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有話說,今天相君說。最近朋友圈裡「打工人」這個梗突然火了。怎麼火起來的,無跡可尋,但從朋友圈到社交網站,有關「打工人」的打油詩、段子、動圖、表情包真是層出不窮。
「打工人」到底是什麼內涵?也沒人能夠說得清楚。有人說這是年輕人的「土味勵志」,沒什麼比早上起來,小夥伴們相互來一句:「早安,打工人」,更氣勢磅礴、更讓人精神抖擻的問候了。如果再吼一嗓子「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那叫一個不再迷信各種「雞湯」,世界在我手中!連全國總工會的「中工網」都是點讚說:「打工人」被賦予了鋼鐵般的意志,炙熱的情懷,還有詩和遠方的期待。
不過,也有人說,我怎麼覺得,「打工人」這三個字說著說著就感覺有點「喪」啊?自稱「打工人」,而不是職工、工作者、勞動者,裡邊是不是也包含著一種沒有歸屬感、認同感和無法實現自我價值的無奈與自嘲呢?在日本,有年輕人自稱是沒有自由的「社畜」;在韓國,有年輕人要當拋棄戀愛、放棄成婚、拋棄生育、拋棄社交和拋棄買房的「五拋世代」,中日韓三國年輕一代的心態是不是有點異曲同工?你細品,你細細品。
隨著「打工人」這個詞突然躥紅,不光是建築工地、流水線上的工人、996的都市白領、快遞小哥在自稱「打工人」,連許多企業的CEO、高管甚至一些明星都在忙給自己戴上「打工人」的帽子。其中或許有趕潮流的原因,但每個人也都對「打工人」這個含義模糊的詞語進行了重新定義,讓「打工人」這個詞突然變得好「喪」、好「燃」、好複雜。
其實,是不是「真·打工人」並不重要,你選擇什麼的生活態度,是相信「只要打工人足夠努力,老闆一定能過上更好的生活」,還是相信「我們要悄悄打工,然後驚豔所有人」,這才最重要。
更多新聞
這個周末抓緊時間「浪」~要降溫了五中全會公報這些新提法,即將走進你我生活
記者:易相君 餘蘇陽 邵小芮
編輯:朱海婷
責編:飛宇
編審:蘇姝
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