;

  ● 在進行測試時受電極和所用導線長度的影響;

  ● 隨電池的老化而增加;

  ● 當頻率>1kHz時佔主導。

  2)雙層電容——CDL

  CDL的特性如下:

  ● 發生在電極和電解質之間;

  ● 由圍繞電極的兩層平行的相反電荷組成;

  ● 在1Hz~1kHz頻率範圍內佔主導。

  3)電荷轉移電阻——RCT

  ● 電阻是在電子從一種狀態轉移到另一種狀態,即從固體(電極)轉移到液體(電解質)的過程中發生的;

  ● 隨電池的溫度和充電狀態而改變;

  ● 在1Hz~1kHz頻率範圍內佔主導。

  4)Warburg(擴散)電阻——W

  ● 表示對質量轉移即擴散控制的阻力;

  ● 典型地表現45°相移;

  ● 當頻率<1Hz時佔主導。

  2.3 構建電池ECM

  建立等效電路模型(ECM)的過程通常以經驗為基礎,需要使用各種等效電路模型進行實驗,直到模型與測量的奈奎斯特圖匹配。

  下面幾節將介紹如何創建一個典型的電池模型。

  1)Randel電路模型歐姆和電荷轉移效應

  Randel電路是最常見的ECM。Randel電路包括電解質電阻(RS)、雙層電容(CDL)和電荷轉移電阻(RCT)。雙層電容與電荷轉移電阻平行,形成半圓模擬形狀。

  簡化的Randel電路不僅是一個有用的基本模型,而且是其他更複雜模型的起點。

  簡化Randel電路的奈奎斯特圖始終是一個半圓。電解質電阻(RS)是通過讀取電池特性的高頻截點處的實軸值來確定的,即線穿過圖左側的x軸處就是高頻區。在圖4中,電解質電阻(RS)是接近奈奎斯特圖起源的截點,為30Ω。另一(低頻)截點的實軸值是電荷轉移電阻(RCT)和電解質電阻(本例為270Ω)的和。因此,半圓的直徑等於電荷轉移電阻(RCT)。

  2)Warburg電路模型——擴散效應

  對Warburg電阻建模時,將組件W與RCT串聯添加(見圖5)。Warburg電阻的增加產生了45°線,在圖的低頻區很明顯(如圖6)。

  2.3 組合Randel和Warburg電路模型

  有些電池描繪2個半圓形。第1個半圓對應固體電解質界面(SEI)。SEI的生長是由電解質的不可逆電化學分解引起的。如果是鋰離子電池,SEI則隨著電池的老化在負極處形成。這種分解的產物在電極表面形成一層固體。

  形成初始SEI層後,電解質分子無法通過SEI到達活性材料表面,與鋰離子和電子發生反應,從而抑制了SEI的進一步生長。

  將2個Randel電路組合起來,為這種奈奎斯特圖建模(如圖7)。電阻(RSEI)針對SEI的電阻建模(如圖8)。

  2.4 使用AD5941的電池阻抗解決方案

  AD5941阻抗和電化學前端是EIS測量系統的核心。AD5941由1個低帶寬環路、1個高帶寬環路、1個高精度模數轉換器(ADC)和1個可編程開關矩陣組成。

  低帶寬環路由低功耗、雙輸出數模轉換器(DAC)和低功率跨阻抗放大器(TIA)組成,前者可產生VZERO和VBIAS,後者可將輸入電流轉換為電壓。

  低帶寬環路用於低帶寬信號,其中激勵信號的頻率低於200Hz,例如電池阻抗測量。

  高帶寬環路用於EIS測量。高帶寬環路包括1個高速DAC,用於在進行阻抗測量時產生交流激勵信號。高帶寬環路有1個高速TIA,用於將高達200kHz的高帶寬電流信號轉換為可由ADC測量的電壓。

  開關矩陣是一系列可編程開關,允許將外部引腳連接到高速DAC激勵放大器和高速TIA反相輸入端。開關矩陣提供了1個接口,用於將外部校準電阻連接到測量系統。開關矩陣還提供電極連接的靈活性。

  電池的阻抗通常在mΩ範圍內,需要1個類似值的校準電阻RCAL。此電路中的50mΩ RCAL太小,AD5941無法直接測量。由於RCAL較小,外部增益級使用AD8694來放大接收信號。AD8694具有超低噪聲性能以及低偏置和漏電流參數,這對EIS應用至關重要。此外,在RCAL和實際電池上共用1個放大器,有助於補償電纜、交流耦合電容和放大器產生的誤差。

  2.5 激勵信號

  AD5941使用其波形發生器、高速DAC(HSDAC)和激勵放大器來產生正弦波激勵信號。頻率可編程,範圍為0.015mHz~200kHz。信號通過CE0引腳和外部達林頓對電晶體配置應用於電池,如圖9所示。需要電流放大器,因為激勵緩衝器所能產生的電流上限為3mA。典型電池需要高達50mA。

  2.6 測量電壓

  有2個電壓測量階段:①測量RCAL上的壓降;②測量電池電壓。每個組件上的壓降在微伏(μV)的範圍內很小。因此,測得的電壓通過1個外部增益級發送。增益放大器AD8694的輸出通過引腳AIN2和引腳AIN3直接發送到至AD5941晶片上的ADC。通過利用離散傅立葉變換(DFT)硬體加速度計,對ADC數據執行DFT,其中實數和虛數計算並存儲在數據FIFO中,用於 RCAL電壓測量和電池電壓測量。ADG636對電池和RCAL進行多路復用,輸出至AD8694增益級。

  需要ADG636開關的超低電荷注入和小漏電流來消除AD5941輸入引腳上的寄生電容。由於AIN2和AIN3引腳均用於RCAL測量和電池測量,阻抗測量的信號路徑是成比例的。

  2.7 計算未知阻抗(ZUNKNOWN )

  EIS採用比例式測量法(如圖10)。為了測量未知阻抗(ZUNKNOWN),在已知電阻RCAL上施加交流電流信號,並測量響應電壓VRCAL。然後在未知阻抗ZUNKNOWN上施加相同的信號,並測量響應電壓VUNKNOWN。對響應電壓執行離散傅立葉變換,確定每次測量的實值和虛值。可使用下式計算未知阻抗:

  (未完待續)

  參考文獻:

  [1] CN0510: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for Batteries[R/OL].www.analog.com/CN0510.

  (註:本文來源於科技期刊《電子產品世界》2020年第05期第32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並註明出處。)

下篇連結:電路筆記:電池的電化學阻抗譜(EIS)(下) 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5/413598.htm

相關焦點

  • 電路筆記:電池的電化學阻抗譜(EIS)(下)
    本節概述CN-0510電路設計的測試程序和結果的收集。  ● 電池(待測器件,DUT)。  3.2 開始使用  1)通過Arduino接頭將EVAL-AD5941BATZ連接到EVAL-ADICUP3029。  2)插入BNC,連接F+、F、S+、S上的電纜。
  • 技術文章—電路筆記 : 電池的電化學阻抗譜(EIS)
    計算未知阻抗(ZUNKNOWN)EIS採用比例式測量法。為了測量未知阻抗(ZUNKNOWN),在已知電阻RCAL上施加交流電流信號,並測量響應電壓VRCAL。然後在未知阻抗ZUNKNOWN上施加相同的信號,並測量響應電壓VZUNKNOWN。
  • 電化學阻抗譜建模方法及經驗介紹
    二、成果簡介近日,香港科技大學Francesco Ciucci教授發表了關於電化學阻抗譜合理建模的綜述論文。作者基於等效電路模型(ECMs)(圖1)提出物理傳輸在線模型,並將其推廣到多個維度。並進一步研究了鬆弛時間分布(DRT)模型。最後,作者把EIS分析與基於頻率回歸的統計方法和模型聯繫起來。
  • 零基礎也別慌:帶你用 Zview 軟體快速學會電化學阻抗譜擬合
    它是給電化學系統施加一個頻率不同的小振幅的交流信號,測量交流信號電壓與電流的比值(即阻抗)隨正弦波頻率ω的變化,或者是阻抗的相位角Φ隨ω的變化。由於其方便,快捷,內涵豐富的特點,它已經廣泛應用在了金屬腐蝕與防護,固體電解質,導電材料,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催化劑等各個領域。
  • 電化學阻抗譜(EIS)資料匯總分享!
    and Devices電化學阻抗譜(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即給電化學系統施加一個頻率不同的小振幅的交流正弦電勢波,測量交流電勢與電流信號的比值(系統的阻抗)隨正弦波頻率ω的變化,或者是阻抗的相位角f隨ω的變化。
  • 乾貨丨一文帶你看懂電化學阻抗譜法及其應用
    圖1:藉助等效電路分析阻抗譜,得到氧化物導體Ca12A114O33的晶粒和晶界電阻及電容 [4]如圖1所示,阻抗數據為虛部阻抗Z"(電容)與實部阻抗Z'(電阻)的比值。並聯RC元件的阻抗特性曲線由半圓表示,從中可以得到R和C的值  在頻率方面,式2在阻抗譜的最大損耗頻率處成立,因此RC元件可以分開。如圖所示,R值為Z' 軸上的截距;C值由各半圓最大頻率(式2)得到。
  • 電化學阻抗(EIS)在腐蝕檢測中的應用
    今天突然想寫點類似於讀書筆記的東西,以證明我在認真的做科研(還不是因為如果不寫下來的話,下次老師問起又結結巴巴啥也說不出,就像我一直在摸魚一樣5555)。以下內容均出自於科研練習時長几個月的本科小菜雞,如有錯誤之處,望諸位看官海涵。
  • 【實用乾貨】交流阻抗譜EIS擬合原理與ZSimpwin擬合步驟
    EIS乾貨,秒懂交流阻抗譜原理和分析擬合技能鋰電池的EIS圖中每個頻段對應的阻抗分別代表什麼超實用丨Tafel數據處理和Zview對ESI數據擬合教程乾貨丨秒懂電化學交流阻抗(EIS)以及ZSimpWin軟體擬合
  • 更好的電化學分析方法 值得擁有!
    首先將介紹Gouy-Chapman-Stern理論的物理圖像、主要假設、物理基礎、數學工具及主要結果。其次將介紹,被忽視了超過半個世紀後,於二十一世紀初被再次發現的Bikerman的雙電層理論。然後介紹非平衡雙電層理論,即Poisson-Nernst-Planck理論。最後將介紹,如何在Matlab中自己編程,計算經典雙電層的穩態和非穩態行為。
  • 電化學分析之EIS數據擬合
    這些現象隨著擾動電壓(或電流)頻率降低依次在譜圖中出現。        利用EIS研究電化學系統的基本思路,即將電化學系統看成一個等效電路,利用擬合軟體確定等效電路構成及各元件的大小,再利用這些電化學元件的含義,分析電化學過程。
  • 超級電容器電化學分析解決方案
    超級電容器電化學分析解決方案超級電容器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類介於傳統電容器與電池之間的新型儲能器件。目前研究開發的化學儲能體系主要包括:鹼錳電池、鋅銀電池、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等。
  • 機械壓力對鋰離子電池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鋰離子電池的正負極和隔膜都具有多孔結構,電極和隔膜的孔隙率以及迂曲度等參數都會對Li+在其中的擴散產生一定的影響。由於機械壓力會對多孔材料的孔隙率和迂曲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機械壓力會影響Li+在正負極和隔膜中的擴散速度,進而影響鋰離子電池的電化學性能,這一點我們在文章《大力出奇蹟?機械-電化學模型還原「壓力」對鋰離子電池電性能的影響》中做了詳細的討論。
  • 嵌入式小型電化學恆電勢器模塊的應用
    RE_0輸入端通過EmStat Pico上的AD8606運算放大器進行緩衝,以實現>1TΩ的輸入阻抗。每隔20秒將電極在pH4和pH7緩衝溶液之間進行移動的同時,記錄2分鐘時間段內RE_0相對於WE_0的電勢。將ISE從一個緩衝溶液中取出後,先用去離子水衝洗再將其浸入另一個緩衝溶液中。
  • 助力全固態鋰金屬電池
    鋰離子固態電解質應具有較寬的電化學窗口,較高的鋰離子電導率,可以在電解質/電極界面上快速轉移,且總厚度應小於20μm。氧基固態電解質在空氣中穩定且有較寬的電化學窗口,但界面接觸差,較強的Li+-O2離子健不穩定,易生成絕緣Li2CO3與LiOH等化合物造成容量下降。因此需要探索具有空氣穩定性、高離子導電性以及低界面阻抗的新型無機電解質。
  • 盤點電化學分析各種測定的方法 | 附下載
    原理:交流阻抗方法是用小幅度交流信號擾動電解池,並觀察體系在穩態時對擾動的跟隨的情況,同時測量電極的交流阻抗,進而計算電極的電化學參數。由於電極過程可以用電阻R 和電容C 組成的電化學等效電路來表示,因此交流阻抗技術實質上是研究RC 電路在交流電作用下的特點和規律。
  • 充放電倍率對於電池阻抗特性的影響
    並採用1C、2C和5C的倍率分別對電池進行了1000次循環,並採用交流阻抗對電池在循環前後的阻抗特性進行了分析。下圖為1C循環的電池在循環前後的交流阻抗測試結果,作者採用了四種等效電路模型對測試結果進行了擬合,從下圖可以看到如果採用A和B兩種等效電路不能對電池在4.2V狀態下的低頻區域進行很好的擬合,而模型C則能夠較好地對測試結果進行擬合,同時由於W阻抗實際上是P=0.5的一種特殊的CPE阻抗,因此C等效電路也能夠反應電池在低頻下的擴散過程,因此作者在後續的擬合中就採用了下圖
  • EmStat Pico:支持軟體運行的嵌入式小型電化學恆電勢器系統化模塊
    RE_0輸入端通過EmStat Pico上的AD8606運算放大器進行緩衝,以實現>1 TΩ的輸入阻抗。每隔20 s將電極在pH 4和pH 7緩衝溶液之間進行移動的同時,記錄2 min時間段內RE_0相對於WE_0的電勢。將ISE從一個緩衝溶液中取出後,先用去離子水衝洗再將其浸入另一個緩衝溶液中。
  • 電池極化電勢分析與電池內阻測定計算方案
    電池的歐姆內阻(R)由電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電阻及各部分零件的接觸電阻組成(有些解釋還把膜電阻也算上),通過一定的電流時,其極化電勢可以計算,E=IR(歐)。 1.電阻(resistance) 電阻表示一個電路元件對電流傳遞的阻礙程度的大小。單位是歐姆。 那麼極化是怎麼來的呢?
  • 電化學模擬與分析測試免費研討 即將開講!
    由此,材料人舉辦電化學分析測試線上研討會,歡迎參加!!目前會議已經邀請6位嘉賓,以下為報告嘉賓:1:盧小泉,西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分析化學、電化學和電分析化學、化學計量學及化學信息學。
  • 李偉善&許康AEM:設計低阻抗的正極和負極界面膜提高動力電池低溫性能
    近日,華南師範大學李偉善教授和美國陸軍實驗室許康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分析了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的原由,發現電解液分解產物在正、負極表面的堆積產生高界面阻抗是主因,尤其是負極。據此,他們提出了可以優先於電解液在正極氧化及在負極還原的鋰鹽電解液添加劑(二氟雙草酸磷酸鋰)構建低阻抗的界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