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餐飲文化歷史悠久,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在清代形成魯、川、粵、蘇四大菜系(根據徐珂所輯《清稗類鈔》中的排序,下同),後來,閩、浙、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於是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中國人發明了炒(爆、熘)、燒(燜、煨、燴、滷)、煎(溻、貼)、炸(烹)、煮(氽、燉、煲)、蒸、烤(醃、燻、風乾)、涼拌、淋等烹飪方式,又向其他民族學習了扒、涮等方式,用來製作各種菜餚。
濟南是八大菜系的魯菜發祥地,歷來傳承有序。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的齊魯風味菜系(現通行地帶不僅限於當代的山東省,以大連菜為代表的遼南菜系也屬於魯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髮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黃河流域烹飪文化的代表,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之一。
2500年前山東的儒家學派奠定了中國飲食注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北魏末年《齊民要術》(成書時間為約公元533—544年)總結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調技法的框架;明清時期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使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的風格特點進一步得到升華。
泉城大包:選料精細,做工考究,配料豐富有特色,而且味道醇厚,花色品種多。泉城大包97年起就獲"中華名小吃"獎。名士多烤全羊:泉城「十大名吃之一」,清朝末期即名聲大起。選梁山1歲青山羊,以祖傳秘方烤制,保持原汁原味,色香味俱佳。
1、黃家烤肉
濟南名吃黃家烤肉起源於章丘,以豬肉為主料,秘方配料,用水果樹枝燻烤製成,口味略鹹。黃家烤肉有兩種,瘦肉和五花肉(帶豬皮),五花肉肥而不膩,豬皮香脆可口。
2、奶湯蒲菜
奶湯蒲菜:以濟南大明湖出產的一種質地鮮嫩、味道清鮮的蒲菜為主料,加奶湯烹製而成,歷來被人們譽為濟南第一湯菜。
3、油旋
濟南傳統精細風味小吃。清道光年間,濟南城裡就有油旋經營。油旋蔥香濃鬱,外酥內嫩。油旋,又叫「油旋迴」,是山東濟南特色傳統名吃,外皮酥脆,內瓤柔嫩,蔥香透鼻,因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潤呈金黃色,故名油旋。
濟南人吃油旋多是趁熱吃,再配一碗雞絲餛飩,可謂物美價廉,妙不可言。油旋有圓形和橢圓形兩種。更有精細者,在油旋成熟後捅一空洞,磕入一個雞蛋,再入爐烘烤一會,雞蛋與油旋成為一體,食之更美。
4、糖醋黃河鯉魚
糖醋黃河鯉魚歷來被尊為山東名菜之首。
糖醋黃河鯉魚是山東濟南的傳統名菜。濟南北臨黃河,故烹飪所採用的鯉魚就是黃河鯉魚。此魚生長在黃河深水處,頭尾金黃,全身鱗亮,肉質肥嫩,是宴會上的佳品。《濟南府志》上早有「黃河之鯉,南陽之蟹,且入食譜」的記載。據說:「糖醋黃河鯉魚」最早始於黃河重鎮——洛口鎮。這裡的廚師喜用活鯉魚製作此菜,並在附近地方有些名氣,後來傳到濟南。廚師在製作時,先將魚身割上刀紋,外裹芡糊,下油炸後,頭尾翹起,再用著名的洛口老醋加糖製成糖醋汁,澆在魚身上。此菜香味撲鼻,外脆裡嫩,且帶點酸,不久便成為名菜館中的一道佳餚。
5、其他美食
濟南甜沫:甜沫也叫五香甜沫,其實是鹹的,是選用新鮮上好小米浸泡後磨成小米糊,熬煮時加入花生米、豇豆、紅小豆、粉條、豆腐皮和菠菜等輔料,以姜蔥末「倒熗鍋」,加胡椒粉或「五香面」提味兒,並點入少許香油溢其香氣。
特色小吃有甜煎餅、田螺、包子、鍋貼、羊湯、烤地瓜、燒烤、買賣茶等。