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美國人用英語寫的日本美學之書翻譯成中文後,竟然賣脫銷了

2020-12-11 西海茶事

如果讓大家在東方美學體系內挑出兩個詞彙或事物作為代表,相信很多人會選擇「茶道」、「侘寂」。無論是精行儉德之茶,還是殘缺未滿的侘寂,均是在東方思想美學體系中,由物至道,器以載道的集中體現。而在今天快節奏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既遠離了琴棋書畫詩酒茶般的傳統精緻浪漫,更沒有了在物之殘缺中發現屬於「不完美之美」的耐心和視角。幸好,在不斷地總結反思與融合觀照中,東方美學之源未被截斷,我們還有機會重拾物之美,茶之道。

樂吉左衛門的茶碗 稻越功一攝影

在此次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西海茶事跨界藝術展第三回茶之道暨第二屆西海生活美學論壇的美學分論壇上,我們特邀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茶書》和《侘寂》兩部美學著作的譯者谷泉老師,以讀書分享會的形式品讀《侘寂》,拉近日常生活無處不在,卻漸行漸遠的「物與我們」和「我們與物」的距離。

美學導師:谷泉,美術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集中在中國傳統藝術和西方現、當代藝術,出版有專著《大地藝術》,翻譯著作《茶書》、《侘寂》。

1. 回歸發源地的《侘寂》

侘寂,一個帶有未滿、無常、殘缺、適度、謙遜、遠離世俗之意的日本美學中的冷僻術語,卻在近些年,成為一個擁有百萬級搜索量的都市流行詞。同樣,谷泉譯著的讀庫版《侘寂》,上市不到一個月,首印15000冊便銷售一空……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最初由日本人用英語寫作的《茶書》,還是美國人用英語寫作的《侘寂》,其最初的圖書目標人群均指向西方,東西方文化間的差異,勢必會造成理解和傳播上的偏差。

由國內長期致力於侘寂美學研究的谷泉擔綱譯著的讀庫中文版《侘寂》,便是一本將傳至西方世界的東方美學重新帶回它的發源地,並重新用亞洲語言回溯被西方語言觀照的亞洲美學著作」

2. 物之禪

從本質來講,侘寂是物之禪,也就是通過人和物的交流,獲得宗教般的審美體驗。這種美,需要摒棄各種裝飾,存在於事物的內,還得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近百年來,像岡倉天心、柳宗悅這些美學大師,一再用這個詞來講日本美學。這就逐漸成了日本美學的核心概念。

為了將這種本質更清晰地呈現出來,全書收集了侘寂的各種片段——晦暗破碎者有之,年久失修者有之,嘗試把它們聚攏,成為一個有意義的系統;同時,或隱晦或直白的解釋匹配意圖與現實,去抓住整體——侘寂的全部。

此外,在外觀設計上,《侘寂》採用一種無任何化學塗布的紙張,色澤柔和吸墨,同時也會快速氧化。書的整體設計獨特,簡潔冷淡中透露著含蓄質樸,將侘寂之冷、之淡、之晦暗體現地淋漓盡致。

它是一本氧化很快的書,迅速滄桑的外表,很好地平衡了這世間需要時時刻刻打破桎梏的永恆性。

3. 侘寂之現代

侘寂,暗合了現代性。它在500年前就嘗試怎樣以更少的物,創造完整的空間。日本今天能夠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日本製造」領先其他許多,與那一間茶室裡發生的變化,不無關聯。

打破等級決定審美的桎梏,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現代化之肇始。無論是現代藝術還是現代設計,都有簡化的趨勢。站在今人角度,美不是價格的堆砌,符號不是物品本來的品質;新對舊的挑戰,是全方位的刪繁就簡。

由倉俁史郎(1934—1991)設計的金屬網椅,現代主義(工業製造、精確執行、幾何形式)與侘寂(虛無感與非物質感、顏色模糊、功能次要)融合的範例。 藤冢光政攝影

細細揣摩,現代設計的功能化、人性化,與日本這種在東亞繁複的基礎上,催生出極簡的審美取向,異曲同工。因為剝離了先前許多的附加,器物趨向於冷感。其溫度下降的曲線,竟然與日本以簡潔的冷淡,承繼中國複雜的熱烈,不謀而合。

物品原來沉重、複雜、繁瑣的製作關聯,無非扭曲、壓抑和道德向度的緊密桎梏,逐漸蛻變為適用、合理和人性化。「完美之物」從神壇跌落,飛進尋常百姓家,完成了「物之神化」向「物之人化」的遞進。

谷泉工作室一角

越是發達的國家,藝術越是多樣;越是欠發達的國家,藝術越是呈現單一的面貌。所以,我總是強調,拯救傳統於水火之中的,唯有現代;害死傳統的,只是傳統。—— 谷泉

相關焦點

  • 日本賣到脫銷的《三體》,在韓國才賣400本,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2019年7月,《三體》日文版正式發售,發售後引發了熱潮,大批量的畢本粉絲瘋狂購買日文版《三體》,書剛開賣一周就多次增加印刷。發售當天就臨時加印了2批,第二天又加印2批,現在已經印刷到第10批了,累計的印刷量達到了86000本。但是,在韓國《三體》卻遭受到了冷落。
  • 《爆裂中國語》:這本中文教科書汙到不行,但日本人越學越嗨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有一部分坊間流傳的,用以學習語言的小書變得越來越狂,教學內容更是「汙力十足」,就連本國人看了也驚呆。 這裡要介紹一本教日本人學中文的教材,1997年出版。 這本書叫做《爆裂中國語》。它的問世過程也是很曲折——原書是一名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用英語寫的,然後再被日本人拿去翻譯,才出了這本書。
  • 這本在日本賣到脫銷的書,內容簡直喪心病狂,能堅持看完的絕對都是大神
    而如今被出版成書的素數,比它多了近 100 萬位。雖然還沒有人狂熱到將這樣一串「數字巨蟒」完整地寫出來(也不知是不是紙不夠用.)不過列印出來的這本書足足有 719 頁。據悉,《2017 年最大の素數》開賣 4 天已賣出 1500 多本,目前仍處於脫銷狀態。在極客君點進日亞的網站時顯示該書 「在 2018 年 2 月 16 日有貨」。而且,這書還登上了日亞暢銷榜第一。
  • 圖書市場的「黑馬」,日本7天加印10次,在韓國卻只賣了400本
    去年7月,日本圖書市場上,殺出了一匹黑馬,這本書一上架就被搶空,7天加印10次,一個月突破10萬本。它就是劉慈欣的《三體》。2015年,《三體1:地球往事》榮獲具有「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雨果獎。之後,歐美許多國家翻譯《三體》,並開始熱銷,據不完全統計,英文版和電子版加起來能達到150萬冊。2019年7月4日,日文版《三體》正式出版,在日本正式銷售。《三體》一進入日本市場,就在很多書店脫銷,一路攀升到日本亞馬遜榜首。
  • 讀懂丨自由譯者何雨珈:她翻譯的書,讓人以為是外國人用中文寫的
    曾有不少人誤認為《魚翅與花椒》是外國人用中文寫成的作品,這也從側面體現了本書譯者的「隱身」及其翻譯水平之優異。此書翻譯也獲得了《風味人間》導演陳曉卿、知名媒體人許知遠等的廣泛讚譽。
  • 《茶之書》裡的東方美學
    《茶之書》是關於茶事哲學的一本名著,作者是日本的岡倉天心。不同於當時日本一味崇洋媚外的潮流,岡倉天心特立獨行,其內心深處所蘊藏著的,是對中國文化的崇拜和景仰。在《茶之書》中,他不僅寫了陸羽、陶淵明等許多中國古人的故事,更闡明了禪和道這兩大中國哲學的精神要義。
  • 84歲老人地鐵口賣書 自學英語已翻譯出版三本小說
    84歲老人的「翻譯人生」工作閒暇之餘自學英語 已翻譯出版三本小說新街坊 老街坊一瓶水、一把傘、一張廣告牌和十本左右的書,今年84歲的林寶山每天往背包裡放進這幾樣東西,不需拐杖,只斜挎著這麼一個鼓鼓的、有些老舊的包便出門了。
  • 日本人不光英語慘不忍睹,中文也讓人忍俊不禁……
    ,日本人說英語有毒!當你走樓梯的時候...看到本應是「請注意前方階梯」的,但是日本人竟然把它翻譯成了「請注意前邊的等級差別」。好吧,我知道你們日本的社會等級分明...在問到居酒屋的負責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錯誤的時候,負責人表示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可能是「沒直接翻譯成中文,而是先翻譯成英文再翻譯成中文的緣故」。
  • 《三體》在日本7天加印10次,韓國只賣了400本,網友:要我也不買
    2015年《三體》系列第一部摘下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的雨果獎,劉慈欣實現了亞洲人在這一獎項上的零突破。後又入圍雨果獎,被公認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而這本著作也隨之翻譯成各國版本在多個國家發行。《三體》一進入日本市場,就在很多書店脫銷,一路攀升到日本亞馬遜榜首。因為亞馬遜長期缺貨,竟然導致Kindle版銷量一路飆升。日本多名知名作家為其打CALL寫薦評。各界名人都給出極高評價。
  • 84歲老人每天在地鐵口賣書 自學英語已翻譯出版三本小說
    一瓶水、一把傘、一張廣告牌和十本左右的書,今年84歲的林寶山每天往背包裡放進這幾樣東西,不需拐杖,只斜挎著這麼一個鼓鼓的、有些老舊的包便出門了。他像往常一樣,走到地鐵站出口樓梯的拐角處,拿出自己和兒子一起翻譯出版的英文小說籤售。­  退休後的林老喜歡翻譯出版書籍,至今,他已經翻譯出版了三本小說。
  • 原日本駐華外交官出書教日本人寫優雅中文信
    書的封面寫信好像任何人都會,但是要想把信寫得優雅得體,又不繁雜冗長並非是一件易事。而外國人用中文寫信那就更是難上加難了。為了讓日本人能夠在用中文寫信時表現優雅,文字優美流暢。現任職日本法務省入國管理局的千葉明先生憑藉曾經在中國駐日使館擔任外交官的經驗,和紮實的中國語功底,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出了一套獨特的中文信件書寫方法。他的這本書名為《優雅流暢中國語信件的寫作方法》。這本書出版之後,在日本引起很大反響。一名日本人寫出這樣的教材本身就很特殊,究竟是什麼讓他對中文書信情有獨鍾呢,請看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記者:您是從什麼時候想到要寫這樣一本書的?
  • 英語翻譯之——短文翻譯美學.
    最後,殺雞焉用宰牛刀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當我們做好了英語的短文翻譯,高考的複雜句翻譯豈不是信手拈來?加之短文翻譯過程中的詞彙積累量也不是尋常翻譯所能夠比肩的。因此今天,老胡就拿出兩篇短文翻譯給大家做一個講解,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 日本的中文標語,讓人哭笑不得,遊客:真的是神翻譯!
    日本的中文標語,讓人哭笑不得,遊客:真的是神翻譯!前陣子去日本旅遊的時候,終於去打卡了我心心念念的富士山,才知道原來富士山的一部分其實不屬於當地政府。也就是這樣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讓我決定多停留在當地幾天。
  • 日本街頭的中文,竟然被強行翻譯,真的是毀三觀,中國人都不懂!
    日本街頭的中文,竟然被強行翻譯,真的是毀三觀,中國人都不懂!尤其是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在很多國家的景區和街道中都能夠發現中文標語,咱們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日本這個國家,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在日本就有著很多中文標語,但是當大家看了之後卻是哭笑不得,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這些中文簡直就是被強行翻譯的,這上面的內容即便是中國人也看不懂。
  • ...他從日本背回一批紅薯種植、加工的原版書,自費翻譯成中文;現在...
    周德順從書中學到改變祖輩傳統養魚法的知識,高產技術在全國推廣;他從日本背回一批紅薯種植、加工的原版書,自費翻譯成中文;現在,他正在讀工業網際網路、數字農業相關書籍,探索紅薯數位化種植之路——   □本報記者 湯廣花
  • 719頁只印1個素數:日本「史上最荒唐的書」賣到脫銷
    2018年日本的第一本「爆款」書可能有些令人意外。1月13日由日本虹色社發行的這本《2017年最大的素數》,厚約32mm,共719頁,整本書只印了一個數,即2^77,232,917-1。這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大素數,共計23249425位。
  • 這本書只記錄了一個數,卻賣脫銷了!真相是……
    去年剛過完聖誕節,美國田納西州一名51歲的電氣工程師找到了迄今為止最大的素數,代號為M77232917。  這個數字有多大呢,大概也就23249425位……如果每10位數長度為5釐米的話,整串數字的長度就超過了116公裡。  這個超長素數用公式表達是比較簡單的:
  • 日本人的中文教材,汙到極致!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有一部分坊間流傳的,用以學習語言的小書變得越來越狂,教學內容更是「汙力十足」,就連本國人看了也驚呆。這裡要介紹一本教日本人學中文的教材,1997年出版。這本書叫做《爆裂中國語》。它的問世過程也是很曲折——原書是一名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用英語寫的,然後再被日本人拿去翻譯,才出了這本書。
  • 719頁只印出1個數字:日本「史上最荒唐的書」賣到脫銷
    2018年日本的第一本「爆款」書可能有些令人意外。1月13日由日本虹色社發行的這本《2017年最大的素數》(『2017年最大の素數』),厚約32mm,共719頁,整本書只印了一個數字,即2^77,232,917-1。這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大素數,共計23249425位數。
  • 校園丨畢冰賓:1977年後高校念什麼英語課本
    翻譯/作家。河北大學外文系77級本科、福建師範大學外文系81級研究生,文學碩士。英國諾丁漢大學勞倫斯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美國勒迪希國際寫作之家訪問作家。出版勞倫斯作品譯文十餘種,出版《混在北京》《孽緣千裡》等長篇小說及散文隨筆集多部。《混在北京》改編成同名電影後獲第1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